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论语的认识《论语》是一部特别的书。《论语》从治国大理到学习方法无所不谈,虽然只有二十篇,却能够使人受益匪浅。它以直接记录师生言行的方法,让人学到许多而又不觉枯燥,如同读历史一般。通过他们的言行,孔子师生的学习、生活我们似乎都可以看见。《论语》言之有理,发人自省。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懂得求知态度如何为端正;学习方法如何为正确;为人处事如何为明智;道德修养如何为贞洁。这些大概就是孔子和《论语》被国人尊崇的原因吧。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多国政治思想自由,百家争鸣,诸子蜂起。著书立说流传后世,诸如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人都留下了系统阐述自己思想主张的文字。代表孔子思想的《论语》一书,记载的是孔子生前言行片段,与诸子之作不同,不是孔子生前自己著录,是由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孔子思想的流传,有赖于弟子的有心弘扬,这一点有些像佛经的流传,据说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几十年,不留文字,也是弟子们根据记忆复述整理而成。先秦诸子的著述,相对于《论语》来说,一篇文章大都洋洋洒洒百字千字,说事论理,思维细密,表意畅达。老子的《道德经》是个例外,文字简约,只有五千字,每一条也类似语录,文字不多,但老子阐述道家思想言简而内涵精微,不容易读懂。《论语》也是个例外,有两万字(加标点)的篇幅,比《道德经》要多几倍,《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的重要言论,大多一条几个字到几十字,言简意赅,好记好诵。《论语》产生之后,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劫难而没湮灭,至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论语》中的思想被统治阶级吸收为治国安邦的主流思想,从此绵延两千年不绝。在古代,《论语》是童蒙启蒙读物,儿童可以通过它来识字,培养做人的基本品德。《论语》也是成人修学的重要书目,南宋儒学大师朱熹把《论语》列为《四书》之一,就使之成为天下走科举取仕的读书人必须精读的著作。古人所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中的“经”应该包括《论语》的。孔子没后,读《论语》是后人了解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其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主要的途径。北宋开国宰相赵普,帮助宋太祖赵匡胤打下天下,功劳不小。他有智谋,但学问不多,太祖常督促其学习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专心读书,到了第二天,上朝处理政务决断如流。等到他去世,家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这样,和赵普相关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典故流传后世。如果说找出“一言可以兴邦”的一句话很难,那么,找出一部书可以治天下或许可能,有的话,就应该是《论语》吧。一位朝廷宰相并非作秀的举止,为《论语》做了免费的广告,其广告效应跨越时空。时代变迁,封建社会渐行渐远,作为逝去时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也离主流社会越来越远。当年“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对封建的东西大多是否定的,历朝尊崇的孔子这时的当然也不会被抬举,不过还没臭到万民皆批的程度。十年浩劫物文化革命”时期,孑L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和一位抢班夺权的阴谋家林彪挂上了钩,“批林批孔”运动让这位昔日的圣人今日的孔丘孔老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年我生年十岁有余,尚处懵懵懂懂的年龄,侮辱孔子的字眼随着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不停的输入我幼小心灵敲击着我的耳鼓。“文化革命”不但革现代人的命,连古人也不放过啊!“至圣先师”沦落为反动的“孔二扁头”,沦落到人人痛批的地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开始活跃,外来的思想,传统的思想都可以容纳。国学热的兴起,孔子越来越多被人们认识了解,大多是正面的,是肯定的。孔子的《论语》也成为了人们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的重要读本。《论语》记载的孔子对社会人生的见解。为什么会被国人一代代传承?历代统治者对孔子的遵崇,成就了《论语》的煊赫地位,因为是圣人的言论结集,让《论语》罩上了华贵的光环。说的有道理,一种思想经过当权者的提倡推行,会让国民全面接受,尽管是被动接受,问题是接受后能认可吗?认可了能自觉践行吗?老百姓尽管没有当权者高贵,但作为社会中一个个体的人,他们也是能分清是非好坏的,愚民政策可以糊弄一时,不可以永远蒙蔽。《论语》能够跨越时空,被不同时期的人们接受,外因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要还是自身的魅力,是孔子言语之中蕴含的为人处世安邦治国精到深刻的见解。一部《论语》,问世以来,悠悠千载,其金玉良言润泽了无数华夏子民的心田,成为了中华古代文明标志性典籍。《论语》的语言是孔子言论的记录,以孔子的一次言论为一条,文字不多,表述接近口语,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食不言,寝不语。”等。简洁易懂为《论语》的流转创造了条件。当然,时过境迁,今人读《论语》不凭借注解是很难完全读明白的。《论语》言简而意赅,他的表述平易但内涵丰富,不是孔子一时一地所说,大多是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的,章节之间并不是思路连贯的。但如果把全书内容串联起来,它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量相当大。孔子几乎探讨到个人、家庭、国家、天下诸多问题。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重要概念范畴几乎《论语》中都有阐释,孔子以其高超的智慧和通透的哲思表达出的见解即使今天我们读到后依然感动、赞叹、钦敬。以前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很有限,有些记忆是儿时接受“批林批孔”的“洗礼”打上的烙印——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孔子反动落后保守。专科念书学的是中文专业,期间学了《论语》中的一些片段,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之类,改变了对孔子的看法,感觉此老说活满精辟满有哲理的。二十岁以后,认可了孔子文化巨人的身份,但没有全面读过《论语》。当我系统阅读《论语》时,已届不惑之年,但面对茫茫世界,扰攘红尘,还是很迷惑,相信中国人都会感到迷惑的。传统在与现代的碰撞中一次次败北,农耕文明的渐行渐远与工业文明的喧嚣而来,道德的滑坡与物欲横流,理想的缺失与价值取向的紊乱,让衣着光鲜吃食考究居住舒适的现代人迷茫焦灼不安。