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土地与土地类型
学习目标:掌握土地和土地科学的概念;了解土地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解土地单位和土地分级的基本内容。了解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结构。了解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土地与土地科学土地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生存的立足之地,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最基本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地的概念来源于劳动者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识。人类开拓地理环境绝不是仅与某一自然要素打交道,而是与该地段的自然环境的综合特征打交道。
一、土地的概念1、人类对土地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人们仅认为人与土地是一种依存关系;随后,人们扩大了对土地的自然、技术和人文特性等方面的认识,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洋上,空气、光和热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土地经济学、地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人们认为土地是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概念表述上的差异:(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和近地面层,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环境综合体。(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2)土地应该被认为是土地表面在某一点的整个垂直剖面,从空间环境直至下伏的地层,包括动植物群体以及与其有关的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澳〕克里斯钦Christian,1963)。
(3)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的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还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赵松乔、陈传康,1980)。(4)土地是由其相应的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成分(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组成的自然地域综合体,是地球表层历史发展的产物(林超,1980)。(5)土地位于陆地表层部分的统一体,人类活动的基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植物和水文等组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石玉林,1978)。综合各家的观点,土地概念可以表述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后果。土地概念包含着下列基本内容: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其综合自然特征主要取决于各组成成分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性质和特点。2)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垂直厚度和水平范围的地段。各具体的地段有大小之别,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地域组合关系。3)土地是历史自然体,受自然规律制约。如空间地域分异规律。4)土地是自然历史产物,具有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5)土地是人类活动和生产的场所,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除自然属性之外,还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如区位特征),因此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利用和改造。土地地上层地表层地下层土壤地貌水文植被动物气候岩石水文地质土地有什么特征?土地与景观、环境、土壤有什么区别?
土地的特性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质量的动态性4、土地利用的永续性5、土地用途的多宜性与多用性6、土地的不可代替性7、土地的社会性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①景观(landscape/landschat)的定义古人视“景观、风景、土地、环境”为同义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肖笃宁(1997)]②景观(landscape/landschat)的特性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景观具有明显形成特征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是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土地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土地与土壤的区别: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陆地上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则强调是在一定地域内包括土壤在内的全部自然因素作为其本身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综合自然整体。二、土地科学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土地科学。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属性:土地科学是以土地为研究客体的一系列相关学科的集合体。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研究内容:①土地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土地评价。③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④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⑤土地管理,包括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⑥土地关系等。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各分支学科间相互关系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土地利用是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生产并持续获取需要的各类产品;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达到土地利用目标而采取的规划、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管理措施的手段。三、土地科学的发展1、土地科学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上溯到约2500年前,我国《周礼》一书对土地的记载与研究。欧洲一些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也开始了有关研究。特点:零星的、不系统的、以描述性为主的分析调查阶段。(2)第二阶段二十世纪30至40年代。对土地的研究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为主。(3)第三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是现代土地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特征:把土地作为自然综合体对待,建立土地分类、分级、评价与规划利用、管理等理论体系。2、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1)早期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周礼》,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土地思想萌芽的著作《管子·地员篇》把全国土地分为三等十八类九十种,确定了土地等级系统,对土地进行了简要评价。《禹贡》根据土地自然肥力的差别将九州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共九级,并按土地等级规定田赋标准。