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申请书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基本范式探讨
报告人:薛勇军博士
作为高校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以外,我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搞好科研,而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以及学位论文是提高我们科研水平的三个重要方面,因此,对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申请书与学位论文(包括本硕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基本范式的探讨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里,我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达到提高我们科研水平的目的。
学术论文撰写基本范式
-以实证研究为例实证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基本范式包括:引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模型与研究方法说明、基于模型的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对实证分析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等。一、引言引言部分一般说明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且将研究的问题提出来来,具有开门见山的作用。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部分就是要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都简要介绍一下,作出自己的评价,另外,还要说明本论文在前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要作出怎样的进一步研究,并且创新之处是什么等等。在有的文章里可以将引言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合并,而赋之以标题-问题的提出与已有的研究。三、模型与研究方法说明模型与研究方法说明部分就是要介绍论文所使用的模型及估计方法之类的,并且要将论文所使用的数据也要介绍清楚,这一部分如果涉及到数学推导可以酌情删掉,如不可以就将其置于文章后面附录部分。四、基于模型的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实证分析过程(或者计量分析过程)部分,就是要根据第三部分所阐述的模型及研究方法进行计量分析,要将计量分析的结果明确无误的展示出来,必要时也要将计量分析的过程也要展示出来。五、对实证分析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或者计量分析结果)的进一步分析部分,就是要根据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或者计量分析结果),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如:国家的大政方针、实际经济情况以及相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等),对实证分析结果作出进一步分析(如:结果特征、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等等)。这一部分部分属于规范分析研究部分。六、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就是要将本文的研究结论归纳出来,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有的文章里还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等。规范研究的论文格式不太确定,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掌握
科研项目申请书撰写基本范式
科研项目能否被批准选题很关键,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吸引课题评审者的眼球,也可促使科研项目被批准立项。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是项目成功的一半。一般而言,选题要有新颖性,不能搞重复研究;选题范围要适中,不能过大和过小;选题要有理论依据,不能凭空设想。选好题目后,就可以进行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了。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申请书应该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前期相关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等等。在这里,我以最近几年来,我主持的校级、厅级以及省级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为例,向大家介绍这些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方法。
校级课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教育发展与西南联大研究)开放课题-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与趋势研究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国外方面的研究文献极少见,但是国外学者将本课题所用的方法-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网络法发展的相当完善。国内研究方面,刘易(2005)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以及广西现有人才基础比较薄弱的现实,提出构建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并且分析了构建体系的几个基本原则、体系运行可能产生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王珍莲(2007)从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物流现状出发,对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物流中心的物流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最后对急需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设想。范伟(2007)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创业需求,提出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阶段、培养内容、教育实施者以及实施途径,通过构建集结式培养模型,阐述这些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陆秀芬(2009)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与东盟高校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所需人才的特点,从系统论的视角来探寻解决措施,认为加强高校对外合作办学,高校、政府和个人都应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所需的人才。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定性研究较多而定量研究较少,这就难以对东盟自由区人才需求和趋势情况作出客观的分析,这也为本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目标。(二)选题意义和价值1、选题意义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需求也将大大增加,人才需求的类型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翻译、经贸以及旅游等方面人才而转向更加多样化的人才。中国虽然与东盟各国是近邻,但过去对东盟各国的研究并不算多,人才储备也不足。伴随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升温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那些熟悉国际规则,并且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本课题针对这种情况,重点研究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现况及趋势下中国的应对措施,这对于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交往以及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等方面者具有重大的意义。2、研究价值随着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的快速增长,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对人才需求也日益迫切。“人才是关键”,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已达成的共识。由此,培养和造就大批熟练掌握东盟语言和事务的各类人才,搭建中国与东盟的人才培养平台,既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需要,也是让东盟各国更多了解中国和走进中国的需要。本课题针对东盟贸易区人才需求的状况,从人才资源的类型、层次、分布和结构以及人才的国际流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有利于中国同东盟各国开展经贸往来,并且也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本部分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以及面板数据,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类型和人才需求层次进行对比分析。2、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趋势本部分运用灰色关联法及BP神经网络法预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量。3、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和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本部分分析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和趋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现况及趋势下中国的应对措施本部分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主要分析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现况及趋势下我国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应采取的在人才培养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对策。