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126片_第1页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126片_第2页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126片_第3页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126片_第4页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126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调查及影响分析案例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深圳河水质改善工程(大鹏湾引水方案)对深圳一侧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专题研究大鹏湾深圳湾深圳河图1-1大鹏湾、深圳河、深圳湾位置图《深圳河水质改善工程(大鹏湾引水方案)对深圳河地区(深圳一侧)生态环境影响专题研究项目》项目委托单位: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项目研究单位: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总负责人:林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各专项负责人(按章节顺序):郑文教教授协助研究实施及总则、环境概况、综合分析傅子琅教授负责水文环境调查及影响研究陈敏教授负责水质与土壤沉积物环境调查及影响研究李振基副教授负责红树林与湿地植被生态调查及影响研究蔡立哲教授负责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及影响研究王文卿副教授负责水生生物等生态调查及影响研究王勇军研究员负责鸟类生态调查及影响研究杨志伟工程师负责项目组织与协调及参与各项工作主要参加人员:黄加祺教授、郑爱榕教授、王瑁副教授、郭小玲副教授、张宜辉博士、傅钢博士、方旅平助研、邱雨生工程师、刘瑞华工程师、陈长平博士,以及杨俊鸿、张磊、刘毅、宋春华、黄伟滨、林鸣、刘勇、叶文、陈圣宾、高阳、陈鹭真、杨丽、刘炜明、林秀春、孙娟、赵胡、王铮敏、刘小伟、向伟、龙寒、宋爱琴等。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2004年12月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和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共同商榷研究事宜主要介绍内容一、总则二、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三、引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四、研究结论及保护对策五、生态与环境监控计划方案一、总则

背景、方案、研究范围、目的意义、技术路线

1背景深圳河是深港界河,北岸为深圳经济特区的罗湖区和福田区,南岸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之新界地区。深圳河属雨源型河流,平时天然来水量不大,主要为纳流域内的生活污水,加上中下游为感潮河段,受河口潮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深圳河排污不畅与河床淤积,以致于深圳河中下游河段的水质和底质已受严重污染,水体发黑发臭。深圳市政府决定,加快治理河流污染。为了尽快改善深圳河水质,拟引大鹏湾清洁海水入深圳河,以改善深圳河水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湾大鹏湾福田区罗湖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2大鹏湾引水方案概况抽提大鹏湾海水,通过开凿穿越梧桐山的输水隧洞(12.93km或12.88km),在三叉河口与平原河口之间,注入深圳河。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湾大鹏湾要使深圳河水达到景观功能要求,以V类地表水主要水质指标为目标水质,以BOD5为主要控制指标。根据香港科技大学深圳河/深圳湾水质数模研究报告,深圳河要达到上述的水质改善目标,入深圳河干流的引水量:现状2003(污水总量120万吨/每天),实施大鹏湾引水:现57%截污率下:枯水期引水量为50m3/s、丰水期为45m3/s。2010年污水总量209万吨/每天,实施大鹏湾引水:在80%截污率下:枯水期引水量为40m3/s,丰水期分为35m3/s;在90%截污率下:枯水期引水量为20m3/s,丰水期分为15m3/s;在95%截污率下:枯水期引水量为10m3/s,丰水期分为5m3/s。深圳湾大鹏湾深圳经济特区

3工作范围及生态敏感目标研究工作范围:大鹏湾取水口区、引水深圳河深圳一侧河道、以及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生态环境。生态敏感目标:深圳湾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特别关注对象是红树林生态和鸟类生态。保护原则是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各种生物生态的协调性、以及环境条件的匹配性。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湾大鹏湾通过收集、整理及部分现场调查,掌握研究区域的水文、水质、土壤沉积物的非生物环境和红树林与湿地植被、鸟类、底栖动物、水生生物等生物生态的历史与现状的生态背景资料。对引水工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工程实施引水方案,对上述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生态带来正面与负面的影响。针对工程引水方案所带来的对生态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纾缓和保护对策与生态补偿对策措施。

4研究的目的意义

5主要技术路线

现场调查与历史资料调研工程引水方案水文环境水质环境底质环境鸟类生态沿河植被红树林生态水生生物调查结果分析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分析与预测研究结论及建议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生态环境补偿对策生态环境监控计划底栖动物环境变化分析

主要调查站段新洲河福田河布吉河梧桐河沙湾河平原河莲塘河凤塘河现场调查的主要站段分布图(本图片为北大杨小毛教授提供)深圳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湾深圳河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预测断面分布图深圳河口工程取水区-大鹏湾盐田港引水注入口区深圳河罗芳污水处理厂河段沙湾河口深圳河三叉河口段梧桐河口深圳河梧桐河口段深圳河布吉河口深圳河布吉河口段深圳河布吉河口下游河段福田河口深圳河福田河口段深圳河口福田保税区段排污沟香港米埔新洲河口深圳河口新洲河口段深圳湾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的红树林凤塘河口深圳湾福田保护区凤塘河口外侧滩涂水鸟群二、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

水文、水质/底质、红树林/湿地植被、底栖动物、鸟类、水生生物(一)水文环境特征调查与分析主要是通过收集和整理深圳河、深圳湾(深圳一侧)及大鹏湾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速、流量、流向、潮位和潮汐特征)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在此基础上,为了解断面水通量,在深圳河河道设计6条断面,每条断面依照断面的宽度大小设1-3个观测点,进行实地流速流向观测;为了解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前沿滩涂最大涨落潮流,设置3个测点进行实地流速流向观测。现状调查

