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仔细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本单元教学内容间有着较强的连贯性、互补性,教材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线索,以求通过阅读理解、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会正确读写4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特别注意读好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如《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果然”、“奚落”、“傲慢”、“恼怒”、“谦虚”、“抱怨”等。4.继续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5.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编写童话故事。6.指导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开展以读、讲、演、说、练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7.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结合《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和《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渗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8.借助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1.整体构思。本组的课堂教学,按照“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句段,把握重点”的思路进行设计,“读”是贯穿始终的红线,以读为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华。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感知时,以浅显有趣甚至在小孩子看来有些奇怪的引言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写下自己在读书中遇到的困难,相互交流;摘抄自己在读书中搜集到的好词佳句,相互读一读。整体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回到单元目录,对比课题,读课题,背课题,说一说,合上书本,这几篇课文在你的脑海中还留下一些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学完这一单元后,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回归、整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读一读:(我能读出的生字)写一写:(我能写好的生字)背一背:(我能记住的优美词句)说一说:(我能介绍的人物形象)练一练:(教师出示的拓展延伸题)通过整体反思总结,这一单元的东西在学生的脑海中便逐渐清晰起来,开始走向系统化、立体化。2.具体建议:(1)童话故事──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2)小故事──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矛与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这两篇课文属于叙事文章,呈现给学生的人物形象都是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人。相对而言较难理解。所以,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到《陶罐和铁罐》、《狮子的鹿》两课后进行教学。学生由易到难,由如何看待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比较容易接受。(3)对《语文园地七》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就安排学生围绕相关教学内容,开展自主的读、说、演等的系列实践活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汇报。例如:我把《刻舟求剑》的故事放在学完《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后便呈现给同学们,因为这两个故事在思想内容上有着鲜明的对比,整合在一起,学习的效果会更理想。四、教学资源1.生活资源。“生活即语文,社会即学习”,生活中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挖掘。在班级中我们怎样看待同学?怎样看待自己?在家庭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家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如何处理文化学习与特长学习的矛盾?如何让自己的班干部工作开展得更好?……多少问题需要解决!多少问题需要学生学会处理!所以,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去钻研,去挖掘。2.图书资源。(1)走进图书室,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读书篇目:《十万个为什么》、《生活中的小窍门》、《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大家读》、《益智游戏》、《快乐动脑筋》、《发明家的故事》……图书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更紧密地联系本单元的教学,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对识字的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2)举办读书中队角。学生将自己的童话故事书、成语故事书带到学校里来,相互交换阅读。这样读书,学生兴趣更浓,还可以相互交流读书心得。(3)读给学生听。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同时又与“科学的思想方法”联系密切的文章读给学生听。3.学校资源:与班级的科学任课教师或科技辅导老师一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学校里一些比较现实的小问题。如:你认为学校哪里的绿化工作还不够到位?你准备如何设计?对于少数同学乱丢垃圾的现象,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制止?你怎样看待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怎样完善……4.预设课堂生成资源。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有时确实让教师有些措手不及,但如果教师能恰当处理,往往会让课堂精彩无限。教师要善于挖掘看似“无理取闹”的问题中的积极因素,并由此生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备《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可以预设生成问题如下:第10自然介绍陶罐经历了王朝的覆灭、宫殿的倒塌后,依然安然无恙,完好无损,怎么解释?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呢?引导提问:什么是“集合”?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它们是怎么结合的?结果怎样?【“学则须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和鼓励学生养成提问、思考的良好学风和习惯,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同桌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好办法。2.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4.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5.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1.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1)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2)矛和盾是怎么结合的呢?(3)结果怎样?2.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初步释疑。【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记字写字1.指导记字: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记住它们。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搜集发明家的故事。【让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1-5自然段,解决问题。履带,让它会动。(3)结果怎样?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3.学生归纳矛、盾、坦克的优点。学生归纳矛的优点:学生归纳盾的优点:课件出示坦克,坦克自我解说:“矛的优点是善于进攻,不善于防守;盾的优点是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于是发明家就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我。我的优点是既善于进攻又能自卫。小朋友,我是不是很棒啊!”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多方设置“问题情境”,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交流”。凡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凡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三、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提取有价值的问题组织交流,相机指导。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1.课件出示课文的结尾。2.生齐读这段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3.教师小结写作方法:用事实说明道理。4.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事例或生活中搜集到的事例,畅谈感受,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如:双层公共汽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带圆珠笔的钢笔、两用的手提包……)全班汇报交流。5.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你有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学校即社会,学习即生活”,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五、交流故事,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2.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六、抄写词语,积累词汇1.同桌互相读词语。