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202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管理学(含管理学概论、公共管理学)科目代码:836考试时间:1月20日下午一、概念解释(每个题目7分,共5个题目,共35分)1.网络计划技术2.领导方格理论3.管理审计4.公共财政管理5.政府再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个小题,共50分)l.简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2.谈谈公共管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别3.简述决策理论的基本观点4.简述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的区别5.简述网络治理的特性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个题目,共45分。每个题目答题字数400字左右)1.谈谈现阶段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如何解决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事业单位组织如何创新,以公办学校为例四、案例分析(共1题,共20分。答题字数在500字左右)1996年2月初,中共某县县委向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县人民政府党组织提交了19名乡、镇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县人民政府随即据此将这19名乡、镇长予以任免,并以县人民政府正式文献的形式发至县直属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此任免文献后,认为该文献违反了宪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县政府认为,对这19名乡、镇长的任免是党组织的意见,政府和人大都应坚持党的领导,无权对党组织的建议提出异议,政府文献没有过错,所以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不予理睬。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重要负责人又向县委作了专门报告,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就县政府的这一任免文献进行专题审议。会上全体常委一致认为县人民政府这一任免决定事先未经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不符合法律规定,故通过了将其撤消的决定。问题: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献该不该撤消,为什么?参考答案:一、概念解释(每个题目7分,共5个题目,共35分)1.网络计划技术答:网络计划技术是指以网络计划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的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网络计划由两部分构成,即网络图和网络时间参数。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提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毕工作。它的优点是:①能清楚而明确地表达各工作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易于发现项目实行中经常出现的时间冲突、资源冲突;②网络图的编制可粗可细,可以随着项目进展的进一步而不断细化;③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2.领导方格理论(中山大学2023研)答: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提倡的用方格图表达和研究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领导方式有多种,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理论为依据而强调监督,或者以Y理论为依据强调信任与激励。该理论设计了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达公司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限度,从而生成了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在管理方格中:①1.1定向表达贫乏的管理,对生产和人的关心限度都很小。②9.1定向表达任务管理,重点抓生产任务,不大注意人的因素。③1.9定向表达所谓俱乐部式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公司充满轻松和谐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④5.5定向表达中间或不上不下式管理,既不偏重于关心生产,也不偏重于关心人,完毕任务不突出。⑤9.9定向表达思想型管理,对生产和对人都很关心,能使组织的目的和个人的需要最抱负最有效地结合起来。3.管理审计答: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一种新的审计类别,它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进一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管理审计运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公司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公司与同行其他公司或其他行业的著名公司进行比较,以判断公司经营与管理的水平。管理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指导公司在未来改善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提供了依据。管理审计的内容涉及管理过程审计和管理部门审计。4.公共财政管理答: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总的来看,公共财政管理基本上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涵:(1)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2)公共财政管理贯穿涉及计划(预算)、资源取得、分派、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3)公共财政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4)公共财政管理技术是多元的,各学科、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分析技术都有也许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得到应用;(5)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5.政府再造(中山大学2023研)答:政府再造是指通过变革组织目的、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促使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主线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政府再造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非官僚化并且具有创新精神与活力、以市场及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政府。政府再造的本质乃是通过再造工程,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再造的内涵重要涉及:①政府再造就是用公司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发明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连续改善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②政府再造就是发明具有内在改善动力的公共部门;③政府再造就是使政府具有可以应付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不仅仅是要提高今天的效能,并且还要发明在环境变化的明天也具有改善效能能力的政府组织。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再造的显著特性是企图将政府塑造为公司型政府。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个小题,共50分)l.简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中山大学2023研)答:(1)双因素理论的概述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理论。赫茨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他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两类需要就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①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这类因素解决得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解决得好可防止或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②激励因素是指可以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重要涉及以下内容:a.