![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1.gif)
![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2.gif)
![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3.gif)
![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4.gif)
![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a52fb5e89f49f25995d2a4c7060508c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规划定位及发展规模..........................................................................................1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划通则..........................................................................2
第一节土地使用控制..................................................................................................2
第二节建筑管理控制..................................................................................................3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6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6第六章绿地系统规划.......................................................................................................8第七章空间风貌控制及引导...........................................................................................8第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0第九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12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3第十一章分期建设重点.................................................................................................14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管理措施...........................................................................................15第十三章附则...................................................................................................................15附表....................................................................................................................................16第一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坚持区域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确定场部职能及发展方向,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总则规划目的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战略思想,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及城镇快速发展需求,并进一步深化量化《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总体规划(2013-2030)》,更好地指导城镇发展建设,改善场部居民生活环境,指导华侨农场场部城镇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特编制《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2、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尊重自然,践行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理念,强调对场地现有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协调好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3、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积极稳妥地引导分散、较小的农村居民点迁移合并,提高土地利用率。4、尊重民意、保障民生把农场群众利益作为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听取农场居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合理配置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证场部人员现实需求。第二条规划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划及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海南省、东方市有关法规、技术标准、规划及文件(1)《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2)《海南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11年(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5)《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9年(6)《东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7)《东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用地规模以《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总体规划(2013-2030)》确定场部范围为本规划范围,用地面积99.09公顷,其中建设用地规模87.97公顷。规划法律效力本规划是华侨农场场部城镇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规划实施主体本规划经东方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华侨农场负责组织实施。强制性内容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下划线加粗文字部分条文,必须严格遵守。(8)《东方市新龙镇总体规划(2010-2030)》(9)《海南省东方华侨农场总体规划(2006-2020)》3、其他相关法规、规范及文件第二章规划定位及发展规模第三条规划原则1、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第八条规划定位以农副产品农产品产销、商业经济以及旅游服务为主的服务型商贸城镇。1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职能与空间落实1、产业职能华侨农场热带农副产品加工基地2、服务职能(1)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2)休闲旅游综合服务中心(3)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7900人。2、用地规模:规划用地面积99.09公顷,其中建设用地规模87.97公顷。
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划通则
