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西方经济学(尹伯成)宏观部分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系柳仕奇Qq:1506455621流动性过剩、CPI等宏观经济学词汇成为了百姓用语希腊等国债务危机是否会导致西方世界经济二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2011年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中国的刺激政策应如何退出?“民工荒”意味着什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路在何方?中国的资产价格(股票、房产、黄金等)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导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含义是什么?能否真正实现转型?哪些行业会从转型中受益,哪些行业会因转型而没落?2经济危机能让我们记住什么?――订单减少、降薪、失业、节衣缩食……自杀率提高,社会动荡、社会危机、世界末日靠凯恩斯还是靠马克思?车到山前必有路难得的人生体验!导论3宏观经济学的提出“宏观(Macro-)”是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的词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费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1941年,荷兰统计局的P·迪·沃尔夫在一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4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其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eynes,1883-1946)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全才与天才曾经在数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获得声誉。有人曾认为,凯恩斯作为英文散文作家将名传千古,他著作的某些篇章将作为文学作品与英语并存。经营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充任英国财政部的顾问,协助管理英格兰银行,编辑一本世界闻名的经济学杂志,收集现代艺术作品和珍本书籍,并主持芭蕾舞和话剧的演出,娶了一位俄国著名的芭蕾舞演员作妻子还是一位擅长通过精明的投机来赚钱的经济学者,不但为自己而且为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赚钱。他在1936年的著作《通论》为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凯恩斯革命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主张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这一导向曾支配了二次战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达数十年之久,史称“凯恩斯革命”。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F.Harrod)则宣称:“当代没有一个人的天才能超过凯恩斯”。5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前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生产创造了足以购买所生产的每一件东西的收入,收入导致需求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完全竞争与充分就业为前提,即市场是完善的,价格是灵敏的商品市场:价格-产品,不会出现普遍性的过剩劳动力市场:工资-劳动力,不会出现全面性的失业现象资本市场:利率-资本,储蓄可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是分割的讨论价值论时,认为物价决定于供需;讨论货币时,认为物价决定于货币供需政府的最好政策是自由放任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价格可调节市场供需,调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利益
6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新古典经济学观点陷入危机与现实是矛盾的。1929-1933年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范围之广没有哪个国家幸免。生产下降;企业、银行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解决失业成为政府急于要解决的问题。工业产值下降(1929-1932)物价下跌(1929-1932)平均失业率(1930-1938)美国50%30%18%英国10%25%15%德国40%30%20%法国30%40%10%7新古典经济学观点陷入危机经济危机说明市场经济不能平滑地自我调节,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从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持续存在的大量失业及经济危机的发生而陷入危机。琼·罗宾逊称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一次危机”。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8凯恩斯革命(第三次经济学革命)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主要创新否定了萨伊定律,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抛弃了新古典的充分就业假定,认为存在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把经济理论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以国民收入和总就业量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凯恩斯举例(挖坑理论):假设财政部用旧瓶装满钞票,然后以此旧瓶,选择适宜深度,埋于废弃的煤矿中,再用垃圾把煤矿塞满,然后把产钞区域的开采权租给私人,让私人企业把这些钞票再挖出来,如果能够这样办,失业问题就没有了;而且影响所及,社会之真实所得与资本财富,大概要比现在大许多。”政策含义“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问题,要用“看得见的手”才能解决问题。“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经济生活。政府没钱可以发国债,用以刺激经济回升,从萧条中摆脱出来。9凯恩斯理论的建立和传播从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开始经过“长时期的挣扎”,摆脱了从传统经济理论“熏陶出来的”、“传统的想法和说法”。1926年《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否定了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的说法,主张应规定哪些经济活动应由政府管理,哪些应由个人自决,即界定政府和企业或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或领域。1929年《劳和·乔治能做到吗?》自由党领袖劳和·乔治在参加英国大选时,提出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竞选纲领。凯恩斯推出《劳和·乔治能做到吗?》一书,积极支持其主张,该方案可直接刺激建筑工程外,工程雇佣的人多了及购买力增加,其他工业会间接的影响。凯恩斯理论的建立过程101931年《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一文,利用公式计算政府追加投资扩大国民收入的极值,从而提出乘数理论。1933年,《致罗斯福总统的公开信》,强调政府通过举债方式将借款使用出去,增加国民购买力的重要性,提出赤字财政政策。1936年《通论》出版后,为学术界及英美等国官方认可。1944年英国制定了就业政策,1946年美国制定了就业法案,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增产、就业和维持价格稳定方面的作用。二战后直至70年代,美英等国竭力推行赤字财政政策,财政连年入不敷出。凯恩斯理论的建立过程11总供求理论——萨伊定理: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即每一个生产者把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售,都是为了用它交换其他商品,每一个生产者的供给都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不会发生过剩或总需求不足,不会有经济危机,即使有局部的过剩,价格机制可纠正。--凯恩斯否定了该定律,提出危机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其理论的发点。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批判充分就业论:工资灵活性可保证劳动的供求均衡,消除失业,达到充分就业,这种均衡是充分就业的均衡,不存在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即使有失业,也是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由于价格(工资)是粘性的,经济不能自我平滑调节;存在非自愿性失业,区分了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和充分就业的均衡。
