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_第1页
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_第2页
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_第3页
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_第4页
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本讲讨论题: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早产儿”吗?(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

2、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3、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斯大林模式”?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威信,减弱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表现为:1955年我国GNP占世界GNP的4.7%1978年下降为2.5%.1960年我国GNP相当于日本的水平,1978年下降为1/4.“文革”时期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停滞一.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胜利1.相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提出和实践的检验(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3)俄国在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限定——西欧资本主义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多样性的统一东方社会存在两种进化的可能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俄国革命的发生,集中一切力量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生产力充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吸收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维持自己的统治被压迫阶级的困苦超乎寻常地加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无产阶级暴力斗争的战斗经验巩固的天然工农联盟的形成无产阶级国际团结局面的初步形成(3)俄国在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参见后面相关专题的内容)2.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1)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2)封建主义在各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和包围(4)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国家 年代工业比例(%) 工人数俄国 191342.1 300万波兰 1938 46 12% 匈牙利1939 38 22%罗马尼亚1938 35 80万朝鲜1946 28 80万中国1949、195217、41.5300万、1600万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1949年我国生产力发展速度情况:(低起点)落后于西方主要国家:发电量——40年钢——70多年石油——100多年农业发展水平——70多年落后于印度:拖拉机401台是印度7500台的零头铁路还不及印度1914年的一半1949年我国社会结构状况:(复合结构)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第一,在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但要充分估计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第二,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为此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电气化。列宁曾指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第三,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要充分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前,列宁基本上继承了马克思对商品、货币的看法,主张在社会主义取消商品、货币,之后,则认为不利用商业,就不能建成成社会主义。第四,要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方法、方式。第五,要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他认为,合作制的性质是根据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合作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作制则是社会主性质的。第六,要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第七,要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党的建设,改善进党的领导。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列宁去世以后,苏维埃政权中央领导者当中,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产生了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以斯大林的胜利而告结束,并最终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也称为“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等争论的主要问题托洛茨基认为,苏联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苏联经济技术还相当落后,“不顾世界经济的统一性,要想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只能是空想。”他认为苏联要建成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依靠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所以,他主张“不断革命”,直至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得全面胜利,才能在苏联最终建成社会主义。与托洛茨基等争论的主要问题斯大林则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一国最终胜利”是两个问題,在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取得胜利之前,可以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虽然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是不正确的,但他认识到世界经济的统一性,特别是认为苏联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观点,则是正确的。争论的结果是,1926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并被专政机关流放,1929年被驱逐出苏联。2、斯大林与布哈林等争论的主要问题第一,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全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并将重工业化当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根本区别之一。布哈林则认为,工业化重要的问题是工农结合,工业化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反对过分强调重工业化的政策,主张注重经济上宏观平衡。斯大林与布哈林等争论的主要问题第二,关于如何改造社会主义农业的问题斯大林认为:要尽快开展农村农业集体化运动,主张农业实行一步全面集体化,尽快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步跨入社会主义,并可以保证国家所需的商品粮。布哈林则认为,解决粮食问題,固然要通过日益增长的集体化,将个体生产变为集体化大生产,但解决集体化问題,必须按列宁的合作化政策,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所以,他反对实行一步全面集体化,改变所有制形式。第三,关于如何判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动力问题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切成就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动力。布哈林则认为,人民群众消费的增长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主张以消费增长拉动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增长。争论的结果是布哈林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38年被秘密处决。3、苏联党内争论的结果第一,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偏离新经济政策的道路,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准备了政治条件第二,助长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左倾”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一种模式第三,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政治生活第四,在党内形成了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制,并且使个人崇拜盛行*讨论: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1.历史原因——小生产传统习惯势力是个人迷信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肥沃土壤2.现实原因——高度集权体制是个人崇拜现象存在的现实基础3.个人因素——领导者的默许、欣赏甚至提倡个人崇拜4.党内少数野心家、阴谋家别有用心的推波助澜5.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导致民主意识不强4、如何正确看待“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体制。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的产物,是苏联共产党人在没有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所作探索的产物。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和政治、文化体制,对保证当时苏联国内的稳定、促进苏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为其他国家的建设提供经验等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材料

