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PPTppt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1.gif)
![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PPTppt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2.gif)
![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PPTppt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3.gif)
![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PPTppt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4.gif)
![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PPTppt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da63449c078c9f3d986da27a9c99a94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三个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凯末尔共同之处就是为国家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奋斗终身的人。他们三人在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时,其所在的国家中国、印度、土耳其分别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由于三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尽一样,因而三位先驱的民族解放道路各不相同。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标要求: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本课重点是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和影响;难点是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历程。1、孙中山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国情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权是满汉联合政权,但皇帝是满族人.2、把握孙中山一生中几次重大转变这对深化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孙中山个人的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有很大帮助。A他一生的第一次转变应当是职业的转变,从“医人”到“医国”的转变,使之从医生转为职业革命者;B从改良方式到革命方式的转变;C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到维护共和的转变;D从护法到促进国共合作的转变。3孙中山的贡献A创立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B提出三民主义纲领;C建立中华民国;D推动国共合作。孙中山名字的由来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日新的粤语谐音为逸仙),别名中山。孙中山流亡海外,曾化名中山二郎,吴仲。革命者无意间称他为孙中山,民国后成为社会上的习惯称呼。【孙中山】早期阅历1866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1879年,求学檀香山1883年,求学香港1892年,借行医以入世1894年,上书李鸿章无果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出生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在广东省南部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享村一个贫困的农夫家庭里。【香山县】【孙中山故居】依据材料,请回答:孙中山为什么会从“医人”转变为“医国”?幼年的孙中山很聪慧,博闻强识。崇拜英雄,四处学习。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广东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化。在校学习期间,萌发了“改良祖国,挽救同群”的愿望。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寻求救国途径。材料解析缘由: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式教化的影响此时的孙中山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他把挽救危亡的希望寄予在清政府身上。爱国心的驱使1、从“医人”到“医国”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需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更?方法:以前接受和顺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见革命;目的:以前未主见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见建立共和国。上书李鸿章优先发展农业,开设农师学堂,举办农博会,派人出洋考察、开垦荒地、集商经营。“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1894年)【李鸿章】2、从“改良”到“革命”19世纪末缘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事迹:建立兴中会(1894檀香山),发动武装起义创立同盟会(1905东京),“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1911),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1912),颁布《临时约法》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兴中会:1894.11.24.檀香山纲领: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类别商人工人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学生会党农牧业总计计数963925126178兴中会成员构成表(部分)建立兴中会兴中会时期1895年,孙中山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泄密,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便宣告失败。陆皓东等被捕牺牲。孙中山被迫逃亡,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伦敦蒙难1896年10月10日,孙中山入清政府宣扬革命,由于身份外泄,被加锁囚禁。清政府租来一艘轮船,造了一只木箱,阴谋把孙中山谎称疯子装在箱内,准备隐私运到国内加以杀害。孙中山隐私将事务告知其老师孟生,四处奔跑,最终《地球报》将此事公布于众,振动伦敦的舆论界,引起了英国人民对清朝公使馆的极大不满,在公使馆前每天聚集大量的怜悯孙中山的群众。10月22日,英国政府提出交涉,首相向清使馆递交备忘录,要求释放人犯。10月23日,孙中山被释放。兴中会时期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10月),也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其次次),主要指挥者郑士良1900年,孙中山乘义和团运动的时机,派郑士良前往广东惠州联络会党发动起义,又派史坚如到广州策动,他自已则从日本到香港,准备潜入内地领导起义。但香港殖民当局不准他登岸,只好又折回日本转渡台湾,准备再从台湾潜入内地。1900年10月,郑士良在惠州三洲田率三合会众六百多人起义,分东西两路进发,连胜清军,占据了新安、大鹏至惠州、平海一带沿海地区。起义军快速发展到二万余人。为了取得海外接济,起义军向福建、厦门方向运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破坏了孙中山的接济支配。义军血战半月,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解散。郑士良走避香港。成立并领导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邀请各省有志于革命的留学生和旅日华侨70余人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会议。会议上,公议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不必投票选举。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同盟会时期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惠州起义、潮汕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加上第一次广州起义,共计十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成功揭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南北议和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实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斗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平安”,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蝎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八年的满清王朝最终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被推翻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从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创建民国2002年一帧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2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总统府同仁合照的珍贵历史照片,在珠海市被发觉。孙中山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中华民国五色旗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五族共和。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告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退位诏书》由张謇起草,并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但其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为袁世凯手下所添加。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皇帝退位隆裕太后和末代皇帝溥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1)主要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参议院(有权选举、弹劾总统)---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法院(责任内阁制)(2)评价:①性质:②进步性: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阅读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上面的引文有何重要历史意义?谈谈你的相识。主权在民;参议院具有弹劾权;以此限制袁世凯(1)性质:
(2)历史功绩: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评价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里程碑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辞去大总统职位1912.3.1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于9月接受袁世凯任命,担当全国铁路督办,立志要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马路,使中国“四通八达”,成为“全球第一强国。”
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民权”是否正确?(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族压迫照旧存在。(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更,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出名无实,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探究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其次次护法运动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借款”
