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
与绿色湖南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12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属性
3生态文明提出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的挑战4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5
绿色湖南建设的意义、困难及主要措施综合篇
(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SynthesisReport)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有60%在退化或被人类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利用
改变生态系统增加生态系统非线性变化的可能性,对人类福祉带来重要后果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负面影响不成比例地由贫困人口承担,而且不断造成人群间日益明显的不平等状况,有时还成为引发贫困和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
机构和管理、经济和激励、社会和行为应对、技术应对、知识应对健康篇(EcosystemsandHumanHealth)
工商企业篇
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BusinessandIndustry
荒漠化篇(GlobalAssessmentofDesertification)湿地篇(WetlandsandWater)《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he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MA)
这项由95个国家1300多名科学家历时4年完成的研究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地球上近2/3的自然资源已经消耗殆尽。生物多样性篇(BiodiversityandHumanWell–being
)发现一,人类行动从根本上、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转地改变着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这些变化中的大多数代表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重要部分的改变在过去50年中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
发现二,生物多样性直接和间接地为人类福祉的很多方面贡献力量,包括安全、良好生活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健康、良好社会关系、选择和行动的自由等。
发现三,虽然很多个人受益于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改变的行动和活动,这些变化由社会承担的成本通常较高
发现四,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因素很稳定(栖息地的转变,特别是转为农用土地、过度掠夺,特别是渔业、生物物种交换、养分负荷、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发现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其可持续利用方面已经采取的很多行动成功地延缓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发现六,要实现到2010年在各个层次上极大地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率,需要新的、前所未有的各种努力。《千年生态系统评估》(200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o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n第二级o第三级n第四级§第五级‹日期/时间›‹页脚›‹#›地球生存之战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人类在从根本上、很大程度不可逆转地改变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大多数变化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人类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通常达到地球历史背景速度的1000倍。有10%-30%的哺乳动物、鸟和两栖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资源过度掠夺,特别是过度捕捞。使世界大多数地区渔业资源已减少90%;2000-2050年间,预计另有10%-20%的草地和林地将被转换农业用地。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生存之战:地球不能承受之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有60%在退化或被人类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利用;
到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现在的两倍;世界各国人均的GDP届时将增长3~6倍,取平均值为5;由此,对环境的影响将增加10倍。
--十倍因子理论,Schmidt-Bleek,1994生存之战:我们飞船的燃料还能用多久?
(世界能源展望2008,IEA)生存之战:再说地球不能承受之重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高限仅为2.1全球公顷实际人均生态足迹2.7全球公顷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超出了地球承载力的近1/3,这使全球正走向生态信贷短缺的未来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我们将需要两个地球来维持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均生态足迹是9.4全球公顷
生存之战:中国可否持续?据中国科学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生态赤字率达到了50%。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资源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更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均超过环境容量。2008年中国总生态足迹达到29亿全球公顷,居世界首位。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高限仅为0.91公顷,但是当今的生态足迹量(2.1公顷)是国家生态承载力的2.3倍
--《2008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国的能源储存可供消费的年份:石油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2008世界能源展望》2010年有关数据同比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高技术制造业16.6%六大高耗能行业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万亿元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万亿元18.3%财政收入8.31万亿元21.3%对外贸易总额2.97万亿美元34.7%出口1.58万亿美元31.3%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18.7%“十一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910资源消耗: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5.4%、50%和45.6%,GDP占全球的9%;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能源消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是印度的1.6倍;生态环境:COD、CO2、SO2等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严重。
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资源约束趋紧李克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件渤海“五颜六色”
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中国地表水746个国控断面,Ⅰ到Ⅲ类水的比例为47.7%,Ⅴ类或劣Ⅴ类水占23%,且人口密集地区作为饮用水源的水体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二是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仍然较重,重点城市未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较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天数没有很大的提高。三是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水安全存在隐患,农村环境呈现出“小污易成大污、小污已成大害”的局面。滇池蓝藻污染
巢湖蓝藻爆发
生态系统退化中国依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仍高达263.62万平方公里,2009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中国防沙治沙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净减少,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近1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7585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2009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森林覆盖率仍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2%)。河南洛阳某化工厂擅自排放有毒化工废水四川资阳垃圾污水污染地下水“十一五”期间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出现了持续上升趋势,既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的健康损害(如陕西凤翔血铅污染事件、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也有慢性累积效应导致的健康损害(如农村局部地区癌症高发、某些省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上升等)。中国已进入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高发期城市污染让人胆战心惊
十六大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孕育期
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科学界定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新的形态的建设,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需要全新的探索。探索就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就要有改革的勇气和开放的勇气、改革的思维和开放的思维,“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改革未有穷期。”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二、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属性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一是人与自然新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二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三是社会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演进文明就是人类在自然界和在社会中形成的生存方式,即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的生产方式,人群的组织方式。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当代生态文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二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IPCC第四份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南级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6米,淹沒包括纽约、孟买和上海在內的一些沿海城市。
中国沿海11個省市,面积不到全国的1/8,人口卻占了全国的41%,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GDP和超過60%的工农业产值。
21(以海平面上升10公尺推估)包括台北盆地內的台北車站、國父紀念館,甚至101大樓4樓,將完全被淹沒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空间)和全过程(时间)——统领其它四个建设。三是社会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08-2012年我国分季度GDP增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由主要依靠外需向主要依靠内需转型、产业结构由低附加值产业为主向高附加值产业为主转型、要素投入结构转型由主要依靠一般要素向主要依靠高级要素转型、排放结构由污染排放为主向清污排放(如氧气、水蒸气等)为主转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十八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生态产品:生态产品又称为绿色产品,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主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全食食品超市:销售最高品质、最自然的有机食品。1978年创立1992年上市,目前市值超过38亿美元,拥有265家分店,售价比一般超市高出40-175%,成为美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超市,被誉为继微软、星巴克、苹果后能够改变世界的公司。三、生态文明提出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的挑战
1、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对物质财富的追求的无限性(工业文明科技)人类对社会财富公平享用的追求(制度)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无限性和自然环境支持人类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的最终归宿,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先决条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三生”共赢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粗放式的发展模式GDP导向的考核体制责权不对称的财税制度(土地财政等)
“中国模式”三个基本特征:政府主导市场经济体制、赶超型发展战略和粗放型发展模式。地方监管不利,化学品污染严重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的脚步能走多远,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稳增长VS
吻增长5月2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7000亿元的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四、生态文明
建设新任务
四、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大战略格局”。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进:区域非均衡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科学发展战略形成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发展战略VS空间开发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本质上经济开发的战略,出发点和目标是缩小各大板块间的GDP差距和增长速度的差距,即不同国土空间之间的GDP差距。空间开发战略既考虑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也考虑了区域之间人口分布的平衡,还考虑了经济和人口与农业、生态之间的平衡,实质上是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指标东部中部西部经济规模59.7%23.3%17.1%人口规模39.6%32.4%28%我国区域不协调表现在经济分布与人口分布在空间上严重失衡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总体要求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2)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3)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4)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5)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6)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五、绿色湖南建设
五、绿色湖南建设
1、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湖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走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绿色湖南建设
2、面临问题与困境益阳地质灾害
五、绿色湖南建设
2、面临问题与困境浏阳镉污染事件
五、绿色湖南建设
2、面临问题与困境长期吃镉污染大米的后果
五、绿色湖南建设
2、面临问题与困境自然资源的“瓶颈”问题城镇绿化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城乡人居环境有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