第一节土地使用控制总体空间结构场部总体空间结构呈“一心、一区、三轴、五组团”。一心:指场部公共服务中心,场部行政、商业、文化及教育服务中心,为场部居民及场域游客提供综合服务。一区:指位于场部西侧和北侧部的远景发展备用区。三轴:指以南北向的海榆西线镇区段为城镇发展主轴;以东西向连接场部公共服务中心的区段为场部商业发展轴;以南北向的粤海铁路西线的防护绿地为场部生态绿轴。五组团:指位于场部中心的五个功能组团:三个居住组团,服务居住混合组团和工业生产组团。2第十二条用地使用及分类控制本规划涉及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参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建设用地性质分为七大类,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以及绿地,原则上各大类用地不得变动。1、居住用地:包括二类居住用地(R2)和一类居住用地(R1)。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场部各居住组团,解决本地居民生活居住和保障性住房。一类居住用地位于地块H02-14,主要为本地居民及游客提供舒适居住空间。2、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C1)、教育机构用地(C2)、文体科技用地(C3)、医疗保健用地(C4)、商住综合用地(CR)、集贸市场用地(C6)。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为场部、华侨农场派出所提供办公服务;教育机构用地为场部中、小学用地以及幼儿园用地,为规划区常住人口提供教育服务;文体科技用地分布于场部东部,为规划区常住人口提供文化活动场地;医疗保健用地分布于场部南部,为区内常住人口及游客提供医疗、保健、卫生、康复和急救设施服务;商住综合用地,为区内常住人口及外来游客提供短时住宿服务和商业金融服务,且用地内商业金融性质建筑量不得低于用地内建筑总量的60%;集贸市场用地,位于场部中部,为区内常住人口及游客提供集市贸易活动。3、生产设施用地:主要为二类工业用地,为场域内种植的橡胶提供加工服务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场部最东部的工业生产组团。4、对外交通用地:主要为南北贯穿规划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用地。5、道路广场用地:包括道路用地(S1)及广场用地(S2)。规划结合场部商业中心设置一处广场,并可兼作停车场使用。6、公用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公用工程用地(U1)和环卫设施用地(U2)。公用工程用地主要包括供电及邮政通信等用地;环卫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垃圾处理站以及污水处理站。7、绿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及防护绿地。其中公园绿地分散分布于场部区域;防护绿地主要是公用设施用地以及道路防护绿带。(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附表3)第十五条第十三条用地相容性控制第二节建筑管理控制第十四条地块划分为方便规划的管理实施,将场部地块进行编号,每个地块对应一个编码,各地块均编制地块分图则,规定了地块用地性质、开发强度指标、规划设计要点和城市设计要求,方便规划管理部门管理区内的建设活动(各类地块规划控制指标的一般规定参见《建设地块规划指标控制表》)。3土地使用强度控制1、控制体系土地开发应严格按照地块控制指标体系控制,其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规定性指标是在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管理时必须执行的指标;指导性指标是供管理者和设计者参考的指标;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海南省等有关技术规定。(详见附表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及地块分图则)。2、规定性指标和控制性指标规定性指标:用地面积、用地界线、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后退、交通出入口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配建停车车位及部分用地地块边界等。其中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限高为上限指标,原则不得用地与建筑相容性规定附表备注:√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乡规划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条件 和规划要求确定。说明:●表示最适建△表示适建×表示不可建备注: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土地使用性质、用地界线及用地规模必须符合文本及图则的规定。因建设发展需要,土地使用性质获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确须进行调整的,用地性质调整应符合以下规定: 用地性质不应引起规划结构、用地构成比例的较大改变。 变更土地性质要保障公共绿地的数量不减少。 变更不得取消非盈利性公建配套及市政设施。 变更应为本次规划用地性质的相容性质。 变更解释文件应附在本规划文件内(包括审批文件、变更说明及相应的图纸)。用地和建筑的相容性使用必须满足主体建筑性质和用地性质一致。用地与建筑相容性规定宜符合以下要求:用地类别名称兼容类别名称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用地商住综合用地集贸市场用地生产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用地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用地×△×××●××××××××商住综合用地×△××××●×××××××集贸市场用地×××××××●××××××生产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用地××××××××××●×××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用地类别建筑项目二类居住用地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商住综合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社区配套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配套办公楼××√××√√×××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对外交通设施×××××××○××社会停车场(库)×××○×××√××突破;绿地率为控制下限指标,原则不得降低,特殊情况应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准方可适当调整,最大调幅不得超过规定指标的5%。指导性指标: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环境景观要求、开发项目引导等。3、开发强度控制(1)容积率控制二类居住用地:除地块H01-14的容积率控制在2.0以内,其他地块控制在1.8以内。行政办公用地:场部行政办公用地容积率控制在2.0以内。。教育机构用地:华侨农场中心学校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0以内。文体科技用地: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0以内。医疗保健用地: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2以内。商住综合用地:除地块H02-17的容积率控制在2.0以内,其他地块控制在1.8以内,且住宅建筑面积不能超过总建筑面积的40%。集贸市场用地:集贸市场用地容积率控制在2.0以内。二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大于等于0.8。公用工程用地:地块H03-08、H03-09容积率控制在1.5以内外,其他地块均控制在
