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4、5_第1页
《比较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4、5_第2页
《比较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4、5_第3页
《比较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4、5_第4页
《比较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4、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金融系统的国际比较关于金融系统的一般理论保持距离型融资的历史比较分析关系型融资的历史比较分析两种融资模式效率的比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第三章说明,企业融资模式决定了相应的治理结构,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以日德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理论和实践证明,如果满足相应的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金融体系都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关键在于如何促使银行和市场在各自的资源配置领域改进效率。

早在20世纪初,熊彼特(1911)就认为银行体系促进了产业投资,因而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格鲁利和肖(1955)提出金融结构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他们强调金融中介在提供信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戈德史密斯(1969)首次利用大量的跨国数据来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麦金农和肖(1973)发现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有很强的正向关系。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基本上都认为金融市场与机构的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的比较研究引人注目。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导向型金融制度比银行导向型金融制度更加有效率。国家越富有,则金融体系更加趋向市场导向的制度。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金融市场在分散风险方面并没有必然优势,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之间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脱离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来讨论哪一种金融制度更有效率可能是不恰当的。金融制度的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法律制度、会计准则、政府规制、公司治理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等。

市场主导?银行主导?国家GDP银行资产(BA)BA/GDP(%)股票市值(EMC)EMC/GDP(%)美国6

3013

319535

13682英国8242

1312591

152140日本4

2426

3741502

99971法国1

2611

90415145736德国1

9242

91915246424表4-1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国际比较(单位:10亿美元

)青木昌彦(AokiMasahiko)赛尔达·丁克(Serdar

Dinc)信息类型与融资活动与其他比较金融理论不同,比较制度分析特别重视信息对金融体系中融资活动的影响。根据对经济中信息类型的区分和融资双方使用信息类型的不同,比较制度分析将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两种,即“关系型融资”(relationalfinancing)和“保持距离型融资”(arm’s-lengthfinancing)。前者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后者则属于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

数码式信息与意会式信息

数码式信息:指可以表示为计算数字、书面或口头报告的信息,以及通过分析这些信息的内容所得到的信息,如有关公司业绩好金融状况的信息。

意会式信息:指无法通过简单加总的数码式信息获得的、只能在有限的局部域通过关系合同或特定经历得到的信息,它不能在公开市场上轻易获得(“我们知道的比能表达的多”——迈克尔·波拉尼)。关系型融资的定义

在对数码式信息和意会式信息做出上述区分之后,青木昌彦和丁克对关系型融资给出了以下定义:关系型融资是一种初始融资者被预期在一系列法庭无法证实的事件状态下提供额外融资,而初始融资者预期到未来租金也愿意提供额外资金的融资方式。根据意会式信息和关系型融资的定义,融资者需要使用到一定的意会知识。那些不属于关系型融资的形式就是保持距离型融资。融资活动的三个监督阶段

这里的监督是指融资者有关借贷者计划、经济活动和金融状态的信息加工活动。

事前监督指初始阶段融资者的信息加工活动,主要解决关于项目风险、借贷者技能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事后监督指融资者根据借贷者的金融状况决定再融资时机及相应的对策;处于事前和事后监督之间的信息加工活动则属于事中监督,它有助于融资者积累借贷者项目进行当中的信息。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

保持距离型融资:是一种金融合同以数码式信息为基础的融资方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三个监督阶段根据数码信息被分解给不同的参与人承担。例如事前监督由承销债券发行的投资银行担任,事中监督由评估证券等级的证券专家担任,事后监督由破产法庭和企业重组专家执行。英美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具有保持距离型融资的特征。

关系型融资:与保持距离型融资相比较,关系型融资可以看做是三个监督阶段的集成式捆绑和相应知识的综合使用。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融资者需要使用到一定的意会式信息。由于关系型融资的类型取决于各个融资阶段融资者所掌握知识的类型。下面的图示对融资者使用的知识进行分类:知识类型和融资方式明确表达的知识保持隐约的知识数码知识保持距离型融资;股票首次公开发行阶段的创业资本融资关系型相机事后监督;事前和事后的“裙带关系”融资意会知识事前关系型融资;中间和事后创业资本融资事前创业资本融资第五章政府治理模式的