12利息理论:储蓄等于投资。储蓄和利率同方向变动,投资和利率反方向变动,利率变动使投资和储蓄趋于均衡,或投资资金需求和储蓄提供资金供给趋于相等。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批判凯恩斯把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商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价格自动调节经济的理论都进行批判,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市场失灵——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收入分配、信息不完全等,使“看不见的手”——价格或市场的自发调节不能使资源有效配置,社会经济平稳运转。政府应当有足够能力调节社会经济,主要工具是财税和货币政策。
--凯恩斯认为,投资和储蓄是两个经济主体作出的不同的决策,不能自动联系在一起,储蓄并不会自动转为投资。13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第一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第二阶段: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
14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第三,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第五,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15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个量对象相对应,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总量及其规律的学科。宏观经济学研究体系:理论、政策、模型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体系16经济产出(GDP)中期:(狭义)经济周期问题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短期生产暂时下降的原因政府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短期总产量水平的决定
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政策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17失业失业水平的决定有素总产出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通胀与物价政府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成本国际收支与汇率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变化怎样影响一国总产出水平、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总产出/总供给总需求/有效需求18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政府的四大宏观目标(16字或24字方针)19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利用这些表示经济活动特点方面的概况性指标(summarymeasures),宏观经济学家能够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大致轮廓给以描述和分析。20宏观经济变量货币支出和税收其他因素价格水平和成本潜在产出资本、劳动、技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用总供给总需求产出(实际GDP)就业与失业价格与通货膨胀外贸211960-1998199719981999经济增长率3.13.93.93.6通货膨胀率6.04.94.64.2失业率4.01.91.01.1用宏观经济变量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美国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21960-1999199719981999经济增长率3.12.72.81.9通货膨胀率5.71.81.81.7失业率6.411.210.510.1用宏观经济变量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欧盟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1999年,欧元开始以统一货币取代各国货币,15个成员国有11个参与,希腊不同意,丹麦、瑞典和英国等待观望。2002年1月1日,欧元与各国货币始共同流通,2002年4月1日,成为唯一货币。
231960-1999199719981999经济增长率5.80.8-2.8-0.9失业率1.93.44.14.9通货膨胀率4.80.60.4-0.7用宏观经济变量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日本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41970-1997199719981999香港7.55.2-5.1-1.3新加坡8.27.51.50.5韩国8.45.5-5.52.0台湾8.36.84.93.9印度尼西亚6.84.7-13.7-4.0马来西亚7.47.8-6.80.9菲律宾3.65.1-0.52.0泰国7.5-0.41.03.0中国9.18.87.86.6用宏观经济变量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1970-1999年亚洲各国的经济增长率
25现代趋势:微观经济学宏观化,宏观经济学微观化微观越来越强调“社会福利含义”和政府干预的“宏观背景”。宏观分析越来越注意宏观变量的微观基础,即用个人选择行为和企业活动来解释宏观现象。总体和个体的界限变得模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差异性很多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站在凳子上看戏?丰收悖论节俭悖论?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是以价格能否根据供求变动来划分,而微观经济学是以产量能否调整来划分26参考书目(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魏埙,蔡继明等.西方经济学(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司春林、王安宇.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梁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28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国民收入的学问,又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国民收入来自于生产性的创造。如何衡量即核算问题。人均GDP与人均收入是一回事吗?应选择何地就业?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29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要点:当年生产的、可供享用的市场化产品与服务,是实物指标,却用货币来计量
--市场价值(现行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最终产品或服务(而非中间产品,不再重复出售的)--按生产的(而非出售)来计算--地域概念(国境而非国民概念,不涉及要素国籍归属)--为市场生产的(不包括非市场活动,家务劳动、慈善)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0名义GDP与实际GDP(课本举例)GDP是用来测算实际可享用的产品与服务的去掉价格泡沫才能真实测量我们的生活提高或降低程度怎么才算有钱?80年代的万元户等于今天的___?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GDP)用生产物品和服务的那个时期(当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价格指数*100%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1补充