0.8以内。(2)建筑密度与绿地率控制二类居住用地:建筑密度控制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5%。行政办公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5%。教育机构用地:华侨农场中心学校建筑密度不大于25%,绿地率不小于35%。文体科技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5%。医疗保健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35%,绿地率不小于25%。商住综合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40%,绿地率不小于25%。集贸市场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40%,绿地率不小于25%。二类工业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0%。公用工程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不小于30%,绿地率小于20%。4、建筑高度控制二类居住用地:地块H02-03、H02-06、H02-15、H02-16、H03-12建筑高度控制为21(局部24)米;地块H01-02、H01-04、H01-07、H01-09建筑高度控制为24米;地块H01-14建筑高度控制为24(局部30)米。一类居住用地:建筑高度控制控制为15米。4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行政办公用地:建筑高度不高于12米。教育机构用地:中小学用地建筑高度不高于15(局部18)米。文体科技用地:建筑高度不高于15米。医疗保健用地:建筑高度不高于15(局部18)米;商住综合用地:建筑高度控制为18米。集贸市场用地:建筑高度控制不高于18米。二类工业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不高于12米。公用工程用地:除H03-08、H03-09地块建筑高度不高于18米外,其他地块建筑高度均控制不高于12米。建筑后退红线控制沿国道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为10米,后退县道和乡镇道路红线距离为8米,干路红线距离为5米,支路红线距离为3米。建筑后退蓝线、绿线3米。相邻的建设地块间建筑应互退相邻用地红线不少于3米。南北向同时要满足日照间距要求,同时建筑间距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各地块后退道路红线具体距离见地块控制分图则。建筑间距规定建筑间距的规定按下表来控制,并须满足消防、日照、卫生、管线埋设和建筑设计规范等要求: 建筑间距要求一览表建筑高度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间距南北朝向东西朝向南北朝向东西朝向间距最小值低层1.2H1.0H0.8H0.8H0.4H≥6多、中高层1.0H0.9H0.7H0.7H0.4H≥8注:1、“平行布置”时:朝向为南北向的H指南侧建筑的高度;朝向为东西向和山墙间距的H指较高建筑的高度。5第十八条第十九条2、“垂直布置”时:朝向为南北向的H指南侧建筑的高度;朝向为东西向的H指较高建筑的高度。3、南北朝向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含45°)角以内的建筑朝向;东西朝向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以内的建筑朝向。停车泊位规划区各地块根据自身使用性质及开发容量配建停车泊位,地块控制分图则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中泊位指标为依据容积率计算得出的机动车泊位指标,且不考虑用地性质的兼容性。基本标准见下表。 各类用地停车位配置标准一览表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基础设施;其它损坏基础设施或影响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具体控制见黄线控制图所示。3、橙线管控为确保轨道交通设施用地不被占用,保障轨道交通设施能正常、高效运转,规划根据《城市橙线管理办法》,确定规划轨道交通设施的用地位置和面积,划定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界线,规定橙线范围内的控制指标和要求,并明确橙线的地理坐标。在橙线范围内严禁进行下列活动:违反本次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轨道交通设施;其它损坏轨道交通设施或影响轨道交通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具体控制见橙线控制图所示。4、蓝线管控规划根据《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依据规划区防洪防涝需要,划定蓝线,明确地界线的地理坐标,规定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场部内规划水系周边用地红线应退蓝线不少于10米距离,具体控制详见蓝线控制图。在规划区蓝线内严禁进行下列活动:违反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规划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在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该依法向东方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办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5、绿线管控为建立并严格实行规划区绿线管理制度,加强规划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保障沿河设施的安全,规划根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规划区各类绿地的分布划定绿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地理坐标。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已经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六线管控1、红线管控规划区范围内红线参见道路系统规划图和道路横断面设计图。控制如下:场部干路控制红线宽度16米,支路控制红线宽度12米。规划范围内的场部干路依据规划严格执行,支路可在下层次规划编制及规划实施时适当调整深化,但必须报规划主管部门审批。2、黄线管控为确保基础设施用地不被占用,保障基础设施能正常、高效运转,规划根据《城市黄线管理办法》,确定规划基础设施的用地位置和面积,划定基础设施用地界线,规定黄线范围内的控制指标和要求,并明确黄线的地理坐标。在黄线范围内严禁进行下列活动:违反本次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用地性质机动车停车泊位居住用地0.8车位/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商住综合用地1.0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行政管理用地0.7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教育机构用地0.7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文体科技用地1.2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医疗卫生用地0.8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集贸市场用地1.0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公用工程用地0.5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二类工业用地0.8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二条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规划将海榆西线(G225)红线宽度拓宽至24米,并在道路两侧各留有10米的景观绿化带,减少本区对海榆西线公路交通的影响。将一条连通至连队的乡镇道路拉直,红线拓宽至20米,并将其等级提升为县道。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重视区域对外公路网和场部内部道路合理衔接;组团、片区内部道路成网,级配合理,功能明确,与用地协调,构建适应远景场部结构的道路交通骨架;避免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对场部远景发展的影响,保障农产品货运通道的快速和安全。2、内部道路系统本次规划将场部道路划分为干路和支路二个等级,合理分配道路交通量。