国际比较■

国家的起源及其基本模式■英国“光荣革命”与立宪民主型国家■德国社会契约型的社团主义国家■日本的宪政改革与官僚制多元主义国家霍布斯和洛克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中。由于人人都想攫取大于他人的权力以求自保,使得和平难以实现。因此,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公共权力即国家来震慑人们的欲望,从而使安全得到保障。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的状态而不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人们为了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通过社会契约和授权方式形成国家,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者的职责仅限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产权。托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继马基雅维里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霍布斯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中。因此,他主张必须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公共权力即国家来震慑人们的权力欲望,从而使安全得到保障。霍布斯的代表著《利维坦》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洛克批判了霍布斯的专制权力理论,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的状态而不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人们为了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通过社会契约和授权方式形成国家,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者其职责仅限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产权。

约翰·洛克

(JohnLocke)国家的起源及其基本模式●国家的起源与“国家悖论”国家的起源“国家悖论”●博弈均衡的三种国家模式掠夺型国家模式民主型国家模式勾结型国家模式国家起源的演进过程国家暴力第三方强制实施交易者社会规范惠顾关系和俱乐部规范私人暴力第三方信息传播个人信任两种国家形态

政府:主权国家的一般行为代表。与新古典经济学和超自由主义者的国家观不同,比较制度经济学认为,作为政治交换域组织的政府,是一个追求自身目标但又受到私人策略行为制约的策略性参与人。

国家:按照比较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国家可以概括为政治域中一般政治交换博弈的多重稳定均衡,它是作为政府与私人之间互动关系的稳定秩序而存在的。

“国家悖论”

国家的性质和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作为国家的代表,政府运用合法的强制性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产权、实施合同和化解纠纷,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一个拥有强大权力、有能力保护产权和实施合同的政府同样也有能力侵犯公民的财产。

正因为此,诺思指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同时也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博弈均衡的三种国家模式

掠夺型国家模式:政府随机侵犯个人产权的行为常态化,个人考虑到抵制成本对合作均采取消极态度的一种均衡国家状态。

勾结型国家模式:政府与特定的私人集团(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勾结,对其他集团进行剥夺的一种国家状态。

民主型国家模式:个人从长远利益出发选择合作,共同抵制政府侵权,国家则将自身权力限于保护私人产权的均衡国家状态。政治交换域博弈解决的问题

在第二章交易域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在经济活动中,需要政府来保护私人产权,解决交易纠纷,保障交易顺利进行。但是,一个拥有强大权力、有能力保护产权的政府同样也有能力侵犯公民的财产。由于政府的特殊性质,任何人都无法单独抵制政府的侵权行为。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才能使政府将权力限于保护私人产权成为可自我实施的呢?政治交换域博弈的假设前提考虑由温加斯特建立的一个政治交换博弈,它有两类参与人:政府、私人参与人A和B。假定政府将其权力限制在保护私人产权,为此要花费成本2t;A和B从政府保护中受益,每人获得效用Γ,并愿意以税收方式支付保护的价格。当这种状态实现时,可称之为“最小国家”,均衡的报酬组合为:{2t,Γ,Γ}。这是以下分析的一个基准情况。掠夺型国家模式

如果政府超越最小国家界限,试图以征税的方式对某个参与人例如A进行侵犯,获取α的额外收益。两人面对政府侵权的策略选择有二:抵制,不抵制。为了抵制政府侵权,每个参与人都要付出成本c。如果没有B的合作,A单独抵制不能奏效,虽然不抵制者可以节约成本c,但政府对A的侵权行动就会得逞,从而每人仍然要承受侵权引起的效率损失Δ;如果两人联合进行抵制,则政府侵权的企图注定要失败,并不得不承担巨额成本C(如政权垮台等)。以下是政府侵权时的博弈矩阵,其中行表示被侵犯的参与人A的策略,列表示未被侵犯的参与人B的策略。政治交换博弈的报酬结构抵制不抵制抵制不抵制BA2t-C,Γ-c,Γ-c2t+α,Γ-α-c-ΔΓ

–Δ

2t+α,Γ-α-ΔΓ

–Δ

假设上述博弈只进行一次,并且私人之间不能签订任何私下支付合同。如果两人合作抵制政府侵权的成本大于侵权导致的效率损失(Δ-c≤0),这时,B的最优策略是不抵制,以保证Γ-Δ。A预期到B的行动策略,其最优策略是放弃抵制,以避免支付冲突成本。这样,{侵权,不抵制,不抵制}的策略组合将成为一次性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均衡的报酬组合为{2t+α

