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近代民主革命_第1页
专题十三 近代民主革命_第2页
专题十三 近代民主革命_第3页
专题十三 近代民主革命_第4页
专题十三 近代民主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华史民族抗争史两次鸦片战争整体感知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

1个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个阶段:旧、新民主主义革命3个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4个阶级: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5次战争: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整体把握

1840184218941856186019001895190119451937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列强侵华主要史实

185119191864191119241921192719451937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革命主要史实关于民主革命:时间:1840-1949年任务:反封建反侵略民主革命的分期:18401949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领导

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的商品倾销市场②清政府的衰落③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一、第一次鸦片战争3.《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五个通商口岸④商定关税领土主权被破坏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贸易主权被破坏;闭关锁国被打破;自然经济被破坏关税自主权被损害;便利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南京条约》签订经过1842年7月,英舰百余艘,官兵约九千人,自吴淞口溯长江西上。进攻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点的镇江。意图截断南北交通,阻止漕运。驻守镇江的1500名八旗兵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死伤惨重,全城遭受焚掠,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并把炮口对准南京城。腐败的清政府公开违背广大人民坚决抗敌的愿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对岸的扬州绅商,惶恐万状,给了英军五十万元,作为不占领的交换条件。道光皇帝遂决定接受英国的条件议和。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但谈判期间英军仍未停止抢劫行为,引发了鸦片战争中最后一战——靖江保卫战。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随后,美国和法国强迫清政府分别与之签定《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一、第一次鸦片战争4.其他不平等条约:①1843年《虎门条约》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及居住等特权②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一、第一次鸦片战争5.影响:①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②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早期现代化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历史沉沦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释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英法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源)②清政府拒绝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直接)2.时间:1856—1860年3.结果: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北京条约》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③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④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

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⑥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二百万两,赔偿英商损失白银二百万两。天津条约《天津条约》签订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又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等不平等条约。

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尖沙嘴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到800万两北京条约⑤允许华工出国《北京条约》签订经过1860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逼签《北京条约》后,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支持洋务派奕升政。英法联军由于其侵略要求基本上得到暂时满足,因而先后撤出北京。1860年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美国公使因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当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应召回国,未及趁火打劫。但事后借口“利益均沾”条款,照样掠取了许多新的殖民特权二、第二次鸦片战争4.影响: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总理衙门、海关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③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④诱发了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①从战争进程来看

A,侵略力量扩大B,侵略时间增长C,侵略区域扩大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辟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只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点三、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并制定大陆政策②清政府日益腐败和西方列强的纵容③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时间:1894年7月—1895年三、中日甲午战争3.1895年《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从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开资本输出的方便之门,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财政和外交主要内容『中文条约中称中国

、日文条约称清国』●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后来日本以退归占领的辽东半岛为由,又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还费)●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将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马关条约》签订经过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于7月25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打响后,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战斗军从朝鲜打到奉天(今沈阳),占领大片领土。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1895年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4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沈阳、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占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10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确表示是否接受,不许再讨论。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三、中日甲午战争4.三国干涉还辽:俄国、德国、法国①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②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甲午战败后,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5.影响:④随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四、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②根本原因: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2.时间:1900年6月3.《辛丑条约》:1901年4.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1901年)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④惩办反帝官吏,禁止参加反帝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⑤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①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的勒索,人民更加贫困;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营;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帝运动;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辛丑条约》签订经过参与八国联军的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都有分割中国领土的想法。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被认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洋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真确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恒温恒湿的库房保存。内容特点1、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2、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帝国主义很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极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矛盾错综复杂,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3、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此条约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继续推行“以华治华”的策略,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他们在华的代理人。4、使中国长期陷入被动状态此条约中白银4.5亿两的数字已然天价,中国显然不可能一次性还清,所以,这些银两总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了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朝的太上皇。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和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这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列强侵华产生的影响

1.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3.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趁热打铁:练习巩固:1.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BD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写的《春愁》一诗,这首诗写于哪一年A.1894B.1896C.1895D.19014.“四万万人同一哭”是指