(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1、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和趋势对中国的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现况及趋势下中国的应对措施。2、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类型和人才需求层次等方面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及BP神经网络法预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量。(三)本课题的主要观点1、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2、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和趋势会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3、中国应该从多途径、多方位以及多层次地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和趋势的变化。(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本课题运用灰色关联法及BP神经网络法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类型、需求层次以及人才补充进行量化分析。(五)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本课题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形成研究理论基础;第二,通过查阅统计年鉴和野外调研等形式采集课题所需数据;第三,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第四,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趋势进行分析;第五,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和趋势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第六,分析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现况及趋势下中国的应对措施。2、本课题的基本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本课题运用运用灰色关联法及BP神经网络法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2)文献分析方法本课题通过搜集、鉴别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形成对本课题研究对象的科学认识,从而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方法,展开本课题的研究。
三、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易,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2]王珍莲,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求的物流人才分析[J],人才劳力市场,2007(8),第89-90页。[3]周桂萍,由贸易区的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兼谈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人才[J],东南亚纵横,2009(12),第66-70页。[4]范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的集结式培养模型探索[J],东南亚纵横,2011(8),第29-31页。[5]李珏,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6),第148-149页。[6]莫光政,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东南亚纵横,2007(9),第28-32页。[7]陆秀芬,基于中国-东盟经贸发展人才需求的高校对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09(9),第111-112页。[8]杨荣刚,云南人才:应面向东盟[J]创造,2004(02)
,第12-13页.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项目;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薛勇军论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于2009年10月发表在《经济研究》上,截止到2011年10月,本论文共被下载879次,被引用2次。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已经被经济学各界人士所共识,并且进行了高度评价。薛勇军论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于2009年6月发表在《思想战线》上截止到2010年11月,截止到2011年10月,本论文共被下载179次,被引用3次。薛勇军论文“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相关模型设计、模型评价与模型发展趋势”,获得笹川基金优秀论文三等奖,本论文共被下载147次。扶涛论文“正确构建和谐社会公平、激励、效率机制”,《法制与经济》,2005年5期,截止到2011年10月,本论文共被下载144次。本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对人力资源理论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理论都有较深研究,比较擅长实证分析方法。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相关资料(国外的和国内的),并且拥有计算机设备以及SPSS、Eviews和Stata等相关软件,如获准立项,我们相信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厅级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灰色关联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兼议云南省的应对措施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本课题国外方面的研究文献极少见,但是国外学者将本课题所用的方法-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网络法发展的相当完善。目前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以及工程等领域的预测工作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研究方面,刘易(2005)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以及广西现有人才基础比较薄弱的现实,提出构建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并且分析了构建体系的几个原则、体系运行可能产生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王珍莲(2007)从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物流现状出发,对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物流中心的物流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最后对急需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设想。范伟(2007)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创业需求,提出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阶段、培养内容、教育实施者以及实施途径,通过构建集结式培养模型,阐述这些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陆秀芬(2009)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与东盟高校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所需人才的特点,从系统论的视角来探寻解决措施,认为加强高校对外合作办学,高校、政府和个人都应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所需的人才。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定性研究较多而定量研究较少,这就难以对东盟自由区人才需求和趋势情况作出客观的分析,从研究趋势来看,运用一定计量研究方法(如灰色关联和BP神经网络等)对东盟自由区人才需求进行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趋势,这也为本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目标。(二)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自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以后,成为一个拥有11个国家和19亿人口,并且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不仅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贸区。中国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了与东盟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并且中国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流动从国内转向国际,“人才无国界”的特点日益突出,“人才是关键”,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已达成的共识。同时,伴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需求也将大大增加,人才需求的类型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翻译、经贸以及旅游等方面人才而转向更加多样化的人才。因此,关于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人才需求量的预测以及云南省的应对措施的研究就势在必行。