1

深圳河水文环境深圳河水系:深圳河流域水系呈扇形分布,上游主流称沙湾河,源出梧桐山牛尾岭,沙湾河在三叉河汇入莲塘河后称为深圳河。主要支流:深圳一侧有莲塘河、沙湾河、布吉河、福田河、皇岗河;香港一侧有平原河、梧桐河。流域水系自东北向西南流下注入深圳湾。自三叉河口至深圳河口,长13.4km,河道平均比降0.2‰。河道水面宽: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展,其中三叉河口段约20m、至布吉河河口段约60m、到深圳河口处约230m。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湾大鹏湾新洲河福田河深梧桐河布吉河沙湾河平原河莲塘河圳河三叉河口深圳河感潮:深圳河干流为感潮河段,潮流界可达三叉河口。潮波传入深圳河后,逐渐变形,涨潮波变陡,落潮波变缓,潮位抬高,憩流时刻滞后。渔农村憩流时刻比湾口滞后30-60分钟,河内涨潮差比深圳湾大10-30cm,落潮差小50-100cm,平均涨潮历时比海湾短1小时,平均落潮历时比海湾长1小时。深圳河径流:深圳河的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1900mm。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3.1×109m3,其中丰水期为4.70×109m3、平水期为2.95×109m3、枯水期为1.71×109m3。断面流量:据实测流速(2004年3月15日)结合水深资料计算流量:三叉河口、梧桐河口、布吉河口、福田河口、皇岗河口、深圳河口的断面流量分别为1、28、36、51、104、114m3/s。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湾大鹏湾新洲河福田河深梧桐河布吉河沙湾河平原河莲塘河圳河三叉河口渔农村

2

深圳湾水文环境深圳湾水系:深圳湾平均宽度约7.5km,纵深约17km,海湾面积约106km2,湾口朝向西南,面向珠江口。深圳河自东北向西南流向下注深圳湾。海湾深圳一侧尚有新洲河、凤塘河、大沙河等河流淡水注入。深圳湾水深:深圳湾是伶仃洋的次生海湾,水下地形较为平坦,水深由湾口至湾顶逐步变浅,湾口区海域平均水深3.9m,湾口以东海域平均水深约1.9m。深圳湾潮汐:深圳湾属弱潮型港湾,潮汐周期为不规则半日混合型,一个太阴日内,潮汐两起两落。平均高潮位1.0m(黄零);平均低潮位-0.37m(黄零)。深圳湾潮流:根据资料,深圳湾最大涨潮流速可达0.8m/s、最大落潮流速可达0.9m/s,流向涨潮时由西南流入西北流出,落潮时由西北流入西南流出。福田红树林沿岸滩涂潮流:

根据1998数值计算资料:最大涨潮流速20-25cm/s,流向由南向北;最大落潮流速小于20cm/s,流向由东向西。

2004年3月15日现场实测:涨潮时最大涨潮流流速为5-19cm/s,流向由南向北,基本上与红树林区林带前沿垂直。(二)水质及沉积物环境调查与分析

1水质现状监测1.1监测站位2003.03.16~17于大鹏湾取水区盐田港附近海域、引水沿程深圳河河道及深圳湾(深圳一侧)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附近海域,共采集了11个区段站位的表层水样,用于水质化学分析。引水沿程考虑到支流的注入,在各个区段站位分别采集2~3个站点的表层水样,即每个支流与深圳河交汇前、后的河段各取水样。现状调查序号项目分析方法参考标准1盐度1)现场折射仪测定(ATAGO,S-10E);2)银量法《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4-19982pHpH计法3DO碘量法4NO2--N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5NH4+-N靛酚蓝分光光度法6总氮(TN)过硫酸钾氧化—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7总磷(TP)过硫酸钾氧化—磷钼蓝分光光度法8化学耗氧量(CODMn)碱性高锰酸钾法9生化需氧量(BOD5)五日(20C)培养法

表1-1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2底质监测2.1监测站位2003年3月16~17日于深圳河沿河道至深圳湾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沿程,共采集9个站点的底泥样品,其中表层泥样9份,垂直柱样5个,具体采样站位情况见图1-1。表1-2

底质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序号项目分析方法参考标准1含水率低温烘干失重法《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4-1998[4-5]2pH1:2.5(底泥

蒸馏水)+pH计法3含盐量蒸干法4硫化物碘量法5总氮H2SO4+HClO4全溶—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6总磷H2SO4+HClO4全溶—磷钼蓝分光光度法7粒径组成湿筛分法8沉积速率210Pbex法、228Thex法深圳河、深圳湾深圳一侧水质和底质调查采样站位分布图

1水质环境特征分析

2004年3月16-17,对大鹏湾取水口区、引水沿程深圳河深圳一侧河道和深圳湾福田一侧红树林保护区计11个区段站位表层水质化学现场检测分析表明:

1.1水体盐度大鹏湾取水口区:海水盐度在29.6-32.8‰之间。引水深圳河道:布吉河口以上河段盐度小于0.5‰;至上步码头河段盐度为2.8‰;到福田河口河段盐度为6.0‰,至新洲河口段则为9.5‰。深圳湾福田一侧:凤塘河口至观鸟亭红树林区海域盐度在12-18‰之间。

新洲河福田河梧桐河平原河莲塘河布吉河沙湾河

1.2溶解氧(DO)大鹏湾取水口区:水体DO值在6.6-7.1mgO2/L。引水深圳河道:三叉河口以上河段水体DO值在2.3-7.0mgO2/L;中下游的梧桐河口-深圳河口河段DO值均低于检出限,河道水体已处于缺氧状态。深圳湾福田保护区:凤塘河口至观鸟亭红树林区海域DO值在7.7-8.3mgO2/L之间。新洲河福田河梧桐河平原河莲塘河布吉河沙湾河1.3其它水质参数大鹏湾取水区:高pH、低TN、低TP、低CODMn、低BOD5特征,符合海水二类标准。引水深圳河道:三叉河口以上河段为较高pH、较低TN、TP、CODMn和BOD5,大多符合地面水Ⅳ类标准;从梧桐河口至深圳河口河段为低pH、高TN、高TP、高CODMn、高BOD5特征,超出地面水Ⅴ类标准。深圳湾福田一侧:较高pH、较低TN、TP;CODMn和BOD5超出海水四类标准。新洲河福田河梧桐河平原河莲塘河布吉河沙湾河

