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法规讲义(新)_第1页
消防法规讲义(新)_第2页
消防法规讲义(新)_第3页
消防法规讲义(新)_第4页
消防法规讲义(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法律法规讲义第一章:消防概述第二章:消防法规概述第三章:消防行政行为概述授课人:李奎明消防法规基本知识授课提纲

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第一节消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一、消防工作概念:顾名思义,消即灭,指扑救火灾;防,即预防火灾。综合起来,消防工作就是扑救火灾和预防火灾的总称。消防工作不仅仅是扑救火灾一项工作,更主要的是还应该包括预防火灾,这是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最基本手段。

二、消防工作的意义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它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与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给每个公民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事实证明:火灾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仅会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如:央视火灾新址北配楼火灾,新疆德惠广场火灾),而且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洛阳东都商厦火灾等),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而处理善后也往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秩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做好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消防工作的作用

(一)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消防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由消防工作的本质特性决定的,也是有消防工作的任务决定的。(二)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共财产安全。(三)可以有效地减轻战争造成的火灾危害。(四)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次生的火灾危害。第二节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原则

一、消防工作的方针

《消防法》第二条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在继承我国建国初期提出的“以防为主、以消为辅”消防法工作方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消防工作的具体特点制定的,是我国消防工作经验的结晶,它科学、准确地表达了“防”和“消”的辩证关系,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我国消防工作的特色。

(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含义:预防和扑救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它要求人们在同火灾作斗争中要把这两个基本手段结合起来。在消防工作中,要把火灾预防放在首位,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力求防止火灾的发生。只要人们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多数火灾时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存在,要完全避免火灾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所以在千方百计预防火灾的同时,也要切实做好火灾扑救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发现、有效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防与消是达到消防安全的两种必要手段,两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消防工作中,必须坚持防消并举,防消并重的思想,将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二)正确理解消防工作方针含义应注意把握三点

首先,要正确把握防与消的关系。防火与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整体,不可分割。在实际工作中既有分工,又相互结合,切实做到:防中有消,消中有防,预防为主,消为补充,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厚此薄彼,不可互相对立。其次,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要做好宣传,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认真制定并落实各项防火措施。第三,防消结合,做好灭火准备。火灾预防要搞好,灭火准备也少不了,要从思想上、物质上、人力上等各方面切实做好灭火准备工。

二、消防工作任务

消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围绕消防工作任务,《消防法》还规定了消防工作应该“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针对不同的社会成员规定了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别设定了政府及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各级人民政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消防机构和公民的消防工作职责任务,因讲解新《消防法》内容时还要详细讲解,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在这里主要应该记住消防工作的原则就可以了。

(一)各级人民政府具体工作任务

1、宣传和贯彻实施消防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2、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保障消防经费投入,使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3、将消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分析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4、重大节假日以及火灾多发季节,应当组织进行消防安全检查,采取防火措施;

5、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请因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应当责令停产停业处理的请示事项,依法作出同意与否的决定。

6、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组织建立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7、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技术人才培养,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

8、统一领导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组织有关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9、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等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规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好上述7项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述4项职责: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4、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三)公安消防机构的具体工作任务

1、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标准,制定消防工作的具体措施,严格依法行政;2、依法对依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或者抽查,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监督检查等行政审批或审核,加强消防产品监督;3、依法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负责督促采取消防安全措施,限期消除火灾隐患;4、接到火警,应当立即赶赴火场,负责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5、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6、负责调查火灾原因,参与处理火灾事故;7、对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负责对消防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推动消防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消防工作社会化发展。

(四)公民的消防工作责任与义务

公民市消防工作的基础,是消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监督者,没有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消防工作就不会发展进步,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就不会提高。根据《消防法》规定,公民的消防工作责任与义务主要有:

1、任何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2、任何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3、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4、火灾扑灭后,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5、任何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第二章消防法规概述

第一节消防法规的概念与历史沿革一、消防法规的概念

(一)广义的消防法规:是指国家机关指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二)狭义的消防法规:是指国务院或者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的有关消防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二、消防法规的历史沿革

