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_第1页
2023年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23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3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

新春时节,万物复苏。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大队长辛嘉乘站在机场停机坪上,拍了拍身边的一架绿色运输机:“老伙计,开了春咱们又要去执行飞播任务喽!”

39年,7省(区)130多个县(市),2600余万亩,1万余吨草籽树种……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一代代飞播官兵,在西北高原撒下的种子,最终变成了一片片绿带锁黄龙的防护林,为人民群众铺就了一条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幸福路,被老百姓誉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播绿飞鹰”。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沙漠地带的飞播任务是20万亩,补播15万亩。”辛嘉乘和战友们已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誓将绿色航迹在祖国大地延伸,延伸,再延伸……

星星之种也能点绿荒漠

俯望机翼下满目苍绿的山麓,周福定有些认不出来了。

“这还是太子山吗?”2023年9月,转业多年的周福定跟随旅游团,来到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风景区游览。

39年前,周福定作为一大队的第一茬飞播人,“首战”目标就是太子山。

“印象太深刻了。”那时的太子山,缺少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老百姓面临着“靠山吃不了山”的生存困境。

“那时,飞播对于我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周福定说。飞播作业一般是在远离人烟的荒漠地区或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进行,没有指挥塔台,没有导航设备,没有信标台,全靠目视引导。1982年5月,受领任务的一大队克服“五月飞雪”恶劣天候条件,连续奋战一周,在太子山成功飞播2.28万亩,拉开了飞播造林支援地方建设的序幕。

飞播不是一日之功,没有十年八年很难看出成效。一大队在陕西榆林地区连续飞播治沙32年,直到202x年,才取得阶段性胜利。

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历史上曾因为沙漠的入侵,3次被迫“南迁”。“当年在榆林飞播,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海,我心里也打鼓,这撒下的种子能活吗?”老飞行员杨茂良说,隔上一两年他们再去飞播,看到沙漠里真的长出了小绿苗,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个信念:当年党领导人民军队干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党让我们干飞播,星星之种也能点绿荒漠。

那年,机械师王建海第一次到榆林执行飞播任务,“见面礼”是一场沙尘暴。黄沙像接天的潮水般滚滚而来,官兵顶着大风,冲向摇摇晃晃的飞机,有的闭紧嘴巴拽着钢索,有的爬进机舱用身体压住飞机。20多分钟后,沙尘退去,官兵一个个成了“兵马俑”。

就是在沙尘暴肆虐的毛乌素沙漠,一大队曾创下3架军用运输机一天作业38架次、18天飞播40.2万亩的纪录。

“这是飞播创造的奇迹!”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介绍,空军飞播了榆林沙区约四分之三的林地基础,直接“拴”住了陕西境内860万亩流沙。如今,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榆林已成为陕西省畜产品基地和粮仓。

飞播造林,防风固沙;美了生态,富了乡亲。一大队官兵飞播的航迹始终契合着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202x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察看一大队所在的空军某运输搜救团,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希望他们牢记人民军队根本宗旨,继续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激励,让一大队官兵更加明白:飞播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更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和追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把每一粒种子撒到它能扎根的地方

碧空如洗,沙海浩瀚。

2023年6月,在阿拉善左旗牧民翘望的目光中,一大队的一架绿色军用运输机翩然而至,掠过连绵起伏的沙丘,机腹下喷出一条长长的“彩带”,密密麻麻的草籽如天女散花般撒向大地。

“下种喽!下种喽!”人们欢呼着,奔跑着,期待着大地萌发又一片新绿。

这幅充满诗意的飞播画面,背后的艰辛和挑战却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头顶星月起,身披夜色归,是官兵飞播的工作常态。一大队原飞行员宋占清说:“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条件是否艰苦,而是气候条件是否利于种子生长。”

那年初夏,为了抢在雨季来临前完成飞播作业,飞行员每天5点起床,赶早进机场,日均工作近10个小时。

运输机不是密封舱,飞行中急速上升或下降,耳膜都要经受气压压迫。很多飞行员的耳膜凹陷,他们自豪地说,这是飞播颁给他们的特殊“勋章”。

“飞播是个技术活,战酷暑、斗沙尘还真不算什么。”飞行员任斌说,“要从飞机上把种子均匀撒在地面,得依着地势超低空飞行,速度要稳、飞得要直,要不然撒下的种子点成不了线、线成不了片,一大片植被都活不了。我是在老飞行员手把手带教下,几经磨砺才成长为合格的飞播人。”

