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概说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刑法学中的地位:认定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工具,并非构成要件研究意义:确定能否将某种结果归责于某行为以及该行为人。(故意犯;过失犯)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我国刑法理论上的学说必然因果关系说:危害行为本身包含着危害结果产生的根据,并合乎规律的产生了危害结果的。偶然因果关系说:危害行为本身并不包含产生危害结果的根据,但由于偶然介入了其他因素,而由该危害行为引起危害结果发生。国外因果关系的主要学说
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理论一、条件说(等价说)“没有A则没有B时,A就是B的原因”
甲打伤乙,乙在去医院的途中被车轧死甲欲杀乙,但只造成乙重伤,乙在住院期间发生火灾被烧死甲欲杀乙,造成乙重伤,乙由于伤口感染产生并发症死亡条件说的缺陷与修正(因果关系中断论):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由于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者某种自然事实,而导致结果发生的,之前的因果关系有可能被中断二、原因说(“个别化说”)
从导致结果发生的所有条件中以某种规则为标准挑选出作为“原因”的条件
——最终条件说,异常行为说,优势条件说,最有力条件说,近因说等三、相当因果关系说根据一般人社会生活中的经验,在通常情况下,认为某种行为产生某种结果是相当(经验上的通常性)的场合,就认定该行为与该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甲用刀捅乙,如果被害人是一般人,则只能致其轻伤,但乙是血友病患者,因血流不止而死。相当因果关系判断的主要学说:主观说:以行为人在行为时认识到的以及可能认识到的情况为基础判断是否具有相当性客观说:从裁判时的立场出发,以行为时客观存在的全部情况以及事后查明的所有情况为基础,以一般人为标准判断是否具有相当性折中说:以行为时一般人可能认识到的情况以及行为人特别认识到的情况为基础判断是否具有相当性四、因果关系判断的几种特殊情形因果关系的断绝假定的因果关系合义务的择一举动重叠的因果关系二重的因果关系不作为的因果关系疫学的因果关系
1.因果关系的断绝甲以杀人的故意在乙的食物里投毒,在毒药还没起作用时,丙开枪射杀了乙。前一条件对结果还没有起作用时,与此无关的后一条件导致了结果的发生2.假定的因果关系死刑执行人在将要扣动扳机射杀杀人犯乙之前的一瞬间,被害人的父亲甲突然替丙扣动了扳机射杀了乙。甲超速驾车,剎车不及而撞上前车的乙(13:00),乙被送医院后因伤势过重死亡(15:00)。事后证明,乙正要开车回家,若甲未撞上乙,依车程来看,乙极可能于13:30回到家,乙的仇人丙事先已经在乙家安装于13:45
引爆的定时炸弹,定时炸弹也如期引爆。虽然某个行为导致了结果发生,但即使没有该行为,其他因素也会导致该结果发生通说认为,“重要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件流程与具体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至于结果尔后是否可能因为其他因素或以其他方式而发生,在非所问。”但是,如果行为只是一定程度上修改而没有取代之前的原因,则不能对该行为进行客观归责。
例如,一辆火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山崩,岩石堵塞了两条轨道,火车司机因来不及刹车撞上岩石而死。司机撞上岩石的地点是右车道,而司机之所以行驶在右车道上,是因为被告过错地将铁道道岔从左边调整到右边,但左右两车道均遭堵塞。3.合义务的择一举动被告人甲,在一条笔直的6米宽的道路上驾驶汽车,右侧的乙(醉酒)朝着相同的方向骑自行车。按规则汽车与行人之间应该保持1.5米的距离,但甲只保持了0.75米的距离。最后,乙由于饮酒醉倒在车下,被车后轮轧死。经查明,甲即使保持了规定的间隔,发生同样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很高。虽然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了结果,但即使遵守法律,也不能避免该结果发生或者该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很高4.重叠的因果关系甲乙在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分别在丙的食物中投下了致死量50%的毒药,丙吃下含毒药的食物而死亡。甲殴打儿童V造成内伤,一天以后V的父亲乙又对V进行殴打,V随后在当天死去。甲乙均因为V的死亡受到指控。检方出示的证据:一名外科医生证实他不能确认究竟是一方还是双方造成了V的死亡。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行为,单独不能导致结果的发生,但合并在一起导致了结果发生5.二重的因果关系(择一的竞合)甲和乙在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都想杀死丙,他们分别在丙的酒杯里投放了达到致死量的毒药,丙饮酒后死亡。