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发展史_第1页
中国机床发展史_第2页
中国机床发展史_第3页
中国机床发展史_第4页
中国机床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机床发展史——中国机床发展史机床发展史机床工具工业是国际公认的基础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柱产业。建6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历经几代人的拼搏,从无到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发展成为产品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具有较大经济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已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和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用60年的时间追赶了世界工业发达国家200余年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从1949年全国生产皮带简易机床1600台,发展到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到61.7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2.2万台。200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机床是一切机械工业的基础装备,被称之为“工作母机”.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机毛泽东同志对机床这一“母机”行业始终特别关心。曾多次参观在中南海举办的小型国产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一机械工业部按中央要求在中南海内举办了汇报性的毛泽东同志反复看了六次。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也观看了展览。1958年7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瀛台举办的小型机床工具展览上,详细地观看了机床操作演示,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解释说:原材料按照人们的意愿,通过了机床与工具,改变成需要9月5日,毛泽东在“机械里头有个工作母机,什么矿山,什么炼油,什么电子,什么化学,什么农业,什么交通运输,这些机器都要有个工作母机,无非是车、铣、镗、刨、”年冬,按毛泽东的要求,在中南海瀛台组织了机床工具展览。年4月24日,毛泽东又用三个小时观看机床操作演示,了解各种机床性能。看到纵“等于事先做好计划了。”毛泽东同志还多次“要自力更生,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指示。老一代的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都对机床工具行业非常重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交流先进制”自2005年以来,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视察了长春光机所、威海华东数控、太原一机床、6家机床工具企业。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也分别视察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和“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温家宝总理专门作出批示:“机床是装备制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取决于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国产数控机床”.200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把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年9月,温家宝在视察大连机床集团时做重要指示:“数控机床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中国要成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一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爱中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中国数控机床的2000余种。通过突破国外多年的技术封锁,相继开发出国民经济急需且具有自特别是研制出一批国际上首台超重型数控机床,满足了国家一是成功研发了一大批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多坐标,智能,带刀库,带A、B轴五轴联A、B轴五轴联动的具有车铣功能双工作台的龙门复合机床。目前,我国已有上百种复合加工中心,广泛用于各类复杂型面二是成功研发了一大批大规格、大尺寸、大吨位多品种的重型、超重型机床,其中许多是11m的数控龙门镗铣床;加工直径的数控立车;加工直径20m、22m超重型数控立车;①5mx20m加工件重500吨超重型25m和28m的超重型数控立车和加工直径达6.3m的超重型数控卧260吨、①5mX14.5m的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旋风切①2.5mX15m,承重150吨数控轧辊磨床;加工直径达8m的数我国开发出五坐标控制、四坐标联动数控纤维缠绕机,用于航空工业新型飞机制造。开发320mm超重型数控落地镗。研制出独具技术特色的1000吨“混合驱动”重型伺服三是研发成功一大批高精、高速、高效的各类数控机床。NANO-TM500超精密纳米级精0.05Mm,回转工作台的回转精度0.05Mm,坐标轴的最小移动1nm,工件表面粗糙度W5nm.研制出纳米级精密微型数控磨床,最小进给1nm,重复定50nm,电主轴转速6万r/min.p2000/400H卧式加工中心,主轴最高转速20000r/min,60m/min,定位精度0.003mm、重复定位精度0.0015mm.FMC4008柔性制造单12000r/min,快速移动速度60m/min,定位精度±0.0025mm、重复定位精度0.0015mm.四是功能部件、数控系统、刃量具等方面产品研发。已经制造了三自由度并联主轴头,主土40°行程达345mm,主轴快速移动速度50m/min,加速度1g,转速24000r/min,主轴功率数控双回转摆动铣头,C轴回转角度nX360°,主轴转速10~2000r/min、功率60/71kW、2200Nm.滚珠丝杠副达到精度P1级、速度60m/min.滚动导轨副精度1级,速度可达以上。国内数控系统采用总线技术实现多通道,控制32轴、8轴联动,可实现远6~13轴工业机器人。能提供各种类型带涂层的复杂刀具、高效刀具、年建国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把机床工具行业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了从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前苏联时指示,国家进口的各类机床11115台,首先用在机床1952年国家决定在第一机械工业部设立第二机器工业管理局,成为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的统一领当时,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改造和新建18个机床厂和四个工具厂,“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形成了行业的骨干。