“这十几万元的种子可是老百姓的血汗啊,全托付给你们了!”首战太子山的老飞行员宋占清,至今仍记得飞播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嘱托。从此,把每一粒种子播撒到它能扎根的地方,就成了大队官兵对百姓的承诺。

“有时候,飞播作业就是要选在风沙大的时候进行。”一大队官兵解释,这时候飞播,种子才能被风沙盖住,雨一来就容易发芽成活。

地处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的阿拉善左旗,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国际学术界曾断言: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不适宜飞播。临危受命的一大队官兵为了解决落种率、出苗率等问题,携手地方有关部门展开试验,针对飞多高、用什么种子、播撒密度等指标,一个架次一个架次地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试,经过8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一整套飞播造林治沙实用技术,走出了以“适地、适时、适种、适量、封禁”为主要特征的飞播治沙之路。

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如今,一大队在阿拉善左旗累计飞播作业581万亩,飞播长成的沙拐枣和花棒形成了总长460公里的两条飞播治沙锁边带,斩断了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的合围之势。

为百姓插上致富的翅膀

阿拉善左旗牧民宝红从小放牧,那时每年春天都会刮沙尘暴,沙尘甚至会把蒙古包和羊圈都埋住。虽然宝红家中有4000亩牧场,但草变得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穷。

12岁那年,宝红第一次看到绿色军用运输机从头顶飞过。“那时候不知道飞机在干啥,就看到飞机飞得很低,轰隆隆就飞过来了,年年都来。后来看到飞机掠过的沙地长出了草,大人告诉我那就是飞播。”

飞播,播下了种,长出了草,变成了宝。宝红家的4000亩牧场慢慢地长出沙拐枣、花棒等飞播植物,整个嘎查(相当于行政村)周围都变绿了,“现在我们家有2万亩草场,每年靠采摘草种就能收入几万元,再加上有序放牧,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10万元。”

“飞播为我们插上致富的翅膀。”在秦岭东段南麓的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蜂农宋军涛站在一片空军飞播林前,熟练地抽出蜂巢。宋军涛住在飞播林区附近,养蜂103箱,还带动了18个贫困户分散养殖蜜蜂,让更多的群众依托林海“酿”出甜蜜的日子。

39年来,一大队创造了一个个飞播“绿色奇迹”,助力万千百姓脱贫致富,开启幸福新生活——

在延安,播区内牧草产量是飞播前的19倍,当地畜牧业发展喜人,牛羊存栏量不断创新高。

在秦岭,当年飞播的林场,已成为药材、漆树等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基地,播区贫困农牧民利用河谷、草坡发展畜牧、养殖业,人均收入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榆林,数十万外流人口回迁,播区成为白于山区30万贫困群众移民搬迁的目的地,榆林老区230万群众脱贫致富。

在阿拉善左旗,农牧民利用播区草场的沙生植物进行深加工,把沙生植物种子提炼成食用油制作食品增稠剂、稳定剂等副产品,人均年收入增长近千元。

……

2023年12月,一大队教导员杨淑坤到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空军飞播过的地区调研。回到部队,他为官兵作了图文并茂的专题教育,讲述播区的生态改善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变迁,“在播区,听到最多的是老百姓交口称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看到最多的是飞播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变化。”

撒下一把种子,收获一分希望。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39年如一日飞播造林,把绿色诗行写在广袤的大地上,描绘出“人民空军为人民”的忠诚航迹,谱写出感恩人民、回报人民的时代壮歌。

2023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小时候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宝红就奇怪:“这草,咋能长这密这高哩?”

他的嘎查(蒙古语:村子)就在腾格里沙漠边边上,放眼全是白花花的沙石,走老远能有一蓬蒿草,一会儿就被几只瘦羊啃个精光。

一个夏日晌午,天边传来“嗡嗡”的声音,一只绿色“大鹰”越飞越近、越飞越低,掠过他们的屋尖尖又飞远了。

“绿鹰”飞过的地方,沙石上留下一粒粒裹着红色包衣的种子,一场雨过后,生出嫩苗苗,根系紧紧抓着沙土,然后一年年迎风生长。

今天,宝红家4000亩播区草场里,花棒、沙拐枣长到一人多高,别说牛羊,骆驼进去都看不着。

靠着卖草籽、养骆驼、护草场,宝红家年收入从几千元增长到几十万元。他也早已知道,播撒种子的那些“绿鹰”,是且力根空(蒙古语:空军)运输机。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在加紧战备训练的同时,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连续39年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播撒草籽树种万余吨。一茬又一茬官兵以铁翼为犁,在祖国大地上耕出一片片绿色的生态屏障,让无数像宝红一样的沙区农牧民过上了好日子。