提到消防,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火,火是伴随着雷击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关于火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盗火于天”的说法;在我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之说,据说燧人氏就出生在河南的商丘,在西方有古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盗火于天”的传说,而实际上火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用火史,据考证:我国用火的历史是从距今大约170-180万年时的云南元谋猿人和西侯度人开始的,人类学会用火是人类跨入文明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火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火也具有两重性,在推进人类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灾难。古人说过:火,善用之,则为福;不用之则为祸。因此我们的祖先从用火的那天起也就开始了同伙在作斗争的历史,可以说,一部消防工作史,就是一部火灾发展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要保障生产、生活及人类自身的安全,就必须加强对火的控制,这样,消防管理、消防法规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传说,在黄帝轩辕氏统治时期,我国就有了用火管理的许多禁令。轩辕氏曾提出“节用水火材物”的主张,意思是说:对水源不能随意决口排泄,对山林草原不可任意放火烧荒,应当按时令有节制的进行。传说中的远古时期的祝融、三皇五帝时期的帝喾的儿子都是掌管火政的人,被尊称为火神,现在河南的商丘还有火神庙到了夏朝,各种法律已经初具规模,并开始用刑罚手段管理火政。到了殷商时期的“殷王法”中明确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的条款,意思是说由于遗弃在道路上的灰烬中可能有火,可以复燃而酿成火灾,因此要处于“断其手”的刑罚,这是我国最早指定的一条消防法。我国古代的消防管理称为火政管理,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初创阶段,汉代至隋唐时期的发展阶段,宋代和明代时期的高度发展阶段,直至清代鸦片战争爆发为止,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火政管理的中心概括起来就是:设火官。机设置掌管火的官员和专司救火的兵丁;立火禁:就是颁发防火政令和建立御火制度;修火宪:就是制定法律,依法治火。“消防”一词,是在我国清代光绪年间才出现的,20世纪初从日本引进我国,曾经泛指消灭与预防火灾、水灾等灾害,后来约定成俗,消防一词才具有现在“火灾消防”的特定含义。

在近代历史上,清光绪33年(1908)的《刑律草案》中有关消防的条款,增加了对近代工业、化学危险物品、用电用气设备等失火、放火罪的刑罚的新内容,后来又颁布了《违警律草案》,列出六项有关消防违警的处罚规定。民国时期,国民党先后颁布的《中华民国刑法》和《违警罪法》都有消防的条款,扩大了刑罚面,加重了罚金和有期徒刑。加强了城镇防火管理,针对当时煤油、汽油、鞭炮、火柴生产和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各地还制定了一些专业性防火法规。建国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先后颁布了4部部全国性的消防基本法律,现在我们执行的就是第四部《消防法》。这四部消防基本法律分别是:

1、1957年11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消防基本法律—《消防监督条例》,全文共有12条;同时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违法消防管理的行为做了明确的处罚规定。1979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刑法》对失火罪、放火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有关消防的刑罚作了规定。

2、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5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全文共有7章32条,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二部消防基本法律。1987年国务院制订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消防法规,为我国的消防法制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6年修改的《刑法》增加了“消防责任事故罪”。

3、1998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三部《消防法》,并于当年的9月1日实施,全文共有7章54条,明确了政府、单位公民的责任,规定了法律责任。

4、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第六号令颁布了新的《消防法》修改案,2009年5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第四部消防基本法律。新的《消防法》共有7章74条,与第三部消防法法相比,不仅条文明显增加,而且出现了8大变化。

第二节、消防法规分类

一、从消防法的立法层次与效力划分,消防法规划分为:消防法律、消防法规(包括:消防行政法规、地方性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包括国务院部委消防规章、地方政府消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消防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的与消防有关的各项法律,是消防的基本法律,也是消防工作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如:消防法以及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基本法律中与消防有关的条文,这都是消防法律。

2、消防法规:是指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颁布的有关消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其中,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有关消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消防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颁布的有关消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地方性消防法规。

3、消防规章:是指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规模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消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其中,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消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消防行政规章;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规模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消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成为地方性消防规章。

4、消防规范性文件:省级政府部门、无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有关消防工作的规定、办法、制度等都属于规范性文件。