干路:规划干路红线宽度在16米,两侧留有10米宽景观绿化带。支路:规划支路红线宽度在12米。道路断面形式1、国道横断面形式场部海榆西线(G225)道路横断面:一块板,红线宽度24米,断面形式5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5米(人行道),两侧各设置10米景观防护绿化带。2、县道和乡镇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为一块板,红线宽度20米,断面形式3.0米(人行道)+14.0米(车行道)+3.0米(人行道)。3、干路横断面形式场部内部干道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16米,断面形式3.0米(人行道)+10米(车行道)+3.0米(人行道)。4、支路断面形式支路红线宽度为12米,断面形式为2.5米(人行道)+7.0米(车行道)+2.5米(人行道)广场及停车场规划1、广场:规划新建广场一处,用地面积0.51公顷,以满足场部常住人口游憩及活动需求。也可兼作公共停车场。2、停车场:规划结合广场布置,主要用来弥补场部内部公共停车场的不足。3、建立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体系,并加以规范和落实。慢行交通系统规划1、总体思路:场部道路空间资源分配向慢行交通倾斜。景观要求高的道路和区域优先考虑慢行交通。注重由干路、支路甚至地块内部路构成的独立慢行体系。并注意步行空间和景观相结合。2、道路慢行空间控制标准干路横断面设置2.5米以上步行空间,为商业购物以及游赏创造良好空间。干路设计中充分保障道路的行人空间,同时部分步行空间可结合绿化景观,以利于营造宜人的绿色空间。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划目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级配体系,优化和强化文教、卫生、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强化场部作为华侨农场商贸服务中心的功能。公共设施布局华侨农场场部公共服务设施沿国道和干路呈带状分布。1、海榆西线一带:依托海榆西线聚集形成商住综合和医疗卫生带。2、沿干道一带:在贯穿场部干道两侧形成商住综合、集贸市场、教育、行政办公、文体科技带。第二十一条第二十条7第二十七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行政办公用地场部行政办公用地选址在县道北侧,优化场部行政办公中心道路路网结构及环境条件,安排场属及非场属行政办公机构,场部各类行政办公设施集中布置,共同形成华侨农场场部的行政中心。规划行政办公用地0.9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0%,人均行政办公用地1.23㎡。2、教育机构用地规划教育机构用地主要包括中学、小学以及幼儿园用地。保留华侨农场中心学校,本次规划设置初中部、小学部和幼儿部。规划教育机构用地5.5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6.34%,人均教育机构用地7.06㎡。3、文体科技用地根据现状用地情况及发展需求,为方便城市居民日常使用与创造不同地区的城镇特色,规划均衡布局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场部文体科技中心。文化中心位于场部东侧,规划建设体育馆、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居民日常文化娱乐生活。规划文体科技用地2.3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2.71%,人均文体科技用地面积3.02㎡。4、医疗保健用地医疗卫生设施按综合医院、场部卫生服务中心配置。规划在场部依托现有卫生院进行扩建。场部卫生服务中心按每0.6-1万人配置,并且应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其建筑面积应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0.9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02%,人均用地1.13平方米。规划区病床设置以需求为导向,并兼顾场部及场域城市发展、功能定位。医疗卫生服务对象包括场部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场域连队人口,病床需求量综合以每千人口3.0张、配置,每张病床需要用地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配置。预计至规划期末,规划区需要病床共约40张,需要用地不小于0.32公顷。
小学地点规划服务人数学生数(70生/千人)班级(45人/班)场部823157613
中学地点规划服务人数学生数(70生/千人)班级(50人/班)场商住综合用地场部结合居住用地布置商业服务网点,充分利用场部干道走廊,满足商业对大量人流集散的需求。规划商住综合用地8.94公顷。依托原有招待所扩建与改建,为外来游客及场部居民提供住宿服务。商住综合用地依托原有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建设,规划在不改变现状布局形式的基础上,强化现状干道的中轴功能,扩大场部中心的集聚功能,从而形成包含银行、百货市场、餐饮、沿街零售商铺等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的商业带。6、集贸市场用地规划在原有集贸市场用地上改建,用地面积0.2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0.30%,人均集贸市场用地0.33平方米。8第二十八条7
第六章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强化“田、水、城”相互交融的绿化景观格局,体现热带风貌特色,营造热带风情小镇意境。规划场部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依托场部周围田园景观,通过自然环境与绿廊绿轴相结合,打造“一轴多节点,田园水脉遥相呼应”的绿地系统结构。“一轴多节点”一轴指依托场部主干道路行成的绿地景观轴,多节点指分散在场部生活组团和服务组团中的绿地系统。“田园水脉遥相呼应”指依托场部周边田园风貌和通天河滨河景观形成蓝绿绿屏障与背景。1、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规划区公园绿地主要临近居民生活组团,依托商业街道设计带状休闲公园。规划公园绿地面积5.9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6.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4平方米。2、防护绿地防护绿地主要包括沿主要道路、铁路、高速公路的防护绿地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周围、高压走廊下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带。道路防护绿地:主要道路原则上均应设置绿化景观带,规划区主要道路两侧应设置10米宽防护绿化带,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设置50米防护绿带。规划防护绿地面积6.4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7.34%,人均防护绿地面积8.71平方米。3、生态绿地生态绿地由一般耕地、林地、园地等组成,主要是为了强化规划区各功能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景观带”和“生态廊道”,维系田园与水之间的联系。第二十九条绿地规划