①甲午战争失败②日本强占台湾③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④《马关条约》签订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趁热打铁:练习巩固:BA5.《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割占中国领土B.巨额的赔款C.开设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趁热打铁:练习巩固: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A.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C.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抗击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华目标DB面对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哪些阶级进行了抗争与探索,分别进行了什么实践?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爱国将领奋起反抗,前赴后继: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两段材料: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摘自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提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阶级矛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加剧外国侵略

激化自然灾害一、兴起和发展原因(1)阶级矛盾的尖锐(根本原因)(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⑶自然灾害严重(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宣传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二、标志性事件开始:初步建立政权:建立与清朝政府对峙的政权:全盛时期到来:转折点:失败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永安建制定都南京(1853年)通过北伐、东征和西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1853-1856年)天京变乱(1856年)天京陷落(1864年)前期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后期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①时间:1853年、1859年②内容: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③评价:A.太平天国政权的施政纲领B.革命性:反封建C.落后性:建立在小农产生基础之上D.空想性:主张平均分配一切财富,超越生产力发展《资政新编》①时间:1859年②内容:③评价:A.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B.革命性:反封建C.进步性: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D.空想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④杀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①逼②杀③责⑤疑⑥走⑦灭天京变乱2、定都天京后革命意志减弱,腐朽思想滋长;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韦昌辉天王府模型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时代特征:1)利用西方宗教;2)反封建反侵略;3)主张学习西方;4)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5)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战略上的失误(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失败的原因启示三、太平天国的主要功绩(作用)

1、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3、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4、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1)起义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起义原因新—外国侵略(3)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4)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资的方案;(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新的特色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一:此种观点正确。因为两者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太平天国不国时期提出的振兴太平天国的方案,两者都主张反封建答案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后者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废除私有制,前者主张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后者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前者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后者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前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革命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性。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2.1853年,太平军西征最重要意义在于:A.巩固天京大本营B、重创了湘南地主武装C.发展了自已的经济力量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C、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D、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BAA4.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 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5.太平天国后期曾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满汉地主武装共同镇压太平军 B.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太平军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乱 D.太平天国北伐失利DC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③战略上的失误④资本主义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AC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少分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引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宣令(各地)镇宜都市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纲税。—引自《太平天国》请回答:(1)材料一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2)材料二实际上认可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要这么做?(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太平军要建立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这种理想社会不能实现?(1)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太平天国财政和军需的现实需要。(3)要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①根本: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空前激化②直接:外国传教士在山东活动猖獗,与民众对立严重2.口号:扶清灭洋反帝爱国;盲目排外3.失败:①农民的阶级局限性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4.影响:①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②推动了清王朝改革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①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由于深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农民阶级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②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是小生产者,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它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致命弱点)③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广泛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的。概念鉴定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革命兴起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

思考: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表现有哪些?哪一个条约的什么内容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条件1背景条件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篇条件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1894年兴中会1904年光复会1904年华兴会1906年日知会兴中会成立图1、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完备的革命纲领,并由一个统一政党领导。同盟会成立图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篇条件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缺乏群众基础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辛亥革命

1、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孙中山任总理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5、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6、1912年3月,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8、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9、意义:结束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0、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惊天动地谱春秋——革命过程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1、121912、2、121912、31912、4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颁布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一、革命的酝酿与爆发:条件:1、社会经济条件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2、思想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为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3、组织基础:各地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4、军事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民族矛盾继续深化。原因1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保路运动目的: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保路运动时间:1911年保路运动影响:清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保路运动纪念碑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武昌起义成功原因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原因2还有哪些原因,想想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武昌起义爆发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时间:1911年主力:湖北新军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革命后形势:(从下两幅图中分析)南京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形势图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这说明了什么?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但封建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惊天动地谱春秋——革命过程篇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才女林徽音猛士林觉民这封信在林徽音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什么种子?你们又从中感受到哪些精神与高尚情怀?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材料:历史最感人的遗书1、“皇帝倒了,符号变了”“巩金瓯,承天幡,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国歌1911》“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临时政府之民国国歌1912》“朕即国家”“五族共和”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措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