在国民经济恢30个品种,24500余台机床。年“一五”期间,是机床工具自身发展建设的阶段。我国拥有机床、工具、机床附件、砂轮制造等34个生产厂,组建了机床工具行业的8个同时,又在骨干企业建立车床、铣床、磨床、钻镗床、齿轮加工机床、重型机床、仪表机床等专业产品研究所。科研基地的建立,为我国机床工具技“一五”期间,机床主要采用前苏联图纸或仿制品达到种,累计向全国提供了10.4万台机床,主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建设。年“二五”期间,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善提高阶段。重点发展重型机床、精密机床、锻压机床等门类,机床产业实现基本齐全;专业研究院所37个,具备了提供大型、精密、高效机床和专用机床的能力,为我国汽车、拖拉机、年底,我国机床仿制品比例从“一五”期间的78.5%下降到33.2%.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当时国内还不能生产高精度精密机床,国外进口没有欧美又技术封锁,原苏联也中止供货,只能自力更生。全行业组织“会战”,到196526种,我国有了高精度精密机床产业。年“三五”、“四五”期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需要的工艺装备品种多、数量大,其中不少是高效、精密、大年初,一机部二局成立了装备“二汽战役”办公室,制定各项规划,组织设备设计与“二汽”提供了专门开发的产品,满足了“二汽”所需机床设备的资金只占20%,验证了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在当时已具备向大型建设项目提供成套装备的年“五五”期间,向全国提供机床品种达到2823种。年金切机床新品种达到994种,提供机床10.03万台,产值14.9亿元,其中数控机692台。至1980年全国机床保有量达到283.26万台,其中进口各类机床累计61415台,4.3%.年以后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改革开放后,在安排技改专项中,属于数控攻关和数控机床国产化的技改专项,“六五”75项,总投资3亿多元;“七五”期间有58项,总投资13亿多元。通过技改,企业加工条件上得到改善,数控机床应用增多,增强了这一阶段机床工具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促使合资合作和民营企业快速发国家政策放开和改革深入,吸引一批民营企业家投资机床行业;部分国有机床工具企业转为民营企业。机床工具行业打破了国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国有企业、集年“六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的起步阶段。该时期,机床工具行业共引进了113项国外技术,其中金属加工机床65项;自行开发了种新产品。全行业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7亿元,金切机床累计产量59.23万台,7133台,锻压设备累计25.66万台;可提供机床通用品种达到1960个,113个。数控机床产量由1980年的692台提高到1985年的1959台,提高了倍。中国的机床开始批量出口至44个国家和地区,本期累计出口机床32038台,出口42140.3万元。1985年全国机床保有量269.57万台。年“七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与国外的合作生产阶段。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324.81亿元,金切机床累计生产83.19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2812台,数控机床产值9.77亿元。1990年生产数控机床2557台,产值达到2.60亿128个国家和地区,由1985年的0.181990年的1.92亿美元,增长10.48倍。五年累计出口金切机床10.16万台,6.64亿美元。年“八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阶段。机床工具行业经历大波动,1991~1993年年均增速20%,1994年负增长25%,1995年又负增14.2%,全行业首次出现全面亏损。1996年全国普查机床保有量393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万台,大型机床18.44万台。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41.83%.年“九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提高市场占有率时期。机床消费总量达到171.01亿美元,国产机床平均市场占有率47.87%,1996年仅达到九五”期间累计工业总产值1737.88亿元,提供各类机床80.18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万台,2000年产值数控化率8%.数控机床品种超过1500种,能够生产五轴联动加工中年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393.42亿元,其中数控机床产量1.40万台,产值达到17.15年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实现了跨越式高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国策,明确提出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满足国家重点工业领域发展的需要。在国家的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数控机床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控机床产量逐年以两2000年的1.4万台增加到2008年的12.2万台,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年产万台的目标;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也从21%提高到40%以上,代表数控技术先进水年“十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提高产业化水平时期。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157.1万台机床,其中数控机床19.1万台,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382累计出口83.1亿美元,其中金切机床23.4亿美元、数控机床4.98亿美元。2005年我45.7万台,其中金切数控机床5.96万台,分别是2000年的2.55倍和倍。2005年产品销售收入1212.46亿元,是2001年销售收入578.74亿元的2.1倍。200529.95亿美元,其中数控机床2.31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成为我国数控机床提高档次、扩充市场占有率的时期。年机床产量56.21万台,其中数控机床8.58万台。产品销售收入1586.13亿元,工业1656.11亿元。