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三板斧_第1页
现代文阅读三板斧_第2页
现代文阅读三板斧_第3页
现代文阅读三板斧_第4页
现代文阅读三板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点及要求大小阅读共30分,占试卷的1/5,占知识的1/3,是重要的一块。要求30分钟完成要求得分不底于18分散文解读之

———“夺命三斧”“掏心”“剔骨”“剁肉”第一式——“掏心”

第二式——“剔骨”

第三式——“剁肉”

第一式——“掏心”1、解说:

鸟瞰全文,直取中心。

面对一篇散文,先鸟瞰全篇,弄清是何类散文及大致内容,把握散文的描写对象和抒情基调,从整体着眼,抓住散文的中心思想。

2、动作要领:

既快且准,只取体现感情和思想的信息,迅速整合。3、着力点: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散文的标题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荷塘月色》《灯》等;有的也暗含感情基调,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故”、“空中”等字眼。

A、看标题。B、看蕴含感情的关键性语句。

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等句子。

B、看议论抒情的句子。

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谴责走狗文人和反动势力,表达自己愤懑的议论语句:“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只觉得我所住的并非人间,三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为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这些议论抒情往往是散文的主旨所在。

C、看文章的注释。

文章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二式——“剔骨”1、解说:

去肉存骨,理清思路。

作者在写文章前一般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情感发展脉络。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这个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一样。因此,要理清散文的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让它露出骨头来。2、动作要领:

既剔且抠,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变化,理清层次。

3、着力点:

A、注意总领句、过渡句、总括句、观点句、段首句或段末句,而将一般的叙述、描写、说明剔除。

如《灯下漫笔》,我们可以抓住过渡句“就是:我们极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有更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并由此可以比较清晰地剔出文章的思路:①揭示中国人的奴性,②揭示中国统治者的残暴,③揭示中国社会的状态。具体到某个句子,剔的方法就是: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

B、注意写景的层次和过程。对于找不出段间提示语、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我们就采用分层归纳的办法:先根据所写景物逐段概括段落大意,再分析层次,理出逻辑联系。如《荷塘月色》逐段概括后,就可以理出四个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独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第三部分(第4、5、6自然段)描写“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树”;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古代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思。这样一剔,全篇的内容、作者的思路就了然于胸了。

第三式——“剁肉”

1、解说:

剔下之肉,“剁”(理解)成肉泥

完成以上两步后,对散文的所有鉴赏都有据可依了,这时可正式开始答题。不论解答语言、内容、结构,还是表现手法,都要紧紧围绕上面抓住的中心和思路来进行。

2、动作要领:

分析鉴赏,不离心、骨

坚守一条规律,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材料和中心的统一的,形与神是统一的。分析鉴赏时,不仅要说出它是什么;还要找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为什么,会怎样。3、着力点:

A、词、句的含意及作用。从四个角度去考虑:

①看对象的特点与词、句的表现力。②看词、句前后的意思与关系。

词语的意思可从指代义、概括义、比喻义的角度去解读;句子的意思可以从句子分析、前后互释、说话用意的角度去解读;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有总领、承上启下、总结、表明观点等方面。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③看词、句与中心的关系。④看词、句的其他表现意图,如鲁讯的文章就经常给不点名的敌手以顺势的一击。B、某一形象或内容在文中的作用。从四个角度去考虑:①看是不是准确表现或抓住了所写对象的特点。②看是不是深入表现了中心或批驳其他思想。③看是不是作者思路的转换处。④看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衬托,在表现中心或吸引读者方面有何效果。C、筛选或概括某一信息。

首先“定点”,即找出出题点涉及的范围,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

然后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的相关信息。

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仍采用剔骨之法,再将其剁碎,把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应明确的是,命题者拟题一般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该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阅卷老师的忠告网上阅卷,每份试卷都经过一评和二评,差距在2分内的电脑取平均分,超过的进入三评。相对客观。注意答题规范和书写规范。最好根据分数几个小点分清层次。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如解释含义必须来自文本,用文本材料组织答案;分析作用常规从“表达主旨”和“写作技巧”角度考虑。浙江省高职考语文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高中17篇1.《将进酒》李白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3.《登高》杜甫4.《客至》杜甫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一剪梅》李清照7.《青玉案元夕》辛弃疾8.《双调折桂令》马致远9.《劝学》荀子10.《师说》韩愈11.《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12.《赤壁》杜牧13.

《无题》李商隐14.

《山居秋暝》王维15.

《虞美人》李煜16.《琵琶行》白居易17.《雨霖铃》柳永浙江省高职考语文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现代文小阅读“三斧子”第一式——“掏心”第二式——“剔骨”第三式——“剁肉”

第一式——“掏心”鸟瞰全文,直取中心。

面对一篇文章,先鸟瞰全篇,弄清大致内容,从整体着眼,抓住文章的中心。

既快且准,只取体现感情和思想的信息,迅速整合。1、解说:2、动作要领:

第二式——“剔骨”去肉存骨,理清思路。

作者在写文章前一般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情感发展脉络。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这个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一样。因此,要理清散文的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让它露出骨头来。既剔且抠,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变化,理清层次。(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