三种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格指数(零售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PPI)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的缺陷消费者具有主动的替代倾向无法体现新物品的引进对物价的影响无法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动(电信产品)高估物价指数有可能导致政策的错误最低工资线的制定社保津贴的支付生产率的错误估计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2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劳务)最终产品(Final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地使用的产品一般指作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产品农民的面粉:面条厂的面粉、面包房的面粉、自己食用的面粉劳务:服务经济的兴起?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难以区分性:工作服装与生活时装中间产品(IntermediateProducts)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机器设备与原材料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3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劳务)最终产品价值的计算最终产品价值法新增价值法棉花棉纱棉布服装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0100180240新增价值100806070产品销售价100180240310去掉重复计算才能真实测量我们的生活提高或降低程度GDP=所有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里昂惕夫投入产出表(一般均衡思想,揭示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纵列与横列含义及产值计算法?进口的扣除?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象限: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第二象限:最终使用流量第三象限: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量第四象限(?):理论意义上应记录收入分配流量34现在生产和销售50亿950亿100亿今年销售:1000亿今年生产:1150亿去年库存今年库存今年GDP=今年销售–
去年库存+今年库存
=+=1150亿1000亿-50亿100亿今年生产的才能反映我们今年创造的可享用财富,库存视作企业投资(即企业自购买)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5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GDP
–外国公民在本国收入
+本国公民在外国收入
=GNP美国:资本净输出国到资本净流入国,GDP>GNPGNP>GDP,说明本国居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可以认为吸引外资不足或海外投资多因不符合全球化趋势,例如跨国公司的员工收入计算总量,不如GDP科学,于1993年被废弃。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6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
--用来测度一般物质福利,而不能表示社会福利以及生活质量,换而言之,
GDP越高不等于就越幸福没有反映全部劳动(如家务劳动,保姆与童工)没有反映闲暇状况没有反映浪费程度(非福利商品的计入,交通事故,洪水救灾,军火等)没有反映分配状况(总量指标)没有反映污染程度没有反映地下经济(如无照经营者)存在价格下降但效用上升的商品(如电信商品),衡量福利有偏差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7补充:如何使GDP更完善应从消费而非生产角度来衡量纯经济福利=GDP+自给性产品+闲瑕价值-无贡献项目价值(如军火)-负作用项目价值(如污染)应考虑环境的因素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补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将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三大要素指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实际人均GDP合成为一个复合指数,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尺度。2001年中国的人文发展指数为0.718,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0.716。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8补充: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30年保持了平均9%左右GDP增长率,被称之为“世界奇迹”2003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同时人均GDP首次突破
1000美元2008年:中国GDP达到30.07万亿元(4.33万亿$),增长率达到9.0%;
GDP总量居世界第3位(美国14.20万亿$,日本为4.91万亿$)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39补充: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2008年参照组:金砖四国:巴西7350亿$,印度1070亿$,俄罗斯9620亿$
金三角:美国47580,日本38210,德国,42440$(欧元区38821$)
亚洲新兴国家:新加坡34760,韩国21530,泰国2840,印尼2010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2940$
低收入国家—524$
中等收入国家—3260$
中等偏下国家2078$ 中等偏上国家7878$
中低收入国家2789$
高收入国家—39345$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000$,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与发达国家46000$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GDP43300亿$40产出
=收入(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的收入)收入(支)产出(收)工资2万生产出成品(纱)20万利息1.5万减去购买棉花15万地租0.5万利润1万收入合计5万产出合计(增值)5万某纺纱厂某年收支表(单位:美元)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产出:即实实在在的产品产出与提供的服务,在这里可按产品产出理解,但现代经济中服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41产出
=支出总产出=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企业外部净购买(已卖掉本年生产部分)
+企业存货投资(未卖掉本年生产部分)视作企业购买自己的产品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实体经济中的产品与服务)都有买方和卖方,无论从哪方计算,对经济的贡献是同样价值,只不过计算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你所雇佣一个一小时20元的小时工,谁是支出方,谁是收入方?对经济贡献?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42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最简单的两部门基本模型)
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企业内部流动企业家庭支付生产要素报酬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提供生产要素出售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生产要素市场最终产品市场注:1、模型的抽象:企业和家庭不要理解为一个,而是成千上万个,不同家庭走出的人进入了不同的企业,同时承担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
2、区分流量与存量:粮食生产
3、中间产品:企业内流动,不流向家庭,只有最终产品在两部门间流动
4、家庭收入:全部花掉,无储蓄。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43包含储蓄和投资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模型)--只消费掉900数量的产品,怎么办?