二、从消防法规的调整的对象划分,可以将消防法规划分为消防管理管理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两大类

1、消防管理法规:是指在消防工作中用以调整和规范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行为对象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统称为消防管理法规。主要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违反消防管理所负的法律责任等内容。比如:消防法、河南省消防条例,河南省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河南省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郑州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

2、消防技术标准:是指国家各部委或者地方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化法》的有关程序单独或者联合制定颁布的,用以调整和规范消防技术领域中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关系的准则和标准。根据制定的机构和使用范围不同,消防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根据约束性力不同,还可以消防技术标准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根据性质不同,还可以将消防技术标准划分为:规范和标准两大类。

第三节消防法规体系及部分法规简介按照效力层次的高低,我国的消防法规体系分别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组成。

一、主要消防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简称《消防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2008年10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消防法》修改的背景

1998年的《消防法》自当年9月1日施行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消防法治建设、社会化消防管理、公共消防设施以及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提升政府应急救援能力、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的工作,对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阶段,面临着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的新需求、新期待,面对着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现行《消防法》的一些规定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消防工作责任主体规定不够全面,责任不够完善和清晰,制约和影响了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不适应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需要;二是对消防监督管理制度的设置不适应形势需要,计划经济时期包揽式管理的色彩较浓,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监督职责与有关责任主体的消防安全职责不明晰,不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三是缺乏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防范火灾风险的规定,不利于发挥市场主体在保障消防安全方面的作用,四是对违反消防法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规定不全,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强制措施,不能有效消除和制止违反消防法规行为和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

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现行《消防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后,提出了“修改《消防法》,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消防法律体系”的建议。

2002年10月,公安部正式启动《消防法》修订工作,以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责任主体的消防工作职责、改革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消防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作为修订工作基本思路。

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及各级公安机关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于2006年4月报请国务院审议。国务院法制办收到修订草案送审稿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进一步修改后,200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4月、6月两次审议、修改了《消防法》修订草案。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进一步修改后,《消防法》修订草案于2008年10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2、《消防法》修订的重大变化

《消防法》的修订,从我国消防工作实际出发,认真总结了消防工作经验并借鉴国外成熟做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以消防工作社会化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和改革了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防范火灾风险的市场调节和社会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消防执法和应急救援工作规定,健全完善了消防执法监督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修订后的《消防法》共7章74条,其主要修订变化内容有八个方面:

(1)确定了新的消防工作原则

即“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消防工作属于社会公共安全事业,政府是社会公共安全事业的管理者,应当担负起领导责任;专门机关是法律和政策的执行者,应当依法管理消防事务;消防安全关系全体社会单位和千家万户的利益,需要社会多方面参与其中,这是我们对消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但在一些社会单位和群众中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消防工作是消防机构的事,只要自己的单位或家庭不发生火灾,消防与己无关,造成消防意识淡薄,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现行消防法关于“消防工作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规定,虽然也强调了消防工作的群众性,但“专门机关”的突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与己无关”的观念。

明确了“政府”、“部门”、“单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体,新《消防法》确立的消防工作原则,符合消防工作规律,有利于协调公安消防机构、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与社会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建立并落实各方面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消防安全建设的积极性。

(2)进一步明确各个责任主体消防安全责任

《消防法》进一步明确了各消防安全主体的法定责任。

一是明确和完善了各级人民政府在消防规划及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消防宣传教育,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建立火灾应急救援体系等方面的法定职责。二是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做好消防工作的职责。

三是明确和完善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消防安全的具体职责,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四是明确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五是明确了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管职责。

(3)改革消防监督管理制度

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工作的规律、特点,修订后的《消防法》对消防监督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一是改革了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规定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行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制度,对其他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和消防验收实行备案、抽查制度。

二是加强了消防监督检查制度,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了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的职责。三是明确了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制度,规定国家对消防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对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按照规定进行技术鉴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四是在明确规定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要求的同时,取消了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消防行政许可。

(4)加强农村消防工作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修订后的《消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组织建立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同时,对乡镇消防规划、消防力量建设、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5)完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制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要求,为规范和促进消防技术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修订后的《消防法》完善了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制,规定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明确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保障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依法、规范开展。

