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媒介小说改编问题研究开题报告3000字》_第1页
《不同媒介小说改编问题研究开题报告3000字》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题目《活着》小说的不同媒介改编题目类型囗理论研究囗应用研究囗设计开发囗其他命题来源囗教师命题囗学生自主命题拟完成时间年月日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不断完善,视觉文化、消费文化等大众文化形式成为主流,传统的文化形式受到强烈冲击。文学与影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产生了许多经典的改编作品。作为人类技术文明时代的产物,影视剧将会是未来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并不具备取代文学的条件和力量,与快餐式的影视剧不同,文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阅读文学作品是潜心静气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读者在文字的海洋中汲取营养,获得共鸣,进而沉淀为内心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的心灵自我净化的一个过程。小说的电影改编作为影视和文学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需要特别关注的文化形式,这种互动形式既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创作,又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因而该选题的研究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一)研究目标:近年来,电影与小说相互借鉴、优势互补的现象几乎存在于艺术表现领域的各个方面,如表现手法的渗透、共同的主题、精神内涵的呼应和价值取向的趋同等。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在文化领域,以电影为主导的传媒文化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困境。相较于原著,改编后的电影主题内涵更为简化,往往是对一到两个主题的集中表现;叙述方式和叙述视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般是以单条线索的方式和全知全能的视角进行故事的叙述;而一些细节,例如故事情节、时间空间、人物角色等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动调整,以适应电影影像化的呈现。由于电影时间和表现能力的局限性,这种改编会对小说丰富的精神内涵造成了一定的削弱和损害,这是小说电影改编中难以避免的弊端。电影热播,观众对原著产生兴趣,从而造就了相当数量的读者,刺激了小说的消费,电影逐渐具有了培育和引领观众阅读文学作品的引导功能。在以电影传媒为主导的文化背景下,与电影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互动,成为中国小说拓展传播路径和开拓生存空间的一种普遍性的文化选择。但先锋作家的电影改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改编失败的经历也是存在的,在碰壁和挫折之后作家反思了小说与电影互动应有的姿态,不是曲意迎合,也不该拒改编于千里之外,小说需在保持自身创作本质不变的同时,努力汲取电影的优秀成分,探求新的表现方式,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以期在未来与电影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动双赢。(二)主要内容(提纲):一、分析原著小说二、分析张艺谋电影《活着》三、分析孟京辉话剧《活着》四、苦难与救赎主题三、研究方法和手段(一)研究方法文献查阅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收集大量关于余华《活着》的文献,包括观看《活着》的影片及话剧。查阅中国电视剧的相关文献,以及近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其中通过对文献的仔细研究。比较分析法:本文将以书本和影视剧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研究和分析其达成的异同。(二)研究手段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结合电影和话剧分析,我们需要小说需在保持自身创作本质不变的同时,努力汲取电影的优秀成分,探求新的表现方式,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以期在未来与电影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动双赢。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1]全炯俊.文学与电影的互文性:《活着》和《红高粱》的电影改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0):177-190.[2]王鸣剑.论福贵的人生观——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活着》的比较阅读[J].当代文坛,2007(2):116-118.[3]陈蓉.时间与时代的裂痕——从小说《活着》到电影《活着》[J].小说评论,2007(S1):237-240.[4]林爱民.《活着》:小说、电影及其他[J].电影文学,2007(11):23-25.[5]金子靖.从生命思考到时代反思——小议小说和电影《活着》的差异[J].科教文汇,2007(7X):156-156.[6]赵国鹏.《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比较分析[J].电影文学,2009,No.495(18):45-46.[7]尹从.不同的活法——《活着》之小说与电影比较[J].电影评介,2006(15):13-16.[8]方昆.《活着》——从小说到电影[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4):74-77.[9]刘敏.《活着》: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之比较[D].西南大学,2008.[10]郑娜.《活着》:向死而生——从小说到电影的比较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88-91.[11]李一君.从生命寓言到时代反思——谈《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跳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3):102-103.[12]王新兴.活着的方式和价值——《活着》小说版本和电影版本对比[J].电影评介,2015(13):60-62.[13]贺晴宇.《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对比性解读[J].文学教育(上),2008(11):151-151.[14]蔡海明.镜头与笔——《活着》之小说与电影的比较研究[J].名作欣赏,2013(20):75-76.[15]曲树坤.小说《活着》与同名电影的比较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9):92-95.文献综述目前,学界对于先锋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某位先锋作家的作品改编展开的研究,二是选取两到三位先锋作家或先锋作家群体的作品改编进行研究。余华小说改编的《<活着>的困境一一小说与电影的探寻》,该论文的论述视角独辟蹊径,通过对小说电影两个文本的对比和分析,对小说为何讲述的是“活着”而不是“幸存”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最后肯定了《活着》这个故事的重要价值。蒋珊珊的《“活着”与“活下去”一一小说<活着>与电影的比较》等对两种文本比较论述的期刊论文。上述论文的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但仅是选取先锋作家其中某一位作家的作品改编进行研究,而且存在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结合论述不全面的问题,有待于后来研究者的完善和补充。陈晶的《体裁、故事、影像化:小说的电影改编三题—以余华、苏童、莫言的改编作品为中心》,论文以余华、苏童、莫言的改编小说为例,从体裁、故事、影像化三个方面对小说向电影的转化进行分析,论文着重对小说电影的改编进行研究。刘敏的《<活着>: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之比较》,选取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以及张艺谋在原著基础上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叙事艺术上的比较研究,深入地理解两种艺术形式的叙事机制和艺术内涵以及都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在比较中寻找文字媒介在向视听媒介转化的成功经验。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单篇作品的改编解读使得其研究反思带有更多的感性化的批评意味,在理论骨架的搭建上显得较为薄弱,特别“文学性”和文字、影像互文的角度整体探讨新时期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的研究成果非常之少。这种与时俱进的研究仍然需要及时把电影改编的追踪批评与史的梳理较好地结合起来,需要研究者以直面当下的研究热情和深沉惊警的理性反思品格弥补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六、工作进度安排(时间、内容、步骤)(一)准备阶段2019年10月-11月:搜集、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对相关研究作全面地了解与认识。2019年11月-12月:对计划书作初步构思,构建主体框架,写出计划书提纲;在对所搜集资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计划书题目,填写开题报告;与老师交流沟通,修改计划书提纲与开题报告。(二)写作阶段2019年12月:开题答辩之后,听取各位老师意见,对文章框架进行修改,并着手准备撰写。2020年2月:收集资料,完成一稿。2020年2月—2020年3月: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对计划书进行修改,完成二稿。2020年3月—4月:在老师指导下对计划书进行调整,准备毕业计划书答辩。2020年5月:进行毕业计划书答辩。(三)答辩阶段论文答辩的具体时间由系确定。七、预期成果完成论文《多媒介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论余华小说《活着》影视改编》(以上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填写)学生签名:20年月日八、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