第七章空间风貌控制及引导第三十一条风貌结构景观风貌结构——从整体生态环境和场地风貌特征等多角度出发,形成“一带、一廊、一线、四区,多节点”的总体景观风貌。一带指场部南面的通天河沿河观光景观带;一廊指高速公路经过场部形成的景观绿廊;一线是指场部主干道的商业界面街景控制线;四区指行政文教风貌区、城镇生活风貌区、商贸街风貌区及工业园风貌区。景观节点——包括街头绿地、广场、公园绿地等绿色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等,既是视线通廊的交汇点,又是重要的休闲、游憩等公共活动空间。第三十二条整体风貌控制与引导(1)居住组团——城镇生活风貌区在保留现有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之上,整合用地,对已建成区改造整治为主,新建住宅则应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发展,尽可能以街坊为建设单位,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要求建设。完善居住组团的配套设施,创造舒适、安全、方便、优美的生活环境,促进场部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场部小康型居住组团区。建筑风格延续当地原有的东南亚建筑风格,结合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技术,统一进行规划设计。(2)服务和居住组团——行政文教风貌区、商贸街风貌区对场部原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整治,丰富和完善城镇职能体系,合理配置文科技、文体娱乐、行政办公等设施,扩大规模。满足华侨农场未来发展的需要,营造现代化的公共服务空间。建筑风格以现代化中式建筑为主,建筑外墙采用环保涂料。(3)工业生产组团——工业园风貌区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场所,尽量减少其对居民生活空间的影响,合理控制工业生产组团的规模,集约土地资源,适当开展对环境污染较低的工业生产活动。第三十条空间风貌控制目标景观风貌控制的目标是在合理安排各功能区的前提下,改善规划区景观及视觉环境,丰富场部生活的内涵,建立和谐发展的居住生活与旅游度假生活环境,延续历史文化,创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小镇形象。第三十五条结合现有橡胶厂,以加工工业为特色,完善设施配套、美化环境,建设相对独立运作高效集约的现代橡胶工业生产组团。保持工业生产组团的相对完整,与地区管理运行模式相适应,保持区内的良好环境质量,创造高效、开放优美的功能区形象。通过紧凑式布局、集约化开发实现低成本建设。(4)高效农林产业区将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结合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将一产和三产结合,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营建现代化高效农林生产园区,配以农家乐、农业采摘、现代化农业园观光等旅游项目。(5)生态农林保育区保护培育现有农林用地,鼓励居民采用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提高土地的农林业产值。开敞空间风貌控制与引导该区的开场空间主要分为绿地、水体和农田。(1)绿地绿地主要分为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和生态绿地三种类型,防护绿地位于道路两侧。公园绿地主要为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综合公园。公园绿地:在居住组团和公共服务设施周边的休闲公园绿地应营造适宜居民活动、健身、休闲的功能的绿色空间,乔木的选择上以遮阴的大树和修葺成型的造型树木为主。生态绿地:以槟榔、椰子树配以热带植物为主,打造原生态景观风貌。防护绿地:防护绿地宜选用当地树种如椰子树、棕榈树等,适当配以其他热带植物,以突出热带景观特色。位于主干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地,以道路绿岛和道路绿化隔离带的形式,将热带特色树种结合热带色彩鲜艳的灌木组团搭配,形成场部的主要景观通廊。(2)水体水体景观主要以通天河为主,形成自然生态的水系驳岸,周边种植乔木、灌木组团形成自然的生态环境,在维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当增添观光木栈道和小体量景观小品等游憩设施。(3)农田大尺度的农田景观,以种植南药、沉香木为主,辅以田园观光采摘园、科普园等项目。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三条9界面空间控制与引导由建筑空间围合而成的界面空间是区域内生活组团和服务与生活组团、工业生产组团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应成为居民生活、生产等空间的主角,建筑围合的街道街坊界面应具备以下特征:连续性、节奏性、融合性。建筑高度控制与引导(1)居住组团建筑高度控制引导该区新建建筑高度在12-18米之间,原有建筑保持原建筑高度,新建建筑高度以多层住宅为主。(2)服务和居住组团建筑高度控制引导该区新建建筑高度为9米以下、12米以下和15米以下三个高度分区。整体建筑高度东低西高,呈递增趋势。(3)工业生产组团建筑高度控制引导工业生产组团建筑高度为9米以下,保留和修缮现有工业厂房。道路控制与引导(1)过境道路过境道路为海渝西线公路,道路断面为一块板,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24米,两侧人行道5米。道路绿化以大面积图案化绿化种植为主,以椰子树等景观树种为主要树种,体现度假区的景观形象。(2)场部主干道路场部主干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道路断面为一块板,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道14米,两侧人行道3米。作为商业带骨架性道路和区域内居民的主要交通,沿路应强调高大景观乔木绿化种植,给度假者、游客和居民一个绿意浓浓、景观优美的快速体验空间。(3)支路及以下道路场部支路道路红线为16米,道路断面为一块板,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路10米,两侧各3米宽的人行道。社区道路道路红线为12米,道路断面为一块板,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路7米,两侧各2.5米宽的人行道。
沿路绿化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相融合的绿化形态,强调亲切、宜人、唯美的观赏效果,适当加入竹元素,体现文化特色。第三十六条第四十条、
第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排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预测场部远期最高日生产生活用水量Q高日=2172.5m³/d,场部远期平均日总用水量Q均日=1810.4m³/d。2、给水水源近期采用东方市八所水厂供水,远期建设柴头水库净水厂,采用双向供水保证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3、管网布局采用环状供水管网,供水管道上每隔不大于120米设一套地上式消火栓。供水管网及其设施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排水工程规划1、污水工程规划(1)污水量预测:远期场部最高日污水量约1448.3m³/日。(2)污水处理系统:拟在本规划区的西北角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雨水工程规划利用地形地势条件,新建雨水排除系统,采用重力排入管网或水体的原则的同时遵循以下要求:(1)根据地形、道路坡向、雨水干管及水体(或排洪沟)的位置来布置雨水管道就近排放。(2)雨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尽量控制在1.5至2.0米左右。(3)雨水管道的最小坡度不低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坡度。雨水管道布置见雨水工程规划图。10第四十一条电力工程1、用电负荷预测:至2030年,场部最大用电负荷约为7504.77KW。2、电网规划:电力电缆沟的规格是1.0米x1.0米,电缆沟两侧各留0.75米的平行域的保护带,线路一般敷设在道路的东侧、南侧。电力电缆沟的规格是1.0米x1.0米,电缆沟两侧各留0.75米的平行域的保护带,线路一般敷设在道路的东侧、南侧。色彩控制与引导(1)居住组团色彩选择建筑主体色彩以暖色调为主,要求具有温暖、轻松、愉悦、安全的色彩环境,杜绝杂乱无序,色调刺激的建筑色,以浅黄色、米白色调为主,局部可以红色调点缀,形成温馨的生活环境。(2)服务和居住组团色彩选择配套商业街区要求悦目、舒适、明快和协调,具有整体和统一的视觉指向,应尽可能营造出休闲、安逸的慢生活氛围,色彩选择以浅灰、白色、黄色为主要色调,局部采用深色作为点缀。行政文教设施要求具有醒目、明快和协调,尽可能营造出现代的文化氛围,色彩选择可以较为亮丽,尽量避免使用混沌、暧昧、纷乱、无序及灰暗的低明度色彩。(3)工业生产组团以明快、协调的冷色调为主,色彩以白色、蓝色为主,局部以灰色点缀,形成现代、简洁、高效的工业生产园环境。设施控制与引导(1)居住组团设施控制引导强调休闲座椅、社区宣传栏、垃圾桶、景观小品的设置,展现居住社区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内涵。(2)主干道街道设施控制引导强调公交车站、公交车站休闲座椅、交通标志、文明标语、垃圾桶、景观小品、广告牌等设施的设置,展示规划区的主要廊道上的文化品味。(3)次干道街道设施控制引导强调公交指示牌、坐凳、垃圾桶等设置,塑造生活工作便利舒适的氛围。(4)支路以下道路设施控制引导强调休闲坐凳、报亭、电话亭、邮政信箱、垃圾桶等设施的设置,突出生活的便利。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二条电信工程1、远期电话装机量约3950门。2、电信规划:规划新建一处电信所,可以满足全场域的人口需求。3、邮政设施规划:邮政所按区域设置,带行政管理功能。规划邮政所一处,使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全场。逐步实现邮政管理水平和邮政窗口服务的现代化。4、有线电视规划:发展完善全场的有线电视网。建立、完善调频立体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加强与省内主要站、台联网。远期建设电信综合业务数据网,发展网络传输有线电视,使城场有线电视达到100%的入户率。综合管线规划1、管线布置原则(1)各类管线原则上采取地下敷设的方式。(2)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管线工程应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配套实施;管线单位应当充分考虑预留管线规模和过街管线断面尺寸或数量(如:通讯置管孔数、横穿管接口等);新建桥梁应当根据管线规划要求,预留管线通过位置。
