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瑛国经复习-国金理论_第1页
樊瑛国经复习-国金理论_第2页
樊瑛国经复习-国金理论_第3页
樊瑛国经复习-国金理论_第4页
樊瑛国经复习-国金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第五章国际收支分析第六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分析第八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九章第一节最优货币区理论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狭义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外汇交易广义国际收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Statement)一国居民和外国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一切经济交易的综合收支记录。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将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三大帐户:经常帐户,资本帐户和平衡帐户(国际投资头寸)。国际收支表经常帐户(currentAccount)经常帐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帐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经常帐户记录涉及货物进出口、服务进出口、收入(要素收益)、经常转移(单方面转移)等项国际交易。国际收支经常账户(1)货物:包括一般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的采购、非货币黄金;(2)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版权等)、个人娱乐、文化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3)收入:包括职工收入(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4)经常转移:包括除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固定资产联系的收买或放弃为条件的资金转移、债权人不要回报的债务取消等之外的其他转移,如保险费、侨汇等。国际收支表资本和金融账户1.资本账户2.金融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外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特别提款权(SDR)国际头寸平衡帐户(BalancingAccount)官方储备交易:①货币化黄金,②特别提款权,③外汇它是指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外汇资产;④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错误与遗漏(ErrorsandOmissions)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含义: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出现顺差或逆差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对外: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逆差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使本国积累的对外负债超过本国的支付能力,从而引起偿还外债的困难,甚至出现债务危机;(2)耗尽一国的国际储备,金融实力减弱,本币汇率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地位和地位;(3)由于出口收汇主要用于还本付息,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受到影响,因为无力进口本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顺差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遭到破坏,持续大量的顺差意味着出口大于进口,这对某些资源型出口国来说意味着国内的经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2)增大本国的外汇供给,在外汇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外汇供给大于需求会使本币汇率上升,也使国内基础货币的供给增大。前者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后者则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3)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就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其他国家的逆差,如果顺差国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缩减顺差,必然引起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弹性法吸收法货币法弹性法把调整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而考察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即考察汇率变动对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的影响。由于其理论主要是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展开的,所以被称为弹性分析法。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当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时,一国的货币贬值要取得成功的条件是:┃Em+Ex┃>1即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才有利于国际收支的改善。J曲线效应J曲线效应揭示了一国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变动对汇率变动做出反应的过程或变动的轨迹。在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图中,贬值后贸易收支首先恶化,逆差扩大,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得到改善。为什么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呢?经济学家的理由主要有三个:(1)消费者反应的时间滞后。(2)生产经营者反应的时间滞后。(3)不完全竞争。吸收法这一理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分析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Y=C+I+G+(X-M)X-M=Y-C-I-G=Y-(C+I+G)吸收法X-M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为代表。C+I+G为国内总支出,即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用A表示。由此可见,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Y)与国内吸收(A)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则有:B=Y-A吸收法B=Y-A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平衡。根据上述理论公式,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无非是改变总收入与总支出(总吸收)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前者需要资源重新配置,后者需要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得到调整。吸收法与弹性法定的区别吸收分析法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把国际收支当作宏观变量,从总收入与总吸收(总支出)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而不是从相对的价格关系出发,这是它与弹性分析法的重大区别。就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而言,吸收分析法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之上的,它采用的是一般均衡的方法;而弹性论则是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采用的是局部分析法。货币法货币分析法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国际收支本质上是货币现象,国际收支不平衡反映的是国内名义货币供应是与名义货币需求的不一致。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反之,当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小于名义货币需求量时,超额的货币需求不能从国内来满足,就必须从国外吸收资金满足,即通过向国外出口较多的商品劳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长短期证券投资等方式使货币流入,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国际储备增长。国际收支调节过程是把实际货币余额调整到理想水平的过程,它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货币法的简单模型长期中,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会恒等于货币需求。如果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超过名义货币需求,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如果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小于名义货币需求,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F可以看成是进出口差额与长期净资本流动之和,m设为1。如果国内信贷规模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则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若国内信贷规模小于名义货币供给,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因此,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名义货币供给与名义货币需求之间的失衡。货币法政策主张:所有国际收支失衡,都可以用国内货币政策来对付。控制信贷发行和出售储备资产是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途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而膨胀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公式市场分析商品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经常项目整个国际收支政策汇率政策多种政策组合货币政策时间短期短期长期国际收支失衡调节措施1.外汇管制:2.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政策措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措施1.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体现在出口必须按照官方汇率出售给指定银行,进口用汇必须得到有关当局批准。本币出入境严格管理,个人用汇受到限制。实行外汇管制的目的在于集中使用外汇,控制即可数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失衡调节措施2.