2001~2004水

不同水期水质要素变变化低pH、低DO、高TN、高TP、高CODMn、高BOD5特征,超出地面水Ⅴ类标准,为严重污染水体较高pH、较高DO、较低TN、TP、CODMn和BOD5大多符合地面水Ⅳ类标准,受污染情况较轻较高pH、较高DO、较低TN、TP。pH、DO符合海水一类标准;CODMn和BOD5超出海水四类标准高pH、高DO、低TN、低TP、低CODMn、低BOD5特征,符合海水二类标准.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水质小结总氮沿河道呈下降趋势;硫化物含量很高,超出国家Ⅲ标准总磷沿河道逐渐增加;硫化物含量较低,符合国家Ⅰ类高含盐量、高总氮、高总磷、低硫化物,硫化物符合Ⅰ类标准2.沉积物环境分析2.1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2.2沉积速率分析红树林区沉积速率较低,外海航道沉积较快分析方法:210Pbex法、228Thex法(三)红树林与湿地植被态

调查与分析

1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

1.1红树植物种类红树植物种类: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现有红树植物计12个种,分别是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木榄、老鼠簕、海漆、海莲、红海榄、澳洲白骨壤、银叶树、海桑、无瓣海桑。其中前6种属自然分布种、后6种属引种栽培种。半红树植物种类:有半红树植物计3个种,卤蕨、杨叶肖槿、黄槿。其中前2种属自然分布种、后1种属引种栽培种。群落类型:福田红树林现有8个群落类型,分别是秋茄林、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秋茄+桐花树林、桐花树+秋茄林、老鼠簕灌丛、海桑林、无瓣海桑林,其中前六者为自然林、后两者为人工林。类型变化:近20年来红树林中,天然林类型没有明显变化,而增加2个引种营造人工林即海桑林、无瓣海桑林。1.2红树林群落类型1.3红树林面积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面积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53.64-66.78hm2。1998年后,人工营造林相继成林,红树林面积扩大到78hm2。

2其他湿地植被生态现状植物种类:深圳河至深圳湾福田一侧的其他湿地植物计有20科35属36种维管束植物。植被类型:深圳侧沿岸其他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滨海盐沼、淡水湿地计2个植被型;有芦苇群落、铺地黍群落、短叶茳芏群落、鸭趾草群落、野芋群落、水龙群落、空心莲子草群落、凤眼莲群落计8个群系。现状分析:主要种类以杂生性较大的草本植物为主,未发现有重要的珍稀植物。(四)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分析现状调查1采样站位:自引水注入口区至深圳湾(深圳一侧)福田红树林区沿程,共设计布设8个调查站位取样点。从东往西依次分别为:罗芳污水处理厂附近河段--三叉河口段--梧桐河口段--布吉河口段--福田河口段--新洲河口段--凤塘河口段--红树林保护区观鸟屋附近潮滩段2采样方法:深圳河底栖动物调查采用0.025m2蚌式采泥器,在小船上将采泥器放入河底获得沉积物,每个取样点随机抓样8斗。深圳湾潮滩每个取样点则用直径10cm、长20cm的塑料管随机取样10管。3底栖动物分选:将获得的泥样放入塑料桶内加水搅拌,上清液用孔径0.5mm的套筛过滤,重复淘洗。将带壳的软体动物以及留在套筛上的大型底栖动物装入塑料瓶内,加福尔马林(甲醛)固定,带回实验室。在解剖镜下将底栖动物分类和计数,大型底栖动物在滤纸上吸干体表上的水分后称湿重。

1深圳河的底栖动物生态上游河段:引水深圳河(深圳一侧)河道的上游罗芳污水厂至三叉河口河段,河道大型底栖动物主要是一些淡水寡毛类的种类。中下游河段:深圳河的中下游河段自梧桐河口、布吉河口、福田河口、深圳河口沿程河道,现状沉积物中已无大型底栖动物生存与分布,其原因在于生境受污染严重。新洲河福田河梧桐河平原河莲塘河布吉河沙湾河

2深圳湾深圳侧底栖动物生态

2.1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莫顿长尾虾小

虫羽

蚕尖刺缨虫

深圳湾福田一侧常见大型底栖动物(续)腺带刺沙蚕斜肋齿蜷寡毛类寡鳃齿吻沙蚕2.2底栖动物的生态分布在潮滩东西向:底栖动物的种数、密度、生物量、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呈由西往东减少的变化趋势,这与生境受污染程度由西至东加重有密切相关。在潮滩的南北向:距离红树林缘的海向约150m处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红树林缘滩涂,第三是距离红树林缘海向约300m处滩涂,最低的是红树林内滩涂,在潮滩沉积物垂直向:小头虫、沼蚓、尖刺缨虫、莫顿长尾虾等主要分布在0-10cm层;羽须鳃沙蚕则主要分布在10-20cm层,可分布到30cm层。(五)水生生物生态调查分析1浮游植物生态现状调查藻类(浮游植物)生态现状调查:沿大鹏湾取水区、引水沿程深圳一侧河道以及深圳湾福田一侧湿地共计布设10个调查样段。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于每个调查样段(站位)采集0.3m深处水样0.5L,每个站位各分别采集3个重复样,每份水样各加入2.5ml鲁戈氏液固定。现场样品带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进行浮游植物种类鉴定并计数。现状调查2浮游动物生态现状调查浮游动物现状调查与浮游植物调查同步进行,调查样段(站位)与浮游植物相同。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用浅水I型和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分别进行水平和垂直采集,共获得浮游动物样品22份。其中浅水Ⅰ型网和Ⅱ型网各11份样品,而垂直样品仅在大鹏湾站(1号站位)取得。现场样品带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进行种类鉴定并计数。现状调查3鱼类、两栖爬行类及哺乳类动物调查2004年3中旬至4月下旬调查了深圳河河道及深圳福田红树林区鱼类。鱼类。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走访调查农贸市场、渔民、野外作业人员、保护区工作人员等。对鱼类标本的分类鉴定。并通过查询有关文献和资料,对调查结果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两栖爬行类及哺乳类。则主要以资料调研和走访调研为主。现状调查