(3)管线干线应当布置在靠近主要负荷中心或者支管较多的一侧。(4)管线走向应当与道路平行。管线与管线、管线与铁路、管线与道路之间应当减少交叉;必须交叉的,原则上采用直角相交,斜交的交角不得小于45度。(5)管线穿越河道时,应当满足通航、河道整治要求以及有关专业技术规定。(6)燃气管道应当单独直埋,不得进入综合管沟。禁止沿高压电线走廊、电缆沟道或者在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液体埋场下敷设燃气管道。(7)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的设置,不得妨碍相邻管线通过或者影响附近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并与道路衔接平顺。2、管线综合规划(1)管线平面综合雨水、污水管线安排在非机动车道或车行道下,给水、电力、通信、燃气管线安排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当道路宽度大于或等于40米时,宜采用双侧布管。工程管线均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顺序:电力﹑通信、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管线。工程管线之间及其建(构)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要求。(2)管线竖向综合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通信、电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管线。管线应当按照以下规定避让: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小管线避让大管线;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分支管线避让主干管线;技术要求低的管线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工程管线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工程管线交叉时应满足各管道间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具体要求见《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工程管线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性质及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来确定,最小覆土深度见《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环卫设施规划1、垃圾产生量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为每天11.06吨。2、规划在场部中北侧设置一处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2876平方米。3、生活垃圾由袋装收集逐步发展为袋装分类收集。4、在每个居住小区及公共活动集中区域按规范沿路每隔50-70米左右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点,同时规划按400米服务半径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站。5、公共厕所规划:公共厕所以2500人/座标准设置,主要生活性街道公共厕所间距为300-500米,一般性街道公共厕所为800-1000米,每平方公里公共厕所不少于3座。每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约60-100平方米,内部应设置残疾人专用蹲位。11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
第九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灾害应急系统规划1、避难场所在场部规划一处消防室。并利用规划区公共绿地、游赏绿地、广场、学校运动场等若干个空旷区域作为防灾疏散区,场部道路作为防灾疏散路线。保证区内人口每人有1.0平方米以上的防灾疏散空地。2、疏散通道场部主要干道及干道为主要疏散通道,其余支路为次要疏散通道,步行道作为紧急疏散通道,必须保证疏散道路的通畅、安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考虑建筑间距,即使建筑物一旦倒塌,不影响别的建筑或阻塞人员疏散通道。3、防灾指挥中心规划在场部行政办公中心设置一处防灾指挥中心。4、医疗系统规划以场部卫生院做为急救医院。5、疏散方向规划区往北,通过海榆西线国道通往东方市,南部可通往新龙镇,西部通过县道通往北部湾,海榆西线及县道的通道为主要疏散方向。第四十七条防震规划1、防震标准根据《海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建设工程分类标准及抗震技术要求应符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及《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要求。2、防震措施所有新建工程、扩建改建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标准的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不符合抗震设防的建构筑物,可采用加固、改建拆除等措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扩建。消防工程规划1、规划布局(1)规划设置一处消防室,位于场部行政办公中心。(2)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主要消防通道,同时在居住区及沿街面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2、消防水源规划(1)规划以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35升/秒的标准来考虑消防用水。(2)消防水源以市政给水管网供水为主,积极利用河道等天然水源。酒店建筑、大型商业街区等消防用水量大的建筑应修筑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3)外消火栓间距规划不大于120米,每消火栓上应有一个直径为150毫米或100毫米和两个直径为65毫米的栓口,每个消火栓用水量应按10-15升/秒计算。第四十六条防洪规划1、防洪标准场部主要河流采用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2、防洪措施(1)保护场部内的汇水廊道,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证区内河流单侧不小于10米的连续公共开放空间,在可能的河道漫滩地进行疏浚,作为泄洪通道。沿河绿化尽量结合水面。道路、街道应尽量能临水、观水,沿岸要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形成高品味的水上公共活动空间。(2)对上游的自然山体,丘陵山坡地带进行有序的退耕还林和植被培育,增强水源涵养的能力,并规划预留泄洪通道。12人防规划至规划末期掩蔽工事的面积为1.3万平方米。对生命线工程和交通工程应采取有效的防护促措施,并规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抢修方案。