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快乐;b.工作上的成本感;c.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激励;d.对未来发展的盼望值;e.职务上的责任感。(2)双因素理论的意义赫兹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这种理论对公司管理的基本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发明奋发向上的局面,由于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长员工的工作满意感。(3)双因素理论的缺陷在研究方法自身、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标准这些方面,赫兹伯格这一理论都存在局限性。此外,赫兹伯格讨论的是员工满意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度,并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2.谈谈公共管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别答:公共管理与公司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所有组织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队的活动,并且所有的大组织(不管是政府部门、医院、大学、工会,还是工厂、商业公司)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是与公司管理存在着差别的。按照西方学者的概括,公共管理与公司管理的差别重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公共管理与公司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而公司管理以营利为目的。公共管理的服务导向来自于这样一种需要,即行政官僚要帮助由选举产生的政治家反映公众对政府服务所提出的愿望与规定;公司管理以利润为导向,是由于公司或组织最终要依靠获利而生存。这是人们经常强调的两种管理的区别。(2)与公司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这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由于公共部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政府官员不必为利润担忧,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削减开支和有效运作的诱因;而公司以有效的运作为动机,由于,它们必须在市场中靠竞争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政府提供的是公共物品,而公司提供的是私人物品。正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政府活动难以高效率。(3)与公司管理相比,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在公司中,权威和责任的划分是比较清楚的,而在政府中,诸如运作的规模和复杂性,对官僚机构加以政治控制的规定,对一致性和协调的寻求等一类的因素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这种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如公司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一般而言,政府工作人员的雇用和解雇要困难得多。在公共部门,雇用和提拔雇员的功绩系统,包含了几种标准,这往往超过了技术效率的观点。(5)与公司管理不同,公共管理涉及了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并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性。3.简述决策理论的基本观点答:准时间顺序可以将决策理论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当代决策理论。(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又称为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重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当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重要内容观点:①最优化标准。决策者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充足了解备选方案的情况,决策者是理性的、能按最优化的原则做出选择。②决策者应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③决策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2)行为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西蒙,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他的重要观点是:①决策就是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决策的三个阶段是:情报收集—拟定方案—选择方案。②以满意标准代替古典的最优化标准:人是有限理性的,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因素在于:不拟定的复杂的决策环境的影响;知觉上偏差的影响;决策时间及可运用资源的限制等。③风险型决策中,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决策者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案也许会带来可观的收益。④重视决策者的作用:以身作则;全局观念;权威不是逼迫命令;依赖和培养下级积极承担责任。(3)当代决策理论继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之后产生了当代决策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整个决策过程从研究组织的内外环境开始,继而拟定组织的目的、设计可达成该目的的各种可行的方案、比较和评估这些方案进而进行方案的选择,最后实行决策方案,并进行追踪检查和控制,以保证预定目的的实现。4.简述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的区别答:程序性决策又称反复性决策、定型化决策、常规决策,是指一种按预先规定的程序、解决方法和标准来解决管理中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的决策方法;非程序化决策又称一次性决策,是指具有极大的偶尔性和随机性、很少反复发生、结构不清、无先例可循,并且具有大量不拟定因素的决策。两种决策的区别如下:(1)反复的频率不同。程序性决策是一种反复性决策,用来解决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具有极大的偶尔性和随机性、很少反复发生。(2)解决的问题不同。程序性决策一般用来解决拟定性的、有规律可循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解决的是不拟定的、无先例可循的问题。(3)决策工具不同。程序性决策常用数学方法作为决策工具。重要数学工具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体规划、贝叶斯决策论、排队论、概率论等;非程序化决策在很大限度上是以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决策依据,这是由于非程序化决策不是经常发生的,缺少准确可靠的记录数据和资料,并且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也局限性。(4)合用环境不同。程序化决策合用于:生产方案决策、采购方案决策、库存决策、设备选择决策等。非程序化决策合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工厂的扩建、经营多角化等。5.简述网络治理的特性答:(1)网络治理的含义网络治理是指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治理或网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互相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对政府部门而言,治理就是从统治到掌舵的变化;对非政府部门而言,治理就是从被动排斥到积极参与的变化,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社会合作过程,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但不一定是支配性的作用。