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名词解释_第1页
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名词解释_第2页
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名词解释_第3页
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名词解释_第4页
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名词解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科学。2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该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3价格上限: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价格上限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4价格下限: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价格下限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15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意愿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这个特定值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8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9市场失灵: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并不现实,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10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11.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流动性偏好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12.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指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1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减弱。14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16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mps),它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公式为mps=⊿s/⊿y简答题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化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的情况。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请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答:“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成语,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供给增加,在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下降,虽然同时也会引起均衡数量的增加,但其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均衡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画图说明略)什么是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起什么影响?答:均衡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所以,需求的变动(不是需求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不是供给量的变动),就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动。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就是供求定理,其内容包括:(1)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以及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2)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以及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用图形说明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答: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动,只取决于可变成本的变动量。而可变要素的报酬随其数量的增加会有先递增而后递减的变化。因此,MC曲线必然会先下降而后上升,呈U形。平均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MC曲线有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AC曲线也必然是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但是它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折点要晚于MC曲线。且二者必然会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当MC<AC时,每增加1单位产品的生产的平均成本比以前要小些,所以,AC是下降的;当MC>AC时,每增加1单位产品的生产的平均成本比以前要大些,所以,AC是上升的。这样,MC曲线只能在AC曲线最低点与之相交。(图略)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其原因有什么不同?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投入生产要素的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到最大后递减,于是平均成本便呈先递减,到达最低,然后递增的U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企业开始生产阶段,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相应地长期平均成本先递减后递增形成U形。5.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条件有什么不同?答:厂商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就是说,个别厂商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产量的,而在MR=MC时就实现了这一原则。但依此来确定产量时,由于在短期中,厂商不能根据市场行情改变生产规模,也不能变换行业。因此,短期均衡就有可能发生三种情况。当供不应求,价格高到SAC线最低点时,就可获得超额利润。因为在完全竞争下,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与价格相等,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MR=AR=P),于是由MR=MC确定的价格,也就是平均收益AR,就会大于平均成本AC,相应地总收益就会大于总成本,从而得到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当供求平衡,价格处于SAC线最低点时,这时就只得正常利润。因为边际成本MC同平均成本AC相交于平均成本AC的最低点。因此这时由MR=MC确定的价格,也就是平均收益AR,同时就等于平均成本AC,相应地总收益就等于总成本,从而只得正常利润。当供过于求,价格低于SAC曲线最低点时,这时就发生亏损。因为此时由MR=MC确定的价格,也就是平均收益AR,就小于平均成本AC,相应地总收益也就小于总成本,从而发生亏损。如果由此确定价格或平均收益低到恰好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从事生产和不从事生产所受的亏损是一样的,其亏损额都等于固定成本。这时厂商处于营业的边际状态。完全竞争下厂商短期均衡三种情况有如下图所示:P1>AC得超额利润P2=AC得正常利润,P3<AC并=AVC亏损,停止营业点。所以,在完全竞争下,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P=MR=AR,MR=MC。在长期中,各个厂商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这样,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其他厂商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厂商会减少生产,有些厂商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P。长期均衡的点就是收支相抵点,这时成本与收益相等。厂商所能获得的只能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作为用于生产要素的支出之一,是成本。所以,收支相抵中就包含了正常利润在内。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竞争激烈,长期中厂商无法实现超额利润。只要获得正常利润就是实现了利润最大化。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恒等式中的投资既包括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或计划的投资,也包括企业不想要的非合意存货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释“节俭的悖论”?答:人们崇尚节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从微观上分析,一个家庭勤俭持家,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往往可以致富。但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导致经济衰退和萧条,失业增加和收入减少;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由此得出一个看来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件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任何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节俭的悖论”存在的条件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削减税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抵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也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损失?答: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讲,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的最大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美国经济学家A·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奥肯定理正是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奥肯定律说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它表明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约2%,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约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答:(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2)在平面坐标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简述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指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表现为:(1)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的货币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而且,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而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使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3)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值。(4)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13.什么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答:货币主义者指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高,工人没有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话,通货膨胀与失业确实会有替代关系。因为工资合同在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订立时,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厂商会扩大就业和产量,但物价变动和就业变动的替代关系只会是短期存在的。随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