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_第1页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_第2页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_第3页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_第4页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本讲基本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制度。2.把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要求。3.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4.了解中国应对重大环境挑战的主要措施。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本讲主要内容: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

1.生态与生态文明什么是生态?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工业文明向新文明的转型期第一阶段:原始文明第二阶段:农业文明第三阶段:工业文明第四阶段:新文明文明转型:知识、智力和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新文明看重土地看重资金和设备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由于工业文明陷入种种不可自拔的危机之中。人们对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兴起:人虽为“万物之灵”,但人也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人类必须顺应生态规律,否则,必将自取灭亡。建设生态文明的缘由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第三,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中共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加以明确。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mp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而且要实现生态良好。

二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经济社会发展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

要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焦点访谈》建设美丽中国.mp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第一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二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理念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和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二是协调各个个体的行为,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一,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第二,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第三,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第五,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土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问题凸显,空间结构不合理,绿色生态空间减少过多等。鉴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视频]发改委-新开发理念规划国土空间格局.mp4国土空间开发谋全局也谋一域.flv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目标(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顺利推进。第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集约利用资源。第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统筹协调开发。

首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出台.flv(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目标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生态和环境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这一格局,是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形成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的特点和基础,并结合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变化提出来的,对于保障全国耕地数量质量和农产品供给安全至关重要。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这一战略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内涵,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对于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必要的“净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150万平方公里海洋领土被争议.mp4各国曾掀起蓝色圈地冲击波.mp4多方势力卷入中国海洋争端_意图制衡中国.mp4中国将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维护海洋权益.mp4未来中国如何更好维护海洋权益.mp4海洋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我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在陆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第一,要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节约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海岸带、近海等海洋国土是沿海地区发展的依托。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海岸和近岸海域资源利用粗放、局部海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防灾减灾能力明显降低等问题,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资源节约利用提出的要求,合理配置海洋空间资源,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加强用海全过程管理,大幅降低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转变海洋资源利用方式。

当前,渔业过度捕捞、海岸带粗放利用、深水油气发展缓慢等现象表明,初级、粗放和有限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难以适应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海洋资源开发应由一味索取向资源养护转变、由初级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由粗放利用向精深加工转变、由近岸浅海向深海大洋转变。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利用新的海洋资源,发展以现代渔业、海水利用、海洋精细化工、深水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为代表的新型海洋资源利用产业。

第三,提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是要从海洋获得更多的资源并加以更有效的利用,这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贡献明显不足,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尚显薄弱,要真正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带动作用。

第四,完善海洋资源管理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国家海洋局自2010年起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实施围填海年度计划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应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建立严格的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制度,推动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规范海洋资源开发秩序,引导海洋资源利用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海洋资源利用走向科学、合理、永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范畴中,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既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统筹开发强度与利用时空秩序,实现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又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尽管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按人均水平又是一个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压力。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生态环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各方面积累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是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10%和5%。我国人均资源情况国土耕地草地森林原油(可采储量)天然气(可采储量)煤炭(可采储量)我国人均0.8公顷0.11公顷0.33公顷0.1公顷2.6吨1074立方米89.8吨占世界平均值比重29%40%50%17%12.5%4.5%50%注: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1.7%,石油需求增长则达6%,对外依存度2003年为36%,2008年上升到51.4%,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二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a.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占40.9%,全国75%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海域造成了污染。b.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北方地区沙尘暴有愈演愈烈并向南方扩展的趋势。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已经在城市密集地区构成严重的区域性污染。C.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2万吨,比上年增加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其中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人均年产废旧物400公斤,城市人均垃圾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包围。d.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200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e.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2009年,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并且有扩展之势。如今,长江也有变为“第二黄河“的迹象。如今的长江(1)人口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人口数量太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内地总人口13.4亿。“十二五”时期,人口总量预计在13.9亿以内。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4.5亿左右。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凸显

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仍然偏高。在总人口性别比方面,2010年我国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1.27%,女性人口占48.73%。同时,“十二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在2025年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将始终保持在9亿以上的规模,促进就业仍然任务艰巨。三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1997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1亿多,占总人口的10%,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2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是20多岁人口的2―3倍。世纪之交时,大概每100个劳动适龄人口要负担约10个左右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00:30。欧洲国家用100年时间、发展中国家用60年时间达到的老龄化程度,中国将只用20年。四是人口总体素质不高

近年来,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总发生率不断攀升,每年出生时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和出生后逐渐显现的缺陷约占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占全国人口总数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其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为:视力残疾1233万人(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24.1%),言语残疾127万人(1.5%),肢体残疾2412万人(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6.68%),精神残疾614万人(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16.30%)。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零时。调查由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组成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算算,基本上不到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平均下来5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中有残疾人。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有1.8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15.88%,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问题还在于现在的青少年和今后出生的儿童,他们是21世纪前半期的劳动力,教育投入不足,现在初中普及率仅68%,有500万学龄儿童因贫困不能入学,在校生中每年流失小学生400多万,每年产生200万新的文盲。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约为12%,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约为25%。我国劳动生产率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低于不少新兴经济体。五是人口分布不均衡

