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_第1页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_第2页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_第3页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_第4页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列宁斯大林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知识回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2.目的:

3.开始时间:1921年4.内容(1)允许多种经济并存(2)大力发展商品经济,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经济上—“新经济政策”政治上—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中小型企业国有化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1913—1925年苏俄经济发展情况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1925年1913年1920年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感悟: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注意: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体现出列宁()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末代沙皇全家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俄罗斯的历史演变两个政权并存俄国兴起于9世纪下半期。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国号简称“沙俄”。1861年改革标志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917年

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

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简称“苏俄”。沙俄:从1547年到

年;苏俄:从1917年到

年;苏联:从

年建立到

年解体。俄国兴起于9世纪下半期。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国号简称“沙俄”。1861年改革标志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917年二月革命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十月革命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简称“苏俄”。沙俄:从1547年到1917年;苏俄:从1917年到1922年;苏联:从

1922年建立到1991年解体。知识线索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斯大林等全体俄共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

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斯大林的愿望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1、社会主义工业化①特点:②过程:③成果: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怎样的特点?其影响如何?1、特点: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强制组建;消灭富裕农民;大批牲畜被宰杀;强行征购粮食,等等。2、影响: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减产,饥荒严重,农业长期停滞落后。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确立①背景:②确立:③意义: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①积极作用:②消极作用:①适应了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②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评价:P10:①、②、③、④、(严重弊端)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顺应时代潮流.

弊端:一、重重工业,轻轻工业;二、品种少、质量差。三、打击了农民积极性。四、发展粗放,资源浪费。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②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要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1.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启示判断政策正确与否的主要依据

苏联的工业化途径有何特点?这种工业化的途径给苏联的经济造成了什么重大问题?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②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的长期停滞。思考小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乌克兰D、爱沙尼亚D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B巩固练习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B.1922年苏联成立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D.1937年农业集体化

4.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苏联成立后D.两个五年计划后CD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6.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CD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C8、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B“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2)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3)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