,Γ-α-Δ,Γ-

Δ

}。现实中的政治交换博弈是重复进行的,由于静态纳什均衡同时也构成重复博弈的均衡之一,因此政府对特定个人(A或B)的侵犯常态化,其每期导致社会成本2Δ。青木把这种均衡结果称为掠夺型国家。勾结型国家模式

以上述政治交换博弈的静态均衡为起点,假定政府侵权导致的损失大于B和A合作抵制的成本,即Δ-c>0,在这种情况下,B和A有合作抵制的激励。但是,如果α>Δ-

c,政府会将侵权收益的一部分s作为贿赂支付给B(α>s≥Δ-

c

),以换取B的消极旁观。在s≥Δ-c的情况下,B的福利也可得到改进。这样,B不会与A合作,A也不值得进行抵制。于是,策略组合{侵权和贿赂,不抵制,接受贿赂而不抵制}就成为一次性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均衡报酬组合为:{2t+α-

s,Γ-α-Δ,Γ-Δ+s}。如果该结果在重复博弈中持续出现,就称这种状态为勾结型国家。在重复博弈过程中,参与人的跨期决策必然要涉及到对现值与未来值的看法,这一看法代表着参与人对未来的耐心程度,这就是引入贴现因子(δ)概念的意义所在。

贴现率(discountrate)r,是指滞后一期的支付所需的用于补偿1单位支付的附加部分占1单位支付的比例,它与利率相似。

贴现因子(discountfactor)δ,是指下一期的一单位支付在这一期的价值,它是介于0~1之间的一个数值。δ越大说明参与人对未来越有耐心,δ等于

0

说明参与人完全没有耐心。贴现因子与贴现率的关系是:δ=1/(1+r)

。贴现因子与贴现率民主型国家模式

如果假定私人参与人对于政府来说是对称的而不是特定的,政府事前无法分辨A和B的特征,只能以相同的概率随机选择侵犯对象。这样,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均衡结果。考虑以下策略组合:(1)当且仅当A和(或)B过去从未抵制过政府侵权,政府总是随机侵犯某一个人。否则,它将尊重两人的私有产权;(2)政府侵权时个人采取不抵制策略,当且仅当两人中有一人以前这样做过。否则,他们总是共同抵制政府侵权。在这种给定的策略组合下,当政府预期个人会采取联合抵制行动时,相应地,它在任何阶段的博弈中都采取不侵权的策略将是最优的。但是,在什么条件下共同抵制的威胁才是可置信的呢?

假设当政府侵犯别人的权利时某参与人偏离抵制策略。以δ代表贴现因子,由于政府在未来时期以1/2的概率持续侵犯其中一人,不抵制的未来损失之和的现值为δ(α+2Δ)/2(1-δ),而抵制的现期成本为(c-Δ)。如果个人担心政府未来随机侵权所导致的损失会大于共同抵制的现期成本,这时共同抵制的威胁就是可置信的。该条件在下述情形时将成立,即当Δ-c≤0和Δ-c>0时,对任何正数的δ,均有δ>2(c-Δ)/2c+α。在此条件下,双方合作抵制政府侵权将是最优策略,政府预期到这一点,将权力限于保护和尊重私人产权符合自身利益。青木将这种结果称为民主型国家。社会契约型的民主国家

下面放弃参与人身份对称的假定,设想两人能够事先达成私下合同的情形。假设他们采取以下策略:当且仅当两人中有一人采取过不合作策略,或者有一方违反了私下合同的承诺,如果政府侵权,采取不合作策略;否则,就永远联合抵制政府,并在事成之后由受侵犯方私下支付σ给另一方,使得α≥σ≥Δ。给定这个策略,除非两人中有一方放弃过抵制,否则,尊重私人产权符合政府自身的利益。这种私下合同是由私人部门自行组织和自我实施的,两个组织都不愿处于周期性的勾结型国家状态,而宁愿签订一个私下合同,避免在勾结型国家状态下成为牺牲品和因此遭受损失。这种均衡结果与民主型国家下的结果相同,但作用机制不同。英国“光荣革命”与立宪民主型国家

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宪政转轨,始于十七世纪中叶英国的“光荣革命”(1688—1689年)。十六世纪前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国内政治中存在着国王及代表商人和土地所有者利益的两大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国王先是与保守的托利党结盟压制辉格党,在掠夺了辉格党的利益后,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詹姆斯二世又将掠夺之手指向了托利党。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由于利益冲突而相互对立的两个政党联合起来,共同驱逐了国王,并延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奥伦治亲王威廉回国执政。随后,在议会主持下通过了以《权利法案》为核心的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改革。“光荣革命”通过宪政转轨使得国王把权力限于保护私人产权,最终在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威廉三世(WilliamⅢ)詹姆斯二世(JamesⅡ)威廉三世宣布“权利法案”