红色航迹创造绿色奇迹

飞播造林,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这项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走向成熟,迫切需要一支肯担当、能作为的力量,把实验成果真正扎根荒山戈壁。

人民空军毅然挑起这副重担。在“为加速农牧业建设,绿化祖国山河作贡献”的号召下,空军部队很快改装了一批飞机,训练了一批能够执行飞播任务的机组人员,飞赴各地执行飞播造林和种草任务。

“一没经验,二没资料,三没设备。”72岁的宋占清是执行飞播任务的“第一茬人”。当年,他们第一次听到“飞机种树”,就像听天方夜谭。

但没谁往后缩,人人积极请战。“想法很简单:党旗指向哪里,人民的召唤在哪里,我们就飞向哪里!”宋占清说。

这一飞,就是39年。

39年间,他们的飞播航迹遍及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地130多个县(市),在陕北播撒出16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绿化基地,“三北”防护林飞播成林超过1000万亩,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上游造林570余万亩……作业区从星星点点,到聚成块、连成片,昔日不毛之地,今成绿野良田。

绿了大地,暖了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赋予了大队飞播任务新的时代内涵,大家更加坚定了“播撒绿色希望,造福一方人民”的信念。

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曾3次迫于沙害“南迁”。202x年夏,大队飞行员们完成了在榆林沙区的最后一个飞播架次——榆林飞播造林工程宣告阶段性结束。“860万亩流沙被成功锁住,区内已无明沙可播。”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说。

从“四望沙海,飞沙走石”,到“四望绿野,稻谷飘香”,230万榆林沙区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不毛之地,成为陕西新粮仓和畜产品基地。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大队累计飞播作业581万亩,形成两条生物治沙“锁边”带,斩断了腾格里与乌兰布和两大沙漠的“握手”之势,更打破了国际上“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不适宜飞播”的断言。

多年来,这个大队先后4次更名、转战多地,无论番号怎样改、人员怎样换,他们始终践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不断创造出一片又一片绿色奇迹。

战风斗沙磨砺担当铁翼

“飞播,可不是把种子一撒就完事。”大队长辛嘉乘说。

种子撒下去,要疏密得当,播带偏了、漏了、重了,都会影响成林质量。

飞多高、撒多快,大小轻重不一的种子如何均匀播撒……经过反复摸索、不断验证,官兵们总结出一套套数据和方法。他们还创造性地研制了“空中可调式定量播撒器”,在空中可以随机调速播种量。

所谓“雨前种树,风前种草”,越是眼看就要风雨交加的天气,越是飞播的好时机。跟季候赛跑,官兵们常常明知风雨在即,仍要迎着危险抢种抢播。

有一次,刚飞到播区上空,远处就起了积雨云。无线电传来地面指挥的声音:天气不好,你们自己观察把握。辛嘉乘一想:难得的好雨,还是尽量把种子播下去。

他们一面看着云层越来越近,一面仍是稳稳地驾着飞机撒种。“播完后飞机已经进了云层,那雨非常大,我们调头就往回‘跑’。”辛嘉乘说。

倾盆大雨中还夹着闪电和强风,飞机几乎是被风推着、云赶着,刚落地停稳,风夹着雨就过来了……

几乎每个参与飞播的飞行员都有在大雨、强风和沙尘暴中飞行的经历,为了尽量把沙梁、山间的沟沟坎坎撒满播全,超低空、钻山谷等更是飞播的“必备课目”,复杂条件下,他们人人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需要飞播造林的任务区,无不是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在野地里人工推出一条土跑道,就能当机场;旁边支几顶帐篷,就能住几个月。沙漠荒滩上常起沙尘暴,一场大风过后,整个人“只有白眼球是白色的”。

过去,偏远地区给养时常跟不上,飞播官兵们常常馒头就咸菜,白菜萝卜算是“大餐”,实在馋得厉害,就泡碗方便面。

飞到天上,同样不轻松——在超低空湍急的气流中,飞机颠簸得像筛糠,飞行员要用尽全力才能保持飞行姿态,握杆的双手常打血泡。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铁皮包裹的机舱成了一只大“烤箱”,舱里温度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飞行员们汗出得像水一样,连飞行靴上都是汗碱。