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政策措施贸易保护: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汇、进口许可、进口审批、卫生建议制度、进口垄断、国内歧视性采购、征收歧视性税收等政策措施---从贸易角度调整国际收支鼓励外资:吸引外资流入----从资本角度调整国际收支外汇的概念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以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用做支付使用的国际收支手段或债权。外汇的作用国际购买手段:货物、服务国际支付手段:商品、金融、劳务、资产等债券债务清偿国际储备手段国际财富手段国际储备国际储备: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币资产,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调整收支失衡等。适度储备资产规模: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受到若干因素控制的,一般要求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进口额的25%);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另外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要。储备资产少了会影响一国经济安全,多了影响资金的经济效益,随着国际融资难易度的变化,外出储备规模应具有一定灵活性。汇率与标价法汇率: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汇率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币表示其价格。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币表示其价格。美元标价法——以美元为基准表示各国货币价格。汇率形式按外汇交易支付工具的付款时间快慢划分:①电汇汇率。用电讯通知付款的外汇价格,叫电汇汇率。②信汇汇率。用信函方式通知付款的外汇价格,叫信汇汇率。③票汇汇率。银行买外币汇票、支票或其他票据的汇率。又可分即期票汇率和远期票汇汇率。前者是银行买卖即期汇票时所使用的汇率,后者是银行买卖远期汇票时所使用的汇率,通常在即期票汇汇率基础上,扣除远期付款贴现利息后得出,期限越长,汇率越低。汇率形式按外汇买卖的交割日期的不同划分:①即期汇率。即期汇率又称现汇汇率,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规定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外汇交割时所采用的汇率。②远期汇率。远期汇率又称期汇汇率,是指买卖双方成交时规定在两个营业日以后的未来某个确定日期或某段时间内办理外汇交割时所采用的汇率。汇率理论一、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1.铸币平价说2.国际借贷说3.传统购买力哦评价说4.汇兑心理说二、二战后汇率决定理论1.流动资产选择说2.目标汇率说3.货币主义汇率理论铸币平价说铸币平价说: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浮动,只要黄金自由流进、流出,对黄金买卖不加以限制,银行券不会贬值,汇率将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如果因供求变化,使得汇率波动超过黄金输送点,货币兑换就不如直接运送黄金再换取它种货币来得成本低,因此黄金输送点是实际汇率波动的范围。但当纸币大量发行,其名义含金量与实际代表的金量不符时,自由兑换遭到破坏,以黄金输送点为基础的汇率便也会遭到破坏。随着黄金输出量或输入量的增加,将减轻外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压力,缩小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并使其逐渐恢复或接近铸币平价,这样就起到了自动调节汇率的作用。铸币平价说黄金输送点(goldpoint)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Export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ImportPoint)。)黄金输送点的计算公式为: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1个单位黄金运送费用国际借贷说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购买力平价说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理论基础为:一价定律,即同质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一种货币表示价格相等。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说绝对购买力平价:在每一时点上,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商购买力平价说相对购买力平价:当两国都存在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等于过去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甲国发生通货膨胀,其货币购买力下降,乙国物价不变,则甲国货币在乙国价值下降。汇率的升贴水率等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汇兑心理说汇兑心理说是国际借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的结合,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说明汇率变化。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和决定所依据的是人们各自对外汇的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或投机和资本逃避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国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该主观评价又是依据使用外币的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所作的主观评价。不同的主观评价产生了外汇的供应与需求,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成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外汇供应增加,单位外币的边际效用就递减,外汇汇率就下降。当均衡被打破时,汇率又将会随着人们对外汇主观评价的变化达到新的均衡。费雪效应费雪效应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费雪效应的公式可以简单的表示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费雪效应表明: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在中期,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和通货膨胀率完全相等,这个结论就称为费雪效应或者费雪假设(FisherHypothesis)。费雪效应如果央行提高货币供应量,那么在短期和中期中,对利率和产出分别会有什么影响?短期: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名义利率下降,但是短期中价格和通货膨胀预期都不变,所以会导致真实货币存量增加,进而导致产出增加。中期:产出会回到自然率水平,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就直接等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如果货币供给扩张10%,那么在短期名义利率会下降,产出会增加;而在中期,真实产出不变,名义利率和价格水平都将上涨10%。国际费雪效应每一国家的名义利率等于投资者所要求的实际利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和。两国的利率之差等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可用于预测浮动汇率制下的即期汇率,即国际费雪效应。国际费雪效应认为:浮动的即期汇率会随着两国的名义利率差别而改变,改变的幅度和利率差别一样,但方向相反。汇率与利率变动方向相反,当利率上升,意味着货币将贬值。利率升得越多,货币价值下降越多,汇率下降越多。国际费雪效应国际费雪效应:因为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因此在实质利率相同之假设下,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将等于名义利率之差,所以因此相对PPP可改写成利率平价说从理论上说明了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即以利差作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利率平价说的主要观点是:由于各国间存在利率差异,投资者为获得较高收益,就将其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如甲国的利率水平高于乙国,投资者就会把资金从乙国调到甲国。为避免汇率风险,投资者一般按远期汇率把在甲国的投资收益变为乙国货币,并将此效益与乙国投资所得收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两国投资收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直到通过利率的调整,两国的投资收益相等时,国际间的资本移动才会停止。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CIRP)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无抛补利率平价: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利率平价理论抛补利率平价,与无抛补利率平价相比,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期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利率平价理论如果本国利率上升,超过利率平价所要求的水平,本币将会预期贬值;反之,则升值。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RF:国外利率水平RD:国内利率水平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国际传导机制贸易乘数理论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斯旺图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政策搭配IS-LM-BP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简单开放国民收入模型从供给方面来看:Y=C+S+T+M从需求方面来看:Y=C+I+G+X在简单开放国民收入模型中,出现了国际经济联系的因素进口(M)和出口(X)两个因素。即使实现了内部均衡,也不能保证整个宏观经济实现了全面均衡,因为全面均衡不仅要求内部均衡,而且也同时要求外部均衡。由于进口被视为需求的“漏出”,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而出口则被认为是需求的“注入”,从而也必然要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因此,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的均衡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动是否均衡,即总需求的“漏出”与“注入”是否均衡,亦即出口是否等于进口。扩大的国民收入模型扩大的国民收入模型既要考虑商品的国际流动,也要考虑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扩大的国民收入模型是在简单开放国民收入模型基础上加入了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国民收人模型:从供给方面来看:Y=C+S+T+M+If+Rf+Wf,从需求方面来看:Y:C+I+G+X+If+Rf+Wf扩大的国民收入模型在供给方面,If为本国在外国投资,Rf为外国在本国的投资收入,Wf为外国人在本国得到的工资收入;在需求方面:If为外国在本国的投资,Rf为本国在外国的投资收入,Wf为本国人得自外国的工资收入。国际经济的非均衡传导