1浮游植物生态分析种类组成:大鹏湾取水区、引水深圳河道及深圳湾福田保护区水域,共调查到浮游藻类计73种,其中硅藻49种、甲藻8种、裸藻4种、蓝藻2种、绿藻10种。组成特点: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类数的67%;以海水种类占绝对优势,所有种类中海水种类占近四分之三,尤其是硅藻海水种类占98%;绿藻、裸藻和蓝藻则均为淡水种类。不同地段种类组成差别:大鹏湾取水区浮游植物以中肋骨条藻占绝对优势,数量达1.05107个/L;引水深圳河道以碎片菱形藻等占优势;河口至深圳湾福田保护区,则以圆海链藻占绝对优势。在种类数上,深圳河口及福田红树林外水域种类较少,均不超过20种。浮游植物密度:以大鹏湾取水区居最高,密度达1.08107个/L;其次是深圳河口至福田保护区,密度在1.6-2.1106个/L;其三是引水深圳河道,密度在1.0-3.5105个/L。即大鹏湾取水区的浮游植物数量,比深圳湾福田保护区高3-4倍、比深圳河道高30-100倍污染种类或有害种类分析: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污染种类和赤潮种类,如裸藻在各站位几乎均有出现,但数量低。有污染特征性的蓝藻门的颤藻,在深圳河的罗芳污水厂河段、三叉河口河段、梧桐河口河段均有较多的数量。赤潮种类中肋骨条藻,在大鹏湾取水区和深圳河的梧桐河口河段、布吉河口河段均是优势种,尤其是大鹏湾取水区占绝对优势。含有鱼毒和溶血性毒性的密盘裸藻,在深圳湾福田保护区有出现,其主要危害在于损伤鱼的鳃,使海水养殖鱼类缺氧死亡。

2浮游动物生态分析种类组成:大鹏湾取水区、引水深圳河道及深圳湾福田保护区,共调查到浮游动物计65种和12类浮游动物幼虫。其中桡足类种类最多计有26种,其次是水母类计13种,原生动物和毛颚类各4种。种类数量:以大鹏湾取水区出现的种和类数最多,计40种浮游动物和12类浮游幼虫;其次是深圳河口至深圳湾福田保护区;而在深圳河道污染严重的布吉河口区则仅有3种。主要优势种:短角异剑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婆罗异剑水蚤、小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强额拟哲水蚤等(生态习性详见7.4.3节

)。生态类群:可分为淡水种、河口种和沿岸种计三种生态类群。其中:淡水种主要有树状聚缩虫、柱头轮虫、多刺裸腹蚤等;河口种主要有水母类的弗州指突水母、桡足类的双齿许水蚤和异剑水蚤;而大部分种类均为沿岸种。丰度与分布:在10个调查样段浮游动物总丰度中:深圳河口丰度最大,达19338个/m3,其中短角异剑水蚤及其桡足幼体数量占总丰度的99.9%。其次为大鹏湾取水区,丰度达14402个/m3,其中拟长腹剑水蚤数量占总丰度的44.4%。第三是深圳湾福田保护区,丰度为3869个/m3,其中婆罗异剑水蚤丰度达3798个/m3,为该站浮游动物总丰度的98.2%。最低者为引水深圳河道,丰度在10-228个/m3。

3鱼类生态分析

3.1深圳河及深圳湾福田一侧鱼类生态种类组成:深圳湾福田一侧及深圳河共调查到的鱼类计有34种,分别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形目和鲈形目为种类最多的两个目,分别计有12种和11种,各占鱼类物种总数的35.3%和32.4%。生态类群:在深圳湾及深圳河的34种鱼类中,有13个种属于河口鱼类;其余的21种则属纯淡水鱼类。深圳河鱼类:深圳河干流中下游河段生活的鱼类,大多是一些耐低氧和耐污染的鱼类,鱼类的生物多样性低,这与河道水质受污染严重密切相关。

3.2取水区大鹏湾鱼类生态种类组成:大鹏湾取水区计有鱼类116种,分别隶属10目39科。其中以鲈形目种类居最多计有67种,占总数的57.8%;其次为鲱形目计14种,占总数的12.1%;再者为鲽形目计11种,占总数的9.5%;继之鲻形目、鲀形目、灯笼鱼目分别有6种、5种和4种。生态类群:在大鹏湾的116种鱼类中,属于近海或近岸的鱼类计有71种,属于河口或洄游的鱼类计45种。

4

哺乳类动物生态分析据米埔自然保护区资料,深圳湾及近岸区域共有哺乳动物计有7科15种。其中小灵猫和水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深圳沿岸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深圳湾福田一侧及近岸区域哺乳动物的资源种类和种群数量都已非常的稀少。