出口38.18亿美元,其中金属加工机床11.86亿美元、数控机床3.34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2747.7亿元,增长35.5%;产品销售收入2681.0亿元,增长36.2%;60.68万台,增长11.7%,其中数控金切机床产量12.33万台,增长32.6%;成形17.28万台,增长9.2%,其中数控成形机床产量3011台,增长53.7%.国产机床国内56.3%.全行业出口52.0亿美元,增长36.2%.大连机床和沈阳机床2007年销售额10名。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72.3亿元,产品销售产值334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金属切削机床全年总产量61.7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2.2万台;成形机床总产量14.548.6%和49.4%.出口71.3亿美元,同比增长年中国是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国和第一进口国。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获得举世瞩目跨越式发展。随着机床工具行业面临着战略发展机遇,正处在由机床制造大国向机床在党的“十七”大路线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把发展现状东欧这些国家的机床生产品种不全,配套件缺乏,而中国机床工业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产品门类齐全,数控机床的品种从几百种发展到近两千种,全行业开发出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借鉴国中国机床工业的“大”表现在产值位列世界第一,“不强”表现之一是低档产品产能过剩,表年3月25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晶明向媒体表示,中国机床工业2009“一枝独秀”,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中国机床工业虽“大”却“不强”,“大”与“不强”分别表现在哪里呢?一、中国机床工业的“大”表现在产值位列世界第一在2009年里,金融危机对全球机床行业都造成严重冲击之下,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却呈前亿元,同比增长16.1%,国产金属加工机床产值市场占有率由上年的61%提高到70%,51.6%提高到62%,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6%。有媒体报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生产国。不仅如此,中国还连续八年是世界机床岁末年初之时,全球经济显示反弹迹象,我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投资依然火热,机床工2010年全年机床工具行业增速将会达到10%左右,二、中国机床工业的“不强”表现之一是低档产品产能过剩由于我国整体工业水平落后于西方工业国家、行业企业自身技术力量不够雄厚,在开发高据李晶明表示,虽然中国机床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仍然是世界第一机床进口大国,中中国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是发展中高“两高一资(高污染、高)”产品,但却进口这些出口产品制造出来的高档产品。由此可见,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生产的主导产品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行业低档产国产高性能功能部件与主机发展配套失调,科研计划成果三、国机床工业的“不强”表现之二是科技基础薄弱、产品质量水平低从整体上讲,我国机床工业技术水平低,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产品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工业企业无论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还是在市场均存在着阶段性差距,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不少企业装备陈旧,生一些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的可靠性差,基础机床的精度、效由于国产机床的质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导致近几年机床进口骤增,进出口逆差尽管国内机床市场需求旺盛,但将近一半的国内市场被外商占领了。目前高精尖产品大型、重型和普通机床市场被俄罗斯占领,普及型数控机床台湾四、中国机床工业的“不强”表现之三是缺乏大型国际集团、市场竞争力弱李晶明向媒体表示,“中国虽然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机床制造厂家,但还缺少著名的跨国,精、特、专?小巨人企业”。就笔者所知道的,目前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较好的大型企业包括大连机床集团、济南一机沈阳机床集团、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等之外,其他能与世界顶级因此,综上而述,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要想向着机床制造强国迈进,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行第一、进一步加快机床产品结构调整。压缩低档、普通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由提供单机向提供成套成线设备方向发展等。第二、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破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数;鼓励发展数控刀具、复杂刀第三、实施企业结构调整。发挥重点骨干企业批量制造能力优势,鼓励通用型主机制造适“专、特、精”数控机床制造企业;扩大功能部件制造企业、制造技术服务;鼓励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推动企业结构向“大而强”、“小而专”的方向转变;发展第四、提高制造工艺专业化生产水平。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区域;推广先进制造第五、调整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提高进口装备和技术的门槛,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下决心减少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性产品出口,提高中高档数控产品出口的比重,努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机床工具行业发展关键的一年、充满希望机床工具企业应团结起来,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调整发展趋势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是本轮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6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也把发16个重点之一。