(6)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的需要,修订后的《消防法》在总则中明确消防法立法目的之一是“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并进一步强化了公安消防队和专职消防队应急救援建设和保障措施,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并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规定了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7)加大对危害公共消防安全行为的查处力度为切实保障《消防法》的顺利实施《消防法》取消了一些行政罚限期改正的前置条件,完善了应予行政处罚的违反消防法规行为,调整了处罚种类,明确了罚款数额,对一些严重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设定了拘留处罚,增强了法律威慑力;并规定对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8)加强对消防执法工作的监督。

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需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要求,修订后的《消防法》专门增加了“监督检查”一章,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利用职务谋取利益,不得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切实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3、《消防法》的主要内容(1)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消防安全责任是消防工作的核心内容,由于消防工作涉及到各业各业、千家万户,因此,消防工作的社会责任也是多元化的,每一个责任主体的责任是有限的。新《消防法》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强化各个责任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机制

政府消防工作职责

《消防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这是关于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的原则规定。

一是在宏观规划方面,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

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是在火灾预防方面,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已经设置的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作、仓库和专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不再符合消防法规定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在农业收获季节、森林和草原防火期间、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采取防火措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三是在农村消防工作方面,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组织建立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四是在消防组织建设方面,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技术人才培养,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

五是在灭火救援方面,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对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

六是在执法监督方面,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公安机关报告的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及时核实并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对公安机关报请的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责令停产停业意见,依法决定并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行政主管部门消防工作职责。新《消防法》的规定主要体现了两层意思:

一是具有行政审批和执法职能的部门,必须依法履行职责。二是其他部门、系统、行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将消防工作与本部门、系统、行业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保证自己部门、系统、行业的消防安全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职责。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为政府实施消防行政管理的具体职能部门,为了实现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切实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维护社会良好的消防管理秩序这一目标,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消防法》中明确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职责或者说授权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做的事情主要有:一是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规定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并督促、指导、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二是实施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施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消防产品监督检查、消防监督检查、火灾事故调查、消防行政处罚,并依法实施临时查封、传唤等措施,依法实施强制执行;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责令停产停业,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

三是灭火救援方面,规定公安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调动指挥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四是队伍建设方面,规定公安消防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对新建立的专职消防队予以验收,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五是廉政建设方面,《消防法》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利用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谋取利益,不得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

同时,修订后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消防工作职责。新《消防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本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这是《消防法》关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消防工作职责的原则规定。具体消防工作职责的规定主要有:

一是规定了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

二是明确了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

三是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对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四是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同时,《消防法》规定,“建设、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单位是社会消防管理的基本单元,单位对消防安全和致灾因素的管理能力,反映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势。修订后的《消防法》进一点强化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在保障消防安全方面的消防安全职责,明确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法》关于单位的消防防安全的规定主要有:一是在总则中规定,任何单位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

二是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①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②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备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③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⑤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⑥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三是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履行单位消防安全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特殊的消防安全职责:①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②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③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④对职工进行岗位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四是规定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五是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六是规定任何单位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七是规定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单位,应当在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

同时,《消防法》还规定,任何单位都有权对公安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公民在消防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是消防工作重要的参与者和监督者。修订后的《消防法》关于公民在消防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主要有:一是任何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二是任何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三是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四是火灾扑灭后,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五是任何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2)强化农村消防工作近年来,我国60%以上的火灾和60%以上的火灾伤亡发生在农村和乡镇。切实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特别是2006年以来连续3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不断加大农村消防工作力度,农村消防工作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农村消防安全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火灾起数、损失和人员伤亡居高不下,村庄消防安全问题突出。

修订后的《消防法》从消防工作全局出发,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作出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新规定一是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组织建立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是将现行《消防法》中的“城市规划”修改为“城乡规划”,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一字之差“城”“乡”并重,体现了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

三是针对农业收获季节火灾多发的实际,规定在农业收获季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采取防火措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四是在规定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的同时,对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工作内容作了具体规定,明确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各级政府要以《消防法》为依据,切实加强农村的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组织和消防法规制度,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