这不仅对于加强云南省和东盟国家的经济交往以及缓解云南省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对于东盟各国更多了解云南省和走进云南省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三)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目前灰色关联和BP神经网络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利用灰色关联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可以取得很好的预测精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将灰色关联和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东盟自由区人才需求量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需求也将大大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对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人才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本课题运用灰色关联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南省的应对措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引言本部分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方案等。2、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本部分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以及面板数据,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类型和人才需求层次以及人才需求量进行分析。3、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的影响因素本部分重点分析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的几个因素,并且将这几个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4、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预测本部分运用灰色关联法预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量(具体来说包括模型的构建和模型的实现两部分)。5、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预测本部分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量(具体来说包括模型的构建和模型的实现两部分)。6、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及趋势下云南省的应对措施本部分分析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及趋势可能会对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些影响,并且分析此影响下云南省的应对措施。7、研究结论、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展望(二)本课题预计突破的难题本课题预计突破以下两大难题:1、将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进行量化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极少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进行量化分析,这就难以了解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究竟是多少,本课题通过对“人才”这一概念的进一步阐释,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是对现有成果的补充与完善。2、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预测灰色关联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已经被证明是较好的预测工具,但是现有研究文献资料中极少发现将这两个模型用于人才需求量预测。本课题将灰色关联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预测方面,并且将二者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因此也是对现有成果的补充与完善。三、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包括已进行的研究工作情况)和进度计划、中期成果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形成研究理论基础;第二,通过查阅统计年鉴和野外调研等形式采集课题所需数据;第三,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第四,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五,应用灰色关联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第六,分析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及趋势下云南省的应对措施;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且对未来研究展望进行分析。(二)课题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及BP神经网络模型已经被证明是用于预测方面的理想工具,本课题运用运用灰色关联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从而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出云南省的应对措施。2、文献分析方法本课题通过搜集、鉴别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形成对本课题研究对象的科学认识,从而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方法,展开本课题的研究。3、野外调研的方法一方面,对于课题中涉及到并且难以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调研,以尽可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相关数据,从而进一步为建立模型提供更好的数据。(三)研究工作方案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是:首先,通过CNKI网站、豆丁网以及人大经济论坛等网站下载本课题需要的文章、统计年鉴以及其它资料;其次,组织野外调研以获得课题所需要的材料数据;第三,通过分工展开本课题的研究,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第四,在课题进展中期,形成2-3万字的研究报告,并且压缩一篇论文发表;第五,全部任务工作结束后,形成3-4万字的研究报告,并且再压缩出一篇文章发表;第六,咨询有关专家,开展进一步论证工作,提交课题研究成果准备结题。(四)研究进度计划及中期成果(1)文献综述并且形成引言部分2012.07-2012.09;(2)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状况
2012.09-2012.10(3)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的影响因素2012.10-2012.11;(4)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量预测2012.11-2013.01;(5)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预测2013.01-2013.03;(6)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及趋势下云南省的应对措施2013.03-2013.04;(7)研究结论、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展望2013.04-2013.05;(8)提交研究报告、发表论文并且准备申请验收2013.05-2013.07。中期成果为(1)到(5)部分以及学术论文一篇。四、研究工作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一)研究工作前期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对综合评价方法及预测方法相关理论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也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近年来主持相关课题三项(其中2011年度云南教育发展与西南联大研究基地开放课题“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状况与趋势研究”为本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与相关课题三项(其中两项为国家社科基金),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七篇(其中四篇为第一作者)。课题的主要参与人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二)资料准备情况本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对综合评价方法及预测方法相关理论有较深研究,比较擅长实证分析方法。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相关资料(国外的和国内的),并且拥有计算机设备以及SPSS、Eviews、Matlab和Stata等相关软件,申请者所在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能提供本课题研究所需的实验和研究场所,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也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如获准立项,我们相信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五、调研计划,包括调研内容、调研周期、调研报告的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计划去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市以及楚雄州等地进行调研,对当地高校、人才市场以及培训机构等进行调查。通过对当地高校的调查,可以了解当地人才培养及人才供给情况;通过对当地培训机构调查,可以了解当地人才培训情况;通过对当地人才市场的调查,可以了解当地人才需求情况。进一步可以了解云南省的人才培养、培训及人才需求情况。从而有利于为课题提供必须的资料数据。调研时间为课题自批准立项后一月左右的时间,调研周期为每地各一周左右的时间,调研报告的完成时间是课题自批准立项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六、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为4-5万字的研究报告一部以及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两篇。研究报告是:基于灰色关联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兼议云南省的应对措施。文章则是运用灰色关联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预测方面的文章两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可以为学者们研究相关内容提供比较和参考的对象,也可以为教师在讲授相关计量经济学过程中提供案例分析。
