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能力检测(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解析:选C。“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明代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C.中国诗歌没有从五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解析:选B。《文心雕龙•明诗篇》只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在诗歌创作中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是重要原因之一。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同时又重声色,体现了中国诗歌发展的趋势。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解析:选C。不能因为二者的并存而否定对语言形式的追求对促进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意义。二、(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11分)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一九五六年六月【注】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六月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词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胜似”一词,意为“比……好”,可看出前后形成对比。从“不管”“宽馀”等词语中可体会出作者的情感。答案:这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把在“风吹浪打”的长江中游泳与“闲庭信步”对比,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5.作者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问要抓住“惊”的内容“世界殊”去分析。第二问要联系整首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去回答。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答案:(1)写“神女”之“惊”,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宏伟气势,是前无古人的。加入这浪漫的一笔,显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动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2)用“截断巫山云雨”一句,妙处有三:一是与后面的“神女”相联系;二是反衬出“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也阻截住了;三是反衬出人民的气魄和力量之大,敢于挡住“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是早晨为云,晚上为雨的。(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8分)煤的对话艾青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吗?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6.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题时,先要概括诗歌的主旨,然后通过分析“煤”这一意象的特点来找出作者的意图。答案:主旨:通过树木被埋到地层深处变成煤后,渴望在烈火中再生的诉说,歌颂了被压迫的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精神。原因:煤深藏在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煤和被压迫的民族有相似点,诗人借煤的形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煤作为这首诗的意象非常妥帖。7.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通读诗歌,弄清“强烈的反差”在诗中具体指的什么内容,然后分析对作者表达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答案:“强烈的反差”是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寄家人沈绍姬①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别久乍疑前劫事②,路歧才得去年书。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注】①沈绍姬:浙江钱塘人,长年客游淮左(今江苏扬州一带),垂老未归。②前劫事:前世事。8.颔联是如何表达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要理解这两句诗的含意:长久的分别,让“我”对家乡的记忆犹如前世;因为路途不畅,现在才得到去年寄来的家书。诗人选取了两个细节,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分析时要结合句意。答案:作者选用两个典型细节,把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交代清楚。用“乍疑前劫事”来形容诗人离乡已久,回忆往事,有恍如隔世之感;用“才得去年书”说明诗人漂泊他乡,居无定处,去年的书信辗转到今日才看到,家中近况不得而知。这样写,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9.有人认为,尾联写得绝妙。你如何看待?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人不问家人如何,而问“红药近何如”属于借景抒情(或移情于物),这样写更含蓄,耐人寻味。因而“绝妙”。答案:绝妙。诗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惦念生长在家园里的红药,即是表明惦念故乡、亲人。这样写来,使得作者思乡、念亲之情表现得更加形象、含蓄(委婉)。(四)(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孟子•公孙丑下》(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答案:(1)问苍茫大地风华正茂(2)逝者如斯夫失道者寡助(3)谁家新燕啄春泥观海则意溢于海三、(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毛泽东传•序曲美]罗斯•特里尔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敦柔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额下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清秀不似周恩来,但是慈祥宽厚。”年逾82岁以后,毛泽东的外貌稍有改变,但并不多。只是青年时看上去略显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知识分子的热情神态,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气宇轩昂。”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眼观六路。毛泽东从来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肥大的裤子里扪虱的粗举又会使另一来访者为之一惊。脸的上半部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额,慧眼,长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唇,隆鼻,稚童般的圆润下颌。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属动作迟缓类型的人。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20世纪30年代曾试图让毛泽东唱歌跳舞——她轻易地与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自重妨碍了他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泽东的一位流落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坂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是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来自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清规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或大或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泽东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来自密苏里州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多次见到毛泽东,他说毛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毫不奇怪,毛泽东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泽东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忍不拔、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交谈,”一位与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而不是与毛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知道你的立场。”毛泽东诞生于1893年,逝世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代代相传,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泽东在燃烧时的那种热度。毛泽东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使命,这位幸存下来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怎样说才切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军事统帅?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在战争时期那样好过。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近代以来,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蔑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或许他最终也自感绝望,竟立起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摘编自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传记开篇刻画毛泽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从形和神两方面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更多的爱戴。D.传记写了跟毛泽东有过接触的多位外国人各自对毛泽东的评价,这些外国人的“一面之词”,汇聚起来,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毛泽东的多个侧面,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毛泽东的“复杂”。E.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解析:选BD。A项,别人的语言评价对传主而言是侧面描写。C项,原文说的是“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本句意思和原文不符。E项,原文中表述时用的是疑问语气,而不是肯定地“认为毛泽东是……”。(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第三段中“毛泽东从来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开始便是答题的区间,要注意题干中的“两重性”的限制,概括出来的特点要为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答案:①精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而又反应敏捷;②既有虎气,又有猴气;③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幻想狂热的一面;④既有温和、自控的一面,又有脾气爆发的一面。(3)“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这句话言简而意丰,请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位置可以想到“承上启下”这一词语,同时要结合文本说出“承上”写了什么,“启下”将要写什么。答案:内容上,既精练地概括了毛泽东一生丰富的革命经历,又表明了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事实。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上文对毛泽东的评述,又引出了下文。(4)本传记的作者给毛泽东贴了几个标签——“农民造反者”“军事统帅”“诗人”“帝王”等,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请任选其中一个“标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筛选能够体现毛泽东某一角色的事例,要有说服力,要概括出其在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答案:(示例)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①毛泽东的诗歌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出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②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诗词热情地讴歌了革命者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③毛泽东的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四、(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平时,只要看到老两口忙不过来,村民们都会主动前去帮忙,村“两委”也时常上门________,这让老两口备感温暖。(2)患者的两位家人捧着沉甸甸的大病报销款,连声地感谢医院新农合报销处的工作人员,感谢他们对病人的________。(3)侯秀霞对婆家奶奶的照顾更加________,从来没有嫌过脏,怕过麻烦,无怨无悔,让老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和幸福的晚年生活。A.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嘘寒问暖B.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体贴入微C.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嘘寒问暖D.嘘寒问暖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解析:选B。嘘寒问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切。关怀备至:关心得非常周到。体贴入微: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23年8月14日,TFBOYS组合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出席“阳光跟帖”行动,并担任阳光行动大使。B.通过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见证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的气度与胸怀,更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情怀。C.2023年7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荆州安良百货商场发生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被卷入手扶电梯,抢救无效身亡。D.“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就读的是重点名校,或者职业院校,比文凭更重要的,是阳光的心态、奋斗的足迹和健全的人格。解析:选C。A项,搭配不当,“出席”与“行动”不搭配,可把“出席”改为“参加”。B项,介词误用造成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通过”。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或者”改为“还是”。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得出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A.看落英缤纷,看蝴蝶漫天飞舞B.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C.静观草长蝶飞,莺鸣水潺D.观蝴蝶高飞,闻鸟声低唱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材料与施工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薪酬与福利》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试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学院《物理污染控制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广州新华学院《音乐剧演唱(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使用计划
- 货币形式的发展
- 行政拘留的复议申请书
- 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地市级)
- 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
- GB/T 1041-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 东营市第二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 应急灭火疏散预案(范本)
- SCA自动涂胶系统培训讲义课件
-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验收表
- 皓月集团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