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刘云祥程世抚程世抚,园林专家、城市规划专家。早年担当教学工作时,便起先从事城市规划、风景区、公园规划的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负责上海市人民公园、人民广场、曹扬新村等工程的绿化规划工作,成果显著。他提出大环境的绿地系统、以植物造景为主发展园林等学术观点以及探讨把生态学、建筑学、植物学和美学融为一体的新领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习简历1907年7月12日生于黑龙江省。1924—1929年南京金陵高校内艺系读书,获学士学位。1930年美国哈佛高校探讨院探讨生。1932年获美国康奈尔高校风景建筑及欣赏园艺硕士。工作业绩早在30年头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就起先了城市规划、风景区、公园规划的实践。如浙江奉化溪口公园设计、浙江四明山风景区规划、广西高校校内总体规划、成都市规划方案的制定等并完成了成都少城公园设计。抗日斗争成功后,他走出校门,到上海从事城市公园、广场的规划设计,编制了上海市、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完成了上海市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设计与施工、曹扬新村、控江新村居住区规划建设。1954年5月,调北京以后,几十年来,参与无锡、杭州、温州市的城市规划,广州、海南岛的植物园规划;完成了洛阳涧西工业区规划,苏州、韶山、庐山、九江以及大连市棒锤岛的环境规划等。1978年冬天,程世抚以高度的工作热忱,赶写了长沙市革命纪念点及绿地系统修改看法。1979年,他抱着病弱之躯亲自赶往湖南,主持了岳阳市及南湖风景区规划。1980年,73岁高龄的程世抚还参与了天津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并对井岗山革命纪念地、自然疼惜区及风景区规划提出了书面报告。他没有洋洋大观的著述,没有引人入胜的讲话,他全部的就是这些融进绿色中的静默奉献。主要观点

自古以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具有复原和自我补偿的实力,人类和一切生物才能和谐地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程世抚认为建设风景区切忌“人定胜天”,应充分合理地利用珍贵资源,即对地形、地貌、植被、各类动物、水土保持、积蓄水利资源等要加以疼惜,不得随意破坏。依据好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综合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价值,达到以最少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规划者的任务。主要论著1程世抚.冯纪忠,钟耀华.绿地探讨报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务局都市支配探讨委员会出版,1951.2程世抚.关于绿地系统的三个问题.建筑学报,1957,(7).3程世抚.城市规划管理的几个问题.城市建设,1959,(12).4程世抚.城市建筑艺术布局与园林化问题.建筑学报,1960,(6).5程世抚.郑孝燮,安永瑜,周干峙.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建筑学报,1962,(3).6程世抚.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古为今用的探讨.建筑学报,1980,(3).7程世抚.城郊园林空地与四周环境的生态关系.建筑学报,1982(2).8程世抚.园林科学发展趋向的初步探讨.建筑学报,1982(12)陈植陈植(1899-1989)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南京林业高校教授,字养材。1899年6月1日诞生,上海崇明人。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与陈俊愉院士、陈从周教授一起并称为“中国园林三陈”。陈植对造园科学及林业遗产的探讨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已问世的专著达20多部,散见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论文有数百篇,共500多万字。陈植探讨中国造园艺术,编写了《造园学概论》。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专著,奠定了中国造园学的基础,使造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跻身于世界科学之林。学习简历陈植1918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林科。1919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国高校农学部林学科学习,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工作业绩1922年回国后,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教员,江苏教化团公有林(后改为江苏教化林)技术主任、场长。1926年担当总理陵园设计委员。1931年任中心高校农学院副教授,1933-1937年任江苏地政局技正,江苏省建设厅技正、科长,河南高校农学院教授、院长等职。1937年抗战起先,陈植转入后方,到云南高校农学院任教期间,他完成了由中国人自编《中国木本植物名志》的宏愿。抗战成功后,陈植被任命为海南岛接收大员。他通过接收进行实地调查探讨,编著了《海南岛资源之开发》、《海南岛新志》两书。共和国成立后,他任南昌高校农学院林学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被调到华中农学院林学系任教授。1955年他与华中农学院林学系师生一同并入南京林学院。主要论著陈植探讨中国造园艺术,编写了《造园学概论》。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专著,奠定了中国造园学的基础,使造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跻身于世界科学之林。