按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80%左右立足国内。国家累计将投资80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是本轮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环境压力下的以及对外人民币长期升值,国外需求不足的现状。这将促使中国制造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必将是高端制造业代替简单制造业,技术密集型代这种转型将会大大减少简单机械的需求,增加更加高效、更加精确的数控机政府加大投资的领域包括以高速客运专线为主的铁路设施,航空制造业等产业尤其作为制造业母机的机床行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正当其时。中国机床出口尽管比例不高,总金额也较小,但增长速目前中国国产数控机床技术水平正在提高,在部分领域已经能够替占据国内高端数控机床主要市场的进口产品即将面临国产产品的冲击。未来高端数而对外出口的市场现在还处于萌芽期,未来发展潜力巨中国机床行业发展思路与建议中国机械工业战略定位为:从机械产品生产大国变成以市场竞争力为标志的机械工业强从机械设备进口大国变成机械产品贸易大国;从侧重于以出口为导向生产转为向生产和“橄榄型”向“哑铃形”转变,建立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组织nc机床、机械基础设备、轿车等重点领域的大型企业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年1~11月,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95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产品3319亿元,同比增长12.2%。2009年,我国机床产值从世界第三跃居世界第一。全球主要机床生产国经济指标大幅度下滑的形势下,我们取得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年里,机床行业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企业产品结;二是;三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9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35.8%,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相继完工并发挥了作用,;四是企业经营方式开始转变。如大力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供应链进一步优化,为用户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等。罗百辉表认为,行业内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更加突出。比如,行业生产的主导产行业低档产品产能过剩与高档产品能力不足,国产高性能全行业必须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积极以信息科技为核心,掌握产品未来趋势,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为行业健、进一步加快机床产品结构调整。压缩低档、普通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高的;由提供单机向提供成套成线设备方向发展等。、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破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提高数;鼓励发展数控刀具、复杂刀具、精密量仪、高档磨具磨、实施企业结构调整。发挥重点骨干企业批量制造能力优势,鼓励通用型主机制造适度集中生产;扶持“专、特、”数控机床制造企业;扩大功能部件制造企业、制造技术服务企业规模;鼓励企业资产优化重“大而强”、“小而专”的方向转变;发展精益管理和敏捷制造等。、提高制造工艺专业化生产水平。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区域内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调整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提高进口装备和技术的门槛,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下决心减少高耗能、高污染提高中高档数控产品出口的比重,努力扩大技术服务出口,不断提高行罗百辉表示,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和关键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2010年经济工作方针指导下,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战把技术改造作为提高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把发展制造技术服务业作为培育新增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引导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在技术进步、行业发展中大型机床研发的新趋势大型零件主要指被装配在大型、重型设备或产品上,最大尺寸超过1m的主要零件。诸运输车辆,由铍材料制成的经过精密加工用以测量星球距离的,还有由铝合金、钛对于目前研发的大型零件加工用机床,经合理选择大都能满足大型零件加工的特殊要现还继续朝着高精度、更大型,模块化设计和专用,高速、高自动化和高效率,多功能、“用户必须在加工前了解好加工零件的外形轮廓尺寸、关键尺寸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各加工表面间相对位置精度要求,以及对零件材料的机械性能要求”CMS公司(在威斯康星州的WisconsinOshkosh)经理JohnLenz说,“一旦将以上要求了高精度、更大型新研发机床大都能满足大型零件要求的高精度。例如,为加工18个由铍材料制成的太空望远镜的外接圆直径为1.5m六棱柱型镜片(由18个六棱柱型镜片组装出一25m2的望远镜镜头),Axsys技术公司(在美国康乃狄格州的RockyHill)特MitsuiSeiki美国公司(在新泽西州的FranklinLakes)购买了8台HS6A1m托盘HMC。HS6A1m托盘HMC以能加工铍材料在内的难加工材料和加工零件精度高、能使主轴为能给夹具留出足够空间,设计将机Z轴工作行程限制在980mm以内,X和Y轴工作行程分别为2000mm和1500mm。在加工JamesWebb太空望远镜的六棱柱型镜片时,将338kg重的铍零件坯料用夹具垂600个边长为63mm,0.51mm的方形型腔,用以安装定位器时定位等。为减轻零件重量,还要在共挖出250个孔,以将零件重量减轻至124kg,再将重22〜材料沿零件圆周切除,最终使零件只剩12.7kg。MitsuiSeiki公司还为日本建筑业新开发了大于1.5m的HS8AHMC更大型号,扩大了、Y和Z轴的工作行程。“这些机床主要用于专门加工大型建筑装备,”分司经理ScottWalker“但是这种机床平时用得非常少,只有在其它机床加工不了时才使用。”但这些先进的专用设备,却产生了极好的加工效果。例如,使用HS8AHMC加工某大4.5t的行星齿轮,比普通机床减少加工时间50%。