读《论语》,读出了一份感动,那份感动无法形容,仿佛有甘露滴入荒漠的心田,仿佛炎热天气里的一股凉风拂面。不禁赞叹:真好。《论语》是讲求入世的书,讲求人如何加强品德修养,讲求人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开辟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传统。老子开创的道家主张出世,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契合,追求的是人心灵的自由和快乐,如庄子的逍遥游不为名利牵累,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孔子开创的儒家主张入世,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强调做人的规范和责任。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之类,提升一个社会个体的人的一种群体责任感使命感。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放牧自由心灵,也需要积极入世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祖先留下的儒道思想是互补的,不可或缺的。有老庄出,把出世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有孔孟出,把入世精神阐发到尽善尽美。《论语》讲什么?《论语》讲修身,强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断砥砺品德达到超凡入圣。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其实是不容易的,需要人不断自我反省,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人不能生下来就是完美无缺的人,不怕犯错误有错误要改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人”。人一时向善容易,一生向善难,所谓“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要想成为“仁人”相当难,孔子认为自己也没做到一生不违'仁”,他最赞许的弟子颜回,也只能做到三月不违“仁”,别的弟子就很难做到不违“仁”了。“仁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是一个内心快乐温厚待人慈爱宽恕始终如一的人吧。现代人征服了世界,却难征服自己的心。现代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居,电灯的光明照进千家万户,取代了蜡烛油灯的一豆之光。电话快捷交流取代了书信沟通,离家的人不用慨叹山水阻隔家书万金了。电视电脑的出现更是让人人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让每一个小民都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出行,走陆路有汽车,走水路有轮船,走空路有飞机,让徒步行走或乘木轮车或骑马出行的古代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交通的方便迅捷让一日千里成为了寻常之事。生活在现代,人们享受到了科技发达带来的好处,提高了物质生活的质量。面对五光十色绚烂得让人头晕目眩的大千世界,现代人的眼睛不好使了,耳朵也失聪了,欲望膨胀了,心也迷茫无所适从了。古代人虽然征服不了世界,却不忘征服自己的心。孔子讲做人的自我约束道德自律,讲人品培养的循序渐进。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如'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是人修身进德的基本遵循和最高目标。孔子对这些道德内涵的阐发具体温馨贴近人性容易让人接受,并不像后来这些字眼变成了抽象的道德标签,面孔也变得高深起来。当我读到“仁者,爱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些温暖的文字时,真的佩服那精当的表述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孔子阐发的道德原则是鼓励人们自觉的遵循,强调'修身”功夫。《论语》中关于修身的谈论灵活而不空泛。孔子讲做人不唯抽象的讲修养品德,常把人品质的提升,放在读书学习、待人接物、居家生活、出仕为官等环境里来谈,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孔子自己身体力行,努力践行修身之道,为当世和后代树立了楷模。《论语》不只是记录了孔子的言论,也少量的记载了孔子的行为,如:“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一一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闲居在家,衣着整齐,神态快乐。“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网纲捕鱼;用箭射鸟,而不射回巢宿息的鸟。“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一一相亲们在一起饮酒,等拄拐杖的老人出去后,才走出去。“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没有吃饱过。虽是片语只言,一种行为,一个表现,如一个个特写镜头,把瞬间定格为永恒。孔子不仅言教,更是以身教来演绎做人的真谛。道德高尚的人不是标榜出来的,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平凡之中显现伟大四《论语》讲什么?讲治国,追求变乱为治,讲行仁德之政于天下,讲恢复礼乐,在急功近利崇尚武力征伐的时代,讲仁爱难;在礼崩乐坏纲纪紊乱的时代讲“礼乐兴邦”,其实更难。行难行之事,孔子勇于担当。孔子高向往尧舜时代的太平盛世,推崇西周初期的治世。《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说孔子遵循尧舜之道,师法文王、武王、周公之政。尧舜是古代的圣人,治理天下以德行教化来影响百姓。西周的建立距离孔子时代不远,孔子赞扬制礼作乐的周公,视周公为圣人。礼乐的制定对西周王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重要作用,据说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年不用刑罚。从西周初到孔子生生活的春秋末期,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时光,周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政,令由己出,“尚武”与“无序”是这个动荡时代的主要特征。孔子面对滔滔乱世,高声倡导仁德之政,呼吁学习周初用礼乐来治国。先是在鲁国尝试,《史记》上说孔子鲁定公十四年,五十六岁的孔子作了代理宰相,参与国政三个月,鲁国就出现了买卖不要虚价,男女出行有别,路不拾遗的礼治局面。孔子参政吓坏了近邻齐国,发出“孔子为政必霸”的惊呼,怕被兼并。想使用美人计腐蚀鲁国当政者,送八十精通乐舞的美女到鲁国国都南面外,衣着光鲜亮丽,和着《康乐》跳起了集体舞,这一跳跳得鲁君欣然接受三日不朝,这一跳跳得孔子离开了父母之邦,周游列国。孔子的政治理想宏大美好却被无情的现实的残酷击碎,鲁国的牛刀初试昙花一现,周游列国十四年,终于没有找到实践政治思想的环境。