英国人赶走詹姆士二世、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没有发生流血,这是它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的一个根本原因。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大国崛起》

解说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

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转引自《大国崛起》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

因此,从1688年以后,虽然英国还不是一个民主国家,但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思想很容易向更广范围的人群传播,民众如果感觉合适就可以发展他们的经济生活。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转引自《大国崛起》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的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解说词“光荣革命”宪政改革的启示

可信承诺:博弈参与人使自己的威胁策略变得可置信的行动,它是“光荣革命”成功实现宪政改革的关键。可信承诺的制度保证:统治者权力的让渡与制衡;分权化制度的形成。

可信承诺的社会条件:私人参与人的对称性;中产阶级与“市民社会道德”自生秩序:宪政改革的历史演化过程宪政转轨与可信承诺

诺思和温加斯特在1989年发表的《宪政与承诺》一文中认为,政府对宪政规则的可信承诺是制度变迁的关键,它是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促进相互合作的重要条件。所谓可信承诺是指博弈参与人使自己的策略变得可置信的行动。在博弈中,任何策略选择都是有成本的,只有当参与人违背所选择的策略会遭受更大损失时,他的策略才是可置信的。可信承诺的制度保证

在上述政治域博弈中,公众和议会认为国王将自身权力限于保护和尊重私人产权是一个可信承诺,是因为国王通过颁布一系列法案让渡了部分政治经济权力,这相当于以此为代价向社会做出一种可信承诺,表明国王受到政体的约束,不可能出现像从前那样任意侵犯私人产权的情形。例如,权利法案对于至关重要的征税权作出规定:国王可以提出财政开支议案,但没有批准权;议会拥有财政开支的批准权,但没有申请权。《权力法案》(1689年)

国会两院经依法集会于西敏寺宫,为确保英国人民传统之权利与自由而制订本法律。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作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彼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述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述各条中有损人民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论或先例。可信承诺的社会条件

民主型国家成为政治交换博弈的均衡结果,个人无差别地面临政府侵犯的不确定性这一假设非常重要。正是由于担心政府对自己可能的侵犯,人们才会有在别人产权受到侵犯时参与共同抵制的激励。在17世纪英国社会结构中,辉格党和托利党虽然分别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其政策主张各有差异,但两派在财富占有量方面大致相当,政府事前无法分辨它们的特征,因而不可能确定划分谁是侵犯对象、谁是勾结对象。“光荣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英国社会中的力量逐渐壮大,并在19世纪中叶确立了政治上的支配地位。它的兴起为代议制政府实行民主控制提供了一个更广泛和更稳定的基础。

宪政改革的长期历史演化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建立的宪政制度是历史长期演化的结果。英国从君主政治转向现代政治,最终实现宪政制度的道路是在社会各种力量的冲突与调和的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社会改革实现的:1086年的“索尔兹伯里盟誓”;1215年约翰王与贵族签署“自由大宪章”;1625年查理一世登位实行专制统治;1642年英国爆发内战;1649年查理一世被议会处以死刑;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终身制);1660年王室复辟。CharlesⅠ

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是詹姆斯一世的次子。1625年继位后实行专制统治,加剧了王室与议会之间的矛盾。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英国爆发了持续六年之久的内战。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议会军平定了各地国王军的战事。战争结束后,议会与军队组织的特别法庭判处查理一世死刑,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德国社会契约型的社团主义国家

社团主义国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德国社团主义国家的制度特征

OttoVonBismarck

奥托·冯·

俾斯麦

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1862~1890),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首任总理。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运动。另一方面,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

与英国的情况不同,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同处于欧洲,德国的中产阶级直到工人阶级在政治领域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时才确立起支配地位。因此,英国的“自由—劳动主义”政治联盟在德国缺乏基础。在俾斯麦统治时期,义务保险计划的实施使得工人开始介入政治经济的决策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魏玛共和国使工人自治的委员会合法化。

纳粹政权上台后,为了军事扩张和战争的需要,将劳动力组织为一个受政府控制的全国性工会,工商协会则被转化为由国家控制的垄断性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虽然摆脱了纳粹的统治,但工商和劳动组织的遗产却保留了下来,劳动组织的政治地位甚至更加增强了,这促使工商组织在反对国家干预方面与工会结成强有力的联盟。德国社团主义国家的制度特征