俄国在1913年的经济状况是其20世纪前二十年最高的年份,但依然与各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工业生产的水平在世界上仅居第五位,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仅为2.6%,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工业生产遭受极打击,生产进一步萎缩。十月革命后,经过二十余年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实现战后经济恢复和以“苏联模式”为主要体现形式的工业化,苏联人民创造了“工业化奇迹”。截止193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13年的42.1%上升到77.4%。这一年生产资料的生产比1913年增长了9倍,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基本完成了技术改造,大规模更新了生产设备,全国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根本改变了苏联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缩小了与各发达国家的差距。1937年,苏联的工业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而跃居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迅速提高到10%。但是,随着体制的固化和绝对化以及改革时机的延误和不彻底,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呈现出停滞和下降的趋势。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951—1955年为11.5%,1956—1960年为9.2%,1961年—1965年为6.6%,1966—1970年为7.7%,1971—1975年为5.7%,1976—1980为4.4%,1981—1985年为3.1%,1986—1990年为1.8%,1990—1991年负增长。(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地位A、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第一,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第三,为反法西斯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影响和推动其他社会主义中家的建设和发展。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第一,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一党独存,以党代政。30年代后苏联权力实际上集中在苏共,苏共权力又集中在总书记斯大林一人手上。最高苏维埃实质上变成了苏共中央的附属机关,苏联部长会议变成了苏共中央的执行机构。集权过多,委任终身。30年代后,苏共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是斯大林一个人说了算。领导干部层层委任,而且实行终身制,使领导干部普遍老化。加上民主不足,法制受到破坏,其结果是领导干部只对委任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权力没有监督,官僚主义。斯大林741924.3-1953.329年赫鲁晓夫70+71953.9-1964.1011年勃涅日列夫761964.10-1982.1118年安德罗波夫701982.11-1984.215个月契尔年科741984.2-1985.313个月戈尔巴乔夫60+N1985.3-1991.12.256年9个月第二,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所有制的单一被普遍认为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到1937年苏联工业中的公有经济占到全部工业经济的99.8%,农业中的公有经济占99.6%,商业中的公有经济占100%,非公有制经济基本上无生存空间。非均衡的经济结构,使苏联经济具有“战备型”的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发展军事工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重工业增长了9倍,轻工业、农业只增长了不到3倍。排斥经济规律的指令性计划,认为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计划经济的特征在苏联就是指令性,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实行国家统一计划管理;以行政手手段管理经济,其结果是压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产生积极性,经济发展没有动力,科技与生产、生产与销售、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利益等脱节,生产效益低,浪费严重等。第三,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思想文化管理集中于苏共党内;文化管理体制过于集权;社会文化团体行政化;领袖人物的言论成了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扼杀了学术自由等。第四,外交上强行向其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政策,干涉他国、他党内政,最终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5、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国际影响(1)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十六国的发展(2)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作为“样板”和普遍规律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3)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忽略了适合本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战胜利后,在欧、亚建设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但是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上,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之外,本国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利用,加上苏联的大国地位,又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各国很自然地都向苏联学习。问題是,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国家照抄了苏联模式,没有将苏联的模式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引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为重要的是,苏共向各国强行推广自已的模式,1952年斯大林说:外国大多数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不高,需要向苏联共产党学习,要在自已的国家利用苏联的经验。而且苏共还将国与国的关系看成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将党与党的关系看成是父子党的关系,要求各国处处以苏联为榜样。苏共还经常干涉各国党政事务,结果造成各国社会主义建设脱离本国实际,按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没有较大发展,社会政治不稳定,直接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后来的剧变,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重大损失。4、如何正确看待“苏联模式”?(1)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2)苏联模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3)苏联模式也存在不容否认的历史局限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早期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56年,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确定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明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958年,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主张按照农轻重的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刘少奇: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周恩来: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陈云:人民生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