省级课题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基于SRA、SFA和DEA模型的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
一、立项依据(一)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1、本课题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在于对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94)根据其他一些人对东亚四小龙经济增长源泉的测算结果,对东亚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评论,他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中没有技术进步的成分,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作为东亚最大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是过多的依赖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而取得的,云南省作为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特征也非常明显。所以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评论也足以引起我们对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再思考。2、本课题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林毅夫(2007)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他认为:一个经济的增长方式是由该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一个经济的实际增长方式取决于该经济的要素价格体系,因此要转变一个经济的实际增长方式就必须进行要素价格体系和其它方面的改革。一些学者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些研究一般通过计算我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进而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多数学者(如:王金营2002;包迪鸿和盛乐2005)采用传统索罗增长核算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一些学者(如:WuYanrui2000;沈汉溪2007)利用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还有一些学者(如:吕冰洋和于永达2008;王兵和颜鹏飞2007)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细致分解。关于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少,杨永生(2008)认为,云南省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特征明显,应该逐步建立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有序推进产业发展战略框架,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切实推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尹敬东和石谦(2000)通过对90年代云南省高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变构分析,得出云南省经济增长进入全面调整的结论,进而为转变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关于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并且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定性研究较多而定量研究较少,这为本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目标。(二)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云南省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构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
(三)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和出处[1]PaulKrugman,MythofAsia'smiracle[J],ForeignAffairs,(November,1994),pp.62-79.[2]Young,Alwyn,LessonsfromtheEastAsianNICs:AContrarianViews[J],EuropeanEconomicReview38,(1994),pp.964-973.[3]Young,Alwyn,ATaleoftwoCities:FactorAccumulationandTechnologicalChangeinHongKongandSingapore[J],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MacroeconomicsAnnual1992.[4]Kim,Jong-Ⅱ,andLau,Lawrence.J,TheSourcesofEconomicGrowthoftheEastAsianNewlyIndustrializedCountries[J],JournalofJapaneseandInternationalEconomics8(3)(1994),pp.235-271.[5]YanruiWu,IsChina’sEconomicGrowthSustainable?Aproductivityanalysis[J],ChinaEconomicReview,(November2000),pp.278-296.[6](美)巴罗(RobertJ.Barro)萨拉伊马丁(XavierSala-i-Martin)著,何晖刘明兴译,经济增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7]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第.5-13页.[8]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第.4-12页.[9]沈汉溪.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分解-基于Solow增长核算、SFA和DEA的比较分析.浙江大学(博士论文).[10]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1]包迪鸿盛乐.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与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8月.第24-28页.[12]吕冰洋于永达要素积累、效率提高还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经济科学,2008年第1期.第.16-27页.[13]王兵颜鹏飞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第.91-103页.[14]傅晓霞和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第.52-61页.[15]傅晓霞和吴利学,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2007年第7期,第.56-66页.[16]何枫、陈荣和何炼成,SFA模型及其在我国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第.46-50页.[17]尹敬东石谦90年代云南省高速经济增长模式的变构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31-35页。[18]杨永生,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与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2期,第76-81页。
二、研究内容
(一)导论导论部分提出问题、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比较经济增长源泉三种常用测算方法并且说明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二)云南省经济增长中产出和要素投入测量及相关计量分析本部分对云南省经济增长中国内生产总值、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相关计量分析。(三)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分析本部分通过基于传统索罗余值核算方法(SRA)、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方法和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析,从而为研究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数据支持。(四)云南省经济增长中一些影响和制约因素分析本部分主要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中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变化、对外开放战略、教育和科研发展以及收入分配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等因素,这些都属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范畴。(五)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本部分主要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且与全国情况做出比较。(六)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建议本部分使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自身的特点提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建议。