南京改用公历五色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五色旗: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移风易俗和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公历纪年:公元与民国纪年换算方法是具体某年后二位数加减11即可,公元换算成民国减11,民国换算成公元加11。如1912年,后二位12-11=1,民国1年。民国三十八年,38+11=49即1949年。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选举临时大总统和弹劾大总统权利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实行责任内阁制法院独立形式司法权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限制袁世凯权利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局限性: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骤步1、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攫取清政府大权,并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2、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统治结束3、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退位诏书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分析讨论为什么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政权?1、帝国主义支持2、资产阶级软弱妥协3、立宪派和旧官僚进攻4、袁个人权术和阴谋袁世凯以帝国主义为后台,北洋军队为资本,逼迫清帝下诏退位。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材料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材料四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主权在民(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上述原则和思想是对封建制度下哪一体制的否定?三权分立(3)材料三中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4)材料四中,为了让“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实行责任内阁制(5)司马迁曾这样形容秦代到皇帝制“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纵观材料,你认为《约法》的治国思想和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最明显的变化在哪里?“法治”代替“人治”君主专制讨论: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③从性质上:它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①从目的上: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②从内容上:

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民族平等;规定国民的基本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等都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袁世凯夺权成功的原因客观:______的支持(培植新的代理人)_______拥有北洋军队、权力、心计革命阵营内部_____派和旧官僚的声援主观:_________(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列强袁世凯立宪资产阶级(一)条件1、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支持袁世凯。(政治、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等)2、革命阵营的分化: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4、袁世凯的个人因素:北洋集团的首领;掌握清朝全部统治大权;诡计多端,采取多种手段

思考: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条件有哪些?(二)篡夺经过:思考: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经过了哪几步?⑶、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⑴、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清朝灭亡。⑵、通电赞成共和,迫使孙中山辞职

辛亥革命的意义: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经济: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起了积极的作用。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5、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革命成果(政治上):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反封)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反帝)思想文化: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生活习俗上:革除封建陋习,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语言习俗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际影响: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作用局限革命任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结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评价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法令。如:通令剪辫子;禁止缠足。留在男子脑后长达三百余年的发辫及妇女缠足陋习终被革除。史料4:观察下列组图史料4:观察下列组图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中山装五个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立国四维:礼、义、廉、耻。中山装文化内涵中山装的最初款式:上衣为立领、前门襟、9粒明扣,4个压爿口袋,背面有后过肩、暗褶式背缝和半腰带。1922年中山装改为立翻领、7粒扣,下口袋为老虎袋。后又改成现在的款式:上衣为立翻领,有风纪扣;衣身三开片,前门襟,5粒明扣;4个贴袋,各有袋盖及1粒明扣,上为平贴袋,下为老虎袋,左右对称;左上袋盖靠右线迹处留有约3cm的插笔口。高档中山装,在袖口部位有3粒饰扣。与中山装配套的裤,一般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财富问题思考:怎样理解三民主义?补充资料(原始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三权分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何历史地位?(1)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资产阶级革命性的集中体现;(2)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20世纪初期亚洲民主宪政运动史上最民主、最具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背景: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先进分子的反思代表: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人主要阵地:《新青年》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时间:1915年9月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内容:①前期(1915-1917):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后期(1919-1923):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精神:广收门徒作用:1.是中国历史资产阶级反封建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2.前期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4.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历史背景(1)政治: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③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五四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胡适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还试作白话诗。鲁迅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李大钊蔡元培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刘半农刘半农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钱玄同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废除汉字。周作人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新文化运动之新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局限性1、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2、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3、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4、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代表:

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等评价:

虽然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它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实业救国”派实业救国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开始出现。辛亥革命(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甲午战争(1894~1895)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所以能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主要原因在于①都主张以暴力驱逐列强②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③革命形势的推动和要求④都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己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洪秀全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B.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武装推翻清政府D.修改不平等条约CBC4、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面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C、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5、下列关于三民主义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B、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的愿望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D、它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CD6、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7、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8、“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A.浙江起义B.安徽起义C.惠州起义D.黄花岗起义DAD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请说明理由。答案一: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主要因为:(1)武昌起义胜利了,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2)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4)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是因为:(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2)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未得到根本改变。(3)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与胜利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结果:正义的要求遭到无理拒绝,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欣喜盼望极度失望决定斗争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十一条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这些条款称中日“二十一条”,也称《民四条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1、大革命时期(1924——1927):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以国共为代表的国内阶级矛盾中国人民——北洋军阀中日民族矛盾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形势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分裂)五四运动

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1946—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一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一、而今迈步从头越││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讨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却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而不归还给中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战是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此次会议是帝国主义分赃的会议。五四运动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结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意义: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五四风雷一、背景国际国内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指明方向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根本)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壮大(阶级)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思想解放(思想)导火线国际方面:国内方面:五四风雷

1919年5月4日起北京学生罢课

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二、经过取得初步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卖国贼职务③拒绝和约签字五四风雷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如果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能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五四运动时的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头可断,青岛不可失”“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五四”运动时的传单

中国就亡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风雷三、历史意义1、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3、作用与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风雷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就新在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问答题:试结合史实分析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点有哪些?①指导思想不同:五四运动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辛亥革命则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②革命性质和发展方向不同: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其发展方向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五四运动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革命③主力不同: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辛亥革命的主力是民族资产阶级④领袖人物不同;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是资产阶级革命派⑤群众基础不同:五四运动有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则脱离了群众。⑥革命的彻底性不同:五四运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则缺乏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精神⑦影响不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辛亥革命则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下午两点整,游行的学生向着外国使馆区出发,十七岁的江南少年杭嘉平激动万分地尾随其后,情急中掉了一只鞋子,他也顾不得拾了,赤着一双脚,喊得喉咙充血,眼睛出泪。他和他的朋友们举着的标语牌上,写着“还我青岛”的口号。他们散发题为《北京全体学生宣言》的传单时热泪盈眶,使得他们面对市民呼吁时埂咽而不能言语。

——《南方有嘉木》<文学赏析>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①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条件4、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5、共产国际的帮助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和干部基础——组织基础——外部条件——经济根源1、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共诞生中共“一大”1、时间:2、地点:3、人物:4、主要内容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毛泽东、董比武、张国焘、李达等13人(1)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2)奋斗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任务:推翻、建立、消灭、实现共产主义(3)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5)党的性质:无产阶级政党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意义1、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政党;

2、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3、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诞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同盟会有何不同?

①思想基础:同盟会是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

②阶级基础:同盟会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组织准备: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④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⑤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⑥纲领:同盟会是三民主义;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与三民主义不同,最低纲领与三民主义有相同之处,即建立民主共和国。斗争对象上,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满清统治;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明确提出了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军阀。

“二大”的召开(1)必要性:“一大”的纲领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人民的最大痛苦来自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和统治。(2)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3)中心内容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②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1、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2、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广州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二、国民大革命兴起:高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结果:失败

五卅运动、国民政府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开始破裂——完全破裂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目的:对象:结果:1924192619251927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至1927年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对象: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主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结果: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1、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2、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3、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党没有能够采取应付突发事变正确的措施。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②战略部署的正确。

③北伐军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④工农群众支持响应,大力支援。

⑤北伐军政治思想工作出色。

⑥冯玉祥北方响应。

⑦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斗争矛头都指向帝国主义扶植的代理人。

③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失败原因相同----都由于帝国主义干涉、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以及革命派的软弱妥协造成的。

⑤意义相同----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③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主要依靠民族资产阶级、会党、新军;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④斗争对象不同: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

⑤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全面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①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主要表现在: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冯玉祥倾向革命,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孙中山北上,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兴起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造成的有利革命形势,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条件。②使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它基本上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两大军阀集团,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