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新课程重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七、作业必做题: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多读几遍。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同学选做,实行差异教学,异步发展。】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教学流程一、结合实物,出示课题1.教师出示实物:木盒子。引导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2.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个苏联的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相互交流课前借助字典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再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件出示的两个问题:(1)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一件什么事情?请尝试完成:()木匣→()木匣→()议一议: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2)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三、巩固生字1.课件依次出现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2.小组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互相交流。左右结构归类:挖鞋锯抢难初敌3.给生字组词,练习用词语说句子。四、指导写字1.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2.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刻舟求剑》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学生找出句子朗读: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妈妈埋大箱子走30步科利亚埋小匣子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3)随文理解“不光……还”。(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在发生变化?(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五、布置作业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课文解读】本文是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主题的第二篇课文,记叙了科利亚5岁时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情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课文语言朴实平白,没有生动的文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如何通过科利亚挖木匣这件事,感悟一切事物都在变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特点,预设以下学习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5个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主感悟”的教学特色。【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带些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成长记录册。【教学过程】两课时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启动阅读1.由课文《矛和盾的集合》引出本文课题:科利亚的木匣。随机学“匣”字。2.引导据题质疑: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特别之处?科利亚的木匣里装了什么?围绕科利亚的木匣发生了什么故事?二、通读感知,了解内容本环节,主要通过个人自读、指名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为进一步学习和体会课文奠定基础,随文认学生字“锯”“阶”。初步交流读题目时提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交流后归纳板书:埋木匣——挖木匣——明道理。叶老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也正是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再加上本篇课文的特点适合学生自读自悟,因此下一环节设计为——三、自主质疑,初步探究让学生读读文中两个“泡泡”,明白:一个是说读懂了什么,一个是提出了问题。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以“吐泡泡”的形式记录下来。设计“吐泡泡”的学习形式,目的是落实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来的默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交流反馈学生所吐的“泡泡”: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预计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课文中说的“战争”是什么战争?“法西斯”是什么?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为什么科利亚挖不到?科利亚说“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课文结尾说“周围的一切,不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临场作出巧妙处理,或直接回答,或以问引读,或反问学生,或暂时存疑。在交流反馈中,对提问角度新,思维有深度的同学要特别予以肯定和激励。四、重点研读,体会感悟本环节主要是体现教学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作如下设计:1.根据前一环节的质疑,引问: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科利亚却没挖到,科利亚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2.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讲清楚讨论的步骤与方法:一、是什么原因,首先要从书上找到依据;二、关键是怎样理解这个原因,每个小组成员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三、讨论交流后小组确定一种最有创意的理解方法,准备到班上交流。3.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学法来理解和体会“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如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道理、用数学的方法画一画线段图、在教室里实地走一走、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等等。语文是开放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应该是开放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语言文字。4.呈现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地读一读: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一个聪明而自信的科利亚!★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回找到我的木匣子。”——做事情不蛮干,遇到问题不依赖别人,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多令人敬佩的一个小男孩啊!★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从这件事情悟出一个道理,多会感悟的一个小男孩啊!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重点是指导写字,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识记字形的规律和方法;二是对难写易错的字,如“挖”、“鞋”、“抢”、“管”“初”“懂”等,教师要板书示范,指导书写。【板书设计】5岁埋木匣步子小走10步9岁挖木匣步子大走5步一切事物都在变27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流程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3)想一想: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2.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3.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己的朗读。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9自然段和10---17自然段。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4.教师相机小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课件提示的要求自学,可以围绕中心不偏离。这一环节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划出生字,再联系句子理解,始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1.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理解。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2.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1)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骄傲”、“奚落”、“懦弱”、“轻蔑”、“恼怒”。(2)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3)课件展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朗读。注意学着铁罐的动作、神态读出“奚落”的语气。3.教师启发学生理解陶罐的表现: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1)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2)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3)通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谦虚”、“争辩”。(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和睦相处(5)课件展示陶罐的话,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着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它的谦虚克制。4.课件展示对话。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读后评议。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色朗读。