网络治理强调多中心的公共行动者通过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可以互相调适目的,共同解决冲突,增进彼此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2)网络治理的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合作网络途径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依赖的环境中,没有哪个机构拥有充足的资源和知识可以独自解决所有的问题;在解决公共事务时,互相依存的行动者通过互换资源,共享知识,谈判目的,采用有效的集体行动。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由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和公民个人等互相依赖的参与者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行动者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体现在制度、组织、物质、信息、人力资源和时空环境等多个方面。②反思理性的“复杂人”。这是合作网络途径的行为假设。它认为,公共行动者在不拟定的社会条件下,不也许获得有关公共问题的所有信息,不也许拥有解决信息的完全能力,也不也许绝对理性地进行选择;并且,行为主体有着复杂的动机,既有逐利的一面,也有追求社会效用(涉及公共利益)的一面,既有利益分歧,也有共同利益。但是,由于行为者可以通过不断的对话交流信息,能克服有限理性的先天局限性;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将行动者锁定在利害相关的网络中,从而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可以通过连续的学习,积累经验,改善过去的行为模式,进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反思,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学会了约束自己的不合理规定,可以在互相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采用合作行动来实现共同利益。这使得行动者可以通过连续的对话调整各自的行为,追求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结果。③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在网络治理中,每个行动者所做的事几乎都会对其他行动者产生影响,所以行动者在考虑个人的行动策略时都会考虑其他行动者的选择。最近的研究表白,在许多反复出现的博弈中,合作策略是最有利的利己战略;通过多次博弈,行动者之间倾向于建立面向长远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为了扩大从集体行动中获利的空间,行动者在不断的互动中会逐渐放弃“单独行动”策略,转而采用合作策略。互相依赖的公共行动者由于利害相关、信息共享,更有动机和条件采用合作行动,以发明“多赢”博弈的机会。④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网络治理中的政策是公共行动者共同学习的产物,而不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安排。这意味着集体行动变成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成为“涉及特定政策问题的行动者(涉及行政官员和目的群体等在内)的集合”,即由参与特定政策领域的互相依存的公共、准公共和个人行动者所组成的政策网络。在政策网络中,各种治理主体通过对话和协商,在各种集体选择的论坛中交流信息,谈判目的,共享资源,减少分歧;并努力地增进合作,在改善互动关系的同时达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方案。这就是公共行动者集体学习以产出政策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公共行动者通过政策设计共同管理网络的过程。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个题目,共45分。每个题目答题字数400字左右)1.谈谈现阶段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山大学2023研)答:(1)我国现阶段公共管理伦理存在的问题①关于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方针是明确的,但在具体贯彻上没有跟上去,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措施,使得公务员的道德建设呈现出道德规定虚拟化、道德约束随意化、道德越轨无惩办机制的状况。②在客观环境方面,新旧体制并存为一些公务员道德行为的弱化提供了也许条件。新体制的运营,各种配套法规、章程、制度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导致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成为产生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隐患。由此产生了诸多的失范现象:权力交易;渎职失责;权钱交易等现象。(2)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对策①加强公共管理伦理教育a.加强公共管理伦理教育,要一方面加强行政文化建设。良好的公共管理伦理,有赖于对的的行政价值观的确立,行政意识、行政理论、行政认知、行政情感、行政态度等行政文化的诸多要素,构成了行政模式取向,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伦理的状况。因此,加强行政文化建设,使行政系统各层级人员树立对的的公共管理伦理观,形成内在的约束机制。b.行政文化建设。第一,加大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力度,提高公务员对公共管理伦理的认知水平,使公务员结识到良好的公共管理伦理是为政之本。第二,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强化公务员的道德自律意识,道德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自律是内在的约束机制,只有提高自律意识,才干将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第四,公共管理伦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时代精神,把握时代的脉搏,内在地显示时代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公共管理伦理精神要汲取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优秀成分,改造和健全公共管理伦理教育系统,发明一种把法制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整合贯通、协调互补的新教育机制。②强调公共管理伦理立法公共管理伦理立法是指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在现代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伦理规范被纳入社会的法律规则体系之中。具体来说,应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道德仲裁委员会或道德监督局、廉政伦理行为督导办公室等执法、监督机构,对于这些道德执法、监督机构,国家政府应赋予调查、质询、听证、配合检察机关对不法行为者提起公诉和追究法律责任等特权。③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发展公民社会对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监督,可以促进社会成员对公共决策的干预和参与,加强公民的政府责任意识,民众不仅仅是行政系统输出方面的被动接受器,并且应当在输入与输出双向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公民社会应当发明出更多的途径和机会,同时也需注意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社会舆论反映整个社会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监督,对的的舆论表达着社会和集体中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和意志;社会舆论重要通过对某一行政行为的褒贬向有关成员传达社会反映,指明行为准则,引导行为方向,从而起到规范行政行为方式的作用。2.如何解决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答:非正式组织是随着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称、对一些问题的见解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本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目的、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重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维系非正式组织的重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1)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假如管理者可以善于运用非正式组织,它就具有正式组织无法达成的正面功能,具体表现在:①作为一个群体组织,能为成员提供满足感,最重要的是满足成员心理上的需求。正式组织强调组织的效率而忽略了个人的感情。事实上,组织中的成员有各种需求,有的是通过工作获得满足,有的是通过团队内成员之间感情上的交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共同奋斗而满足的。