5

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生态分析两栖类动物:深圳湾湿地计有两栖动物8种,分别隶属于1目4科。其中以沼蛙的个体较多为优势种,黑眼蟾蜍、泽蛙、花细狭口蛙、花姬蛙也是常见种,而虎纹蛙、斑腿树蛙和饰纹姬蛙则较为少见。由于城市化发展,两栖动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近年来深圳一侧,两栖类的个体数量已大为减少。本次调查,除了斑腿树蛙外,未发现有其他两栖动物。爬行类动物:深圳湾湿地计有爬行类动物24种,分别隶属于3目(亚目)20科,爬行动物黄喉拟水龟是本次调查的新记录。深圳湾湿地爬行类动物种群数量,受人类活动影响亦十分明显。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龟鳖目种类和蛇目中较大型的眼镜王蛇、眼镜蛇等数量已大为减少;而经济价值较低的小型蜥蜴类,如壁虎、变色树蜥、石龙子等数量较多,成为显著的优势种群。(六)鸟类生态调查与分析

1.1深圳河沿河及河口鸟类资源1994年以来的调查纪录:深圳河沿河湿地(包括河口)共有鸟类计118种,分别隶属于15目36科74属。其中:水鸟37种(涉禽25种、游禽8种、攀禽4种);猛禽类10种;其他鸟类71种。属国家I、II类重点保护鸟类1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稀有、易危、濒危动物8种。2004年2-4月调查记录:深圳河沿河及河口有鸟类计11目23科36属4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种,水鸟类18种(涉禽14种、游禽2种、攀禽2种)。种类及数量上:沿河水鸟种类及数量均明显少于河口地带。歇息或觅食状况:河道两侧水鸟除个别在觅食外,多数在歇息;而河口地带的水鸟则相反,只有少数歇息,多数在觅食。主要原因在于深圳河水严重污染而缺乏鸟类食物。1鸟类资源种类1.2福田红树林鸟类资源福田红树林的水鸟:1994年及近期调查,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的水鸟(包括游禽和涉禽)有9目14科79种。其中被我国列为二类濒危保护鸟类4种即卷羽鹈鹕、黄嘴白鹭、黑脸琵鹭和鹗。水鸟中有冬候鸟43种、夏候鸟4种、迁徒路过鸟14种、留鸟18种,在当地繁殖的水鸟9种。福田红树林的鹭科鸟类:福田红树林湿地的鹭科鸟类有8属14种,其中优势种和常见种各4种、少见或偶见种6种,属国家二类保护鸟类2种,在当地繁殖的有10种(占71%)。1.3常见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水鸟

福田红树林及深圳河沿河:常见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白琵鹭、黑脸琵鹭、鸢、鵟、白肩雕、鹗、红隼、游隼、褐翅鸦鹃。常见水鸟:鸬鹚、苍鹭、池鹭、大白鹭、白鹭、夜鹭、赤颈鸭、针尾鸭、琵嘴鸭、绿翅鸭、白胸苦恶鸟、金眶鸻、白腰草鹬、矶鹬、红嘴鸥。生态习性:各保护和常见物种的生态环境习性见8.4节

2鸟类的生态类群与繁殖集群福田红树林鸟类的生态类群:可划分为四个类群,即红树林沿海水域鸟类群、红树林沿海滩涂鸟类群、基围鱼塘芦灌草丛鸟类群、乔灌树林草地农田鸟类群。福田红树林鸟类的繁殖集群:最典型的繁殖集群是由白鹭、夜鹭、大白鹭、牛背鹭、池鹭组成的鹭鸟繁殖群。每年集中在福田红树林沙嘴地段营巢繁殖,从2-3月经集结、筑巢、产卵、孵化、育雏、离散,到8月进入间歇期。

3福田红树林水鸟主要分布区红树林海涂区:涨潮时在海涂区游浮觅食的水鸟,主要为游禽的鸭类、鸥类和鸊鷉类,有2个觅食密集区,一是深圳河口至沙嘴红树林海面,二是凤塘河口至车公庙一带海面。退潮时在海涂的水鸟以形目各科和鹭科等涉禽类和鸥科为主,此时有3个觅食密集区,分别是深圳河口、凤塘河口和车公庙排污沟。红树林带区:红树林带区是鹭科鸟类栖息和繁殖区,也是某些秧鸡类水鸟的活动区。沙嘴一带是鹭科鸟的繁殖区。基围鱼塘区:包括基围鱼塘、芦丛沟洼地和基围堤岸,是多种鹬鴴类和野鸭类的栖息地。

4深圳一侧鸟类的数量变化

深圳河沿河及深圳湾福田一侧鸟类种类和个体数量,近10年来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深圳河沿河及河口陆鸟中的优势种、常见种和当地繁殖鸟减少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陆地植被的破坏和栖息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水鸟中的鸻形目、鹳形目鹭科的涉禽鸟类和鸥形目的游禽鸟类减少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深圳河治理工程的影响和深圳河污染的影响。4.1深圳河鸟类的数量变化

深圳河沿河及河口1994年、1998年、2004年三个年份2-4月的鸟类调查表明:1994年2-4月记录鸟类82种(水鸟26种,陆鸟56种),计数统计最高数量5680只。1998年2-4月记录鸟类62种(水鸟22种,陆鸟40种),计数统计最高数量1754只。与1994年相比:鸟类种数减少24.4%(水鸟15.4%,陆鸟28.6%),最高数量减少69.2%。2004年2-4月记录鸟类47种(水鸟18种,陆鸟29种),计数统计最高数量1413只。与1994年相比:鸟类种数减少42.7%(水鸟30.8%,陆鸟48.2%),最高数量减少75.1%。4.2福田红树林水鸟数量变化水鸟的数量变化:1993年1月、1994年1月和1994年11月三次调查表明:水鸟的4种优势种类中,数量减少最明显的是鹭类本地鸟和鹬鸻类的迁徒鸟,鸥类减少程度居中,鸭类数量比较稳定。鹭科鸟类数量变化: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年,在每年鹭科鸟类数量高峰期,对鹭鸟最多数量的统计表明:福田红树林湿地鹭鸟总数量呈显著的逐年减少的趋势,1992至1997年鹭鸟高峰期总数量减少了69.5%。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逐年占用或破坏红树林湿地和周边基围鱼塘。鸥类数量变化:从2-4月记录来看:1994年深圳河口有鸥类4600只,1998年有135只,2004年记录为0。→1994年(2月22日)福田湿地红嘴鸥最高数量记录为7089只,→1998年(1月17日)记录2900只,→2004年(1月17日)仅记录111只。可见1994年以后鸥类数量大幅度减少。深圳湾湿地的鸥类主要是红嘴鸥(喜食的物种)。主要原因是食物源减少。野鸭类数量变化:深圳湾福田一侧野鸭类总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分布区由东向西转移,东部深圳河口~凤塘河口鸭类数量减少,而西部观鸟亭一带鸭类数量增多。主要原因是东部的底栖动物种类及生物量的减少,导致野鸭类向食源较丰富的西部转移。