加工自动激光检测仪和连接主轴与多直径孔加工刀具的高刚性刀具接每个机床制造商都具有制造大型(大于1m托盘)HMC机床的商业机会,他们可以开发出例如,制造出大型铣镗床以下与小型加工中心以上的空档机床。60年的发展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机床工业逐步发展壮大,迄60年。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评价中国机床工业60“发展很快,虚功不小;成绩很大,问题”机床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装备行业,其重要性和战略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科学地总结中国机床工业发展的经验两大阶段,两种政策,两样成效机床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工具,同时又是一门复(刚度、热变形、振动、精度等),又有大量应用技术(布),它是人类科技知识与实际生产经验相互融合的机床工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和客观规律。回顾中国机床工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中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可分为30年(1949-1979年);第二阶段是30年(1980-2009年)。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在第一阶段,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外受封锁,科技落后,人在苏联政府派来的大批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利用供应生产急需。在我国陆续建设了一大(号称“十八罗汉”),又逐步成立了7个综合37个各类专业机床研究所,开展机床技术的研究开1950-1957年的短短8年中,是建国前30年以至整个60年中的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派出大(包括技术工人)到苏联学习。他们学成回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为骨干力量,为新中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做但在1958-1960年,出现了浮夸成风、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三”。其后,在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动乱”期间,中国机在第二阶段,党和国家汲取了“大跃进”和“十年动乱”的惨痛教“改革开放”国策,我国机床工业也逐步走上了高速发展、(MC),进行合作生产,边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改革开放的30年中,由于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旺盛,2001-2008年,我国金属切削19.2万台增至61.7万台,增加了3.2倍;数控机床产量1.7万台增至12.2万台,增加了6.9倍;加工中心产量从447台增8000余台,增加了18倍。在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尤其是CIMT展会上),中国机床的地位日益提高,新产品琳琅满目,成回顾历史,可以清晰看出:两大阶段,两种政策,两样成效。前30年机床工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教训1主要经验(1)尊重规律,重视人才,打好基础建国初期,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比较尊重科技发展的客观规他们目光远大,高度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在人力、虚心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重视专家和努力打好经济建设的基础。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156项重大工程,项项取得成功。为中国的航空航天、“十八罗汉”骨干企业和7个综合集聚了大批高水平技术人才,在开发国家急“高精度机床战役”、“二汽装备”中,攻关克难,起到了“参谋、攻坚、组织、服务”四大作用,(2)重视科研,专业配套,攻克关键技术科研是发展科技的必需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利器”,没逐步汇集各类人才,添置各种先进的试验设7个综合机床研究所和37个专业研究所,研究和攻克了不少关键技术,如北京机床研究所现在生产的先就是建立在过去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持续的科研开发(3)组织专项技术攻关,为国家重点建设服务1960-1965年的“高精度机床战役”、1966-1972年的“二汽装备战”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例证。60年代初期,国防工业、精密机械工业13种高精度机床(如坐标镗床、坐标磨床、齿轮磨床等)。当时只能靠国内自行研制。中央对此高度成立了6人领导小组,由一机部二局具体组织实施,分工合作。7个方面:①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②掌握关(如)。由于领导有方、规划周密、措施得力,1965年,成功开发出了7大类24个品种的高精度机床,年生产能500台,技术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当时的日本杂志曾称赞上海),为国家解了燃眉之急。该“战役”“二汽装备战役”是文革期间为备战和发展汽车工业,为新建立的主要是对高效自动化机通过借鉴308自动线的建线经验,由机床4年左右的时间,就为二46种7664台高效自动化机床、35条组合机床自动线、6条使二汽装备品种的自给率达到95%。但由于“战役”是在文革中进行的,设备质量存在较多问题。2主要教训(1)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浪费严重始于1958年“三年大跃进”,各地竞相发展机床。1958年的机床1957年的两倍;1960年的机床产量为1957年的5倍。由于粗制滥造,忽视质量,造成大部分机床不能正常使用。年的“十年动乱”期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延续时间也更1976年的抽查结果表明,文革期间生产的164万台机床,合格60%。(2)重生产、轻科研;重主机、轻配件;重基型,轻变型由于对机床工业的自身特点和客观规律认识不清,在其发展的第“重生产、轻科研;重主机、轻配件;”的错误倾向。由于重生产、轻科研,科研工作忽冷量仪和其他配套件的同步发展,造成许多刀具和配由于重基“三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工作,机床(3)脱离实际,盲目赶超,不讲实效“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机床行业脱离实际、盲目赶超世界先进“三起三落”的教训就非常典型。