(3)消防承担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当很多人印象中的消防员还仅仅是“灭火员”时,消防队伍的许多工作其实早已在灭火之外。在交通事故、重大灾害事故等事件面前,消防官兵同样彰显出英雄本色。数据表明,消防队伍实际承担的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任务量,已超过了火灾扑救的任务量。同时,考虑到公安消防部队在现役体制、器材装备、训练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救援中的突出作用,新《消防法》在总则中就明确立法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和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及必要的保障措施。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人才的培养,鼓励、支持推广使用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设备。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度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火灾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应当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

三是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是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赶赴应急救援现场的消防人员、调集的消防装备和物资,需要铁路、水路或者航空运输的,有关部门应当优先运输。

五是对因参加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医疗、抚恤资金。

(4)鼓励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新修订《消防法》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第一次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写入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鼓励保险公司承担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近年来,许多地方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后,善后处理时往往因赔偿、补偿不到位,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困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火灾对第三者造成伤害所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对保险标的火灾风险进行严格评估,出具火灾风险及消防安全状况评估意见书,根据承保条件和风险评估状况厘定费率水平;承保后定期对保险标的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了检查,及时指出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并提出书面整改建议。对被保险人未按约定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保险公司增加保费或解除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明显减轻的,保险公司降低或退还相应保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对于利用市场手段平抑火灾风险,辅助社会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5)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消防力量是消防安全的保障。多种形式消防力量的发展,为保卫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消防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是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修订后的《消防法》全面继承并发展了现行《消防法》中有关建设多种形式消防力量的规定。

一是明确了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的总体要求。修订后的《消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技术人才培养,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二是区分城市、乡镇,明确建设不同形式消防力量的要求。修订后的《消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装备,承担火灾扑救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三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单位,规定“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①大型核设施单位、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②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③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④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以外的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⑤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

四是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

(6)加大对消防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一是增加了应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解决了现行《消防法》对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规定的不全、不严密,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纠正和依法惩处的问题,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新《消防法》新增的消防违法行为主要有:①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②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③建设单位未依法将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在竣工后未依法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④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⑤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⑥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

⑦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⑧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⑨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⑩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11)阻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12)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13)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14)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15)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的。

这些行为,有的是消防工作机制调整后带来的新情况,有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也有的是近年来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的突出反映,有的还比较突出,危害性较大。因此,新《消防法》规定对这些行为应当给与相应的行政处罚。在行政处罚的种类上,增加了责令停止执业(吊销相应资质、资格),对一些严重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增设了拘留处罚。

二是调整了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了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执业(吊销相应资质、资格)六类行政处罚增加了对一些严重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增设了拘留处罚,增强了法律的威慑力。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处罚的主体:①《消防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消防法》另有规定的外,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②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决定;③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④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有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⑤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情节严重或者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有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四是取消了一些消防行政处罚责令限期改正的前置条件。根据消防工作实践,修订后的《消防法》取消了现行《消防法》有关违反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规定等行为的行政处罚前限期改正的前置条件,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改善城乡消防安全条件,有利于依法严肃查处危害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更好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五是具体规定了消防行政处罚的罚款数额。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违反消防法规行为的危害程度,分别规定了罚款处罚的具体数额。

六是增加了消防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修订后的《消防法》在继承现行《消防法》中有关强制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消防执法工作实践,增加了临时查封措施。修订后的《消防法》关于消防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主要有:第一、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责令停止执业(吊销相应资质、资格)一类行政处罚,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第二、规定对下列行为,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①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②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③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或者有其他妨碍消防车通行行为的;④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第三、规定对逾期不执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出的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强制执行。对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公安机关等部门实施。

新《消防法》强化了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为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武器,对依法惩治危害消防安全的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完善消防法制的需要。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框架结构

共分7章74条

第一章、总则:本章共七条。在总则中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确立了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责任制。

第二章:火灾预防:本章共27条(由原来的18条增加到27条)。火灾预防是消防工作的重点,也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基础。规定了消防工作的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社会单位和个人。

第三章:消防组织:本章共八条。(增加2条)本章规定了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的原则。