※※※※※※※※※※※※※※※从深圳福田一侧看,水鸟的数量变化是随食物的变化而变化的,深圳河口至生态公园,鸟类的食源物种(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由东向西增大,水鸟的数量分布也由东向西形成增多的趋势。这与深圳河水质污染在河口影响效应大,而向西逐渐减弱相一致。即水鸟数量分布与生境污染程度和鸟类食物量变化有密切相关。四、实施大鹏湾引水对研究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水文特征、水质/底质特征、红树林/湿地植被生态、底栖动物生态、水生生物生态、鸟类生态(一)水文环境特征影响分析

1.1对深圳河水文环境的影响

根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勘察设计院、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的研究,假设深圳河天然径流量为0,深圳河纳污水量12.33m3/s;落潮期间,从大鹏湾引水量为45m3/s;涨潮期间,引水量为37.5m3/s。利用一维数学模型预测,对深圳河的水文环境影响的结果如下:

1对深圳河水文环境的影响→大鹏湾引水从三叉河口处注入后,深圳河的潮流界将从三叉河口下移至布吉河口附近,布吉河口以上河段水流基本上是单向流,潮流界下移了4.2km。→大鹏湾引水入深圳河后,深圳河的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河段的落潮平均流速增大。大鹏湾引水入深圳河后,将增大深圳河的落潮量,即引水有利于深圳河的排污量。

1.2对深圳河污水水质点运动轨迹预测→枯水期天然流量小,深圳河口潮流的顶托,污水难以流出深圳河口。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当引水量为30m3/s至60m3/s时,深圳河的污水能在56h-30h以内,被带出深圳河口。→当引水量分别为30、45和60m3/s时,深圳河干流的布吉河口、福田河口、皇岗河口以上断面水流几乎为单向流;被输送的污水水质点,距深圳河口最远距离分别为6.7、9.3和10.2km。

2.1对深圳湾水文环境的影响根据香港科技大学的数模预测结果:对引水前后的水位、水流随潮周期变化的比较,认为引水量对深圳湾的水位和水流影响可以忽略,越远离河口,影响越小。

2.2对福田保护区水文环境的影响根据香港科技大学提供的大鹏湾引水方案,对深圳福田保护区沿岸滩涂水动力环境影响(5条断面)的数模资料,取其影响较大者进行计算分析:

2对深圳湾水文环境的影响2.2.1现状(2003年)实施引水断面小潮大潮没有引水引水50m3/s没有引水引水50m3/s流速(cm/s)流向(°)流速(cm/s)流向(°)流速(cm/s)流向(°)流速(cm/s)流向(°)12.11422.91553.31552.313822.41261.91282.11312.412632.11041.91052.41092.310241.21101.21101.71101.77251.5821.4812.0782.078深圳湾小潮期间:没有引水,福田保护区各断面平均流速1.2-2.4cm/s,流向E或SE;引水50m3/s后,平均流速1.2-2.9cm/s,流向也是E或SE。大潮期间:没有引水时,各断面平均流速1.7-3.3cm/s,流向E或SE;引水50m3/s后,平均流速1.7-2.3cm/s,流向ENE或ESE。即通过数模计算:现状(2003年)截污率为57%(污水总量120万吨/每天),大鹏湾引水50m3/S入深圳河,对福田保护区沿岸滩涂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不明显。2.2.22010年实施引水断面小潮大潮没有引水引水40m3/s没有引水引水40m3/s流速(cm/s)流向(°)流速(cm/s)流向(°)流速(cm/s)流向(°)流速(cm/s)流向(°)13.41573.01563.11503.015022.41262.11252.31242.25432.11041.91062.31032.210341.31081.11051.61081.610851.6821.4811.8771.978小潮期间:没有引水,福田保护区各断面平均流速1.3-3.4cm/s,流向E或SE;引水40m3/s后,平均流速1.1-3.0cm/s,流向也是E或SE。大潮期间:没有引水时,各断面平均流速1.6-3.1cm/s,流向E或SE;引水40m3/s后,平均流速1.6-3.0cm/s,流向ENE或ESE。即通过数模计算:2010年截污率为80%(污水总量209.5万吨/每天),大鹏湾引水40m3/S入深圳河,对福田保护区沿岸滩涂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深圳湾(二)水质和沉积物环境