三、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拟主要采用实证研究、规范研究的方法和文献分析方法对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分析。1、实证研究方法本课题运用索洛余值核算方法(SRA)、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方法和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研究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在云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中传统索罗增长核算方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方法是参数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是非参数分析。2、规范研究方法本课题运用规范研究方法,采用一定的判别标准,在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评价,并且指出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及其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转变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措施。3、文献分析方法本课题通过搜集、鉴别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形成对本课题研究对象的科学认识,从而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方法,展开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所示:第一,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出综述;第二,通过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以及其它途径采集所需要的数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第三,运用传统索罗经济增长核算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方法和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第四,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中一些影响和制约因素分析;第五,分析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第六,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自身的特点提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建议。
四、研究工作年度计划安排
(1)2010.12-2011.12组织调研、数据和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撰写导论部分、云南省经济增长中产出和要素投入测量及相关计量分析部分、云南省经济增长中一些影响和制约因素分析部分和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分析部分,阶段性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2)2011.12-2012.12撰写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部分和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部分,咨询专家意见,整理最终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并且最终定稿,阶段性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
五、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综合运用实证和规范研究的方法全面研究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权威资料还是极少的,现有的资料规范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较少,本课题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综合运用实证和规范研究的方法全面研究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尤其是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2、测量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源泉,通常使用的是索洛余值核算方法(SRA),近年来又兴起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方法和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从目前的研究文献资料来看,分别使用这三种方法研究一个或者多个经济体经济增长源泉方面的文献资料已经越来越多,但是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测量一个或者多个经济体经济增长源泉的文献资料则比较欠缺,至于同时用这三种方法研究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并且进行比较分析方面的资料则还未曾有过。本课题通过这三种分析方法研究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即研究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在云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
六、预期成果1、论文:基于SFA和DEA模型的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分析SFA和DEA模型是近年来兴起的测量一个或者多个经济体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工具,SFA模型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一步分解,DEA模型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一步分解,两种模型可以很好弥补SRA模型的缺陷。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有相关研究将SFA和DEA模型应用到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分解方面。本文利用SFA和DEA模型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全要素生产率做出分解,从而可以找出云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并且也有利于这些方法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论文:以制度创新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制度创新,但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则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与全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较,探讨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3、论文: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找出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转变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措施。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快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有要意义。4、研究报告:基于SRA、SFA和DEA模型的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通过SRA、SFA和DEA模型研究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即研究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在云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且将测算结果与全国水平做出比较,从而找出云南省与全国的差异所在。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和原因,进一步构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七、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1、相关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课题负责人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理论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也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在云南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系统学习了经济增长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及先进的计量分析方法,课题负责人的博士毕业论文题目即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课题负责人近年来主持相关课题两项,参与相关课题两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篇。课题的主要参与人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2、已具备的研究条件本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对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有较深研究,比较擅长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及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图书馆可以为我们提供较为齐全的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课题组拥有计算机设备以及SPSS、Eviews和SAS等相关计量软件,如获准立项,我们相信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八、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业务简历以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略)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基本范式
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以及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形式上都不相同,要求上也不一样,但是三者都无一例外的要求创新,这是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最大区别。这里我对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以及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作出详细比较。一、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基本范式
