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_第1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_第2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_第3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_第4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主要内容: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必修三主要内容: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三个方面特征:(1)思想文化根据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演变(2)多元化(3)不同地区文化互相碰撞、互相交融单元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程颢、程颐和朱熹、明朝王阳明思想主张李贽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概念、形成原因、表现与意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社会调查“谁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淹没于世界之中。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你认为哪些文化符号能代表中国文化形象呢。央视《中国焦点2006》公布的调查结果:1、孔子2、中国龙3、故宫长城4、春节5、书法6、中国针灸7、瓷器8、中国菜9、中国功夫10、京剧考纲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考纲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命题热点儒家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借鉴意义;董仲舒思想主张和汉武帝重视教育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联系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

概念解析:是指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力图按照本阶级(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形成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2、形成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物质基础)(舆论阵地)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主要流派所处时期代表人物代表阶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平民小生产者封建地主封建地主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战国春秋春秋战国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儒家学派(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前551-前479年)地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自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1.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朝以后)3.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启发(明清后)后世影响政治思想“仁”(核心);“为政以德”(德治);“克已复礼”;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儒家学派(2)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学派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孟子的思想主张★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上材料分别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伦理观:主张“性本善”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上海卷)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问题(6分):(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2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2分)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儒家学派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2)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学派材料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材料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亦覆舟。”材料3“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张“性本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仁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思考: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背景、过程)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过程: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本思想、性本善荀子——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道家学派代表: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战国庄子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材料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材料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4: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道”是世界的本原——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1)哲学思想(2)辨证法思想(3)政治主张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思想主张:1)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2)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法家学派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战国时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韩非子思想思考:下列反映了韩非子的什么思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思想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要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以法治国。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加强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实用的思想”◆墨家学派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爱)

主张非攻尚贤节俭特点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核心思想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墨子思想主张一个时期:一种局面:四大学派:六大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结合以上所学内容,谈谈“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2)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历史的发展。4)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重要阶段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

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无为);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形成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1、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2、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3、法家: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4、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B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B4、“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C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B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C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为政以德”A8、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A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仁和礼;为政以德(民本思想);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善荀子战国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人性恶;“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老子春秋道是核心和根本;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庄子战国放弃差别观念;齐物;相对法家韩非子战国集权观;法治观;改革观;遵循客观规律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材料1: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同是产生于春秋战国大变革、大动荡背景之下,为什么各家的主张会有如此差异呢?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老子、庄子、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孟子、荀子、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平民百姓愿望)。封建时代治国理论的探索秦依“法”治国(轻儒)暴政而亡汉初用“道”治国(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盛世危机面临危机▼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土地兼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解决之道▲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从“无为”到“有为”知识链接: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①: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内外朝制度);经济:必修②: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征重税)。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重农抑商。课外补充:军事:成功反击匈奴;

对外:派张骞出使西域等面临危机▼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土地兼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解决之道▲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董仲舒的学说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特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唯心主义,带有神学倾向◆实质:借助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新儒学“新”

?

新儒学“新”: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3、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a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b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儒学在汉代确立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表现

思想

政治教育封建时代治国理论的探索秦依“法”治国汉初用“道”治国汉武帝用“儒”治国正统思想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儒学发展历程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D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A4、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再见樊远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什么是“仁”?实行“仁”的原则是什么?怎样才算符合周礼呢?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克制呢?实行“仁”并不难!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依据材料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民本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教育思想依据材料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教无类(创立私学)(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知与不知、温习、学与思(学习态度与方法)新闻点击: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礼”影响了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行为方式,具有很强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观念障碍。他强调“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对亚洲

材料1: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而不必以为与道德有亏。

——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材料2: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