---从开放部门到非开放部门国际经济传导机制是某一种经济现象,从一国通过特定的途径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并对该国经济产生影响的过程,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则是大多数经济失衡的跨国转移。由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往往经济失衡在某一国发生,通过传导会蔓延到其他国家。传导可以分为向有利方向和不利方向的传导,一般情况下,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是由一国的开放部门影响到非开放部门。1、国际商品流动的非均衡传导2、国际资本流动的非均衡传导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非均衡传导4、国际信息流动的非均衡传导国际经济的非均衡传导

---从开放部门到非开放部门1、国际商品流动的非均衡传导一般情况下,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首先影响一国的开放部门,然后借助于产业链传播开去,逐步波及到非开放部门。假定一个开放经济本来处于全面均衡的良好状态,比如说实现了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这时,恰好其主要伙伴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其主要症状是生产急剧下滑所引起的大规模失业和国民收入的减少,最终导致伙伴国进口需求下降。既然外部进口需求下降,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本国出口受阻,生产出口产品的部门不得不缩减生产;进而,向生产出口产品部门提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非出口产业部门也将随之缩减生产,整个国家的生产下滑,失业大量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情况很严重,本国最终也会爆发经济危机。国际经济的非均衡传导

---从开放部门到非开放部门1、国际商品流动的非均衡传导这样,国外出现的非均衡通过国际贸易的渠道就被传导到了国内。如果本国的经济结构单一,其出口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非均衡传导不仅迅速,而且具有极大的破坏力。非均衡传导影响力的大小还跟其他一些因素有关,比如所出口商品的重要性,像石油价格上张,就能直接推动石油进口国国内价格的上张;另外,非均衡传导的影响力也与一国的开放程度有关,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受非均衡传导的影响就要小一些。国际经济的非均衡传导

---从开放部门到非开放部门2、国际资本流动的非均衡传导金融方面的国际联系也是非均衡国际传导的重要渠道。其传导机制在不同方面表现各异。在利率方面,当一国的宏观经济发生失衡时,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相一致也会表现为货币供求量的不相适应,这种情况将促使利率出现大幅度的升降变化,从而刺激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货币市场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利率的相应变动,而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利率的变动会造成其他国家资金供求状况和利率的变化,由此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宏观经济的失衡。国际经济的非均衡传导

---从开放部门到非开放部门2、国际资本流动的非均衡传导在汇率方面,通过调整汇率以改善国际收支是通行的做法。如果一国发生严重的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并采用调整汇率的通行做法,也就是将本币贬值,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在贸易伙伴国不实施报复的情况下,本国出口产业部门将得到发展,并由此带动非出口产业部门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失业问题,而且也可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将失业和逆差“输出”到贸易伙伴国,使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蒙受影响。此外,国际游资的大量存在、极强的流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不仅能够扰乱国际金融秩序,而且还能严重影响各国的金触稳定,使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从一个国家迅速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国际经济的非均衡传导