(2)建国以来,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第一阶段: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吸收前苏联一些研究成果,发展了土地类型学,从土地类型的角度对我国各自然分区的内部特征进行剖析,并且在1959年完成全国自然区划。第二阶段: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吸收了欧、美、澳等国的思想,完成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和1:100万土地类型图等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城市土地、林地、天然草地等的评价分析,土地综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形成。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土地研究结合国土整治与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区建设、土地使用制度研究、城市规划等实际工作进行。(3)我国土地科学的近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土地分类与土地评价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1)土地评价研究;(2)土地资源调查研究;(3)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4)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研究;(5)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治理研究;(7)土地规划研究;(8)土地资产评估研究;(9)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10)土地管理研究
2、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是前苏联土地类型学或景观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景观思想指导下,前苏联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土地分类、分级、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德国:德国对景观学的研究亦做出了重要贡献。早期景观学研究的代表人物S·帕萨格,提出景观单元等级系统。对近现代景观学有重要影响的是CarlTroll,他将生态学思想引进土地研究之中。英国:英国除进行本国土地研究,还成立国外发展部土地资源处,专门负责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资源。英国土地研究工作是以区域研究开始的,其中,米彻尔编制的10级的土地、土壤和生态单位的分类等级系统表,是关于土地分类最详细的等级系统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对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非常重视,明确提出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提出土地研究中的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三级系统,把工作范围扩展到了环境生态的调查研究上。加拿大:加拿大把土地分类定名为生态土地分类,并确立了一个七级生态土地单位系统:生态带—生态省—生态区域—主态区—生态段—生态立地—生态元素。
3、土地科学研究展望①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水土保持研究、荒漠化土地的防治研究、盐碱化治理研究等方面,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②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效果评价、土地使用制度评价、土地管理效益评价等几方面。传统评价指标只重社会经济产值和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这一评价指标内容也正是未来研究的重点。③加强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土地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资产化管理的研究以及关于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将成为今后的重点研究对象。④土地利用规模研究对影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土地经营规模向适度规模转化的途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⑤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土地资源的研究手段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集成“3S”的土地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报模型。第二节土地分级(土地单位界定)一、土地分级的概念
对土地进行科学研究,首先需要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土地类型是对若干土地个体(土地单位)属性的抽象概括,而其前提是明确土地个体(土地单位)这一分类对象。
根据土地个体(土地单位)的规模大小和内部复杂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土地个体(土地单位),称为土地分级。
土地分级是指土地个体单位的划分和合并,即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区分出一些综合自然特征一致性和内部复杂性的程度有差别、级别不同和大小不等的土地单位。二、土地单位系列----土地分级系统土地分级研究一般采用三级系统,即划分出三个基本的土地分级单位(表4.1)。不同国家地区和作者对等级单位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没能取得完全一致的划分,但不同系统中相应等级的单位大致上可作相互对比。至于比这三级单位级别更高的单位,中国与俄罗斯学者都认为可作为自然区划单位处理。我国的土地分类研究主要是沿用原苏联的土地分级系统。蔡运龙1986年提出了中国三级土地单位系列。表4.1土地分级系统对比等级系统
国家低级单位中级单位高级单位原苏联相限区地方澳大利亚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英国土地要素土地片土地系统中国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分级系统:①相(地块、立地):综合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是土地分级的最小单位。②限区(地段、土地单元):相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中级土地分级单位。③地方(土地系统):限区有规律的组合而成的高级土地分级单位从相(立地)、限区(土地单元)到地方(土地系统),其内部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其内部一致性越来越弱,而差异性越来越明显。1.相(地块)相是土地地段最低级的单位,即自然地理综合体最基本的单元。地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这个基本单元的不同名称。Б.Б.波雷诺夫称之为“单元景观”,В.Н.苏卡切夫称为“生物地理群落”,Л.С.贝尔格采用“相”这一概念。А.Г.伊萨钦科也作了如下表述:最简单的地理综合体(他称为“相”)应当认为是地域的这样的地段:在它的范围内所有组成成分都具有一致的性质,即它们都是它自己的最细小的分类单位。概括起来就是:①相是最简单的自然地理单位,是土地分级的下限;②相是不能再分的自然综合体;③相是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地段。定义:相是最低级的土地单位,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和排水条件,并具有一种小气候、一个土壤变种、一个植被群丛的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单位。例如:一条干沟的横剖面可分出沟底相和沟坡相;一个小丘的剖面可分出丘顶相、丘坡相和丘麓相。实际上,相的组成比较复杂,但都可先划分出地貌面,然后考虑同一地貌面的其他组成成分的一致性。2.限区(地段)限区是相有规律地组合成的中级土地分级单位,它通常相当于一个初级(中等)地貌形态单元,是外貌最清楚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在其范围内,物质迁移特点具有一致性。例如,一条冲沟,假若忽略其内部的土种、植被群丛、人类活动等的差别,则它就是至少由两个沟坡相和一个沟底相所组成的冲沟限区;一个阶地是至少由一个阶面相和一个阶坡相所组成的阶地限区,等等。上述的冲沟和阶地都相当于初级地貌形态。3.地方地方是限区有规律地组合成的高级土地单位。