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_第1页
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_第2页
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_第3页
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_第4页
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环境法概述

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学习目的: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掌握环境法的概念、特点、目的、价值、体系、基本原则等基本知识,了解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所具有的基本属性。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第三节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保护优先原则二、预防为主原则三、综合治理原则四、公众参与原则五、损害担责原则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概念可整合为: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鲜明的目的性: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特定的调整对象:与防治各种污染和公害有关的社会关系;与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新型的规范机制:环境法律规范除了国家制定法之外,大量的是国家认可的规范,如国际公约,而且环境法的实施除了以承担法律责任为标志的国家强制力保障以外,越来越重视运用鼓励、促进、宣传教育等综合机制来推动实现环境法的目的。二、环境法的特征1、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2、环境法是社会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3、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体现在保护的对象、法律关系的主体、调整的内容、调整的范围。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4、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社会法有的学者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法;有的学者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与公法和私法相并列的独立的第三法域的法。我们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在性质上属于社会法规范,它是典型的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立法目的的法律部门。(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环境问题的产生无一不与私人利益的盲目追逐和市场机制调节失灵直接相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面前,人们终于认识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在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时,就必须从社会利益出发,对不利于社会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一、环境法的目的环境法的目的是指立法者在制定和认可环境法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或实现的结果。环境法的目的反映了环境法的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决定着整个环境法的指导思想、调整对象及适用效应。环境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其目的主要取决于阶级性;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观对环境法的目的都有一定的影响。(一)发达国家有关环境法的立法实践金瑞林教授认为,可以从理论上把环境法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又包括两个方面:(1)保护人群健康,(2)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他认为,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一直接目的方面,世界各国都无不同;在最终的目的方面,各国规定则有差别。多数国家主张环境法的最终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的健康,其次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即“目的二元论”。比如上述美国、日本1993年环境法的目的即是。也有的国家规定环境法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人群健康,即“目的一元论”。即仅以保障人体健康为唯一目的,比如上述匈牙利、日本1970年环境法的目的就是典型的代表。后者以“环境优先”为最高原则,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的挑战固然不失为一项良策,然一味地强调“环境优先”,势必扼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若不发展,社会即会陷入贫困之中,甚至造成更严重的生存危机,从而也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前者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强调在环境的承载力内发展经济为出发点,试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此,后者比前者更为全面。(二)我国有关环境法目的的立法实践《我国环境保护法》:“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污染防治法》:“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请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的目的是什么?属于目的几元论?结论

结论: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即保护环境资源和促进经济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法的二元立法目的在兼顾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环境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是指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阶级、社会需要的积极意义。包括:法的工具性价值、法本身的价值。(一)环境法的工具性价值1、环境法的确认性价值:法律形式肯定2、环境法的分配性价值:社会财富合理分配3、环境法的衡量性价值:标准4、环境法的保护性价值:惩罚、恢复和补救5、环境法的认识性价值:行为评价(二)环境法本身的价值环境法本身的价值是指环境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1、环境法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2、环境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律手段3、环境法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环境的法律武器4、环境法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的精神准则5、环境法是加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手段第三节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一、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环境法调整的对象是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一)基于国家环境行政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二)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特点:基于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而产生;这种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处于平等地位。(三)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四)基于国家环境权益保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二、环境法律关系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法律规范在确认和调整人们与环境有关的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以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第一,环境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与环境有关的关系。(借贷关系、租赁关系)第二,环境法律关系是环境法律规范对具体社会关系调整的结果。第三,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法律关系。(环境民事、行政、刑事法律关系)第四,环境法律关系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第五,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均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综合性。1、环境法调整的对象包括()A.基于国家环境行政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B.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C.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D.基于国家环境权益保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2、环境法调整人们在()环境过程中所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社会关系。A.开发B利用.C.保护D.改善E.管理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的区别:【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指由本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组合而成的不同部门法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有机综合体。