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3明治维新(区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3明治维新(区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3明治维新(区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3明治维新(区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3明治维新(区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二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反对洋务运动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答案:C解析:分析: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方针,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郑观应认识到其弊端,看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因而主张政治变革,提倡君主立宪。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答案:B解析:分析:A、C两项明显错误。D项不全面,材料并没有提出要采用汉人装束。题干材料主要是要求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故选B项。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3.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体现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B.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C.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意思是:布衣百姓如果改制的话,影响太大了。但是,如果假借先圣王的名义改制的话,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了。这反映出康有为改制的突出特点是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4.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变法成天下之治”答案:D解析:分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其主要目的是图强,四项主张中只有D项符合,这也是“公车上书”的主要目的。其余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日本学习西方“官制”,中国学习“船炮之利”,二者的不同是造成中日两国历史发展不同的原因,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其根本意图是为其维新变法做宣传,故选D项。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6.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他们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评价适用于()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B.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C.孙中山指导的辛亥革命D.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把西方先进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即打着“孔子”的旗号进行宣传变法,故选B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7.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答案:A解析:分析:B、C、D三项是《天演论》的内容,A项是其意义。在民族危亡的形势下,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理论,号召救亡图存。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改制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但很难说易服更易推行,故A项错误。题干并没有提及易服是为了外交的需要,或改变中国人的世界形象,因此C项错误。身着长袍马褂的人不一定就是守旧势力,故D项表述错误。从材料可看出,维新派主张“易服”是为了“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需要,因此是为了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为正确答案。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战后美国经济的国有化问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9.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①主张通过“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早期维新派尚未提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排除④,答案为A。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0.“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B.时间C.参加者D.地点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联络各省官员”错误。1895年,甲午战败,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故公车上书的参加者是各省的应试举人,而不是各省官员,故参加者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1.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意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梁启超通过写文章唤起国人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的意识,故D项正确;“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A项错误;“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B项错误;“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的思想,C项错误,故选D。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2.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因是()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C.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D.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维新变法得以迅速开展,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梁维新思想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一场社会运动。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3.1895年8月,强学会成立,下列对其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康有为等发起成立B.以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C.强学会得到了张之洞等守旧官僚的支持D.康有为成立上海强学会,促进了东南地区维新运动的迅速开展答案:C解析:分析:强学会是得到了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地方要员的支持,但他们倾向于维新派,并不是守旧官僚的代表,C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4.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④民主与科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分析:严复是维新思想家,而①④则分别反映了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5.“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的表现是()A.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兴起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C.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答案:A解析:分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呼声。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6.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著书立说阐述变法理论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早期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而康、梁等人发动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7.康有为的论著《新学伪经考》中的“新学”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B.资产阶级维新派宣扬的民权思想C.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D.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分析: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据此本题“新学”指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8.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中谭嗣同对“仁学”的理解已经不同于传统儒家的观点,主要是受西方的影响,这说明谭嗣同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点评:本题考查了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9.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答案:C解析:分析:早期维新派是在洋务运动发展过程中,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人,主张不仅学习西方“器物”,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其主张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故C正确。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0.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维新人士认为教育核心在于开启民智,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做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答案:历史特征: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时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方案。基本特点: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2)与材料一“伟大的方案”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答案:进步之处:提出越早越快接受近代文化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说明: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实现文化转型;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解析:分析:第(1)问“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可以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来回答;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可依据材料“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得出。第(2)问从材料“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可以提取出进步之处:积极向西方学习、尽快尽早地接受近代文化就能使中国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可以考虑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导致的影响来回答即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全面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材料三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材料四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答案:方式:托古改制。作用: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答案: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撤并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特权等。结果:遭到大多教官员的抵制。说明: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造成树敌过多,阻力过大。(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认识:善于利用传统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注意改革方法、策略;措施要切实可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回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引文出处“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回答;第二问,在当时起到减少变法阻力的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分析,属于废除八股文的措施;“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体现了裁撤机构;“旗丁……以资治生”体现了废除气人特权,准其自行谋生。第二小问,结合无需变法的史实回答。第三问,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第(3)问,紧扣如何变法的要求,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答案:立宪是循序渐进的;立宪会使国家安定;立宪会得到民权自由;立宪不会被野心家所利用。(2)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答案:激发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解析: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来概括。第(2)问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影响。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风气向来散漫,士大夫戒于明世社会之禁,不敢相聚讲求,故转移极难。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且必合大群而后力厚也。合群非开会不可……故上书不达之后,日以开会之义,号之于同志。——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材料二(1)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2)……卧薪尝胆,惩前毖后,以图保全国地国民国教。……(5)为讲内治变法之宜。——康有为《保国会序》材料三夫强者有二:有力强,有智强……一人独学,不如众人共学,不如合计百兆亿人共学。学则智,群则强,累万亿兆皆智人,则强莫与京。——康有为《上海强学会后序》材料四凡会悉以其地绅士领之,分学会各举其绅士入总学会。……民欲举某事、兴某学,先上于分学会,分学会上总学会,总学会可则行之。官询疾察苦,虽远弗阂也;民陈诉利病,虽微弗遏也……大吏罔敢骄横,小吏罔敢欺诈……即学会通情平权之谓也。——谭嗣同《壮飞楼治事十篇》请回答:(1)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团体不断涌现。依据材料一、二,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原因:民族危机严重;上书不达;维新派领袖倡导。(2)据材料二、三、四,指出当时维新团体的主要职能。答案:职能:大造变法舆论;开启民智,培养人才;伸民权。(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新派政治团体的认识。答案:认识:戊戌时期的维新团体传播了民权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集结了相当可观的社会中上层力量;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但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上十分松散,还不具备近代政党的特征。解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