一、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本文的理论意义(1)本文的实践意义二、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1)国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2)国内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3)自己的见解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四、研究方法五、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1)完成期限(2)采取的主要措施六、主要参考资料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城中村改造是政府为了发展城市、改善居住环境、缓解交通、改善基础设施等而实施的一项很有必要的改造。目前,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最主要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如何安置居民、如何分配产权、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开发商、村民之间的关系及拆迁补偿方面。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加强对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管理与控制,及时的发现问题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照国内外其它城市的改造情况和我省城中村改造的现实状况,思考我省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合理性。本文也希望能够对我省城中村改造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2)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城中村”,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扩展,生产和生活高度集中,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同中国其他的大中城市一样,随着昆明市近年来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中村问题不断显现,它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建城区面积的扩张而形成的一些不断被包围的特殊聚落。在这些聚落里面,由于以往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导致了其与所在城市的人文景观、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上的不协调,有别于传统的农村和现代化城市形态和本质。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经济社会现状以及现有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参与“城中村”改造的各方主体进行了相关分析,试图从多方参与的视角提出利益均衡的改造思路与对策。二、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1)国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根据国际文献检索,国外尚没有关于城中村问题的专门研究。但通过对国外大量城市发展文献的研究,不难发现城市蔓延、城市边缘地带研究、贫民窟理论、都市村庄等理论方面的实践教训对我国城中村改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实践价值。一是城市蔓延,即城市化区域向为城市化区域的不相称的扩张。二是城市边缘地带研究,明确提出“城市缘区”的概念开创了城市边缘的研究先河。三是贫民窟,贫民窟与城中村两种现象形成的机制是完全不同的。城中村涉及到土地制度和农民利益问题更为复杂,但两者在景观特征、人口特征、社区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贫民窟的改造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四是都是村庄,在国内,曾把城中村称作“都市村庄”。然而,在国外研究中,“都市村庄”与城中村在实质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别。①都市村庄是移民的社区,而城中村中既有移民又有本地人,是一种混合型社区。②城中村是真正的村庄,居民都是农民,而都市村庄的居民一般为高收入群体。(2)国内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国内对城中村的研究开始于1930年社会学者进行的广州城市郊区村落的调查研究。80年代末,城中村开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90年代初,以顾朝林和熊江波为代表的学者展开了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崔功豪和武进以苏州南京和苏锡等城市为例,揭示影响城市边缘区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及其内在机制,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用地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学者们对城市边缘区存在的问题进行过诸多探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边缘区发展缺乏规划理论和政策指导,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第二,边缘区土地利用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管理;第三,边缘区是我国城乡发展矛盾冲突的“热点”;第四,边缘区经济结构中产权体质复杂,管理体制混乱。90年代中后期,引发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学者介入城中村的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城中村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并已基本达成共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概括:一是从城中村建筑景观及环境角度。二是从城市经济和城市土地管理角度。三是从城市发展角度。四是从社会学角度。(3)自己的见解城中村的改造应介入教育培训机构对村民进行因材施教,保险公司为村民提供现社会保障,银行与金融业向村民普及理财知识等工作,因势利导,防止村民拿到拆迁补偿款后胡乱消费,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城市居民。我认为城中村的经济如何发展,首先要依靠集体,充分发挥村经济合作社的作用,运作好村集体资产,实现有效增值保值;其次加强村民教育,督促学习,增加自身本领。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应该合理利用拆迁补偿款,积极参加各类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做一个住城市新房赚城市大钱的村民。三、文章的主要内容:前言1、城中村概念建立及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分析(1)城中村的概念(2)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3)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是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4)经济利益驱动是城中村形成的内在因素(5)农村人口城市化、廉租房屋需求激增是城中村形成的客观原因2、昆明市城中村现状以及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昆明市城中村现状(2)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①昆明市城中村集体土地转制及转制土地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②村民私房建设失控,违章面积庞大③村民的思想障碍大,改造使村民丧失一定的经济利益,因而极力阻挠④集体经济资产的处置问题⑤政府缺乏有效行政手段,使城中村改造工作缓慢⑥政府的资金筹措方面的困难⑦土地产权不明确,产权边界模糊3、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博弈分析(1)城中村改造博弈的基本要素(2)政府与村民、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3)村民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4)城中村改造三方博弈分析4、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对策分析(1)做好农民的宣传沟通工作,实现村民的民主参与(2)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3)做好原有村集体的集体资产管理工作(4)根据面临改造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合理采取房屋拆迁办法(5)提前把面临城中村改造的村落纳入社区发展规划(6)明晰“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现有的宅基地制度(7)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积极为城中村村民提供再就业途径,完善社会保障(8)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城中村改造资金结论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希望首先通过文献收集法把资料中所展现出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作一个概述,再通过经验总结法和个案法对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五、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2010年7月2日——9月30日收集资料、完成论文的开题报告2010年9月30日——10月20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稿;2010年10月20日——11月15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修改,完成第二稿2010年12月1日——2011年3月30日修改论文直至定稿201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论文答辩主要措施: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论文的撰写。六、主要参考资料:1、赖芨宁.房价上涨背后的消费观念与投资需求[J].发展研究,2006(11).2、董藩,印德中.决定中国较高房价水平的特色因素[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单东.宏观调控不会逆转房价上涨[J].当代经济,2006(11).4、杨重光.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6(11).5、张晋生.房价高涨的市场结构及体制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6、刘希模.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成因及其对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2).7、茅于轼.房价与结构问题的祸因[J].城市开发,2006(9).8、丛越君.浅析城市房价上涨的另类原因[J].前沿,2007(1).9、陈彦明.《浅析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及其对策》10、张宏斌《房价中的地价因素及其作用的分析》11、于泊源《浅谈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及经济》2007,(21)
