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2015-1诉讼导论_第1页
民诉2015-1诉讼导论_第2页
民诉2015-1诉讼导论_第3页
民诉2015-1诉讼导论_第4页
民诉2015-1诉讼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诉讼就是打官司谁来告?告什么?要告谁?到哪告?谁来审?怎么审?课程体系模块一:导论模块二:诉讼主体模块三:诉讼证据模块四:诉讼保障制度模块五:审判程序模块六:非讼程序模块七:执行程序模块八:其他规定本模块概要民事纠纷的处理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模块一

导论学习目标了解民事纠纷处理机制。掌握民事诉讼的含义及特点。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体系及其效力范围。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的内涵。正确选择民事纠纷的解决方法。学习任务

模块一

导论【导入案例】某日晚,施先生到住家附近的百姓超市购物。当他到收银台准备买单时,被超市的一名安保人员叫住并将其带到超市二楼办公室进行长达几个小时的“审讯”,称施先生在超市偷了三盒燕窝及其他物品。万般无奈,施先生拨打了110电话。当民警赶到现场后要求超市调阅监控录像,超市才承认可能是认错人了。在民警的干涉下,超市同意施先生离开。感到异常愤怒的施先生于次日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投诉,要求超市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0万元。消费者委员会经过调查,确认施先生反映基本属实。经调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问题:超市实施的自助行为是否合法?解决民事纠纷的方法有哪些?

模块一

导论第一节民事纠纷的处理一、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通常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或者民事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冲突或者对抗行为。特点: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民事纠纷内容的特定性:民事权利义务之争民事纠纷权利的可处分性

模块一

导论第一节民事纠纷的处理自决和解仲裁调解诉讼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第一节民事纠纷的处理二、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

(一)自力救济自力救济,又称私力救济,俗称“私了”,是指纠纷主体在没有纠纷以外的第三人的介入和帮助下,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纠纷。自力救济的典型方式:自决和和解。自力救济具有两大特征:(1)最高的自治性;(2)非严格的规范性。

民事诉讼法

CivilProcedureLaw和解的限制:(1)必须遵循合法原则,不得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2)和解必须遵循公平与自治原则,不得强迫、欺诈、显失公平等。和解的效力:(1)通常情况下,和解协议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2)《仲裁法》第49条: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3)转换为调解书。

(二)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第三者)来解决纠纷的机制。主要类型:调解(诉讼外调解)与仲裁调解,是指第三者(调解人)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如习惯、道德、法律等,对纠纷当事人双方进行劝说沟通,促成当事人双方相互谅解和让步,从而解决纠纷。调解的特点:(1)第三者介入(2)纠纷主体的合意性(3)非严格的规范性(4)协议的非强制性仲裁,又称“公断”,是指民事主体在纠纷发生之前或者纠纷发生之后达成协议,或者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将纠纷提交给中立的民间组织予以审理,由其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现代仲裁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专业性(2)快捷性(3)强制性(4)受案范围的限定性(三)公力救济公力救济,是指利用国家公权力来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就民事纠纷而言,民事诉讼是最主要的公力救济机制。民事纠纷的公力救济:民事诉讼;行政裁决。民事诉讼具有两大特征:(1)国家强制性(2)严格规范性

三、体会和思考

反对两种极端态度:耻讼和好讼诉讼不是万能的,正确使用诉讼手段尽可能使用ADR解决纠纷。

模块一

导论第一节民事纠纷的处理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的理论与实践,促成了另外一个理念(制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指在一个社会中,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其特定的功能和动作方式相互协调地共同存在、形成互补的调整系统。“ADR”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称选择纠纷解决方式要考虑的因素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受理原告的起诉,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民事纠纷案件的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性质的公权性民事诉讼内容的特定性民事诉讼客体的可处分性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性

模块一

导论第二节民事诉讼二、民事诉讼的价值

模块一

导论第二节民事诉讼1、程序到底是不是很重要?2、如果重要,有多重要?3、说它重要,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价值一公正1、程序公正可以实现实体的公正。2、程序自身设计的合理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在法律上维护诉讼主体的尊严。美国著名法学家马休:”法律程序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维护每一个人尊严的自学意义上。评价法律程序的正当性的主要标准是:它使每个人尊严获得维护的程度。“

程序自身设计合理性要求三个:

1、法官中立

2、当事人平等

3、程序平等

正当的程序产生正当的判决。对于一个合乎正当程序的判决,当事人没有理由拒绝接受。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表示不满的客观依据。公正是诉讼程序的第一价值、永恒价值

男甲已婚,但与女乙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并为女乙购房一套。不久,两人分手,男甲与其妻起诉女乙,认为其用于为女乙购房的钱系夫妇共同财产,要求女乙归还该房。但男甲当初为女乙购房时,产权登记使用的是女乙的名字,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该房系男甲所购买。女乙则坚称该房系自己所购买。男甲遂向派出所报案称女乙有诈骗行为,派出所立案侦查,把女乙传唤至派出所讯问,女乙惊恐不已,交代其与男甲的特殊关系及该房的来源。派出所据此认定本案不属刑事案件,撤销此案。此后,男甲要求法院依职权调取女乙在派出所的交代笔录,法院调取了该证据。依该证据判决女乙败诉。