愚公之志接续耕天播绿

“也曾经想过,又苦又累又危险,值不值得一直干下去?”辛嘉乘说。

但他自己马上就有了答案:戈壁上丛生的花棒、梭梭、沙打旺,秦岭里绿油油的漆树、侧柏、樟子松,这全是他们历年飞播的“成绩单”。

“90后”飞行员王斐是怀揣着一颗“壮志凌云”的心入伍的——那一年,歼-10战机亮相珠海,世界瞩目。

然而分配到部队,王斐面对的是一架“一看就非常有年代感”的活塞式半硬壳双翼飞机。

运-5,速度慢、油耗少、超低空性能强,经济“皮实”,是执行飞播任务最称手的飞行器。

“别小看运-5,也别小看飞播。团里技术最好的飞行员,才能去播区飞上一回哩!”王斐的前辈,有着36年飞播经验的张建刚说。那会儿,他刚从播区返回,脸膛晒得黢黑,两臂晒得通红。

“要学种子扎下根,别像沙子一吹就跑。”王斐把前辈的话记在心里,苦练本领,终于抢到了“飞播资格”。

第一次出任务,他就“爱上了飞播”——阿拉善苍茫的沙海无边无际,按年头分的播带界限分明。一落地,播区群众就围了上来,跟“老飞播”们像久别的亲人一样热烈拥抱,这个拽他们去自己的新房看看,那个拽他们去自己的养殖场转转……

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宏义则拉着王斐来到播区深处——

最早播下的沙草,小小一株,寿命不过一两年,却能把流沙牢牢固住。第二批播下的沙拐枣,枝条更密,根系更加发达。第三批播下的花棒,植株能达到3米,寿命十年以上,既是固沙先锋,更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前面的沙草和沙拐枣都是花棒成长的铺垫,而花棒又能为更多后续的植物遮阴。”刘宏义说。

王斐忽然领悟:从第一代的宋占清等老前辈,到张建刚,到自己,一茬茬“飞播人”,不就像这播下的种子吗?

诗人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而飞播官兵们说,他们的航迹,已经清清楚楚地写在了大地上,写在了播区群众的笑脸上。

2023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这群“绿鹰”,就是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从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就担负起飞机播种和防风治沙任务。39年间,他们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飞播航迹遍布130多个县(市)300多个播区,在西部大地绘就一片片新绿,极大改善了播区生态,也帮助人民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日子。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过去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1983年,榆林上空飞来一架架“绿鹰”,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驾机为犁,用飞机将林草种子播撒在榆林的荒山荒沙上,这一飞就是30多年。

“绿鹰”播撒的不仅是绿色,更是希望。放眼一道道山梁,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感慨道:“现在的榆林,大地绿了,群众富了。就拿畜牧业来说,我小时候30亩地养不活1只羊,飞播后1亩地可以养活6只羊。下一步我们在飞播林的基础上还要培育更多经济作物,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

地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曾流传着“沙里人苦,沙里人累,满天风沙无植被”的说法。这样的状况在“绿鹰”的坚持下悄然改变。截至2023年,“绿鹰”已经在这里飞播作业581万亩,形成两条生物治沙“锁边”带,有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前侵蔓延,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一颗颗从天而降的种子扎根荒漠,播撒出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希望。

39年间,“绿鹰”的绿色航迹遍及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7省份、130多个县(市)、300多个播区,辐射和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飞播,绝不是将种子从飞机上撒出去落地那么简单。种子从机舱到大地不过几十米,但是要想让种子真正在大地安家,生根发芽,不仅需要一系列科学规划,更考验飞行技术。

大多时候飞播起降跑道是临时修建,起降难度大、风险高。有一次,葛克宏机组执行飞播任务返航时,黄沙呼啸而来,眼看就要将飞机吞没。当时载油量不够因此飞向其他机场备降,而即将着陆的野外机场,跑道很短,三面环山,情势十分紧急。狂风中飞机强烈颠簸,飞行员葛克宏努力控制飞机,蹬舵修正航线。在第一次尝试降落失败后,他第二次对准跑道艰难降落,飞机停下时,机头离跑道尽头只有20多米。

战风斗沙39载,他们战胜了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技术苛刻等困难,成功处置复杂天气中多种险情。自主研制出“空中可调式定量播种器”,探索出适合西北地区飞播的方法,使得落种率、存活率等多项指标达到先进水平,与地方林业部门共同多次获得国家及军队科技进步奖。

在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行员们都珍藏着一瓶自己曾经播撒过的种子,也将种子文化深深植根在自己的心中。沙拐枣具有抗风蚀、抗干旱的特性,它激励着飞行员勇敢面对一切困难挑战;沙棘的枝条匍匐生长,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仿佛就是飞行员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生动写照……一位“老飞播”捧起种子告诉记者:“我们播撒种子,还要学种子的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要学种子扎下根,不要像沙子一吹就跑。”