二、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基本范式一、论文选题缘由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一)国外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三、参考文献四、研究内容五、论文创新之处六、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二)技术路线七、已经具备的研究条件八、论文进度安排九、预期成果泰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一、论文选题缘由亚当.斯密(1776)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表明经济研究的核心在于探讨一国财富是如何被生产积累的。此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了经济学家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马歇尔(1890)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曾指出:“确定国家进步的原因属于国际贸易的研究范畴。”这句话说明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演进的过程中,贸易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对外贸易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而言,发展对外贸易都是十分必要的。对外贸易合作的加强不仅能够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当前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最有效而实际的方式之一。通过贸易合作,各国或地区可以调剂余缺,发挥自身优势,优化配置资源,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通过双边、多边等经济贸易形式,各国较容易对合作达成一致,实施过程也相对简易,便于克服其在政治、经济上的种种障碍。近年来,很多国家出现了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的事实也说明了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泰国是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期间由于日本驻军的掠夺,泰国的的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然而自20世纪60代末起,泰国开始采用以优先发展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战略,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泰国逐渐由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农业国家转变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被誉为亚洲“第五条小龙”。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虽然使泰国的经济遭受巨大打击,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泰国的经济景象迅速转晴,进入21世纪后,泰国经济克服一系列困难因素,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研究结论有很大不同,显然,泰国经济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其长期以来外向型的经济战略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泰国不同时期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贸易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与该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客观地评价对外贸易对泰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系统的一次扩充,也是将经济增长理论应用于研究具体国家的又一次实践。此外,本文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正式建立的背景下,在开放经济系统中研究泰国的对外贸易对泰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中国进一步了解东盟国家的发展经验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一步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规范研究方面,一般来讲,经济学家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三种观点,即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对外贸易阻碍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影响不大。其中,认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代表性理论有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1776)、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1887)、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凯恩斯,1936;哈罗德,1933)、“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理论”(罗伯特逊,1937)、新兴古典分工理论(杨小凯等,1997)、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克鲁格曼等,20世纪70年代末)等。认为对外贸易阻碍经济发展的代表性理论有保护幼稚工业论(李斯特,1861)、中心—外围理论(普雷维什,1949)、牵引增长论(阿瑟﹒刘易斯,1950;巴格瓦蒂,1958)、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缪尔达尔,1974)等。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的理论有国际贸易重要性递减规律(松巴特,1909)、“贸易只是经济增长的侍女”论(克拉维斯,1970)及“经济增长发动机”命题的修正理论(纳克斯,1953)等。实证研究方面,关于出口贸易,目前已有的经验检验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经验实证研究,即对各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增长、经济增长等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另一类是微观经验实证研究,即对某一产业与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研究内容基本上集中在出口贸易与其经济增长之间,两者是否也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即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Ghartey(1993)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台湾、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数据分析发现;在台湾,出口增长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在美国却相反,在日本两者互为因果关系。Henriques和Sadorsky(1996)也证实了1980-1991年加拿大出口的增长不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中国,李文(1997)较早地分析了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相关度。沈程翔(1999)、赵陵(2001)等认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仅限于短期内,而长期影响并不显著。魏巍贤(1999)、赖明勇(2002)、林毅夫(2003)等认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曾子娟,甄燕京(2008)对江苏省1985-2006年的出口、进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出口、进口与国民生产总值互为因果关系。关于进口贸易,Barro和Sala-I-Martin(1992)研究了各国的GNP数据后发现,那些采用典型贸易保护政策的都增长得较慢。RobertZ.Lawrence、DavidE﹒Weinstein(1999)通过对1963-1973年的有关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较低的关税和较高的进口数量对日本企业竞争力的培养尤为有利。Kanta