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例如西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7%。人口流动迁移日趋活跃。未来二三十年,是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全面加快、人口迁移规模最大、活跃程度最高的时期,将有3亿左右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2)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控制人口数量。

二是提高人口质量。

三是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1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经济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或者只顾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3当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必须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胡锦涛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1)资源节约型社会——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0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2)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1)我国国情的要求人口最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13亿人要吃饭,平均每天就要吃掉160万头猪,就要消费掉大约13亿公斤的粮食。

13亿人要生活,每天就有10万吨垃圾需要填埋,就有3个西湖的水要被马桶抽掉。

13亿人要发展,每天就要动用相当于建一个长江大桥的财政资金。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比如缺水和水污染

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近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5%左右,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据世界银行报告分析,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和日本的11.5倍。50年来,中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据测算,到2010年,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将不断加大,石油、氧化铝达到40%、铁矿石达到45%、铜达到50%,而铬铁矿高达90%。

美国兰德公司最近预测,中国如果沿用现在的发展方式,到2020年资源基本用尽,自然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缺乏发展后劲,中国将变成一个很穷的国家。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之处在于阐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代际公平(指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谋求生存与发展上权利均等。)。具体地说,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吴仪会见布伦特兰

英国《卫报》一篇评论这样写道:“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它就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第一,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指出,到2030年前后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为l6亿。应该说,这里的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三多、两少、一难”,即贫矿多、中小型矿床多、共伴生矿床多,富矿少、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少,开发利用难。生态与环境破坏严重,导致本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暴发出来。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发展态势。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不足、人均少、保证程度低。但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镍、金等重要矿产已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均小于5%,资源保障年限远低于世界水平。主要金属矿产已探明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4。铜和铝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和1/9,即使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人均值的58%。

到2020年,我国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供储量的保障程度,除稀土等有限资源保障程度为100%外,其余均大幅度下降,其中铁矿石为35%、铜为27.4%、铝土矿为27.1%、铅为33.7%、锌为38.2%、金为8.1%。可采年限石灰石为30年、磷为20年、硫不到10年,钾盐现在已是需远大于供。我国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很小,贫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尤其是铁、铜、铝土、铅、锌、金等多为贫矿,难选比重大,开采成本普遍比较高,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我国现在各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年限:石油45-50年,天然气50-60年,煤炭200-220年。若世界停止生产粮食,全世界的存粮只能用40天左右。按照2008年矿山实际产量测算,铜、铅、锌、镍四种金属储量保有年限分别为16年、6.5年、7.7年和31.7年,如按实际需求测算,保有年限更低。废弃的矿山第二,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一要大力抓好资源节约,特别是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做到“物尽所用,地尽其力”。

以色列60%的国土面积被列为干旱地区,在350万公顷可耕地中,只有190万公顷得到灌溉,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以色列建国50多年来,在水资源利用、回收和管理方面摸索出一套成功办法,在农业产量增长12倍的同时,农业用水量只增加3倍。以色列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技术应用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二要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要着力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其中,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了生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将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的一家石膏板生产厂做原料。同时,还将粉煤灰出售,供铺路和生产水泥之用。炼油厂和制药厂也进行了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空。其中一座车间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m3的冷却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三要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

DSD系统的建立大大地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例如政府曾规定,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为72%,1997年已达到86%;废弃物作为再生材料利用1994年为52万t,1997年达到了359万t;包装垃圾已从过去每年1300万t下降到500万t。四要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资源,简约其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道德。纵观历史,“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浪费造成的损失有时比较隐蔽,但其破坏力比较大,可以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

长流水第三,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在全社会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地处山东中部的淄博,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的一座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石化、医药、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结构性污染。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和谐宜居环境,淄博下大气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打造出一个熠熠生辉的新淄博。2003年,淄博市在山东省率先提出了实施“环境立市”战略;2005年,集中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2006年又提出建设“生态淄博”的战略目标,要求在确立地区发展战略时,优先考虑生态工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支持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各项具体工作时,优先落实保护生态措施;在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

淄博把培育市民的生态意识和倡导环保行为作为工作着力点,一方面结合“生态淄博”建设实际调整充实市民公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另一方面以“清洁环境、美化家园”为切入点,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同时,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专题调研,在党员中开展“与环保同行”主题实践,在学校中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争做环保小公民”环保实践,这些做法有效地推进了全社会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

生态淄博第四,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率先提出的,旨在避免灾害性的气候变暖的问题,但是,英国并没有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认识。主流的看法认为:低碳经济基本内涵和外延可以表述为: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可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客观上要求人们切实转变生活消费价值观,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摒弃浪费型的高能耗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克服奢侈消费、“面子”消费、“便利”消费等陋习,树立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可持续消费观,使低能耗、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消费方式逐渐成为社会风气。

在耗能巨大的出行方面,鼓励人们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少排放污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例如,大力推广使用自行车、地铁、轻轨、公共汽车、铁路、水运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尽量在线处理人们交往的各种事务,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在住的方面,提倡住宅采用低碳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的厨房系统,使居住实现生态化,既舒适实用,又节约能源。

在衣着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