何谓“漏出”与“注入”?西方经济学中为什么特别强调消费?如何理解“投资”的含义?经济学中的投资,指有形的资本品生产(不包括金融投资),而且是指去除折旧后的净投资,主要包括企业对厂房与设备的投资、存货的投资以及居民的住宅投资等,用于补偿折旧的投资称为
重置投资储蓄能否自动地全部转化为投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有着不同看法。企业(生产1000)家庭(收入1000)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家庭消费900提供生产要素出售最终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储蓄(100)意愿投资(100)注入漏出货币政策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44包含政府购买和税收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模型)
财政平衡、盈余、赤字企业(生产1000)家庭(收入1000)企业向家庭支付1000家庭消费810提供生产要素出售产品和服务810资本市场储蓄(90)意愿投资(100)政府征税(100)政府购买(90)注入漏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注入量漏出量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45包含进口和出口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部门模型)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企业(生产1000)家庭(收入1000)企业向家庭支付1000家庭消费760提供生产要素出售产品和服务760资本市场储蓄(90)意愿投资(100)政府征税(100)政府购买(90)国外进口(50)出口(50)注入漏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46引言: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三种)方法两种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收入法(生产成本法)企业(生产1000)家庭(收入1000)企业向家庭支付1000家庭消费760提供生产要素出售产品和服务760资本市场储蓄(90)意愿投资(100)政府征税(100)政府购买(90)国外进口(50)出口(50)注入漏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支出收入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GDP计量的三种方法
生产法:全部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生产要素(劳动等)的收入支出法:购买支出购买原材料与生产制造生产出最终产品:成品车购买:支出-消费48收入法(成本流量法):钱是如何挣来的(要素提供角度)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从企业角度看即购买生产要素支付了多少生产成本)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工资税;间接税:对商品和劳务征税,税收可转嫁给消费者或要素提供者,如销售税、进口税、增值税,间接税可理解为政府的管理费用。成本角度构成项目(广义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DP)生产要素报酬:工资(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居民储蓄,但政府公债利息、消费信贷利息不具生产性不能计入)、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即个体劳动者或自我雇佣者的收入,劳动、工资、利润、租金混在一起,难以分离)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对外慈善性捐款、消费者赊帐)、企业间接税(销售税、周转税,直接税已包含于上述各项中)资本折旧(资本的耗费,对应于支出法中的投资的一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49
国内生产总值(GDP)
=A: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要素收入类)
+B:企业对外转移支付和间接税
+C:资本折旧
注:B、C非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却构成产品市场价值中的生产成本。收入法(成本流量法):钱是如何挣来的统计年鉴中收入法GDP的项目:(一)劳动者报酬;(二)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三)固定资产折旧;(四)营业盈余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中国2004年收入法GDP核算表(亿元)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者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合计15987868584211342403346127第一产业21413202465511110第二产业7390423858135761102225448第三产业64561244797502119002067950一个时期内用于个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的支出总和就是该国这段时期内的GDP。依托的基本原理为最终产品法支出法(产品流量法):钱是如何花出去的(支出主体角度)政府购买:国防、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学校等投入,根据政府提供而非购买来计算成本;转移支付:如对残疾人或贫困人口的救济支出,无相应货物或劳物发生,通过个人消费项计入。构成项目个人(家庭)消费:耐用品、非耐用品、生活劳务,但不包括住宅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商业用和住宅用):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企业持有净存货(年末–年初)政府购买:政府支出-转移支付净出口:出口–进口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51GDP=C+I+G+(X–M)从支出或消费角度来核算,因而是非常重要的公式支出法(产品流量法):钱是如何花出去的统计年鉴中支出法GDP的项目:(一)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二)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三)净出口(出口-进口)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2002年中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0280一、最终消费支出87033二、资本形成总额69168三、净出口4079(一)居民消费63834(一)固定资本形成65118(一)出口54281(二)政府消费23199(二)存货增加4050(二)进口5020252按照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反映了GDP的来源,主要用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来获得,依托的基本原理为增值法。内容物质生产、服务等部门计算本部门增值卫生、教育、行政无法计算增值的部门按职工工资等成本支出计算补充:生产法(部门法):钱是如何产生的统计年鉴中生产法GDP的项目:(一)总产出;(二)中间投入(-);(三)增加值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中国2004年生产入法GDP核算表(亿元)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国民经济合计159878463266303388第一产业214133661615204第二产业73904299123225219第三产业64561127526629655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大河没水小河干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折旧=NDP)
+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支付-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
–折旧(弥补固定资本消耗,非新增价值)=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NNP)