思考: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价值二:效益

1、以较小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来获得较好的诉讼成果。

即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

2、在程序规则设计上,应合理安排,以提高诉讼效益。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原则上,民事案件的审理实行二审终审,但是:

第一百六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

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

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法院是当事人之间民事纠纷的中立裁判者,当事人则是民事权益相冲突或对立的民事纠纷主体。法院和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呈现着等腰三角形之态:法院作为裁判者居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双方当事人分居等腰三角形底边和两腰的两个交点之上;法院和双方当事人保持着相等的“司法”距离,双方当事人则处于平等的对抗状态。这是最基本、最典型的民事诉讼形态或构造。法官(审)原告(诉)被告(辩)第二节民事诉讼

模块一

导论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狭义:指国家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性的法律广义:除了《民诉法》外,还指宪法和其他实体法、程序法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民事诉讼的规范性文件。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模块一

导论第三节民事诉讼法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进程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实施的。该法经过2007年10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的第一次修正。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第二次修正,自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模块一

导论第三节民事诉讼法任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1主管与管辖2诉讼主体3诉讼证据4法治思维的特征其他制度规定5第三节民事诉讼法

模块一

导论总论一审程序1二审程序2再审程序3特别程序4执行程序5第三节民事诉讼法

模块一

导论分论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模块一

导论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对事效力对人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模块一

导论第三节民事诉讼法第五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模块一

导论第三节民事诉讼法

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的整个阶段起指导作用的根本性准则。具有抽象性、高度概括性。基本制度:审判中的基本操作规则——对审判活动指导。规则原则基本原则依照法律调整的细密度划分举例说明解释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一、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概念

模块一

导论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第九十七条......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抽象性、概括性,非具体操作规则有具体的内容、要求对诉讼全过程或重要程序阶段指导对法院审判指导法院与一切诉讼参与人遵守法院遵守软性规定,灵活,运用上不易把握与评价硬性规定,运用上容易把握与评价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之比较

模块一

导论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2、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5、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原则6、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原则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共有原则和特有原则共有原则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辩论原则3、处分原则4、法院调解原则5、诚信原则特有原则:5个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共有原则和特有原则特有原则

模块一

导论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立法上司法上赋予双方当事人对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对等的诉讼义务法院在诉讼程序进行中应给予双方当事人平等的机会、便利和手段;

模块一

导论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辩论原则避免认识上的误区辩论≠辩护辩论≠开庭上的辩论辩论≠开庭上的辩论辩论辩护是民诉与行诉中的概念当事人发表意见是刑诉中的特有概念特指刑诉中犯嫌人、被告人发表意见1、建立在当事人地位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双方都是平等的诉讼主体1、建立在公诉权与辩护权分立的基础之上,公诉人与被告人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处于被审判地位2、民诉辩论的范围非常广泛,可针对实体与程序问题、事实和法律问题2、被告人只能就是否犯罪和罪行轻重进行辩护3、在反诉中,双方位置能互换3、被告人不能对公诉人提起反诉,始终处于受审的地位

辩论≠辩护

三个注意点

1、辩论的范围——对什么可以辩?两个角度:实体/程序;事实/法律

2、辩论的形式——怎么辩?两种均可;口头和书面。适用阶段和场合不同

3、法官在当事人辩论中的地位是主持、指挥、引导。防止两种极端:过于消极,放任自流;过于积极,偏袒辩论原则起源、背景:私法自治逻辑:民事权利——私权——自由支配——可处分处分主体是谁:当事人处分对象是什么: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如何处分:有限的处分还是绝对处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

处分民事权利与诉讼权利的关系:1、在诉讼中,要处分民事权利,就得通过处分诉讼权利实现。2、而处分诉讼权利,不一定就处分了民事权利。处分原则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调解原则现有民诉法第9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法院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就案件争议的问题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1)虽然调解是一项原则,但并非所有案件都能调解结案,有一些案件不能调解,有这么几种不能调解:思考1、非争议案件2、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确认案件3、涉及追缴、罚款的确认经济合同无效的案件4、有严重违法活动,需要给予经济制裁的经济纷纷案件(2)正确处理调解与判决的关系:调解不成,才判决;调解不成的,也应当及时判决。反对“久调不决”、“轻重排列”。十六字口诀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3)调解协议的达成要遵守自愿、合法原则。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诚信原则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应当诚实不得以不正当行为(作为或者不作为)谋取利益,不得损害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民诉法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1234

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公益诉讼制度5合议制度(简称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合议制度的组织形式为合议庭,合议庭人数为单数。

第39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第40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合议制度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的情形时,退出案件审理活动的制度。第44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回避制度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1、回避的申请程序申请回避的时间: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但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申请回避的法定后果。

《民事诉讼法》第45条第2款规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2、行使回避决定权的主体及其权限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回避制度3、回避决定的期限及其方式: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4、回避的复议程序《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5、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后果二审程序: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再审程序:可以决定再审。回避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合议庭评议案件外,向群众和社会公开的制度。公开审判的内容和形式1.开庭三日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公开审判的标志2.开庭时允许群众旁听和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3.公开宣告判决。公开审判的例外规定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3.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也可以不公开审理。公开审判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一个民事案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