环境保护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不同的社会关系,但同一类社会关系并非都由同一个法律部门调整;调整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次要的和派生的标准。(二)环境保护法之所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主要是由于它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三)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与其它法律部门的调整对象区分开来的。法律体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综合环境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法律效力位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一、宪法性规定1国家环境保护职责:《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公民环境权利义务:《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规定是公民主张环境权的基础,也是防止滥用个人权利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基本环境义务规范。3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9条);“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第10条)。二、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基本法,该法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定:1、规定了环境法的基本任务: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对象: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3、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保护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规定环境保护坚持的原则: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规定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第二章详细讲解规定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法律义务规定了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督管理的权限、任务以及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义务和法律责任4、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法律义务5、规定了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督管理的权限、任务以及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三、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是以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依据,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或特定的污染防治对象或者就环境保护的特定方面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的单项法律。包括综合管理性的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单行法、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四、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包含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涉及环境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这些法律规范也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五、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法规数量非常多。《森林法实施细则》、《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六、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有制度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行政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行政规章,其余的称为地方行政规章。我国“较大的市”有49个,其中省会城市27个、经济特区城市4个、国务院先后4次批准的18个,具体为:1984年10月批准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青岛、无锡、淮南、洛阳、重庆共13个市(其中重庆于1997年3月升格为直辖市);1988年3月批准宁波市;1992年7月批准淄博、邯郸、本溪市;1993年4月批准苏州、徐州市。《滇池保护条例》、《云南大理自治州洱海水污染防治实施办法》七、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并已对我国生效的一般性国际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和专门性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包括我国参加或缔结的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边、多边协定和国际条约及履行这些协定和条约的国内法律等,也是我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也纳公约多样性公约》、《保护臭氧层》、《防治荒漠化公约》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14年《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法所规定或体现的,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适用于所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体系,反映环境法本质和特征,对贯彻和实施环境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一、保护优先原则(一)概念和意义狭义:是指在环境保护管理活动中应当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考虑,在环境利益和其他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环境利益,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定。广义:按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要求,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要把生态和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予以考虑和对待。(二)产生和发展(三)内容和实施2014环保法第10、13、14、15、16、28、29、30、31条新《环境保护法》新增: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二、预防为主原则(灵魂)(一)概念和意义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以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并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积极治理的原则。(二)产生和发展(三)内容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制度都体现了这一原则的要求。三、综合治理原则(一)概念和意义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通过行政的、市场的和自治的等各种机制和手段,积极有效地治理环境问题。2014年《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1979年《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二)产生和发展(三)内容和实施1、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政府负责、企业积极、个人自觉。2、治理途径的多样性:行政、市场、公众三种结合3、治理机制的综合性:社会全方位的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实现治理的系统化。练习题: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A.一切单位和个人B.各级政府C.职能部门四、公众参与原则白色污染即塑料污染,在杭州、嘉兴、湖州三市十分突出,为了把白色污染控制在一定限度,三地决定实施突击治理,发动全民参与。杭州采取了“全民动员、分工负责、突出重点、注意源头”的措施,使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嘉兴市以宣传为先导,以治理主要交通干线的白色污染、改善市容市貌为重点,引导市民从旁观到参与,从事不关己到“你丢我捡”。湖州市结合1999年5月的中日摩托艇对抗赛和7月的全国极限运动会两大赛事,以爱国卫生活动月、99形象建设年为契机,开展了全方位的治理,效果显著。通过宣传,三地的白色污染问题,基本上已形成了共识,白色污染的治理在三地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案例体现了公众参与原则的重要性。参见《杭嘉湖突击治理白色污染》,《中国环境报》1999年5月6日第一版)(一)概念和意义公众参与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法通过各种法定的形式和途径确立公众在参与环境管理和保护中的资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公众参与原则是保障环境正义、提高环境效益的具体要求。(二)产生与发展(三)内容和实施:2014年《环境保护法》(全部新增)1、环境知情权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第五十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2、政府和环保部门公开环境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3、排污单位公开自身环境信息、环评报告书全文公开第五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第五十六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4、鼓励和保护公民举报环境违法第五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5、诉讼权利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