–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狭义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含公债利息)=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
–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本年度创造的新价值收入角度: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去向:消费或储蓄支出或收入角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5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参见课本举例)NFP(+-)GNP折旧GDPNNP=GNP-折旧间接税等NI=NNP-间接税社会保险费、公司利润等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费+转移支付+红利股息+利息调整个人所得税等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NFP:NetFactorIncomeandTransferPaymentsfromabroad,本国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与转移支付净额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来源:可用于消费的收总量,劳动收入、财产收入(利息、红利等)、转移收入。不包括处置资产负债所得到的款项,也不包括资产负债存量价格变化带来的收益,因为与资产变化有关即所有权让渡有关,而不是与使用权让渡有关。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55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国民总收入):GDP=AS=C+S支出角度(国内生产总值):GDP=AD
(AE)=C+I收入(=产出=)=支出:C+S=C+I储蓄=投资S=I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NI(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AE(总支出)-AggregateExpenditure收入、支出中的C相同,是因为对应实体经济中的最终产品与服务是一致的。注:这里的推导是根据储蓄与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所说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而在现实中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往往不一致,因而也存在总供需的不均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56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GDI=C+S+T支出角度:GDP=C+I+G收入=支出:C+S+T=C+I+GS+T=I+G储蓄=投资:S+(T–G)=I私人储蓄政府储蓄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57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GDI=C+S+T支出角度:GDP=(C+G)+I+(X–M)--三驾马车收入=支出:C+S+T=C+I+G+(X-M)
S+T=I+G+(X-M)储蓄=投资:S+(T–G)+(M-X)=I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国外储蓄:指进口大于出口,相对于外国来说即收入大于支出从而有了储蓄。另一种变形:(S-I)+(T-G)
=(X-M
)。等式左边是私人部门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加上政府部门的收支差额,等式右边是对外收支的差额。这个表达式对我们从事后统计上分析一个国家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问题十分有帮助。钱纳里两缺口模型:(储蓄缺口)
S-I=X-M(外汇缺口)。可以看出,资本不足的国家可通过加大净出口换汇或吸引外资的流入来解决。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59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凯恩斯区域假定(短期分析)假设一:两部门:企业、家庭(居民户)不存在政府,因而不存在税收与转移支付等因素;不存在对外贸易,因而也不存在进出口生产、投资在企业,消费、储蓄在家庭引言:国民收入:如何核算--如何决定(生产或收入水平)AE
--总支出,总需求C+I+G+(X-M)NI(Y)--总收入,总供给
C+S+T凯恩斯区域潜在社会产出假设二:价格不变短期内社会需求变动时先调整产量而非价格也就是说资源存在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现象潜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水平不变,也就是最高生产能力不变假设三: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为同一概念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60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产出(供给的产品与服务)=收入(NI,供给方,要素等提供者的收入)=支出(AE,购买方、需求方的支出)均衡产出(或收入)是指与总支出(计划需求)相等的产出(收入):供给=需求。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意愿消费意愿投资与总支出(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是总需求(即总支出)决定论两部门模型中总需求由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
均衡产出公式:Y=C+I
国民收入核算: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国民收入决定:假设经济均衡,非计划存货投资=0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61AE(需求方)Y(供给方)O45ºAE=YAEY*Y1Y2IU>0IU<0Y*:均衡产出(AE=Y)Y1:AE>Y
IU<0,非意愿存货↘
=>增加产出Y2:AE<Y
IU>0,非意愿存货↗
=>减少产出均衡产出的分析工具:NI-AE
45o
度线(p.190课本图形)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62另一角度: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储蓄-
投资等式)均衡产出:AE=NI=Y(GDP)
AE=C+I;Y=C+S因此有:
I=S
(均衡产出条件)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63均衡产出条件:Y=C+I,C的决定因素?第二节消费函数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
三大件的演变:
70s: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s: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90s:空调、电脑、DVD
新世纪:房、车、高档家具、家庭影院、休闲旅游
近几年社会零售总额实际增速
单位:%
近几年人均真实收入增速
单位:%64均衡产出条件:Y=C+I,C的决定因素?第二节消费函数几何含义: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APC为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
自发消费引致消费收入增加引致的消费家庭消费函数:C=C(Y)——短期
C=a+bY边际消费倾向(0<MPC<1)
MPC(c)=△C/△Y
ordC/dY=bMPC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但随收入增加逐渐减小平均消费倾向APC=C/Y=b+(a/Y)>MPCAPC可能大于、等于、小于1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消费>产出消费<产出CYO45º线性消费函数中:APC>MPC65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家庭消费函数例题答:自发性消费量:200MPC:0.8APC:1年份GDP(亿元)最终消费(亿元)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199982637.149722.7