加强易然、易爆、危险品的管理,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发生次生灾害。人防通信、医疗救护、物质储备等工程街。第五十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一条按《人防法》、《防空预袭案》等。结合民用建筑修建平战两用、附建式地下室、地下粮库、油库、冷藏库及药品库、公共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通道、修建地下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控制指标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整个规划区可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2、水环境质量控制标准规划区内部的河流、水体,规划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Ⅱ类水质标准的目标进行控制,以满足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3、声环境质量规划控制标准规划区内部声学环境控制标准:昼间执行标准45dB(A)、夜间执行标准35dB(A)。污染控制措施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1)鼓励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严格控制使用煤、碳、薪柴等作为燃料。(2)限制进入各功能区内部的汽车数量,鼓励电瓶车交通。(3)尽快完成道路硬化建设,并保持道路清洁,减少交通扬尘。停车场、公路两边尽量栽植能吸尘、净化空气的树种,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质量。(4)保持完好的生态,利用植物净化空气。(5)对于一些重要的生态保育区域,应严格控制机动车辆的出入,严禁废气排放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辆进入,有条件的区域鼓励使用电瓶车,以减少废气。2、水污染控制措施(1)规划区内的排水系统必须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水体,生活污水、厕所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进行综合利用或排放。(2)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浇洒绿地和乡村体育绿地等,剩余的中水可排入区内景观水系调蓄。13(3)水上游乐项目尽量选用无污染设备。(4)严禁将垃圾、纸屑、塑料袋等丢入溪、河、湖中污染水质。(5)规划区内应严格执行国家饮用水标准和国家景观娱乐用水标准。3、噪声污染控制规划(1)对规划区娱乐场所开放时间、噪声强度、隔声设施等做出严格规定。(2)控制进入规划区内部的汽车数量,并限制汽车鸣喇叭,鼓励电瓶车交通。(3)规划要求酒店和度假区的建设必须全部设施完工后,才能开放接待度假游客,避免施工噪声干扰。4、固体废弃物控制规划措施(1)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居民与游客,物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因此要制定卫生环境管理条例等措施,禁止随意乱倒,应运往固定地点集中有偿处理。建立一支保洁队伍。(2)规划区内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均通过垃圾转运站送至就近垃圾处理厂作无害化处理。生态保护措施1、生态恢复区(1)规划生态绿地区域内严禁采石、采土及砍伐树木,规划水系周边防护绿带及公共绿带严格保护原生植被,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发展旅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2)严格保护场部水源水质、禁止污水、废水等排入水体河流。(3)逐步种植符合海南、场部热带树种,恢复多样化热带植被系统。(4)严格保护原有的景物、景象、景点的完整,保护原有的景观风貌、种质资源及空间环境。(5)区内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观景台等相关设施。任何建设必须符合规划要求,一切必需的人工设施与建设,都以不削弱原有的景源价值为准。其点景、观景建筑及游览设施,必需与景区风格相协调,力求保持区内景观的自然原貌。2、居住生活区(1)区内允许居住用地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的存在,但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使之与环境相协调。(2)适当保护地形地貌,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地貌景观的完整性。(3)区内的各项设施建设规模与内容应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同时加强规划指导,第五十三条加强绿化,改善建筑色彩,使其成为固定的旅游服务设施。3、农产品加工服务控制区(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建设用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2)保护周边河流、灌溉水渠等自然景观资源。(3)严格控制农产品加工服务控制区污水排放。
第十一章分期建设重点规划原则和目标规划原则1、重点解决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协调近、远期之间的关系的原则。2、严格控制用地,在空间上遵从构筑“条码城镇”结构模式的原则。3、近期土地供给遵循“控制总量、盘活存量、集约开发、保护资源”的原则。规划目标1、改造场部主要干道,加快以农产品转运、加工、商贸业、交通、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为重点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2、加强对场部绿化空间、河道空间、开敞空间和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的建设,整体提升场部环境质量。3、旧城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城镇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近期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场部主要干道的改造建设,中心区道路骨架基本形成;2、新建电信所及邮政所、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和供水厂;3、改建现有加油站;4、新建一座消防室,并补齐所缺的市政消火栓。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加强对现有卫生院周边环境改造与建设;2、农场中心学校的扩建改造;3、扩建场部集贸市场。4、完善场部中学、小学以及幼儿园的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5、加强对场部主要干道两侧的商住设施改造,营造良好购物环境与氛围。环境整治项目
1、场部公共绿地和现有河流疏通与改造。
2、生活区环境卫生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3、主要干道两侧的环境卫生整治。
4、启动场部水渠及外围河流的防护绿带建设。
中远期建设(1)逐步开发海榆西线东侧的住宅建设;(2)完成粤海铁路以南的东侧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3)完成场部行政中心的建设;(4)完成场部内标志性建筑的建设。
远期建设(1)完成粤海铁路北侧住宅的建设,并完善场部内住宅建设;(2)完善场部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3)完善整个场部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场部内公共设施建筑基本完成;(4)完善整个场部内道路的建设,场部内道路设施基本完成。