后30年机床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经验与教训1主要经验(1)产销见面,面向市场和用户需要1979年6月,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直接接”,率先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产销互不见面的1980年以后,改革开发进一步深化,中国机床工业(2)调研分析,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仿创结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改革开放之初,机床行业加强了对国外机床工业情况的调查、研“他山之石”,促进中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1989年开始举办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打开了一扇对国门打开以后,为了尽快改变我国机床工业落后面貌,追赶国外机床工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与国外合作生产如复合加工数控机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以及许多大(3)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相结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结合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进一步加2006年6月,公布了《国务。其后,发改委又制定了《数2010年,具有自主版权的数控系统75%;功能部件配套自给率要达到60%以上;国产数控50%以上。政府的引导支持与市场竞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机床工业由国有企业的“一统天下”逐步“三分天下”的格局,市场竞争2主要教训(1)对机床现状情况不明、发展思路不清,缺乏周密的整体规划我国机床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时间并不算短。美国曾以不到6060年的时间在60年的时间以机床工业整体实这些发达国家取得成制定了周密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机床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对中构成比、技术水平、实际需求等基本情况缺乏全面、总体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周密规划和切1980年,中国的机床拥有量为283万台,其中大多为粗加工机30年后的2008年,中国机床工业有5382队伍庞大,良莠不齐;全国机床拥有量约为700万台(美240万台,日本约为140万台),其中粗加工车床仍然占到40%10%,数控机床约占10%,构成比依然落后(发20%-30%,且配套率高)。我们应该针对这种现(2)科研薄弱,人才缺乏,质量不高,合作不够中国机床工业科研体制零乱、力量薄弱,科研工作不深入、不系7个综合性机床研究所改制为企业后,“参谋、”四大作用大大削弱,基础、共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国机床工业缺乏专家型人才、高级技师和熟练技术工人,制约(3)数控机床构成比不合理,缺乏配套性,关键技术依赖进口中国的数控机床发展很快,目前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中国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使用的先进数控机床约70%依赖从国中国数控机床的主机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切削刀具的发展中国数控机床仿制比重较大,关键技术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可以总结为:成绩很大,前景展望“主战场”。今后,随着中“机床工”,反之亦然,这已为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历史所60年的长足发展,已经具有不俗的实力。重视机床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将加快发展机将政策引导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的优势,将“人”作为中国机床工业快速健康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处在“一穷二白”的状态,根本1949年有十几家维修企业兼产结构落后的十几种1600台。日本在1938年机床产量便达到67260台。年我国机床拥有量为九万五千台。一、新中国机床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迅速组建队伍,执行企业由万能变专能,全国18个机械厂改造为机床1953-1958年国家重点建设156项即沈阳第一机床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和武汉重1957年机床品种发展到204种,机床产量达到2.8万年组织实施高精度精密机床战役,到1965年完成高26种,年产量达500台。1966-1976年组织全行业为369种7664台高精高效机床,国产机床按量计超过%,按价值计达到80%。改革开放初期机床行业为钟表制造业提供150多种、为自行车行130余种,为缝纫机行业提供300多种专用专从1979年到1985年先后有24家机床厂与国外机床厂合作生产种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加快了机床产品技术的提高。自1980年1995年机床行业引进技术136项,大大提高了机床水平。如“武FB260数控落镗铣床、“北一”引进科堡数控2000年数控机床可供品1500种。进入新世纪机床工业高速发展。2001-2007年金切机床产量、产1。表12001-2007年金切机床产量、产值增长情况进入新世纪新品种发展速度加快,每年开发新品种均超过4003/4是数控型的。二、机床行业成就巨大(一)产量产值世界大国六十年来机床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7年机床产量世界产值在世界排名第三。中国用六十年走了西方工业国家200年1949-2007年机床产值、产量、品种发展情况见表2。21949-2007年机床产值、产量、品种发展情况品种门类齐全,配套体系逐步完善。产品多数为自主开发,也有(三)出口增长建国初金切机床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到1957年出口金切机床16932万美元。年出口4366台、创汇1521百万美元,到2007年出口12.19(四)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产品水平在建国之初是绝对落后,如今差距正逐步缩小,有些产如北京机床研究所开发的nam-800纳米超精加工零件直径800mm,反馈分辨率2.5mm,机械进给实现15nm,0.1pm,粗糙度0.008mm,形面精度<0.3口m/①100。又如上机”制造的纳米级微型NCELITE机床外形尺寸。砂轮架进给采用纳米级、最高转速,砂轮最小直径200Mm,CBN砂轮,是中国规格最小、精NJ-5HMC40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通过对高精高速170.004mm,重复定位精度0.0025mm,最高转速。“武重”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提供了16m数控立式车铣①5000mm超重车铣床,机床总重1450吨,最大重重500吨,主<0.008mm,并有20%的储备。该厂制造的XKU2755双6.8m,X轴加工长度达87m。