第一,产业协会和劳动工会两大利益集团之间的社会契约。在社团主义国家形态下,形成了产业协会和工会两大利益集团的代表性组织。它们各自的最高组织不是选择直接和政府相勾结,而是通过自主谈判为它所代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争取利益,保护产权。第二,“扩充能力型国家”政府和准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在社团主义国家,政府从绝对权威的地位退而成为一个中立方,其职能是维护产业协会和劳动工会准国家机构的地位,保证谈判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作为交换,各利益集团则同意接受国家的相对控制。

第三,微观层面上的“共同决定体制”与宏观层面上的社团主义国家在制度上是互补的。日本的官僚制多元主义国家

从外部强制实施的宪政转轨发展型国家:后发展国家政府以实现工业化为优先目标,依靠其权威并以相机选择方式实现资源从传统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从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官僚多元主义:通过行政官僚、所辖利益集团和政治家多元均衡联盟代表和协调产业集团利益的国家状态。明治天皇睦仁

明治天皇(1852~1912)第122代日本天皇。1867年即位,1868年改元号明治。即位之初,维新志士推翻江户幕府的統治,拥戴以他为首的政府建立专制统治政权,并大力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改革。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的权力。明治天皇在位期间,日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安妮·克鲁格(AnneKrueger)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

亨廷顿认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靠强大的集权政府才能克服。一般认为,后发展国家的政府通常把工业化放在政府目标的首位。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后发展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积累不足,解决的手段之一是依靠政府的权威实现资源从传统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安妮·克鲁格指出,战后经济发展的初期,对农业部门征税成为很多后发展国家政府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部分。发展型国家政府的相机补贴模型日本1867年明治维新所形成的国家形态可以看作是发展型国家的典型。仍根据前面的博弈模型来说明。在下面的模型中,A代表农业部门,B代表由众多企业组成的工业部门,政府具有权威主义特征,因而有能力持续地从A部门抽取资源转移给B部门。在前面的博弈模型中,假定政府超越最小国家职能侵犯任何个人的产权都将给双方造成等额的效率损失,现在修改这一假设。在这个模型中,政府征税对两个部门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考虑一次性博弈。假定政府超出最小国家职能的数额向A部门征税τ,为此将给A部门带来额外的效率损失Δ,给政府带来行政和政治冲突成本c(τ)。政府每一期开始将所征税额以转移支付s的形式分配给B部门,作为资本与该部门的努力e

相结合,其中努力成本为eβ(1<β),B部门每期期末产出为sαe(0<α<1)。假定政府事前没有关于税收数量的承诺,而事后总是试图从B部门的产出中攫取更多的税收,但每期期末只能征收产出的一个其固定比例T。用δ表示贴现因子,一次性博弈下各类参与人净收益的现值组合为:

{τ-c(τ)+δTsαe

-s,-τ-Δ

,δ(1-T)sαe

-eβ}。

B部门将选择最大化其收益的努力水平e(s)

,满足条件:

e(s)=[δ(1-T)sα/β]1/β-1。

给定政府与A部门相对的谈判能力和由T所代表的对B部门的监督能力,政府从A部门征收税额τ

*,然后全部补贴给B部门,即通过选择τ

*=s*,满足τ*=s*=

c’-1

(1)的条件,从而实现其净收益的最大化。[τ

-c(τ)+δTsαe

-s

]’=0→1

-

c(τ)’

=0

→c(τ)’

=1

→τ=c’-1(1)将一次性博弈下的政府策略(τ

*,s*)称为静态纳什均衡。在这种策略下,虽然存在着B部门增长的机会,但发展型国家作为勾结型国家的衍生形态并不必然促进效率的提高。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从A部门抽取资源会导致政治冲突成本c(τ*)和效率损失Δ;二是B部门潜在的生产性活动由于政府能够事后攫取产出的固定比例T而无法得到充分动员。在这种情况下,B的努力将低于最优水平。

再考虑重复博弈的情形。由于B部门的努力在事前无法观察并写入合同,政府为提供激励宣布以下相机补贴政策:承诺在每期期末向B部门提供补贴s*,但以B部门必须交纳与最优努力水平e0相对应的税收额作为下一期重续补贴的条件;否则,政府将不再继续给予补贴。另一方面,B部门在获得政府的当期补贴后也有两种选择:或者选择付出最优努力水平e0,获得政府的继续补贴,博弈重复进行;或者选择较低努力水平

e(s*)

