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陈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nkchh1964@163.com一、关于国情问题国情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国土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结束?是否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那时15亿人口,人均达到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万亿美元……就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19872012年国家统计局:2011年中国人均GDP5432美元;IMF:2012中国人均GNI427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背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中国也正在重新“崛起”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认知的疑惑与价值判断上的冲突:热切、审视、疑惑、挑剔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世界的历史潮流、时代特征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方位”与国家形象中国转型时期的主流价值和发展趋向方位当代中国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并存与转换之中工业经济的“起飞”,制造业大国以及总量上的经济大国;但中国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改革与现代化的道路还十分漫长平稳地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跨越,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制度安排进一步透明和规范;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实体、制度、做法、观念等继续存在,并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新旧体制的矛盾仍在不断发展之中方位从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堪称中国近代以来的鼎盛;在地区性事务甚至全球性事务中正具有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力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差距仍然很大,“追赶战略”远未终结,仍然处于自近代以来由积贫积弱逐步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方位从当代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互动看:东方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融合“现代化”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西方文明的“全球化”进程,或者非西方文明的“西方化”进程。西方文明的基本价值也经常被等同于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正改变着这一切——中华文明、儒家文化、亚洲价值观方位:学者解读“中国模式”继承传统制度比以所谓先进的外来制度替代传统制度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保留“亚洲价值观”的东亚vs.拉丁美洲
中国惊人的长期发展绩效根植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文明传奇般承继同化外来者/19世纪40年代至1949年短暂的西化尝试夭折之后,整体主义价值观的保留整体主义价值观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理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古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整体主义与个体理性在西方文明看来,“共同”是传统社会,“个人”是现代。消解整体主义价值观,是个性解放、现代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中的异类:眼于社会全局,得出的结论是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整体看,它必然因内部矛盾的积累而毁灭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而言,个人理性的“经济学”不过是“教人挣钱的学问”无分畛域,勿拘等级,孤寡者怜之,贫病者恤之,优者奖之,劣者教之。合人群而成良社会,聚良社会斯能成强国西洋的经济学说,以欲望尤其是个人小己的欲望——私欲为出发点,充其所至,生产技术与国防技术,不独不能为民生服务,反而役使民生,甚至于毁灭人性
整体主义:大道与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GrandUnion)整体主义:大道与小康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SmallTranquility)三、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认识中国国情
社会转型在传统的发展社会学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学术传统,一个是主要面对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现代化理论(theoriesofmodernization),另一个则是主要面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特别是拉丁美洲和非洲以及后来东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理论(theoriesofdevelopment)。这两种理论在解释20世纪末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的发展时遇到了相当的困境,于是社会转型理论开始兴起转型理论1987年,台湾社会学家蔡明哲在《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中首次把socialtransformation译为“社会转型”,并提出了“发展就是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一种社会转型与成长过程”1996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称,转型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种能使生活水平长期得到提高的繁荣的市场经济”,并指出这是“深入到规范行为和指导管理的体制转型,既是社会转型,也是经济转型”,认为只有当“转型中的问题逐步退化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正常问题”时,转型进程才算完成转型理论国内史学界借鉴了发展社会学家“社会转型”用语,首先讨论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问题,进而拓展到用以描述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历史变动、制度或社会结构的变迁,比如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唐宋变革、明清社会的变迁等问题。可见,“社会转型”的含义在中国史研究中被扩大化了,大量学者在研究中运用这一概念,但即使是近代社会的转型问题,至今学界仍未达成共识转型理论西方社会学“六化”说经济转型即工业化。社会转型首先表现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它既是早发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也是迟发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转型即城市化。社会转型也表现为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过渡,因为城市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形态。工业化必然导致城市化,而城市化又必然促进和带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转型理论政治转型即民主化。从专制(Authoritarian)走向民主也的民主化,社会大众从对政治冷漠、疏远到热情并普遍参与