2023年7月,空中航行指令师张建刚即将到达停飞年龄,他整理出自己36年的飞播心得,把“绝活”和经验都留在大队。而让青年飞行员受益一生的则是他像种子一样扎根奉献的精神,他对年轻飞行员说:“种子里有梦想、有希望、有力量,把自己的根扎进泥土里,就一定能播出更多绿色。”

航迹创奇迹,荒山变青山。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39年矢志播绿助脱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奋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不仅将种子撒向大地,也将奋斗的精神播种进人们的心田。

奇迹的创造靠的是奋斗的力量。飞播是挑战大自然的艰苦战斗,是对官兵技术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没有迎难而上、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是无法应对这项艰巨挑战的。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39年战风斗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敢于吃苦、甘于奉献才能成就不凡的事业。

奇迹的创造靠的也是坚持的力量。很多时候,成就壮举的关键不在于豪气冲天的肇始,而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来不得急功近利,而是要靠执着和韧劲。

飞播事业取得的成就告诉我们,每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奋斗者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凝聚起无数奋斗的激情和力量,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2023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

2月3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长期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笃定让沙漠变绿洲信念,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播撒绿色,为荒漠地区、沙漠地带筑起重要绿色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飞播航迹遍布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7省(区)130多个县(市),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播撒草籽树种万余吨,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该大队202x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3年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是矢志强军目标、聚力强国复兴的先进典型,是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优秀代表,是打造绿水青山、助力脱贫攻坚的时代先锋。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坚决听党指挥、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践行为民宗旨、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本色,加强练兵备战、锤炼打赢能力的使命担当,发扬优良传统、甘于吃苦奉献的革命精神,生动谱写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时代新篇。广大部队官兵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担当使命,苦练打赢本领,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大队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空军党委等有关负责同志和部队官兵代表参加发布仪式。

2023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

39年前,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开始执行飞机播种和防风治沙任务,此后虽经历大队更名、人员变换,但飞播航迹从未断线。

克服低飞等多重困难,他们播撒草籽、树种上万吨,作业面积超2600万亩,落种率、存活率达到先进水平,在茫茫大漠撒下无边的绿色。

1982年5月2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下,简易的土机场跑道边,聚集了大量群众——听说要用飞机种树,许多人前来围观。

当年,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积极开展飞机播种造林、种草任务。他们的不懈坚持,创造了一个个绿色奇迹:在“三北”防护林带飞播成林超1000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缘、乌兰布和沙漠南缘分别建成长350公里、宽3到20公里和长110公里、宽3到10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

矢志不移耕耘蓝天,造就丰硕生态成果

“飞机播种,只有保持50米左右的飞行高度,才能使树种、草籽精准落在播区并间隔均匀。”第一茬飞播人之一、今年已经72岁的宋占清说,“高度越低,飞机越不好控制”。当年,尽管一无资料、二无设备、三无经验,但为圆满完成任务,宋占清等人多次向民航及林业部门请教,不断改进飞播方案。

近了,更近了……宋占清驾驶一架飞机,不断降低高度。离地五六十米时,种子倾泻而下。播带上9张一米见方的测试白布都接到了种子,而且数量达标——首次飞播试验圆满成功。

首战告捷,拉开了该大队执行飞播任务的序幕。此后39年,他们的飞播航迹从未断线。其间,大队先后4次更名、转战多地,但无论番号怎样改、人员怎样换,他们始终坚决落实党的政策,年年执行飞播任务。

上世纪70年代,陕西榆林老城区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四周被沙漠包围。“春栽夏死秋天拔,冬天熬了罐罐茶。”这句流传在群众中的顺口溜,道出了单纯人工植树造林的窘境。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说,沙漠里没有路,造林物资运不进去,水、肥、人、牲口、机械处处受限。

1983年,空军飞播队伍进驻,榆林治沙迎来转机。“飞机播种规模大、见效快。”石长春说,更让人感动的是,执行飞播任务的官兵不仅专业过硬,而且干劲足、作风好。

空军在榆林治沙飞播32年,造就了丰硕的生态成果。到202x年,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境内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石长春说,按原来每年人工造林10万亩的速度计算,需要86年才能完成治理,而在空军官兵不懈飞播下,仅用了32年。

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该大队是改革开放初期较早承担专业飞播任务的部队,至今仍在担负此项任务。

播区不是山区就是荒漠,地形复杂多变、气流变幻莫测。执行飞播任务的运—5飞机,没有自动或辅助驾驶设备,全靠飞行员手动操作。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