0.60200089340.954600.90.610.73200198592.958927.40.590.472002107897.662798.50.580.422003121511.467442.50.560.34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66储蓄函数:S=S(Y)——课本例题
S=Y–C
=Y-(a+bY)=-a+(1-b)Y边际储蓄倾向MPS(s)=△S/△YordS/dYMPS=1–MPC=1-b平均储蓄倾向
APS=S/Y几何含义:MPS>APS,APS可能为负。收入增加时,储蓄增加且幅度越来越大。线性储蓄函数
OYS/I-aS=-a+(1-b)YI=I0YE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67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C+S=YAPC、MPC随Y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MPS随Y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APC+APS=1;
MPC+MPS=1S=–a+(1–b)YCYOY0Y1-aC=a+bY
a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68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并非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分配越不均等,曲线越往下移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消费总量大于收入差距较大的社会
注意假设条件与应用范围以及相互影响。政府税收政策:所得税率越高,曲线越往上移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式将富人的财富向穷人转移,就会提高社会的总消费水平公司未分配利润:利润占比越大,曲线越往下移更多的利润分配和更少的未分配利润,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69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财富(wealth)与金融资产价格水平利率收入分配(以及社保体系)税收人口制度(未来与收入的预期)文化(东西方文化、地区文化)“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平移”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OCY450C1a1C2a2C3a3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0消费理论的发展(互补性理论)消费倾向递减([英]凯恩斯)以绝对收入为假设前提但美国70多年的统计资料证明消费倾向是稳定的相对收入假定([美]杜森贝利)消费还受别人消费和收入影响(示范效应)消费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棘轮效应)消费不取决于收入绝对水平,而取决于收入相对水平,如果相对水平,即收入分配格局不发生大的变化,消费倾向是稳定的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1消费理论的发展持久收入假定([美]弗里德曼)持久收入(连续3年以上的固定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如彩票)持久收入决定于人们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人们对未来收入的稳定的预期,其变化慢于现期收入,比其更稳定消费由持久收入决定,因而长期消费倾向稳定——金融危机时期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与鼓励农民旅游建议持久收入假定与生命周期假定均受到信息充分、预期的挑战,但其现实意义在于为信贷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生命周期假定([美]莫迪利安尼)青年、老年:消费>收入,储蓄率低壮年:消费<收入,储蓄率高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稳定与储蓄率提高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2我国的储蓄等于投资吗?现实分析与讨论2006年,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5.97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10.98万亿元。同时,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居民35-40%左右),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接近20%。为什么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消费信心的缺乏。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养老、住房排在居民总消费的前三位亚洲国家的节俭和储蓄传统。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来说,低龄及高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我国2000年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2.4岁(预计2015年达到44岁),恰好处于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据测算这一年龄段对高储蓄率的贡献将至少再延续5年。收入差距过大。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447缺乏投资渠道和投资热情。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73总结:影响消费的决定因素(动态分析)当前可支配收入永久性收入(对个人或家庭收入与支出的预期)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年龄结构)财富与资产(房产、股票、债券)其它因素(对影响收入的社会因素的预期,如社保体系等;消费文化等)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4凯恩斯:收入均等化——刺激消费,对非充分就业状态有利罗宾逊:收入差异化——提高储蓄率,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复习与讨论讨论二:刺激消费容易吗?讨论一:收入分配对消费与储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个人持久收入的提高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
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决定了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同时,也决定刺激消费
——相-当-地-难!!!增加消费的关键是个人可支配及资产收入的提高与消费预期的改善复习: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是什么?C=a+bYS=Y–C=-a+(1-b)Y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5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假设投资为固定量,消费如何决定收入(课本p198举例)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C+I(支出)Y(产出)O45ºCC+IY*EI产出(收入)<支出(消费),扩大生产产出(收入)>支出(消费),缩减生产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6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Y-C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S,IYOSY*–C0I(支出)EI0储蓄<投资,扩大生产储蓄>投资,缩减生产思考:谁决定国民收入?此处关于投资的假设是什么?假如储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是什么?