孔子不但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变乱为治。也有具体为政措施:推行'仁”,恢复“礼”,振兴“乐”。《论语》里孔子谈治国大多都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回答的,读后让人感觉自然真实。在谈到怎样治理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时,他提出“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的措施。在和弟子谈论个人志向时,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认为政令刑罚和道德礼义是标和本的关系: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他们只能克制自己违法犯罪而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礼义来治理约束百姓,他们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能纠正自己的错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复礼兴乐的思想是孔子针对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的现实提出来的,孔子强调恢复周礼规范长幼尊卑的顺序,使失序的社会恢复秩序。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答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针对各诸候国弑君杀父,谋逆篡位的事实,如果君臣之份不分,父子之伦不明,还怎么谈治国,复,礼”是为政的前提。就宫廷舞乐来讲,按照周礼,宫廷舞乐是有严格限制的,天子八佾(八人一行叫一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鲁国权臣季氏,本来只能用三十二人的舞乐队演奏,可他故意打破规矩,用本应周朝天子才能使用的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来演奏。孔子对这种过分的越礼行为,愤怒的斥责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乐是孔子推崇仁德教化的重要内容,孔子倡导“礼乐兴邦”,重视音乐净化世道人心的重要作用,有一次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竟然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音乐关乎修身进德,好的音乐能陶冶性情,化导人民和美向善。史学家司马迁说:“夫上右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正心也。”(《史记•乐书》)孔子要振兴的正是上古明王高雅之乐,要通过欣赏音乐“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达到“正心”的目标。孔子的政治思想产生在乱世,却为治世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良方。五《论语》讲什么,讲和谐。讲人内心的和谐,讲家庭的和谐,讲社会的和谐,讲国家的和谐乃至天下的和谐。自然界和谐,就会风调雨顺四季应时,社会人群和谐,就会充满温暖,其乐融融。《论语》讲修身讲做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中庸”的境界。中孔子用推崇的“中庸”(中和、平常),讲内心的中和中正与行为的适中如一,“中庸”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就是讲的和谐境界,孔子感叹:人们缺少中庸这种至德已经很久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的主旨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内外如一的理想人物。人是社会的一份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成分,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今天的家庭人员较少,大多独生子女,三口之家居多,家庭成员不复杂,关系好处。古代的家庭,往往是聚族而居,几代同堂,人口较多,家庭关系远比今天复杂的多,怎样处理父子、夫妇、兄弟等长幼之间,同辈之间的关系关涉到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家庭成员因角色不同都有不同的道德遵循。《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在这五组关系当中,除了最后一组谈君臣关系的遵循外,其余四组谈的都是家庭伦理道德的遵循,父子、兄弟、夫妇、长幼,家庭中成员间都会有自己的遵循,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是相互的,要求儿子孝顺,也要求父亲慈爱;要求弟弟敬爱兄长,也要求哥哥对弟弟友好;要求妻子听丈夫的话,丈夫行事也要适宜;要求小辈顺从长辈,长辈也要多关爱晚辈。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以“孝悌”为纲。孔子对晚辈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孩子在家要孝敬父母长辈,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中孔子弟子有子也认为,一个在家讲“孝悌”的人,在外很少会成为犯上作乱危害社会的人。家庭和谐就会就会让每个家庭成员身心康泰,心气平和。所谓,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人生在世,不是离群索居,居家过日子离不开家庭,家庭的和谐和睦是孔子以德教化的重要内容。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人与人相处要以诚信为本,《论语》记载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当子贡怎样治理政事时,孔子提出三个条件,备足粮食(足食)充实军备(足兵),人民守信(民信之矣)。孔子认为不得已的话,先去“兵”,再去“食”,就是不能去“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还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话,当一个社会人人讲诚信,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是和谐社会,就是理想社会。孔子的政治理想说到底也是要创建和谐国家和谐天下。兴仁,复礼,兴乐都是创建和谐国家和谐天下的方法措施,《礼记•礼运》篇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子游的说的活,描绘出了上古时代“大同”社会图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时代是一个高度太平,高度和谐,高度自觉的社会。当然,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天下“大同”只是孔门师徒的一种向往,但它表明了儒家追求和谐和美的最高政治理想。《论语》是流动的江河,是浩瀚的海洋。