远景发展备用地场部的远景发展主要以海榆西线西南方向延伸发展,规划远景发展备用地30.29公顷,为远景城镇、村庄建设发展提供用地。14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管理措施规划实施1、进一步深化规划设计,加快规划成果信息化建设。依据控规进行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成果信息化处理,建立电子档案,运用于规划实施过程动态地跟踪管理,便于市民查阅。2、加强规划宣传,增强规划透明度,鼓励公众全过程参与。规划成果网上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规划,了解规划,维护规划,监督规划实施管理,举报违章、违法建设,利用社会力量保障规划实施,发挥规划对于场部建设指导与引导作用。3、加强规划管理,走规划建设体系化、程序化、法制化的建设道路。在《城乡规划法》指导下,全程深化完善规划编制到实施管理,走体系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道路,将控规成果分解到各操作部门,明确职责目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制订相关实施细则,充分落实控规。4、加强违法、违章建设的监督、处罚力度,严肃建筑市场,营造公平公正的建设环境。对于容易侵占的绿地、公共基础设施、河流等公共事业和空间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处罚力度,营造高品质的城市。对于违法、违章建设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营造公平公正的建设环境。
2、强化场部管理,保障场部管理经费,稳定场部管理队伍,促进场部各项服务 设施落实和良好运转。 城市建设与运转健康与否关键在于社区管理,政府应加大对社区的财政扶持,有 条件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聘用、培养、选拔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实现社区健康稳 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
3、积极运用经济手段,逐步推行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采取政 府投资、BOT(建设、营运、移交)方式、股份制等多种投资方式,促进基础设施 与城市发展同步协调的良性循环。
4、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和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在政府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各部门有关计划中,逐步落实重大经济、基础设 施、住宅和其它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集中力量加快旧城更新和新 区开发。
第十三章附则第五十九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地块分图则、规划图纸及附件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地块 分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六十条本规划解释权属于海南省东方市华侨农场。第六十一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本条例适用于规划范围99.09公顷用地,任 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区范围内进行各种建设活动,未经原审批部门批准不得改变土 地的使用性质和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第五十八条组织与策略1、政府以及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规划,支持规划,建立规划实施组织体系,保障规划落实。尽快牵头建立规划建设组织体系,在政府各部门自上而下成立对口处室、人员,保障规划落实;及时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规划仲裁部门,协调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矛盾和问题,维护规划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15附表附表1:建设地块规划指标控制表16地块编码0用地代码用地性质地块面积(公顷)容积率高度控制(米)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面积(万㎡)停车位(个)H01-01G2防护绿地0.29————————————H01-02R2二类居住用地1.681.82430353.02242H01-03CR商住综合用地0.541.81840250.9696H01-04R2二类居住用地1.991.82430353.58287H01-05CR商住综合用地0.521.81840250.9393H01-06G2防护绿地0.16————————————H01-07R2二类居住用地4.891.82430358.79704H01-08G1公共绿地0.93————————————H01-09R2二类居住用地2.841.82430355.12409H01-10CR商住综合用地0.531.81840250.9696H01-11G2防护绿地0.21————————————H01-12G1公共绿地1.01————————————H01-13G1公共绿地1.93————————————H01-14R2二类居住用地9.662.024(局部30)253519.321545H01-15CR商住综合用地0.931.81840251.68168H01-16G2防护绿地0.98————————————小计29.061.53——————44.363640H02-01G2防护绿地0.45————————————H02-02CR商住综合用地0.541.81840250.9797H02-03R2二类居住用地3.511.821(局部24)30356.32505H02-04G2防护绿地0.37————————————H02-05CR商住综合用地1.091.81840251.96196H02-06R2二类居住用地3.041.821(局部24)30355.46437H02-07G2防护绿地0.97————————————H02-08U2环卫设施用地0.290.81225350.2312H02-09C1行政管理用地0.972.01230351.94136H02-10U1公用工程用地0.280.81225350.2211H02-11C2教育机构用地5.581.015(局部18)25355.58390H02-12CR商住综合用地0.511.81840250.9292H02-13G2防护绿地0.15————————————H02-14G2防护绿地0.30————————————H02-15R2二类居住用地2.341.821(局部24)30354.22337H02-16R2二类居住用地5.051.821(局部24)30359.09727H02-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理工学院《能源互联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美容师聘用及品牌形象塑造合同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逻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Pasritamig-生命科学试剂-MCE
- Emiltatug-生命科学试剂-MCE
-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Chlorothalonil-Metabolite-SYN507900-15N2-生命科学试剂-MCE
- Bezeotermin-alfa-生命科学试剂-MCE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宣传片制作合同范本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寒假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及评价表
- 2024-2030年中国豆腐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专题06 现代文阅读(原卷版)2015-2024单招考试语文(四川真题)
- 电力线路维护巡查服务合同
- 校园超市招商政策
- 营销策划 -嘉华鲜花饼「正宗」战略重塑
- 《肺癌靶向治疗进展》课件
-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改进措施
-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
- 高等数学(二)(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青岛科技大学
- 解剖台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