两个以上的行为分别都能导致结果发生,但在行为人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在一起导致结果的发生6.不作为的因果关系与作为犯条件公式的不同:作为犯的假定条件是“除去”某种作为;不作为犯的假定条件是“附加”某种作为假定条件必须考虑是“谁”的行为如果实施法律所期待的行为,就“十有八九”(超出合理怀疑)地不会发生危害结果的话,那么不作为与结果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7.疫学的因果关系(公害犯罪)水俣病.ppt疫学因果关系的确定某因素在发病期间之前起作用该因素的作用程度越高,患病率也越高该因素的分布消长与疫学观察数据的特征不矛盾将该因素作为原因,不会与生物学相矛盾四、客观归责理论下的因果关系判断客观归责的内容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没有超出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一)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减少已经存在的危险,排除客观归责没有以法律上重要的方式升高危险,排除客观归责假定的因果关系,不排除客观归责制造了被允许的危险,排除客观归责(二)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没有实现危险——因果关系的重大偏离未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被害结果不属于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的范围合法的替代行为与结果回避可能性1.没有实现危险
——因果关系的重大偏离e.g.受枪伤而送医院,在医院被大火烧死非重大的因果偏离,不阻断客观归责的情形将不会游泳的人推下河,希望他溺水而死,但被害人因为撞到桥墩而死用匕首刺杀他人,但没有刺到要害,但被害人因为破伤风而死亡。2.未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e.g.毛笔制造厂的老板把中国的山羊毛毛笔交给女工加工,根据规定,应该在加工之前进行消毒,但老板没有遵守该规定。结果,四个女工因为感染炭疽杆菌病毒死亡。但事后查明,即使使用当时规定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仍无法杀死炭疽杆菌病毒,因为该病毒之前尚未被发现过。3.被害结果不属于注意规范
保护目的的范围夜晚,两辆没有照明的自行车前后行进,前面的自行车因为光线不好与对面来的汽车相撞,致使骑车人死亡。但是如果后面的骑车人(被告)灯亮的话,前车就不会因为视线不好与来车相撞。能否将事故结果归结于后车车主?案例:李某系一辆大货车车主,未办牌照。李雇用付某为某水泥厂运矿石,并多次授意付某超载运送。某天,付某驾驶该无牌照大货车装载超载的矿石,占道行驶,与相对行驶的另一大货车相撞并坠下公路,造成付某及该车另两名搭乘人员当场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付某在此次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李某的行为如何认定?司解:机动车辆所有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4.合法的替代行为与结果回避可能性“保持车间距”案。
被告人甲,在一条笔直的6米宽的道路上驾驶汽车,右侧的乙朝着相同的方向骑自行车,按规则汽车与行为人之间应该保持1到1.5米的距离,但被告甲只保持了0.75米的距离。而乙则由于饮酒醉倒在车下被车的后轮轧死。后来经查明,甲即使保持了规定的间隔,发生同样事故的盖然性依然很高。在不足10米宽的混行道路上,被害人乙骑自行车在冰雪路面上骑车不稳,在向左歪倒的过程中,被行为人甲所驾驶的机动车挂倒碾压致死。经查明:行为人甲驶入自行车道15厘米(该道路未划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线,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距路边1.5米的范围应为非机动车的行驶区域)。2004年8月27日雨天,被告人赵某超速驾驶一辆桑塔纳小轿车行至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主路时,发现距车有10多米远处有一散放于路面的雨水井盖,由于来不及闪躲,车辆的右前轮轧到了井盖后失控,冲过隔离带进入右侧辅路。冲进辅路后被告驾驶车辆与杨某正常驾驶的小轿车和骑自行车正常行驶的刘某等4人相撞,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经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海淀交通支队认定,被告人在限速60公里/小时的道路上以时速高于77公里的速度超速驾驶,导致采取措施不及,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赔偿受害者家属90余万元。