依据多年从事教化林场及教学工作的阅历和感受,撰写了《十五年来中国林业》一文,1933年发表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艺小丛书》第六册上。1937年自编《中国木本植物名志》。通过接收进行实地调查探讨,编著了《海南岛资源之开发》、《海南岛新志》两书,先后于1948年、194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章守玉章守玉,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化家。他在主持南京中山陵园及其植物园和其他风景点的绿化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是中国高等院校内林专业的创建者之一。学习简历1897年8月16日诞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12年以优异成果考入江苏省立其次农业学校。1915年毕业,留校在农场实习。1919年春考入千叶高等园艺学校工作业绩1922年在江苏省立其次农业学校任教,讲授花卉园艺、造园和园艺通论等课程,兼管农场工作。1927年夏,应殷良弼校长邀请,到福建集美学校任教。1928年3月南京中山陵园成立,章守玉任陵园园艺股技师,后兼任园艺股主任。1938年底去陕西,任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教授,讲授造园学、温室花卉、露地花卉等课程。1941年起为西安市的革命公园和莲湖公园做了改造和整理工作。1945年1月兼任西北农学院代理总务主任。1946年受聘于中心高校农学院园艺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12月,章守玉离开中心高校回到苏州,担当迁至苏州的河南高校内艺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8月应毛宗良之邀,任上海复旦高校农学院园艺系教授。贡献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南京国民政府确定在南京市东郊风景秀丽的钟山修建陵墓和陵园,以资纪念。1926年1月起先建陵。陵园的规划设计要求是,既要建设成为宏伟肃穆的纪念性园林,又能反映出兼有文化消遣、科学探讨、旅游休息的大型综合性森林公园。为孙中山建立陵园是一件大事。由谁来主持这项宏大工程,为当时国人所瞩目。章守玉又主持了中山陵园各风景点的绿化设计与施工,如名胜古迹明孝陵、灵谷寺、紫霞洞,新建的水榭、音乐台、体育场、植物园、花圃等等。中山陵园是一个纪念性植物园,系中国第一个国家植物园。他当时完成的植物园设计,共分为植物分类区、树木区、松柏区、灌木区、水生及沼泽植物区、杜鹃区、蔷薇区、牡丹区等18个区。章守玉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园艺人才。他在教学过程中特殊留意广泛搜集古今中外的资料,广征博引,既继承了祖国园艺科学的遗产,又吸取了国内外优秀的园艺科学新成就。他不仅留意理论教学,而且特殊重视实践,利用各种条件亲植花木。特殊在中山陵工作期间进行的大规模花卉栽培以及到东北后努力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栽培各种花卉,获得了丰富的实际阅历和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讲课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实践性强,深受学生的欢迎。主要论著1933年出版的《花卉园艺》,是我国近代花卉园艺方面的第一本专著。1945年8月出版了《温室园艺》以及《花卉园艺各论》等书籍。1950年著的《新中国的欣赏园艺事业支配》。《说园》首先,陈从周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造园之法就是计成所说的“因借而体宜”,即因地制宜,就势造景,适宜得体。但由于园有大小,有动观与静观的区分,四周环境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个定式来建立。造园假如确定一个定式死守,奉为经典,那么确定没有好的设计。其次,书中提到了很多的造园之法。“景中有景,园林之大镜、大池也,皆于无景中得之。”说的就是虚实之理,虚实结合也正是中国园林艺术所反映的辩证思想。另外,书中两次提到动静之理。在书的开篇就提到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要考虑到园有动观、静观之分。动与静的不同于园林的性质与尺度大小有关。最终,《说园》告知我们妄加拼凑古典园林或西方园林,而不深究其园林境界是不行取的。我国现代园林能否取得更大的进展,关键在于对古今中外园林的历史、技术及思想进行探讨探讨,然后再灵敏应用到实践当中。《明日的田园城市》首先,霍华德精辟地分析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城乡之间开创性的组合,用城乡一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别的旧的社会结构形态。他认为“这种快乐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他把这个城市群体称为“社会城市”。其次,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用地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运行等内容进行了深化细致的论述。霍华德认为土地和金钱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所以从这两点动身,他首先提出了歼灭地产主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田园城市”土地将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产权归社区全部居民共同拥有。“田园城市”的全部收入来源于地租,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和承租人所需担当的费用远远低于大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最终,霍华德提出,随着若干“田园城市”的建成,这些小城市将通过快速交通和绿带围围着一个核心城市形成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