60年发展史机床工具工业是国际公认的基础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产业,是国6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中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已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上有正在向世界机床工具制造强国的目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用60年的时间追赶了世界工业发达国家200余年全国生产皮带简易机床1600台,发展到2008年金属切削机61.7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2.2万台。2008年中国成为机床是一切机械工业的基础装备,被称之为“工作母机”.在新中国的毛泽东同志对机床这一“母机”行业始终特别关心。曾多次参观在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一机械毛泽东同志1958年月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瀛台举办的小型机床工具展览上,详细地9月5日,毛泽东“机械里头有个工作母机,什么矿山,什么炼年冬,按毛泽东的要求,在中南海瀛台组织了机床工具展览。年4月24日,毛泽东又用三个小时观看机床操作演示,了看到纵切自动车床能按程序加工出零件,很满意地“等于事先做好计划了。”毛泽东同志还多次到工厂视察,视察中“要自力更生,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指示。老一代的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都对机床工具行业非常重视,刘少“交流先进”自2005年以来,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视察了长春光机所、威海华6家机床工具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和“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温家宝总理专门作出“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200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把发展大型、2007年9月,温家宝在视察大连机床集团时做重要指示:“数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一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爱中不断发展壮大。2000余种。通过突破国外多年的相继开发出国民经济急需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型数特别是研制出一批国际上首台超重型数控机床,满足了国家一是成功研发了一大批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多坐标,智能,带刀A、B轴五轴联动的立式、卧式复合机床。带A、B轴五轴联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二是成功研发了一大批大规格、大尺寸、大吨位多品种的重型、超11m的数控龙门镗铣床;加工直径16m的数控立车;加工20m、22m超重型数控立车;①5mx20m加工件重500吨超重(加工直径达25m和28m的超重型数控立车和加工直径6.3m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正在制造中);开发成功可加工260①5mX14.5m的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旋风切削加工中心;世界最①2.5mX15m,承重150吨数控轧辊磨床;加工直径达8m的我国开发出五坐标控制、四坐标联动数控纤维缠绕机,用于航空工320mm超重型数控落地镗。研制1000吨“混合驱动”重型伺服压力机和数控多工位三是研发成功一大批高精、高速、高效的各类数控机床。超精密纳米级精度车铣复合机床,主轴回转精度回转工作台的回转精度0.05口m,坐标轴的最小移动控制量工件表面粗糙度W5nm.研制出纳米级精密微型数控磨床,最小进1nm,重复定位精度50nm,电主轴转速6万r/min.p2000/400H卧式主轴最高转速20000r/min,快速移动速度60m/min,定位精0.003mm、重复定位精度0.0015mm.FMC4008柔性制造单元,12000r/min,快速移动速度60m/min,定位精度±0.0025mm、±0.0015mm.四是功能部件、数控系统、刃量具等方面产品研发。已经制造了三±40°行程达345mm,主轴快速移动速度加速度1g,转速24000r/min,主轴功率75卜亚.数控双回转摆C轴回转角度nX360°,主轴转速10~2000r/min、功率、扭矩2200Nm.滚珠丝杠副达到精度P1级、速度60m/min.1级,速度可达80m/min以上。国内数控系统采用32轴、8轴联动,可实现远程通信。我6~13轴工业机器人。能提供各种类型带涂层的复杂刀具、年建国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把机床工具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初步建成了中国的机床工具行业的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前苏联时指示,国家进口的各类机床台,首先用在机床工具工业建设上。当时在沈阳、济南、齐齐1952年底,国家决定在第一成为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的统一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调整产品发展方向,当时,在前苏联的援18个机床厂和四个工具厂,确定产品分工与发展“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形成了行业的骨干。在国民经济恢30个品种,24500余台机床。年“一五”期间,是机床工具自身发展建设的阶段。我国拥有机床、工具、机床附件、砂轮制造等34个生产厂,组建8个研究院所。同时,又在骨干企业建立车床、铣“一五”期间,机床主要采用前204种,累计向全国提供了10.4万台机床,年“二五”期间,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善提高阶段。重点发展重型机床、精密机床、锻压机床等门类,机床产业实现基37个,具备了提供大型、精密、高效机年底,我国机床仿制品比例从“一五”期间的78.5%下降到33.2%.当时国内国外进口没有外汇支持,欧美又技术封“会战”,到196526种,我国有了高精度精年“三五”、“四五”期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需要的工艺装备品种多、数量大,其中年初,一机部二局成立了装备“二汽战役”办公室,制定各项“二汽”提供了专门“二汽”所需机床设备的80%,资金只占20%,验证年“五五”期间,向全国提供机床品种达到2823种。年金切机床新品种达到994种,提供机床10.03万台,产值亿元,其中数控机床692台。至1980年全国机床保有量达到万台,其中进口各类机床累计61415台,仅占4.3%.年以后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向社改革开放后,在安排技改专项中,属于数控攻关和数控机床国产“六五”期间有75项,总投资3亿多元;“七五”期间有项,总投资13亿多元。通过技改,企业在关键工艺装备、开发试这一阶段机床工具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促使合资合国家政策放开和改革深入,吸引一批民营企部分国有机床工具企业国退民进,转为民营企业。