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互相尊重,自由沟通,给组织成员带来归属感、地位感、自尊等。②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毕。当职工属于某一非正式组织时就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就能给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良好的作用;相反,假如职工不属于任何非正式组织时离心力就相称严重。③增进信息沟通的作用。运用非正式组织信息沟通已经成为当代组织心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管理者对某项计划的实行还不拟定期,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透露信息,了解人们对该项计划的反映,非正式组织对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反映比较客观,不会由于胆怯权威而改变自己的观点。非正式组织往往会传达基层职工的观念、态度以及工作执行的实际情况,有助于上层领导了解组织内各部分的真实情况,可以获得许多在组织内无法获得的情报、消息。④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来填补成员间的能力与成就的差异。非正式组织具有扩大“无差别圈”的作用,保证管理人员权力的有效性,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来获得组织的稳定。在一般情况下,非正式组织也会形成自己的规范,假如成员不遵从这些规范,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就会不赞同他、疏远他或拒绝他,以群体自身的吸引力来促进成员的服从。因此,非正式团队具有控制成员顺从的力量,因而可以获得组织的稳定和发展。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的作用,让组织成员对组织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产生认同感和协作意愿,促进组织目的的实现。(2)非正式组织也许导致的危害。非正式组织的目的假如与正式组织冲突,则也许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如下:①非正式组织规定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有些人虽然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但非正式组织一致性的规定也许不允许他冒尖,从而使个人才智不能得到充足发挥,对组织的奉献不能增长,这样便会影响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②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这并不是由于所有非正式组织的成员都不希望改革,而是由于其中大部分人胆怯变革会改变非正式组织赖以生存的正式组织的结构,从而威胁非正式组织的存在。(3)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管认可与否、允许与否、乐意与否,上述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总是客观存在的。正式组织目的有效实现,规定积极运用非正式组织的奉献,努力克服和消除它的不利影响。①运用非正式组织,一方面要结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比如,正式组织在进行人员配备时,可以考虑把性格相投,有共同语言和爱好的人安排在同一部门或相邻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有频繁接触的机会,这样就容易使两种组织的成员基本吻合。在客观上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发明条件。②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有助于正式组织效率的提高。人们通常都有社交的需要。假如一个人在工作中或工作之后与别人没有接触的机会,则也许心情烦闷,从而影响效率。相反,假如能有机会经常与别人聊天,摆摆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障碍,甚至发发牢骚,那么就容易卸掉精神上的包袱,以轻松、快乐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去。③通过建立宣传对的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奉献。非正式组织形成以后,正式组织既不能运用行政方法或其他强硬措施来干涉其活动,也不能任其自由,由于这样有产生悲观影响的危险。因此,对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当加以引导。这种引导可以通过借助组织文化的力量,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来实现。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事业单位组织如何创新,以公办学校为例。答:(1)创新一方面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创新,是管理的创新职能在组织方面的运用,组织创新重要涉及组织制度创新、组织层级结构创新和组织文化创新。①组织制度创新。组织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组织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知识经济的到来挑战着传统的组织制度,组织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方向变化,组织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知识逻辑”,这也就规定组织进行制度创新。②组织层级结构创新。层级结构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目前仍是组织的重要特性。作为工业组织的重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如下重要特性: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责权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本来组织“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逐渐不能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组织扁平化、网络化、分权化是近年来组织层级结构创新的重要趋势。③组织文化创新。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知识经济将改变工业社会组织文化的基础,从而使组织文化带来以下方面的调整:组织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组织管理的手段,甚至是重要的手段;组织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发明的结果,而不是组织生产经营的副产品;组织文化将从记忆型转变为学习型;组织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html课程设计思路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用OE照明行业营销模式及发展竞争力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无铅玻璃黑釉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天窗产业发展潜力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水处理活性碳行业发展状况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氯菊酯隆项目申请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氧化铝陶瓷基板市场运营策略及发展趋势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模型玩具行业竞争对手分析及未来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椅业及家具制造行业生产销售模式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桥梁钢结构市场前景趋势展望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
- 装饰、装修安全教育培训试卷+答案
- 高边坡脚手架施工方案(修)
- 【期末试题】河西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英语期末试题
- 迷你仓租赁合同范本
- 调试报告及设备单机试运行记录
- DB33-T1174-2019《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作业管理标准》
-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习题2-苏教版(含答案)
-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PPT
- cobas c501仪器校准报告
-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时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