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限区,因此其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复区的特点,相当于特别复杂的初级地貌形态单元组合,在其范围内无统一的物质迁移方向。地方通常表现为几种初级地貌形态单元在其范围内典型地重复出现或彼此叠置分布。例如,一个沙丘带具有沙丘和沙丘间凹地两种限区的重复分布,便可划分为地方。一个遭受多级切割的阶地或黄土梁地,也可视为一个地方。与地方相应的土壤和植被是土壤种和植物群丛的复域。地方的空间划分,起主导作用的是地貌形态和新构造运动,它们决定着限区组合的特点,使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格局。三、土地分级单位的相互关系土地划分为相、限区和地方这样三个不同级别的土地单位。各级土地单位在综合自然特征一致性以及内部复杂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除了相这一级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一致以外,随着级别提高,土地单位内部复杂程度逐渐增加,差异性逐渐明显(表4.2)。相、限区和地方的比较土地级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相地貌面小气候土壤水性质相同变种群丛限区初级地貌形态(简单、复杂)小气候组合排水和潜水条件相同变种组合群丛组合地方初级地貌形态组合地方气候水文复区复区复区另一方面,土地分级单位是土地组合的结果。这种由简单的单位组合为较复杂的单位,进而组合为更复杂的单位的基本根据是土地单位之间密切的地域联系,各不同土地单位必须在地域上相互连接才能进行组合。相是最小的土地单位,通过相组合成限区,限区又组合为地方。地方是土地分级的最高单位,倘若把综合自然特征较为一致的土地地方作进一步组合,还可得出一个更为高级的个体单位——自然地理区,即狭义的景观。第三节土地分类土地类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土地单位的确定和分级;二是对各级土地单位的类型作划分研究,即土地分类研究;三是对各类土地进行土地质量的分等研究,即土地评价。以上三方面有差别也有联系。土地分级是指对土地的个体研究,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划分不同级别的土地单位;不同级别的土地单位都是一个个面积完整的连片的个体。土地分类则是采用分类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土地单位按其特征进行类型的划分,是按“型”归类,而不是按土地单位分级。同一类型可不在同一地区,互不相连。土地分等也是一种分类研究,但它是在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按土地质量分等评价。一、土地分类的概念1、概念:
土地分类是指对土地的类型进行划分与归类。由于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一个自然区或行政区)土地个体单位的数目很多,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逐个研究其个体特征,只按它们质的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概括,得到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这是土地分类研究所采用的类型系统研究法。土地分类系统很多,如:(1)从土地的实际利用和管理角度对土地类型的划分。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是按这种土地分类实施的。全国土地共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其中农用地续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5个二级类。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112望天田113水浇地114旱地115菜地12园地121果园122桑园123茶园124橡胶园125其他园地13林地131有林地132灌木林地133疏林地134未成林造林地135迹地136苗圃14天然草地141天然草地142改良草地143人工草地15其他农用地151畜禽饲养地152设施农业用地153农村道路154坑塘水面155养殖水面156农田水利用地157田坎158晒谷场等用地建设用地2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01城市202建制镇203农村居民点204独立工矿用地205盐田206特殊用地26交通运输用地261铁路用地262公路用地263民用机场264港口码头用地265管道运输用地27水利设施用地271水库水面272水工建筑用地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312盐碱地313沼泽地314沙地315裸土地316裸岩石砾地317其他未利用土地32其他土地321河流水面322湖泊水面323苇地324滩涂325冰川及永久积雪(2)从土地自然地理属性的角度进行的分类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这种土地分类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也是土地类型学研究的主要任务。通过对土地类型的划分,不仅能正确认识土地现状,指出改造与利用的方向及途径;而且有助于扩大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二、土地类型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1、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景观法参数法过程法
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
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这种方法依据对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景观法的特点是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这是它的不足。但是景观法应用比较方便,而且能准确地划分土地类型,所以现在已被广大土地工作者所接受并加以应用。
参数法的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参数的选择与鉴定尚在探索过程之中,因而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因此,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以及获取各种参数方法论问题的解决,预计参数法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数法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即在选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
过程法依据的是土地单位分异的本质原因,因而是真正综合的方法。但必须对土地分异的自然过程有深入地定量分析才能采用。过程法是通过对土地分异各主要过程以及过程动力学特点的研究,以土地内部的作用过程为依据,将不同成分过程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界线作为土地单位的边界,进而产生土地单位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土地类型划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医科大学《财政与金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吉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广东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STP汽车战略分析》课件
- 《康复护理新思维》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品读大全十篇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粹合集十篇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ho中国案例分析》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选集【职员管理篇】十篇
- 熔铸生产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 行测答题卡模板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供应链案例亚马逊欧洲公司分销战略课件
- 石化行业八大高风险作业安全规范培训课件
- 村老支书追悼词
- DB3302T 1131-2022企业法律顾问服务基本规范
- 2022年自愿性认证活动获证组织现场监督检查表、确认书
- 中南大学年《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龙虾高密度养殖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桥梁工程计算书》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