【以读促演,演中促读,演中理解,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表演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四、指导写字1.出示课文1-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出课文中的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4.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6.展示学生书写的字,互相评议。五、实践作业1.和同学们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2.课外读文:《骆驼和羊》,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大语文教学观下,我们应该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骆驼和羊》是老教材中一篇类似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阅读的迁移,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1.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和1-9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认读。2.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3.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来继续学习本文的10-17自然段。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2.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3.课件出示对比表格。陶罐被人挖掘,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铁罐连影子也没见到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3.口语交际: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学生选择一个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2)全班交流。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们读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在举例中,学生获得了对本文写作方法更真切的认识,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1.认读课文10-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3.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4.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5.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6.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观察字间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所获得的东西,比教师直接告诉要记得牢。每次都这样训练,学生自学生字的本领会一天天增强。】28*狮子和鹿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3.培养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的不同的态度。2.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每人课前阅读一个童话故事。3.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出示图片,形象揭题1.课件展示图片: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鹿、有狮子。看到这两种动物,你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二、出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1、引导学生读课文前的导入语,学生归纳阅读要求。2.课件展示学习要求:(1)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体会?(3)把本文和《陶罐和铁罐》一文作比较,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两个多音字。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生字词的意思。3.说一说:小组内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词,交流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然后全班汇报。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的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抱怨”。4、议一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2、指名请几位同学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句子。3、一起来评一评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做朗读指导。教师相机提取几个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1)课件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指导读出鹿喝水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从而对文本产生亲近感,感悟语言的优美,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五、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课文道理1.课件出示课文第6──7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桌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一句交替读。2、课件点红并齐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3.想一想: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4、说一说:你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体会?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5.教师相机小结。六、比较学习,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这两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在写法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类似写法的课文我们学过许多:如《两只小狮子》、《骆驼和羊》、《狼和小羊》等。你也能举例说说吗?七、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内容、思想、表达方法、学习方法、朗读……)【学生的总结往往比教师的总结更深刻、真实、有效。】八、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复述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的异同……【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增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2.知道何谓童话,能编写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动物童话故事。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联系本单元的专题,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搜集成语故事。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流程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1.生活实例展示我们学校的科技辅导老师吴老师是个非常爱动脑筋的人。平常,他家的电器坏了,吴老师很少拿去修理,常常是自己钻研,想办法把它修好。我校以前升国旗时,旗手要把国旗固定在拉扯绳上,通常要系两三个结,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为此,吴老师在旗杆上安装了三个偏心轮,轻轻一卡,国旗便稳稳当当升上去了。真方便!我们也要像吴老师一样,做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课件出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采取生活再现、气氛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3.课件展示实例:课件展示学校近几年来辅导学生参加市级科技创新大赛的部分作品(小发明、小论文、创新方案……)部分小发明用实物展示,教师加以简单介绍。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天天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有创造的能力。二、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大家仔细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不方便的地方?1.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请记录员做好记录。2.小组内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可以怎样改进、解决。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想出办法。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如果对提出的问题不加整理,就无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研讨的效果和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汇报交流时,要注意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语句要尽量做到通顺连贯,表达要清楚流利。2.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问题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人。继续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3.颁发奖品:一首打印好的诗歌:《双手和大脑》四、同学们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第二、三课时(习作)课时目标1.知道何谓童话。2.能编写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动物童话故事。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把握童话故事的特点1.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