影响分析1水质环境特征影响分析据香港科大数模研究预测结果:现状2003实施大鹏湾引水,枯水期时,进入深圳河干流的引水量为50m3/s时,河口的盐度增加值为12.3‰。2010年在80、90%和95%截污率下实施大鹏湾引水,并达到地面水V类水质目标(BOD5):枯水期引水量分别为40、20、15m3/s的条件下,深圳河口的盐度增加值分别为9.9、6.4和5.3‰;丰水期引水量分别为30、10、5m3/s的条件下,深圳河口的盐度增加值分别为9.5、3.7和2.0‰。1.1对水体盐度的影响1.1.1对深圳河口水体盐度的影响1.1.2对福田保护区盐度的影响断面2003年57%截污率2010年80%截污率2010年90%截污率2010年95%截污率丰水期(45m3/s)枯水期(50m3/s)丰水期(35m3/s)枯水期(40m3/s)丰水期(15m3/s)枯水期(20m3/s)丰水期(5m3/s)枯水期(10m3/s)小潮大潮小潮大潮小潮大潮小潮/大潮小潮/大潮小潮/大潮小潮/大潮小潮/大潮14.13.2<1.0<1.03.32.7<1.0<1.0<1.0<1.0<1.022.21.5<0.5<0.51.71.2<0.5<0.5<0.5<0.5<0.531.8<1.0<0.5<0.51.2<1.0<0.5<0.5<0.5<0.5<0.541.5<1.0<0.5<0.5<1.0<0.5<0.5<0.5<0.5<0.5<0.551.3<1.0<0.5<0.5<0.5<0.5<0.5<0.5<0.5<0.5<0.5深圳湾引大鹏湾海水入深圳河,带来福田保护区盐度变化方案主要有:现状丰水期引水45m3/s:在小潮期间引起断面1至3平均盐度提高4.1-1.8‰、在大潮期间引起断面1至2盐度提高3.2-1.5‰;2010年80%截污下丰水期引水35m3/s:带来断面1至2在小潮期间盐度提高3.3-1.7‰、在大潮期间提高2.7-1.2‰。其余潮期或引水方案:各断面盐度变化不明显(<1‰)。

1.2.1对深圳河水质的影响

在如下几种工况条件下,深圳河全河段COD、BOD5、DO将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没有引水截污率为95%;现状截污率:枯水期引水>50m3/s,丰水期>40m3/s;2010年截污率80%:枯水期引水>30m3/s,丰水期引水>30m3/s;2010年截污率90%:枯水期引水>20m3/s,丰水期引水>10m3/s;2010年截污率95%:枯水期引水>15m3/s,丰水期引水>5m3/s。总体而言,当2010年截污率达到95%或存在一定量引水条件下,深圳河全河段水质整体达到V类水质,但NH3-N、TN仍将超标。

1.2对其它水环境质量参数的影响1.2.2对福田保护区水质的影响断面丰水期(引水量45m3/s)枯水期(引水量50m3/s)大潮小潮大潮小潮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1-4-45-341428654772-9-15-1122-2-2-3-2-12-6-9-8-17-131835785075-7-11-834-2-3-2223-6-10-13-21-191629663454-3-5-4330-10244-4-8-10-18-16916401327-2-3-2340-1-1455-3-6-8-13-13-4-7-8-23-20-1-2-133-2-5-445

a)

深圳湾

现状(2003)实施引水丰水期引水45m3/s入深圳河:在小潮期间,福田保护区断面1至3水质参数,引水后比引水前有所提高,而大潮期间则有所降低;枯水期引水50m3/s入深圳河:大潮和小潮期间,福田保护区水质环境质量则有所改善或变化不明显。

2010年80%截污下实施引水福田保护区表层水质参数变动幅度(△%)预测(2010年污水量209万t/天、80%截污率)断面丰水期(引水量35m3/s)枯水期(引水量40m3/s)大潮小潮大潮小潮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124176152232724979-11-12-1121-11-12-10-4-72-3-5-4-12-82640905988-7-7-633-3-3-20-13-5-9-14-20-192133744063-3-3-323-1-1-1004-4-7-13-18-1771024615-1-1-1230-1-1125-5-8-15-19-19-9-14-27-28-32-1-1-122-1-1-112深圳湾2010年80%截污率下实施引水,引水前后福田保护区水质参数的变化与现状引水相似:丰水期引水35m3/s,在小潮期间断面1至3的水质参数值引水后比引水前有所升高,而大潮期间则降低。枯水期引水40m3/s时,大潮和小潮期间水质参数则有所降低或变化不明显。

2010年90%截污率实施引水福田保护区表层水质参数变动幅度(△%)预测(2010年污水量209万t/天、90%截污率)断面丰水期(引水量15m3/s)枯水期(引水量20m3/s)大潮小潮大潮小潮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110413825014821286123262151224-4-3-3-1-2-11-11-10-4-625984177991461219513247-9-9-8-1-3-15-16-14-4-7330441055987711332232-10-11-9-2-4-6-7-6-1-242031834872711322333-8-9-7-1-3-5-6-5-1-15813333333813322432-1-10220-1-111深圳湾丰水期引水15m3/s入深圳河后,福田保护区水环境质量参数值,在小潮或大潮期间,引水后比引水前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断面1和断面2;枯水期引水20m3/s入深圳河后,大潮或小潮期间,福田保护区水质环境质量均有所改善。

2010年95%截污率实施引水断面丰水期(引水量5m3/s)枯水期(引水量10m3/s)大潮小潮大潮小潮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TNTPNH4BOD5COD11012271624-13-16-18-13-16911827-3-3-312245161115-11-15-24-16-2179738-2-1-2-1-132310810-8-12-22-13-1846425-2-2-10043413812-7-10-20-11-164532400001511555-1-1-3-2-30001100001

深圳湾福田保护区表层水质参数变动幅度(△%)预测(2010年污水量209万t/天、95%截污率)丰水期引水5m3/s入深圳河后,在小潮期间,福田保护区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而大潮期间、以及枯水期引水10m3/s在大潮或小潮期间水质参数变化不明显。2

沉积物环境特征影响分析底质环境状况与水质环境有密切相关,实施大鹏湾引水后,深圳河的水质将有明显的改善,相应地底质状况也应有较大的改善。引水后,深圳湾(包括红树林区)颗粒物负荷可能将有所增加,则区域沉积速率可能有所提高。但根据本调查有限的沉积速率推断,近岸红树林区沉积速率的增加小于中间入海航道。(三)红树林与湿地植被生态