主要上诉理由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其行驶的道路上有散落的雨水井盖所致,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其负事故全部责任不当;原判认定其超速行驶不妥,因路口限速标志摆放不合理,致使其未看到限速标志北京市一中院二审判决:维持原判。被告甲驾驶大客车沿滨海公路从基隆往宜兰方向行驶,行驶至某路段时,在对象车道驾驶小客车的乙,因长途驾车疲倦,以40公里的时速突然驶入甲的车道,此时,甲、乙两车的距离约为10米。甲刹车不及以致两车相撞,事故导致乙脑挫伤颅内出血,后不治死亡。事后查明,肇事时甲的时速为62-66公里,该路段行车速率限制为时速50公里。5.行为制造的危险转移到他人应该负责的领域时,排除客观归责【德国判例】夜晚,甲在黑暗中驾驶卡车,卡车的尾灯不亮。一辆巡逻的警车拦住了卡车,要对甲进行罚款。为了保证后面来车的安全,警察在公路上放置了一个发红光的手电筒。然后,警察命令甲把卡车开到下一个加油站,警车将会跟在卡车后面,以保护这辆卡车。但在甲开车之前,警察把手电筒从路上捡回来。就在这时,这辆尾灯不良的卡车就被其他卡车撞上,导致卡车上的乘客死亡。五、介入其他因素时的因果关系判断案例一:四名被告人共谋在深夜的公园里对被害人不断地实施2小时左右的暴行;接着,又在公寓里对被害人实施了45分钟的暴行。被害人瞅准空隙穿着袜子跑出了公寓。被害人抱着极度恐惧,在逃跑后的10分钟后,为了逃脱被告人的追赶,进入了距离公寓763米-810米的高速公路上,被急速行驶的汽车撞倒,并被随后的汽车碾过而死。一审:被害人跑到高速公路并发生事故,属于被告人不能预料的事态,不能认为是暴行的危险性现实化的产物。否定因果关系。控诉审:被害人逃脱被告追踪的最安全方法,是选择立即进入高速公路,是相当的。该选择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从一般人角度看,也不能说是异常的,对被告而言,被害人的行为也属于其预见可能性的行为。所以,肯定因果关系,成立伤害致死罪。最高裁决定:极度恐惧下逃入高速公路,相对被告人的暴行而言,不能说是显著的不自然、不想当的。肯定了控诉审的判决。案例二:被告人与他人共谋,在深夜对被害人实施暴行,共犯中的一人用啤酒瓶炸了被害人的后颈部,造成其后颈部血管损伤等伤害。被害人损伤了深颈静脉、外椎骨静脉周边等,导致大量出血。被害人受伤后直接搭乘熟人的汽车到医院就诊,接受了止血紧急手术直到第二天天亮,被害人病情暂时稳定。主治医生认为,顺利的话,治疗需要3周的时间。但是在当天,被害人病情急转直下,虽转到其他医院治疗,但还是在四日之后还是因为头部循环障碍而死亡。被告人辩称,被害人病情急变之前,试图擅自转院,因此作出了从身体上拔出治疗用管子的举动,这是其病情急转直下的原因。一审:肯定伤害致死罪控诉审:伤害作为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明显的,被害人不遵从医生的指示,未能保持安静等的事情,由于是在受到伤害的被害人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一般所能预想的事态,所以不能否定被告行为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肯定一审判决。最高裁:被害人不遵从医生指示,未能尽力保持安静,降低了治疗效果,是不能否定的。但是,由于被告的伤害行为本身是足以带来死亡结果的行为,即便被害人有过错,也不能否定因果关系。肯定原审判决。
案例三:被告人在第一现场对被害人实施暴行,至其由于脑出血处于昏迷状态,而后被告将晕倒的被害人第二现场并置于该处。之后,不知是谁用四棱木棒殴打了被害人的头部,导致死亡时间提前。判决,肯定前行为与死亡的因果关系。案例四:D1超速驾驶一艘汽艇导致汽艇倾覆,汽艇上一个醉酒的乘客V1试图游向海岸,结果被淹死。D2导致V2足以致死的重伤,V2被送往医院治疗。医生治疗有所不当,V2最终死亡。先前行为本身具有足够的致命性,介入因素是由于先前行为引起的,且并非异常或者令人感到奇怪,因此介入因素不能阻却因果关系案例五:D预谋杀害他的孩子V,他向家庭护士X提供了一份毒药,并且欺骗说这是V应服用的药。但X认为V不需要服药,就把药放在壁炉架上。后来D的另外一个孩子C发现了药,并把药拿给V服用,导致V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务开发合同标准文本
- 串串火锅加盟合同样本
- 养殖贷款合同样本
- 保险补贴合同标准文本
- 买卖附抵押合同样本
- 个人合伙退钱合同标准文本
- 住房借贷担保合同标准文本
- 伤情赔偿合同样本
- 企业交宽带合同标准文本
- 便利店酒水合同样本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阿Q正传》(课件)2023-2024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期末考试-公共财政概论-章节习题
- TSDPIA 05-2022 宠物猫砂通用技术规范
- GB∕T 41441.1-2022 规模化畜禽场良好生产环境 第1部分:场地要求
- 装配钳工技能大赛实操试卷试题
- 图文详解AP1000核电站
- 品质异常奖罚规定001
- 《网店客服》5套综合模拟试卷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 看字读颜色--ppt课件
- 螺纹标准螺距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