读《论语》的一章一句固然会有收获,但不通读全书就难以理解圣人圆融通透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论语》不是教条的说教,不是过时的思想。没有针对性的说教别人不会信服,过时的思想不会代代传承。我们说《论语》讲修养品德,讲和睦家庭,讲治理国家,讲和谐社会。古人表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四者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的。修身是基础也是核心,人的道德素质上不去,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无从谈起。《礼记•大学》阐述四者关系:“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某种角度讲,修身就是齐家,就是治国,就是平天下。试想一下,社会中每个个体的人都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理想的人格,社会就会由一群谦谦君子构成,遵守道德规范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一心向善是他们不变的追求,那么,每个家庭想不和睦都不行,一个国家想混乱都不成,整个天下想不太平也难。基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做人的修身进德了。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形成了封建伦理政治观。操作上主张由近及远,自下而上,循序渐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几者的关系是联系的是圆通的,千百年来,人们对它了理解也是多角度的,可以认为是讲国家治理方法,也可以是讲君子实现政治理想的路径,也可以理解为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孔子对待出仕也体现出通透的态度,孔子身处乱世,孔子以“吾道一以贯之”的态度坚持为臣之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出仕是他实现政治理想的手段,出仕是他谋求富贵的途径。但他也不是给官就做,他坚持在“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他强调“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他认为国家有道甘受贫贱不出仕是可耻的,国家无道谋求富贵也是可耻的。孔子出仕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原则,孔子四十三岁时鲁国纲纪紊乱,鲁君失政,权臣季氏把持朝政,其家臣阳货一度囚禁季氏而专国政。阳货想请孔子出仕,孔子没有答应,孔子不是不想出仕,不仕乱臣贼子而已。孔子说过,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话,也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话。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是这样评价孔子的:“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由此看,孔子出仕不失其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论语》孔子针对不同人,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针对季氏僭越擅权如是回答。子张问政,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孔子教导他居其位要勤勉,执行政令要忠实。一部《论语》,孔子多角度通透的回答了如“仁、礼、忠、孝、信、智、行、勇”等重大问题,体现了超凡的智慧和圆通的精神。七《论语》是圣人遗教,孔子关于立身处世、家庭建设、国家治理经典性的言论至今我们也无法颠覆,《论语》阐述的道德思想是从人性出发的,是自然的真实的朴素的。自然真实朴素的东西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失去价值,孔子学说能够历千年不衰,不是捧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吹捧可以糊弄一时,怎么可以几千年不停的吹捧一个人呢?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经过电视“百家讲坛”推出后,国人通过学者口吐莲花般的生动解读,又一次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于丹教授通过大众传媒手段让今天的中国人民知道《论语》的深刻与经典。她的《论语》心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出发点是把受众主要对象确定在中学生这个层面,目的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可是结果呢,是等于对全民族进行一次儒学文化的启蒙,无论少年人成年人,当官的为民的,有知识的无知识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半年贵州黔南罗甸县统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9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贵州贵阳市事业单位前置招聘应征入伍大学生164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贵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人员招聘2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蚌埠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莆田市委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招考硕士研究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能源集团所属辽宁能源煤电产业股份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绍兴市文化馆招考硕士研究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第三季度重庆市长寿区事业单位招考2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全球信用保险合作协议
- 骨科手术后患者营养情况及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骨伤科论文
- GB/T 24474.1-2020乘运质量测量第1部分:电梯
- GB/T 12684-2006工业硼化物分析方法
- 定岗定编定员实施方案(一)
- 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讲义课件
- 特种作业安全监护人员培训课件
- (完整)第15章-合成生物学ppt
- 太平洋战争课件
- 封条模板A4打印版
- T∕CGCC 7-2017 焙烤食品用糖浆
- 货代操作流程及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