影响分析1对沿河湿地植被生态的影响分析引水深圳河沿河(深圳一侧)湿地,现状植被主要是以淡生性较大的杂生性草本植被为主,引水后河道盐度的提高,现状边侧的植被生态格局大部分将重新构建,植被组成种类发生更替,耐盐性的种类将取代现状非耐盐性种类。

但现状的河道边岸,生境大部已属硬质河岸,而非天然河漫滩湿地。因此,可以认为:引大鹏湾海水入深圳河,导致河道上述的植被更替,可不作考虑。2对福田红树林生态的影响分析

2.1水文环境变化的影响基于水文环境特征变化分析,现状和2010年各拟引水方案的引水量,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沿岸滩涂的水文环境特征影响不明显(包括潮位、流速、流向)。对此,就水文环境变化而言,实施大鹏引水入深圳河,对福田红树林生态不会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引大鹏湾海水入深圳河后,对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可能带来影响的环境要素:主要有水文、水质、盐度的环境变化。根据香港科大学对引水方案数模预测数值,结合红树林的生理生态特性分析:

2.2.1对福田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基于盐度变化分析:引大鹏湾海水入深圳河,造成福田红树林主要分布区盐度变化的主要在:现状丰水期引水45m3/s,在小潮期间引起断面1至3平均盐度提高4.1-1.8‰、在大潮期间引起断面1至2盐度提高3.2-1.5‰;2010年80%截污率丰水期引水35m3/s,引起断面1至2,在小潮期间盐度提高3.3-1.7‰,在大潮期间2.7-1.2‰。对此:上述两引水期与引水量:可能对福田红树林区断面2以东现状红树林中,某些耐盐性相对较弱的外来种如无瓣海桑的幼苗天然更新不利。上述两引水期与引水量:就断面2或3以东提高后的盐度值分析,并不高于其西向红树林区盐度的自然分布值。对此,其对断面2或3以东原生性红树林种类的生长发育与种群动态,不会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但相对生长速率可能会有所减缓。

其余的水期或潮期或引水方案:均不会造成福田红树林区水体盐度的明显变化以及对红树林生态造成不利影响。深圳湾2.2盐度变化的影响

2.2.2对深圳河口区新洲河口以东-福田保税区(深圳一侧)的河口地段,现状河道边岸尚有少量或零星的红树植物生长与分布。实施大鹏湾引海水入深圳河后,上述地段的水体盐度与现状相比,将有较明显的变化与提高(盐度最大增加值为12.3‰),这对此地段现状的红树植物,可能带来较明显的变化,抗盐性的种类取代不耐盐种类。

现状和2010年80%污率下实施引水:丰水期引水方案在小潮期间会造成福田红树林区断面1至3水质参数值,引水后比引水前有所升高,但大潮期间则有所改善;枯水期引水方案在大潮或小潮期间水质环境质量均有所改善。整体而言,其对福田红树林区水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2010年90%截污下实施引水:丰水期引水15m3/s时,在小潮或大潮期间,引水后比引水前水质参数值有明显增加,尤其是断面1和断面2;枯水期引水20m3/s时,大潮或小潮期间水质环境质量均有所改善。对此建议丰水期引水方案可适当增加引水量,以予缓解其变化幅度。2010年95%截污下实施引水:丰水期引水5m3/s或枯水期引水10m3/s,引水后比引水前,福田红树林区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或变化不明显。红树林物种是具有较高的抗污染特性,对污染物局部变化不会太敏感。对此实施大鹏湾引水入深圳河冲污,只要采取相应的缓解对策,对福田红树林生态不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深圳湾2.3其他水质参数变化的影响2.4对红树林生态影响综合结论

实施引大鹏湾海水入深圳河冲污,对拟引水方案与引水量,在采取适当的缓解措施及适当的生态补偿措施下,对福田红树林生态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四)底栖动物生态影响分析

对上游河段:实施引水后,深圳河上游的罗芳污水厂至三叉河口河段,现状以淡水寡毛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生态,将发生种类重新组建,海洋性的种类将取代淡水性种类。对中下游河段:实施引水后,深圳河中下游的梧桐河口至深圳河口沿程河道,虽然盐度明显提高,但现状因受污染严重,河床中已无大型底栖动物生存。在水质和底质明显改善下,这有利于现状已处毁灭的底栖动物生态的重建和底栖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引大鹏湾清洁海水入深圳河,对深圳河引水河道环境的影响,将在于水质和底质环境的明显改善,但盐度将有明显的提高。其环境效应,对河道底栖动物生态将有明显的改变:1对深圳河底栖动物生态影响分析基于盐度变化分析:引大鹏湾海水入深圳河,带来深圳湾福田保护区水体盐度变化,主要在凤塘河口以东范围:现状引水和2010年80%截污下引水,丰水期盐度增加值在2-4‰以内。其余状况则变化不明显。现状福田保护区主要的底栖动物,大都属广盐性种类,对盐度的局部变化不太敏感。对此,实施大鹏湾引水,对福田保护区现状的底栖动物生态,不会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基于水质参数变化状况结合底栖动物的生态适应性分析:总体而言,其对福田底栖动物生态不会导致明显的不利影响,有变化也是局部的。泥沙沉积的影响:滩涂的颗粒组成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之一,泥沙的沉积可能不利于如斜肋齿蜷、德氏狭口螺、牡蛎等软体动物的生活,但可能有利于如小头虫、沼蚓等种类的生长繁殖。目前有关的资料少,尚难以予预测。2对福田保护区底栖动物影响分析(五)水生生物等生态影响分析1对浮游生物生态的影响分析深圳河:引大鹏湾海水入深圳河后,对引水深圳河道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种类及个体数量可能带来较大的变化,其中淡水种类将减少,而海水及河口种类将增加;河道浮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及个体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