(习题15)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72002年美国家庭消费支出结构住房32.9%交通19.3%保险7.02%食品13.46%个人税收7.39%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8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Hahn)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乘数效应(Y=f(x)):通常是指自变量(x)的变化对因变量(Y)具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乘数原理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79乘数原理图解(课本举例)投资乘数:收入Y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I支出变化的比率。企业投资家庭消费第一次:支付生产要素报酬100元,国民收入增加100元一、MPC=0.8,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支付80元第二次:支付生产要素报酬80元,国民收入增加80元二、MPC=0.8,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支付64元N次购买N次支付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0乘数原理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数学证明:均衡国民收入为Ye=(a+I)/(1-b)假定自发投资量由I0增加到(I0+I),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
dY/dI=1/1-b
即:Y=(1/1-b)•
I
投资乘数:KI=Y/I=1/1-b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越大。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1乘数原理投资乘数(图形表示)OY450AEaCAE1AY1IAE2BY2Y注:1、增加自发投资量会使消费曲线上移至AE1,此时均衡国民收入为Y1。2、如果在原有的投资I0的基础上增加投资I,AE1曲线就会上移到AE2的位置,这时均衡国民收入就增加到Y2。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2乘数原理需求的任何变动,即增加I、C、G、X-M这些其它总支出的构成变量,具有同样效果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变动--支出乘数投资乘数、消费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税收乘数OY450AEaCa+I0AE1AY1aAE2BY2Y注:1、增加自发消费量会使
AE1曲线上移到AE2的位置,这时均衡国民收入就增加到Y2。2、自发消费支出乘数:
3、自发需求减少也会使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3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三部门)政府收入:税收
直接税,间接税(向前转嫁与向后转嫁)净税收(T):总税收-转移支付,T=T0+tY税收使可支配收入(YD)减少,对总需求起着收缩作用
YD=Y-T=Y-T0-tY=Y(1-t)-T0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政府的转移支付可理解为一种“负税收”,因为不是直接用来购买当前物品,所以不应包括在GDP中。但在政府的官方预算中必须计算,总预算是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之和。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政府购买(G):直接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转移支付:通过再分配影响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净税收扣除后的边际消费倾向
MPC’=MPC*(1-t)<MPC
推导:C=a+bY,c=a+bYD=a+b(1-t)Y-bT0=(a-bT0)+b(1-t)Y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4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假定条件:封闭经济,不存在进出口无折旧,投资仍指净投资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无未分配利润NDP=NI=PIYD=NDP-T
<PI(NDP)
NDP为国民生产净值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5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均衡条件
总需求(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
NDP=C+I+G上述均衡条件中,I、T、G的含义与实际中是不同的(参看课本脚注)I为净投资,不含折旧;T为净税收,扣除了转移支付;G为政府购买,与T净税收对应政府的预算盈余与预算赤字取决于T-G是否大于0总供给(YD是个人可支配收入,T为净税收)
Y=YD+T=C+S+T
均衡条件:Y=NDP因此:C+I+G=C+S+T
S+T=I+G
T-G=I-S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6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均衡收入的决定
Y=C+I+G
(1)
Y=[a-bT0+I+G]/[1-b(1-t)]把(2)代入(1)C=a+b(1-t)Y-bT0(2)有了税收后,边际消费倾向变小C=a+bYD
YD=Y-T
T=T0+tY课本举例C+I+GC+I+GYO45ºCC+IE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斜率为b(1-t)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7练习:已知消费函数、税收函数、投资和政府支出,可以求出均衡收入以及消费和储蓄C=100+0.75YDT=40+0.2YI=200G=130求Y、C、I、S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8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三部门:Y=C+I+G,C=a+bYD=a+b(Y-T+TR),T=T0+tY
Y=[a+b(TR-T0)+I+G]/[1-b(1-t)]
推导过程①Y=C+I+G②C=a+bYD
③YD
=Y-T净=Y-(T-TR)T净=T-TRT净—净税收(参见课本脚注),T—税收,TR—转移支付④T=T0+tY
T—税收,t—边际税率,T0—自发性税收推导出:YD=Y-T净=Y-(T-TR)=Y-[(T0+tY)-TR]依次代入②和①,可以得出
Y=[a+b(TR-T0)+I+G]/[1-b(1-t)]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89三部门:Y=C+I+G,C=a+bYD=a+b(Y-T+TR),T=T0+tY
Y=[a+b(TR-T0)+I+G]/[1-b(1-t)]
(三部门)乘数计算:可根据求导的方式得出
投资乘数
KI=1/[1-b(1-t)]政府支出乘数
KG=1/[1-b(1-t)]税收乘数(定比税)
KT=-b/[1-b(1-t)]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支出乘数,说明减税作用小于政府支出转移支付乘数
KTR=b/[1-b(1-t)]平衡预算乘数(定量税)
KBS
=1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90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均衡条件:
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对外贸易乘数(进口乘数,边际进口倾向)进口是收入的增函数,M0为自主性进口,m为边际进口倾向。小国模型,出口不受本国进口和收入影响,视作外生变量T=T0+tY(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91两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乘数间的比较:支出乘数随部门增多而减小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92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PotentialNI,Y*)一国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最大产出量,又称为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要素供给与利用角度:取决于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及达到的技术水平实际国民收入(ActualNI,Y)一国实际生产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产出量与总支出水平相一致的均衡国民收入