---从开放部门到非开放部门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非均衡传导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特别是较低素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能够相对减轻流出国劳动力之间的竞争而加剧流入国劳动力之间的竞争,从而对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即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或收入的增长速度将受到消极影响,而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或收入的增长速度将受到积极影响;可以认为,这是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低收入问题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渠道向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传导。国际经济的非均衡传导

---从开放部门到非开放部门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非均衡传导不过,这是国际劳动力流动非均衡传导的非常次要的一面,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它,更何况,劳动力被视作人力资本,之前需要资金投入和培训,之后具有创造财富的巨大能力,因此,我们更要重视劳动力国际流动另一方面的经济影响。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影响,即国际劳动力的非均衡传导,除各国之间的工资差异外,还受制于一国的国民教育水平,劳动力在国外的就业结构,国家的劳动力政策、对于劳动力流动的态度与政策等。国际经济的非均衡传导

---从开放部门到非开放部门4、国际信息流动的非均衡传导信息非均衡传导主要是指示范效应的作用、各种信息交易的情况、各种信息引起的预防等。一国的开放程度,对于信息的把握、对于信息的消化都影响着非均衡的传导。贸易乘数理论投资乘数: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必须进行投资,投资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投资乘数分析的是投资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关系,其实质是描述经济内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传导的动态过程。

dY

=[1/(dS/dY)]dI1/(dS/dY)就是所谓的投资乘数,它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贸易乘数理论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将受到对外贸易的影响,但是,出口和进口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至少,从短期看是这样。进口,作为国内支出流量中的一个“漏出量”,并不直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或收入,相反,它是替外国――出口国直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或收入。出口则不然,出口是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造成的。外国的需求不仅直接促进出口部门生产的增长,而且通过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之间的产业联系,间接地推动非出口部门生产的增长,并最终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出口的增长引起出口部门投资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出口部门投资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将首先带动与该部门联系比较密切的非出口部门投资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后者又会对其它部门产生类似的影响。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构成了贸易的乘数过程。

贸易乘数理论贸易乘数公式

dY

=[1/(dS/dY十dM/dY)](dI十dX)贸易乘数简化公式

dY

=[1/(dM/dY)]dX

贸易乘数的图形分析收入进出口XOX2X3XoX1图8-1贸易乘数X'M'=Mo+m'YYM=Mo+mX贸易乘数的图形分析图8-1中,横轴为国民收入,纵轴为进出口。当出口从X增加到X’时,就会产生一个出口增量△X。m和m’为边际进口倾向,且m’大于m;M和M’为进口量;M0为截距,即收入为0时所需的基础进口。当出口从X增加到X’时,不同的进口,尤其是不同的边际进口倾向,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当边际进口倾向为m时,出口增量△X引至的国民收入增长量为X0X1;如果边际进口倾向变得较为强烈,达到m’,这时,相同的出口增量△X引至的国民收入增长量则仅为X2X3。出口、进口与国民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很自然的,这是因为,边际进口倾向较强本身就意味着国民收入增量中的较大部分花费在进口商品上了,从图上看,就是M’(=M0+m’△Y)的增长要远远快于M(=M0+m△Y)的增长。贸易乘数的政策含义贸易乘数最直接的政策含义是,一国的出口收入不应过多地用于进口外国的产品而应更多地购买本国产品,这有利于乘数的增大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果将出口收入中较大的部分用于进口,则乘数变小,国民收入的增量也会变小。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出口收入的增量部分应尽量少用于进口,以扩大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贸易乘数的政策含义本国的出口是他国的进口,而其进口则是他国的出口,因此还应重视回应的贸易乘数或国外收入的反冲效应。当贸易乘数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时,新增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将用于进口;进口的新增额也就是他国出口的增额,于是,他国也会出现一个乘数过程,其国民收入也会成倍增加,而其增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也会用于进口,即本国再次获得一个增加出口的机会,从而导致第二轮乘数过程。这种因相互激荡而产生的扩张效应会逐轮削弱,直至完全消失,但两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总量最终仍然大于出口增长的总量。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的对内对外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等三个目标涉及到一个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最后一个目标国际收支平衡涉及到对外均衡。一个开放经济是由国内部分和对外部分共同组成的,两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是指一国经济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其基本特征是实现了四大宏观目标中的前三个目标,即国内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价格走势平稳、无通货膨胀。对外均衡,不是一种简单的为平衡而平衡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指实现了与国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开放经济的最佳运行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