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的 形成与发展_第1页
internet的 形成与发展_第2页
internet的 形成与发展_第3页
internet的 形成与发展_第4页
internet的 形成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第六章网络基础知识6.1Internet基础学习知识要点:了解Internet的概念了解Internet的起源了解TCP/IP协议的产生了解在当今Internet上常风的网络服务功能领会IP地址资源和域名资源分配的概念什么是Internet?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当初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置为应对苏联的洲际道弹而开发的一种网络结构。

(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TCP/IP的产生1972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TCP/IP协议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

网络的“春秋战国”时代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以说是网络的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各样的网络应运而生。八十年代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开始着手建立提供给各大学计算机系使用的计算机科学网(CSNet)。198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斯蒂文·贝拉文(SteveBellovin)创立了著名的集电极通信网络--网络新闻组(Usenet)。(它允许该网络中任何用户把信息(消息或文章)发送给网上的其他用户,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和其他人进行讨论)1983年在纽约城市大学也出现了一个以讨论问题为目的的网络—BITNet。(在这个网络中,不同的话题被分为不同的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电脑订阅,这个网络后来被称之为MailingList(电子邮件群)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还诞生了另一个网络FidoNet即公告牌系统。(它的优点在于用户只要有一部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互相发送电子邮件并讨论问题,这就是后来的InternetBBS。)Internet的基础—NSFNET

Internet的第一次快速发展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简称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八十年代初,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呼吁实现全美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共享,以改进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欧洲和日本先进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挑战和竞争。时代背景:NSFNET的形成与发展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与这四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最初NSF曾试图使用D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线,但由于DARPANet的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这个决策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出资,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通讯协议,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1986年NSF投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纳尔大学建立五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56Kbps的通信线路连接形成NSFNET的雏形。1987年NSF公开招标对于NSFNET的升级、营运和管理,结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学组成的非盈利性机构Merit获得NSF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线路速度升级到T1(1.5Mbps),并且连接13个骨干结点,采用MCI提供的通信线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设备,Merit则负责NSFNET的营运和管理。由于NSF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NSFNET的正式营运以及实现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的连接开始真正成为Internet的基础。举例发展历程:琳琅满目的网络服务:

BBS—电子公告牌

E-mail—电子邮政系统

FTP—文件传输

WWW—万维网

VOD—视频点播

P2P—(BT下载)BBS—电子公告牌

原因:ARPA小组是个分散的合作机构:有军方成员、大学教授、企业精英还有年轻的研究生。为了及时地公布和了解最新进展情况,他们想到了公告栏和黑板报。

具体办法:拿出一台计算机来,集中存放(张贴)其它计算机发来的信息。显然这台计算机必须这个小组成员都能访问到。信息如何传到这台主机,其他的(不妨称作子机)又如何从这台主机上获取集中的信息的问题,显然就要有个标准。标准出来后自然要为主机和子机分制编写自动操作的软件,以尽可能的简化人的操作过程。

BBS由于简单,今天还在使用,尤其是大学校园内和民间的技术论坛。BBS的一个变形就是今天娱乐网站上的公共聊天室。E-mail—电子邮政系统

原因:BBS是完全公开的信息共享方式,在ARPA小组的研究过程中,不久就有了一些不能全部公开,只能在少数几个人,甚至在两个人之间传递共享信息的需要。但欲发送信息的人不知对方是否在计算机前,甚至不知道对方的计算机是否开机。为了方便,他们也想到了邮局投递信件的方式。

具体方法:在每个单位专门拿出一台计算机,在邮局一样负责发信息。这样发的人只管在他想发的时候就发,能否及时收到先不管,而收的人只要养成一个习惯,定期到自己单位的邮局计算机上拿回自己的信件就可以了!方案出来后,又是制定标准和编写自动化软件了。我们把那台充当邮局的计算机叫做电子邮件服务器,每个想享用这种服务的人只要在这台计算机开一个目录用来暂存放发给自己的电子信件就行。这个工作就叫做申请电子信箱。FTP—文件传输

原因:BBS和E-mail最初都只是用来传递一些简短的文字信息,但一些程序文件和数据库文件是无法传递的,但这又很有必要!

具体方法:大文件传输的最大问题是中途出错,为此,必需制定一个协标准,使文件传输克服中途出错的问题(避免出错是不行的)。

基本思路:①将一个文件分割成一段一段的数据,然后分段传递,若有错就重传这一段。②但问题又来了:网上信息传输的路径是不固定的,因此分段的数据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可能完全乱套,为了正确地在接收端"拼接"出来,必须每一段数据编顺序号。③同样为了准确到达目的地,每个数据包上都要标明接收地址,为了出错后告知发送方,还发标明发送地址。④为了让接收方能检测出是否出错,还发在传送的当页的后面再跟一段附加的校验信息。⑤这样分割后,最后一段可能是个重头,所以还应在发送数据的前面加上有用数据长度的信息。这就构成了一个数据包的概念,这就是传输的协议。WWW—万维网WWW意思:WorldWideWeb服务方案:采用服务机∕客户端模式采用协议:HTTP协议超文本文件:内容上的超文本:即不仅是字符,还有图片,甚至动画和声音结构上的超线性:即非常方便地跳跃式浏览链接上的超地域:即完全可以跨地域地跳跃(诱惑力)WWW引出的名词:因特网上面有着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分布在全球各地,那么怎么来区分这些计算机呢?来表示这些计算机在因特网上面的唯一性呢?艰涩的编号:IP地址概念:所谓IP地址就是IP协议标识主机所使用的地址,它是32位的无符号二进制数,分为4个字节,以X.X.X.X表示,每个X为8位,对应的十进制取值为0~255。网络号主机号命名规则:这就好比家庭地址或电话号码望文生义的域名服务:DNS(地址符号化)例如:其中,cn表示中国,edu表示教育机构,seu表示东南大学,www表示这是能提供超文本信息服务的主机。注意:域名和IP地址对应,一般可以相互替代。顶级域名:用户可能已经注意到:域名经常是以3个字母.com、.edu、.net、,或两个字母.c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