Y=C+I+G+NX现实国民收入通常小于潜在国民收入,但出现经济过热时也会高于潜在国民收入。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2004年大阪田径大奖赛,刘翔首次在与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的同场竞技中取胜并夺得冠军,同时还以13秒06的成绩再次刷新了室外110米栏亚洲纪录--潜力完全发挥了吗?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金牌,并以12秒91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93潜在国民收入vs.现实国民收入PotentialOutputActualOutputOutputTime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潜在国民收入和实际的均衡收入之间的差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GDPGap)94GDP缺口潜在国民收入与现实国民收入的差距:Y*–YGDP缺口、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通货紧缩缺口实际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度量为达到充分就业应增加的总支出量通货膨胀缺口实际总支出超过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度量为达到充分就业应减少的总支出量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95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无通胀的充分就业AEYO45ºAEAE’Y*EY通货膨胀缺口GDP缺口AEYO45ºAEAE’Y*EY通货紧缩缺口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96刺激消费——历史上曾八次降息无效收入分配改善增加消费倾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增加消费信心讨论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如何拉动内需?从三驾马车的角度来分析增加投资——积极财政政策应淡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业环境与金融环境的完善政府支出侧重于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与保障体系完善增加出口——人民币升值压力与环境、劳工短缺差异化产品创新性产品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NI-AE模型)第十四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98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99北宋,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距今九百余年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100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货币:不是钱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其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货币的演变:安全性与便利性以物易物:在货币产生之前,商品交换是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商品货币:在历史上,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最初是以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形式出现的。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时期都曾当作货币使用,如牛、贝壳、金银等贵金属。现代货币(法定货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卡)等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101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货币最主要的职能:石头、万宝路(狱币)、黄金、白银、纸币在任何面值的美国钞票上都印有一句话:“本币是偿付任何债务的合法货币,无论是公债还是私债”。价值尺度货币可用来表示所有不同商品的价格,从而为确定它们之间的交换比率提供便利。价值储藏(!!!)货币可作为价值或财富保存下来“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时栖息处”(弗里德曼)“劣币驱除良币”现象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102货币的层次--根据资产流动性流动性越来越差!流动性是资产兑换为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越容易兑换,流动性越大,这也是区分资产与货币的关键。M1:现金(Cu)+活期存款(D)--狭义的货币M2:
M1+储蓄存款(Ds)+(短期)定期存款(Dt)美国:自动转帐帐户(AutomaticTransferService)中国:定活两便储蓄M3:
M2+其他流动性资产(Dn)其他流动性资产:长期大额定期储蓄、债券、商业票据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103补充:我国的货币口径M0:流通中的现金(通货)
--难以反映货币流通全貌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与经济相关度高,但也难以反映货币流通全貌M2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与经济相关度不如M1高,与M1的差别在于准货币的变动,但对于货币流通全貌的指标意义强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而增设,但与实体经济状况偏差大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105银行体系(P332)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负债业务)灵活性与偿付能力发放贷款(资产业务)主要业务收益代客结算风险证券承销、票据承况、保险、担保、外汇咨询中央银行--国家最高金融管理机构(不是银行)发行的银行:货币发行银行的银行:最后的贷款者政府的银行:代办政府预算收支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基金公司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106银行体系在现代经济中,一国银行体系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构成,两者各司其职。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管理的官方机构,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合同台账模板
- 烟酒店合伙协议合同范本图片
- 挖掘机买卖合同
- 濒危动物保护研究性学习报告课件
- 简易劳动合同书范本
- 基于2024年度市场推广协议的广告投放3篇
- 危险品运输合同模板
- 名义夫妻协议书范本
- 合伙经营合同协议书范本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施工门头施工方案
- 北京大学考博英语历年真题及详解
- 原料药主要工艺设备(釜、固液分离、真空泵、干燥)
-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9《我爱我的同学》 北师大版
- 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培训会
-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2-0202)
- 《美丽的小兴安岭》学情分析方案
- 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课件讲义
- 低压电工作业(复审)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通信工程投标专家继续教育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