形成了国有企业、集体企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独资企业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年“六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的起步阶段。该时期,机床工具行业共引进了113项国外技术,其中金属加工65项;自行开发了1225种新产品。全行业五年累计完成工业197亿元,金切机床累计产量59.23万台,其中数控机床累7133台,锻压设备累计25.66万台;可提供机床通用品种达到1960其中数控品种113个。数控机床产量由1980年的692台提高到年的1959台,提高了2.83倍。中国的机床开始批量出口至4432038台,出口金额42140.3万1985年全国机床保有量269.57万台。年“七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与国外的合作生产阶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324.81亿元,金切机床累计生产万台,其中数控机床累计12812台,数控机床产值9.77亿元。年生产数控机床2557台,产值达到2.60亿元。机床市场开始128个国家和地区,由1985年的亿美元增长至1990年的1.92亿美元,增长10.48倍。五年累10.16万台,出口金额6.64亿美元。年“八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阶机床工具行业经历大波动,1991~1993年年均增速20%,1994年25%,1995年又负增长14.2%,全行业首次出现全面亏损。年全国普查机床保有量393万台,其中数控机床7.23万台,大18.44万台。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41.83%.年“九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提高市场占有率时期。机床消费总量达到171.01亿美元,国产机床平均市场占有率年仅达到36.89%.“九五”期间累计工业总产值1737.8880.18万台,其中数控机床4.73万台,2000年8%.数控机床品种超过1500种,能够生产五轴联动加年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393.42亿元,其中数控机床产量万台,产值达到17.15亿元。年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实现了跨越式高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国策,明确提出发展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为十六项重点振兴特别是满足国家重点工业领域发展的需要。在国家的从2000年的1.4万台增加到200812.2万台,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年产10万台的目标;数控机21%提高到40%以上,代表数控技术先进水年“十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提高产业化水平时期。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157.1万台机床,其中数控机床19.1万台,4382亿元。累计出口83.1亿美元,其中金切机23.4亿美元、数控机床4.98亿美元。2005年我国金切机床产量45.7万台,其中金切数控机床5.96万台,分别是2000年的2.554.24倍。2005年产品销售收入1212.46亿元,是2001年销售578.74亿元的2.1倍。2005年机床工具出口29.95亿美元,其2.31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成为我国数控机床提高档次、扩充市场占有率的时年机床产量56.21万台,其中数控机床8.58万台。产品销售1586.13亿元,工业总产值1656.11亿元。出口38.18亿美元,11.86亿美元、数控机床3.34亿美元。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2747.7亿元,增长35.5%;产品销售收2681.0亿元,增长36.2%;金切机床产量60.68万台,增长11.7%,12.33万台,增长32.6%;成形机床产量17.28增长9.2%,其中数控成形机床产量3011台,增长53.7%.国产56.3%.全行业出口52.0亿美元,增长36.2%.2007年销售额均超百亿元,双双进入世界机床10名。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72.3亿元,产品销售产值3348.3亿元,27.5%和26.0%.金属切削机床全年总产量61.7万台,12.2万台;成形机床总产量14.5万台,金切机床和成48.6%和49.4%.出口71.3亿美元,同比增长年中国是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国和第一进口国。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获得举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机床工具行业面临正处在由机床制造大国向机床制造强国发展的历史“十七”大路线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和很多产业相比,机床算不上是大产业,甚至还有些“冷门”.用吴柏“没有谁会把机床当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从无到有,从“依葫芦画瓢”到自主研发,60年来,作为装备制“母机”,新中国的机床工业就这样“默默”支持“也没有谁可以轻视机床对国家发”从皮带车床到五轴联动方家胡同坐落于北京东城区国子监附近。斑驳的阳光下,古旧的胡同里三两摇着蒲扇的居民爽朗的笑声,应和着树梢的蝉鸣,和周围的民居相比,位于胡同中段的19号院要大很多。这里曾11号,因此很多人都更习惯称之为“11号院”.因为这个院“机床胡同”的别称。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十八罗汉布阵:历史从这里开始今年是北京第一机床厂(简称北一)成立60周年。北一总工程1949年6月30日,华北人民政府将接管的数个修械11号这个厂就是北一的前身。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它的任务主要“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机床在内的装备制造业几乎可,机床工业?更是无从谈起。”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介绍,当时只有少年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车床--六尺皮带车床。1950年8月,沈--制作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到了“一五”时期,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在苏联专家建议下,其中,北京机器厂于年重组成为北京第一机床厂,专门从事铣床研发生产。除北一外,当时全国还有17家企业被确定为机床生产重点骨干18家企业就是机床行业“十八罗汉”.在它们的带领下,新中国的机床工业体系得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王宣,当时曾担任苏联顾他认为,中国机床工业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规模,资料显示,1949年我国仅能生产不到1600台机床,且基本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