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复原《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了复原《临时约法》和国会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主动参与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由于力气对比悬殊和革命力气分而失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失败缘由:主观缘由:客观缘由:资产阶级的懦弱和妥协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具体缘由纲领农夫政党军队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要解决农夫的土地问题要建立一个组织性、纪律性严密的政党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气教二次革命让位以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于是转而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提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力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华。宋教仁成为同盟会事实上的主持人。1912年8月,他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国民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孙、黄的主要精力放在实业建设上,主持国民党的是宋教仁。是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性的多数席位。二次革命1913年3月20日晚10时,宋教仁拟由上海乘火车去北京。他假如到了北京,依据约法组织内阁是任何力气都没法阻挡的。宋教仁与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一一握别,刚要上火车,被袁世凯所派刺客开枪射中,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年仅32岁。在死前,他还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对身边的人说要提示袁世凯“以共和为重”。孙中山挽联称宋教仁:“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二次革命宋案真相大白后,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李烈钧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接着,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地也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以江西﹑江苏为主要战场的二次革命全面爆发。但是,讨袁军仓促上阵,孤立无援,甚至国民党的多数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到日本。他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国民党组织严峻不纯,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接着前进。于是,他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挽救革命。中华革命党成立后,把武装讨袁放在首位。自1914年6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后发动大小武装起义四十多次。护国斗争爆发后,在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全面绽开军事讨袁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牵制了袁世凯的军事力气。1916年7月护国斗争结束后,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一切党务。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护国运动1915年底,袁世凯撕去“拥护”共和的伪装,公然称帝。他的这一倒行逆施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于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袁世凯三路攻滇失败,加上在广东、山东等地袁军亦遭到打击,外交上又连受挫折,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为彻底推翻袁的独裁统治,5月8日,已独立的滇、黔、桂、粤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务院,孙中山发表《其次次讨袁宣言》。不久,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益陷窘境,于6月6日病死。府院之争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驾驭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吵。在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的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此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黎元洪下令撤销了段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出依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撤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首先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复原“宣统”年号。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全国人民的一样反对。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强调“此次讨逆之战,匪特为民国争生存,且为民族抗拒武力之奋斗。”各地各界纷纷召开大会,发表通电,声讨张勋的复辟。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除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刻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战败,溥仪再次退位。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担当国务总理。护法运动孙中山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据此召集的第一届国会,一向被公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象征。段祺瑞战胜张勋重新驾驭政权后,拒绝复原约法和国会,准备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重新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选举新国会,以达到他取消国民党议员占优势的旧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的目的。护法运动孙中山指出:当今变乱,“实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认为“假共和之祸尤甚于真复辟”,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设”。国会议员响应孙中山择地另开国会的号召,纷纷南下赴粤。考虑到来粤议员不足法定人数,效法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实行国民议会的先例,召开“国会特殊会议”(俗称“特殊国会”)。【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紧急。……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讪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与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促成合作【材料一】“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1、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俄国革命指什么?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分?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917年十月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缘由: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内容:意义:三大政策正式确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的旗帜1)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旧三民主主义为指导)寻求新道路2)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同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同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同等①民权由资产阶级驾驭→平民共有(普遍同等的民权)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工人之失业者,国家产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农夫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产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后来孙中山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见。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孙中山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党代表周恩来政治部主任抱病北上1924年在南方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北方发生了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力邀孙中山北上,共商革命大计。为了推动革命的发展,孙中山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确定北上。1924年11月10日,发表了著名的《北上宣言》,重申“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抱病北上11月13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由广州启程北上,于12月4日抵达天津。当夜病发,只得留津医治。12月31日,孙中山扶病自津抵京。专车抵达前门车站时,受到北京各界二百余团体约三万余人的热忱欢迎。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和平”、“奋斗”、“救中国”。图为孙中山的遗容。背景为南京中山陵。巨星殒落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1阶段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大事记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②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③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④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认识①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小结:孙中山的一生第2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2阶段1911年武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大事记①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②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④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认识①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第3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3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大事记①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②接受过苏俄(1924年后称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③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物流企业车辆租赁承包运输合同范本6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企业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3篇
- 娱乐行业安全工作总结制药行业安全工作总结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语文学习态度
- 电子产品客服工作总结
- 网页设计美工工作总结
- 音乐行业演出场地卫生消毒计划
- 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建筑拆除与安装一体化合同
- 2025版消防安全设施安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节能设备销售、安装、能效评估服务合同3篇
-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口算题(可直接打印A4)
-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手册
- 《走进神奇》说课稿
- 202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试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习双重否定句 部编版
- 南京地区幼儿园室内空气污染物与儿童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 平安产险陕西省地方财政生猪价格保险条款
- 初中物理光学难题难度含解析答案
-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课件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高考作文复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73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