第四章:灭火救援:本章共九条。(增加1条)本章规定了发现火灾时公民的报警及为报警提供便利的义务,接到报警后消防队的责任,扑救火灾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责等内容。

第五章:监督检查:本章共六条,为了加强消防执法监督,修订后的《消防法》专门增加了“监督检查”这一章,着力规范和约束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及消防机构权力的行使,强化了对其依法履行职责的监督,这对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依法监督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一是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

二是明确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检查职责;

三是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

四是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本章共十三条。法律责任是由于违反法定义务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修订后的《消防法》适应消防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上作出较大修订,加大消防行政处罚力度,补充完善了消防行政处罚制度。其主要规定是:一是加大了消防行政处罚力度。二是调整了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了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执业(吊销相应资质、资格)6类行政处罚;三是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处罚的主体。四是取消了一些消防行政处罚责令限期改正的前置条件(如:违反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规定等行为的行政处罚前限期改正的前置条件)五是具体规定了消防行政处罚的罚款数额。

第七章:附则:本章共二条,规定了一些用语的含义:

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二)主要消防法律—《刑法》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刑法的决定,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新刑法中与消防监督管理有关的罪名及适用刑罚如下。

1、失火罪

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依据《刑法》115条第二款规定,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08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通知(公通字[2008]36号)中,对失火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立案追诉标准进行了细化:

失火罪的立案追诉标准: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2)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3)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4)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5)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本条和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2、消防责任事故罪

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依照《刑法》139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消防责任事故罪立案追诉标准: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三)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四)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3、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工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是指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行为。依照《刑法》130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有涉嫌下列行为就为情节严重行为:(1)携带枪支一支以上或者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的;(2)携带爆炸装置一套以上的;(3)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的;(4)携带的弹药、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爆炸或者燃烧,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5)携带管制刀具二十把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或者用来进行违法活动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6)携带的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泄漏、遗洒,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4、重大责任事故罪

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依照《刑法》134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案追诉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3)发生矿山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4)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3)发生矿山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4)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5、危险物品肇事罪:

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依照《刑法》136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此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3)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6、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是指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依照《刑法》146条、150条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构成本罪的立的追诉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3)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7、妨碍公务罪

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依照《刑法》277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8、滥用职权罪

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依照《刑法》397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9、玩忽职守罪

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依照《刑法》397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国基本的消防法律除了《消防法》和《刑法》外,还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基本法律中涉及消防工作的条款等,不再一一赘述。

二、消防法规

(一)消防行政法规当前,我国颁布和实施的消防行政法规有:

1、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302号令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

2、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第344号令公布,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2006年1月29日国务院第458号令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4、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5、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颁布并于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6、2007年9月14日国务院颁布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7、2008年11月29日国务院颁布并于2009年1月1日施行的《草原防火条例》;

8、2008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并于2009年1月1日施行的《森林防火条例》等等

(二)地方性消防法规目前,由于新的《消防法》刚刚实施,我们省的地方性消防法规《河南省消防条例》正在进行修订,尚未正式颁布。

三、消防规章依照《立法法》的规定,规章由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组成,在法律效力层次上部门规章高于地方规章。

(一)部门规章目前,我国已经颁布部门消防规章将近30个,主要有: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3、《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4、《高层居民住宅楼防火管理规则》;5、《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6、《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7、《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8、《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9、《消防监督检查规定》;10、《火灾事故调查规定》;11、《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等

(二)地方性规章目前我省的地方性规章主要有:1、河南省人民政府2002年4月22日发布,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简称省政府79号令;2、河南省人民政府2003年12月8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建成省政府69号令;3、河南省人民政府2004年12月10日颁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农村消防工作规定》,简称省政府87号令:4、河南省人民政府2005年11月13日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施行的《河南省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简称省政府95号令;5、河南省人民政府2007年2月7日颁布,自2007年4月1日施行的《河南省社会消防组织建设管理办法》,简称省政府102号令;6、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11月13日,自2008年12月1日施行的《河南省共同使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简称省政府119号令。

7、郑州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15日颁布,自今年3月1日实施的《郑州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简称市政府185号令。

四、主要的消防技术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