Marwaha和AkbarTavakoli(2004)分析FDI和进口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得出进口对四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0.292、0.529、0.353和0.472。在中国,陈家勤(1999)通过对外贸依存度等实证分析得出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大作用的结论。刘晓鹏(2001)通过对1952年以来中国GDP与进出口数据的协整分析,运用EG两步法建立三者间的误差修正,得出了进口增长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许启发和蒋翠侠(2002)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进口与出口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只存在单方向的因果关系,并主张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要并重。高峰、范炳全、王金田(2005)认为长期而言,经济增长率同进口增长率之间呈负的相关关系;短期来看,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同经济增长率之间分别呈正的相关关系,但进口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梁桂萍、李信、李均立(2008)针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得出进口贸易主要通过缓和贸易摩擦,诱发国内需求、弥补供给缺口和促进技术创新四条途径作用于经济增长。三、参考文献[1]车文娇,田炜.比较优势论的新发展与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1(31):71-73.[2]莫莎.论做大对外贸易乘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21(104):111-114.[3]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5-38.[4]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7.[5]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4-105.[6]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8-119.[7]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8]赵陵,宋少华,宋汉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8):15-20.[9]张茵,万广华.试析我国贸易余额波动的成因[J].经济研究,2005,40(1):38-46.[10]黄萍,赖明勇.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J].商业经济文荟,2003,(2):32-35.[11]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5):32-40.[12]曾子娟,甄燕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对江苏省1985-200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2008,(2):123-125.[13]佟家栋.关于我国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3-24.[14]陈家勤.适度增加进口的几点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1999,(7):11-15.[15]刘晓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1,(5):53-56.[16]许启发,蒋翠侠.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J].预测,2002,21(2):14-18.[17]张亚斌,易红星,林金开.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11):63-65.[18]王坤,张书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4):26-33.[19]高峰,范炳金,王金田.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5-9.[20]李磊.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J].经济论坛,2005,(7):53-54.[21]朱春兰.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52-2004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45-46.[22]梁桂萍,李信,李均立.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11-12.[23]米良.东南亚国家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内容及特点[J].前沿,2009,(11):61-65.[24]辛锋.泰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J].当代世界,2002,(5):10-11.[25]汪慕恒.2001-2005年间泰国经济的发展[J].东南亚,2005,(4):23-27.[26]李瑞霞.浅析出口导向的泰国经济[J].东南亚,2005,(2).[27]马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通关制度比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28]徐世文.2006年度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技术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实施情况回顾(连载三)[J].口岸卫生控制,2008,(3):53-56.[29]姜玉华.浅谈泰国利用外资之得失及对我国的启示[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8,(6).[30]刘仁伍.东南亚经济运行报告(200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1]刘仁伍.东南亚经济发展地图[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2]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东南亚五国经济[M].人民出版社.1981.[33]王勤.东盟国际竞争力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4]许宁宁.来自东南亚的商机报告[R].华夏出版社.2002.[35]覃主元.战后东南亚经济史(1945-2005年)[M].民族出版社.2007.[36]张岩贵,李文光.日本与泰国经贸关系发展探析——兼论日、美、泰贸易逆差三角关联及其政策含义[J].南开经济研究.1998,(6):45-51.[37]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2011版)》[M].北京:商务办公厅.2011.[38]黄建忠,杨扬.服务贸易壁垒测量的体系和框架[J].亚太经济.2009(1):49-53.[39]潘省初.计量经济学中级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0]Solow,Robert.AContributiontotheTheoryofEconomicGrowth.Quarterly[J].JournalofEconomics,1956,70(1):65-94.[41]Swan.T.W.EconomicGrowthandCapitalAccumulation[J].EconomicRecord,1956,32:334-361.[42]Romer.P.M.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94(5):1002-1037.[43]Lucas,RobertE.Jr.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8,22(1):3-42.[44]Rodriguez,F.andRodrik,D.TradePolicyandEconomicGrowth:ASkeptic’sGuidetotheCross-NationalEvidence[N].NBERworkingpaper,1999,7081:1-48.[45]A.Dixit.TheExportofCapitalTheory[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81,11(2):279-294.[46]Metcalfe,J.S.andSteedman,Ian.OntheTransformationofTheorems[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81,11(2):267-271.[47]Dixit.AandStiglitz.J.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OptimumProductDivers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7,67(3):297-308.[48]Ethier.W.InternationallyDecreasingCostsandWorldTrade[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79,9(1):1-24[49]Krugman.P.Intra-industrySpecializationandtheGainfromtrad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1,89(5):947-959.[50]GeneM.Grossman,ElhananHelpman.The“New”GrowthTheoryTrade,InnovationandGrowth[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0,80(2):86-91.[51]RaulPrebisch."TheEconomicDevelopmentofLatinAmericaanditsPrincipalProblems”[J].EconomicBulletinforLatinAmertca,1962,7(1):1-2.[52]Bhagwati,JagdishN.PoliticalEconomyTheoreticAnalyses[J].InternationalEconomicJournal,1987,1(1):1-14.[53]IrvinKravis.TradeasaHandmaidenofGrowth:Similar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版北京市一手房购买居间合同
- 皮肤伤口用药剂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卫星通讯技术研发合同
- 节日装饰彩色小灯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大米进口关税减免合同跨国贸易特别条款
- 2024年度工程事故处理合同
- 2024年度保险合同:叉车设备及其作业保险服务
- 2024年度技术服务合同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期限
- 2024年度深圳艺术家工作室租赁合同with创作支持和展览权益
- 2024年度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解决途径协议
- 机电安装单价表
- MSDS(T-09)快干水2x3
- 隧道衬砌环向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建议
- 浅谈语文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
- 《烧烫伤的现场急救》ppt课件
-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台账
- 危重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 中国民航数据通信网项目情况介绍
-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
- 五篇500字左右的短剧剧本
-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新闻宣传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