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既遂的作为犯:罪责_第1页
故意既遂的作为犯:罪责_第2页
故意既遂的作为犯:罪责_第3页
故意既遂的作为犯:罪责_第4页
故意既遂的作为犯:罪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意既遂的作为犯罪责目录一、罪责概述二、罪责的本质三、罪责的理论四、罪责的要素五、个人的刑罚解除事由与个人的刑罚免除事由一、罪责概述(一)什么是罪责?(二)罪责原则(Schuldprinzip)(三)罪责非难的对象(一)什么是罪责?行为人有能力决定从事合乎规范的行为,但却决定从事不法行为,因而应当受到谴责。不法与罪责的区分(1)不法——行为违反法秩序的应然规范(2)罪责——行为人因不法行为的个人可非难性(二)罪责原则(Schuldprinzip)现代刑法原则:无罪责即无刑罚无罪责即无刑罚并不意味着无罪责即无责任——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双轨制(1)刑法第17条第4款(2)刑法第18条第1款以及刑诉法第284、285条3.罪责原则的基础——(相对的)意志自由(辨别能力与控制能力)4.罪责原则的功能(1)犯罪论上的功能——作为阶层体系的第三部分;罪责对客观不法的限定(2)刑罚论上的功能——罪责作为处罚的上限(三)罪责非难的对象行为罪责与素行罪责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与意念无价值二、罪责的本质:为什么可以谴责行为人?(一)道义责任论基础: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均有自由意志。有自由意志的人可以决定实施合法或不法行为,但竟然不为合法行为而为不法行为,因此在道义上可以加以谴责。重点在于除了客观方面以外,还包括行为时行为人的主观意志。(二)社会责任论基础:每个人都不具有自由意志,个人犯罪完全是受环境和遗传素质的影响,人的犯罪应当归咎于社会和遗传。人虽然无自由意志,但为了保护社会秩序,因此对于具有犯罪危险倾向的人,必须去除其危险性格,给予刑事制裁,以便防卫社会安全。重点在于行为人本身的危险性,而非个别的侵害行为。(三)法律责任论基础:相对的意志自由对行为人的非难不是道义非难而是法律非难;非难的根据不是人身危险性,而是行为违反法规范以及由此对法益的侵害或威胁。三、罪责的理论:罪责由何种要素构成?(一)心理责任论罪责的内容是一种心理上的事实,而这种心理上的事实乃由故意和过失形成。换言之,罪责存在于行为人对于行为的主观心理关系。缺陷:(1)不具有责任能力者可能对其行为具有知和欲;(2)无法回答对于有知有欲的某些行为却不处罚的根据《德国刑法典》第35条(1)

为了使自己、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者的生命、身体或者自由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违法行为,不可罚。(二)规范责任论1.罪责的本质在于意思决定及意思活动之非难可能性,而不在于故意和过失这些心理状态,而是对该心理状态所进行的规范上的非难评价。2.责任能力、不法意识、免责事由等均属罪责要素。(三)功能责任论(预防责任论)罪责概念与刑罚目的(预防必要性)雅科布斯的功能责任论——积极的一般预防论(极端的罪责理论):罪责作为法忠诚或法意识的强化罗克辛的功能责任论——丛罪责到负责性(Verantwortlichkeit)(在罪责的前提下考察预防必要性):混淆犯罪论与刑罚论四、罪责的要素(一)责任能力(罪责能力)(二)不法意识(违法性认识)(三)期待可能性(一)责任能力(罪责能力)责任能力的本质——判断不法与否的能力,并依此辨识而实施行为的控制能力。责任能力的类型(1)完全责任能力刑法第17条第1款: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8条第1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第18条第2款: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限制责任能力刑法第17条第2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3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17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18条第3款: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19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无责任能力14周岁的人对任何犯罪均为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刑法第17条第2款以外的犯罪无责任能力刑法第18条第1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第18条第2款: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原因自由行为

a.“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同在”原则(对应原则)b.原因自由行为: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如酗酒或吸毒),并且在这种状态下实施了某个犯罪构成要件。例如,甲欲杀死其死敌乙,为了壮胆而喝下一瓶五粮液,在醉酒状态下前往乙居住的房间实施杀人行为,乙因此死亡。原因行为结果行为(实行行为)构成要件符合性×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违法性√罪责√罪责×c.处罚根据

例外说(习惯法上的例外)构成要件说:将原因行为视为构成要件行为的一部分,原因行为的视为实行行为的着手;将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当做一个整体的构成要件事实。○前置说○间接正犯类似说d.类型故意的原因自由行为:行为人故意自陷限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决意利用该状态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对在该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持放任态度过失的原因自由行为:行为人故意或过失自陷于无责任能力或者限制责任能力状态,预见自己可能在该状态下会实施违法行为,却乐观地相信不致如此,以致未采取预防措施。e.刑法第18条第4款○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或过失地吸食毒品而使自己陷入麻醉状态,如何处理?№《德国刑法典》第323条a:故意或过失饮酒或嗑药置自己于麻醉状态而实施违法行为,即事前并无侵害法益之故意或过失,如因麻醉状态而无责任能力或有可能无责任能力,致有不受刑法处罚之效果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并科罚金。(二)不法意识(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违法性认识)是行为人对其行为之违法性的认识或认识可能性。行为人具有构成要件故意时,通常可以推定其具有不法意识。不法意识的对象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刑罚法规本身及行为人的可罚性。行为人欠缺不法意识,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则构成禁止错误。(三)期待可能性什么是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位置期待可能性的渊源、标准与适用法定的欠缺期待可能性事由超法规的欠缺期待可能性事由?法定的欠缺期待可能性事由(1)刑法第20条第2款(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刑法第21条第2款(避险过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超法规的欠缺期待可能性事由?(1)期待可能性与法安定性(2)期待可能性作为调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