文化转型即世俗化。从依附宗教到相信科学是社会转型的又一内容和表现。世俗化就是打破“圣灵社会”的宿命论,相信科学和技术创新可以改造世界组织转型即科层化。从家长制到科层制也是社会转型的内容和表现。现代组织的科层化:基于精细分工的职位专业化、根据抽象规则建立的职阶体系、以及凭业绩升迁的准则观念转型即理性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动机从只受宗教的或情感的因素支配到遵循普遍的理性原则的转化转型特征:西方学者概括社会骚动不安,不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社会成员格外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矛盾和利益纷争;社会犯罪率急剧上升,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难度加大,成本上升;政府官员最容易在社会转型期出现明显的腐败现象,动用手中的权力搞寻租活动犯罪率:俄罗斯1905-1907年和1917年俄罗斯两次革命之前的20世纪初,按照当时的欧洲标准,谋杀率为十万分之十的俄罗斯就是一个谋杀率极高的国家。到了20世纪60年代,尽管存在着外部原因导致的死亡率显著增长,俄罗斯的谋杀率降到了十万分之五至十万分之七的水平;但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时这一比率有所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俄罗斯的谋杀率已经接近21世纪初的十万分之十转型特征:西方学者概括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也就是说当多数人的家庭初步实现现代化后,情况会逐步好转:骚动不安的社会有所缓和,社会成员的心态也开始平和,社会犯罪率开始有所下降,官员自我约束也有所加强等。因此,这些学者认为,一个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使更多的人实现家庭现代化两个“国际经验”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增长回落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过度城市化、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国内学者论转型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时间界定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正式开始:从184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8年为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始于五四运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核心是从匮乏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化,这种社会转型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政体和意识形态的连续性改革是政体连续性背景下的“渐进式改革”与苏东国家激进式的“休克疗法”改革形成对照。强调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市场转型过程是在基本社会体制框架(特别是政治制度)和主导意识形态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改革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变通方式的改革规避意识形态成本新的改革措施或市场因素纳入原有的意识形态当中,如联产承包、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不争论”精英转换过程权力连续性背景下的精英形成,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握有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总体性资本精英集团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社会分化(两级分化)社会不安通货膨胀社会信用缺失党与政府的形象受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社会公害(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社会价值观冲突分化的社会学解释中国社会学界看分化孙立平的“断裂社会”说,认为目前的分化已走向两极分化陆学艺等人的“中产化现代社会”说,认定趋向于中产化的现代化社会结构正在出现李路路的“结构化”论点,认为边界日益分明的阶级阶层结构已然形成李强、李培林的“碎片化”说,强调分化的多元特征而阶级阶层结构难以形成分化的社会学解释社会学家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60%-70%的人口或家庭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是稳定的2010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中产阶层的规模约为总人口的23%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北京中产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40%,《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53.6%的民众“主动”将自己划为“社会底层”,如是这是一种紧张的社会结构分化的社会学解释分化:断裂与定型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例如体现在居住区域、消费、教育及审美品味等方面的区隔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我们感”与“他们感”成为群体或阶层认同的基本因素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减少,底层群体几乎失去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排斥和阶层的再生产,如教育等阶层再生产机制的不平等“仇富”vs.“仇穷”分化邓小平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分配的问题大得很;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十二五规划逐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通胀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003年7月末20.62万亿元;2005年3月末26.5万亿元;2007年12月末40.34万亿元;2009年12月末60.6万亿元。2007-2009年M2余额增长了20万亿元,相当于1949年到2003年54年的总合!从2003年到2009年,M2增加量相当于1949年到2003年54年的总合的两倍2010年6月末M2余额为67.39万亿元,折合9.9万亿美元;美国为8.6万亿美元通胀1935年,国民党政府发行法币。1948年时,法币发行额已是十年前的47万倍。100元法币在1937年能买到两头牛,19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练习题1080道非常好
- 《现代农业绿色食品》课件
- 《项目融资b》课件
-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课件
- 如何预防儿童龋齿
- 《胸腔引流导管》课件
- 园林绿化行业客服工作心得
- 电子工程师电子设备设计与调试
- 旅游景点保安工作总结
- 《红细胞与贫血》课件
- 湖南2025年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期末)生物 含解析
- (新版):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
- 人工智能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 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第01期)(解析版)
- GB 45067-2024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生物医学电子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大学
- 幸福创业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 2023 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后习题答案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