获得一次性收益。促使B部门选择最优努力水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B部门一直选择最优努力水平所获得的收益之和必须大于其选择低努力水平的一次性收益。但问题在于,如果B部门是不可替代的(例如B部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即使它的努力低于最优水平,政府也不得不继续给予补贴。这样,政府执行相机补贴的威胁就是不可置信的,博弈的均衡结果与一次性博弈相同。

假定政府选择B部门中两个最具有生产效率的企业进行补贴,并且企业之间不能合谋对付政府。这样,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相机补贴策略:只要两个企业支付对应最优产出的税收,政府就继续给予补贴。如果有一个企业未能支付与最优产出相对应的税收,政府将实施最大惩罚策略,即终止对该企业的补贴,由另外的企业取代它的位置。由于新企业存在着潜在生产效率较低等其他原因,替换会给政府带来成本K。如果两个企业同时违约,政府将被迫放弃最大惩罚策略。

用Tc代表在相机补贴策略下政府从企业最优产出中征收的税收,用Tn代表静态纳什均衡下政府征收的税收,Tc>Tn。假定有一个企业违约,由于新企业和未被替代的企业均在未来提供最优产出,所以在未来每个时期政府都将通过采取最大惩罚策略得到收益2Tc。如果不实行惩罚策略,由于两个企业将来都会违约,政府每期只能得到2Tn。因此,如果2(Tc-Tn)>K,政府的最大惩罚策略将是可信的。政府根据企业绩效实施最大惩罚策略,目的是通过潜在企业对在位企业的竞争,激励企业选择最优努力水平。如果单纯从替换违约企业的角度考虑,实施惩罚的收益可能小于其成本,即(Tc-Tn)<

K,这时最大惩罚策略是不可信的。但如果考虑到惩罚对在位企业的威慑作用,有2(Tc-Tn)>K,使得实施惩罚的收益大于其成本,因而最大惩罚策略将是可信的。青木把政府从农业部门抽取资源,然后以相机选择的方式转移给某些工业部门,从而引发经济高速增长的均衡称为(市场促进型)发展型国家。

以上博弈重复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意识到推行相机补贴政策的政府能够长期执政,其政策具有连续性是工业部门中企业普遍持有的信念。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对未来具有信心,从而选择最优努力水平。如果企业预期政府执政时间有限,则有可能产生领取补贴后不再努力的道德风险。二是工业部门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充分的竞争,不存在合谋偷懒的可能性。如果当企业自身规模过大或者由于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等原因导致难于被替代时,相机补贴机制就会失效,上述发展型国家就会退化为一种无效率的勾结型国家形态。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外部强制的宪政转轨

战后,在占领当局的直接介入下,日本展开了大规模的宪政转轨。首先,是清除军国主义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如取缔所有支持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政党和社团组织等。其次,是改革原有的统治机构,实现政治机构民主化。如新宪法规定天皇只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规定实行议会制民主,政府中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最高法院掌管;还具体规定了日本国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再次,是改革原有统治机构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民主化。如实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实行以劳动立法为中心的劳动改革等。

官僚制多元主义国家

日本在明治维新所形成的国家形态可以看作是上面讨论的发展型国家的典型,但在大规模宪政转轨之后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所谓“官僚制多元主义”是指通过官僚部门、所辖利益集团和政治家多元均衡联盟代表和协调产业集团利益的一种国家形态。在官僚制多元主义国家中,政府内部由两类部门构成:一类是职能部门,另一类是协调部门。各职能部门的管辖权通常有明确规定并相互独立,在各自管辖领域内与民间利益集团保持密切的关系;协调部门不与民间利益集团直接接触,而负责对各职能部门之间由于代表不同利益集团而产生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

水平层级制与微观社团主义

与英美企业不同,日本工业部门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水平层级制。适应于水平层级制的背景导向型人力资产具有组织专用性,不容易在企业之间转移,它的价值通过所属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实现。因此,这种人力资产的所有者不是按照专业组成产业工会,而是寻求雇佣他们的企业保护其利益。另一方面,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与专用性人力资产的所有者分享组织收益也符合其利益。于是在水平层级制中便有可能发展出一种企业所有者与背景导向型人力资产相结合的企业内部联盟。这类企业中经理人员最主要的期望,是在管理政策和内部收入分配方面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产业利益、官僚部门和政治家的合谋

水平层级制企业中经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在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面前代表和争取本企业成员的利益。但如果他们单独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