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儒家文化精神
第二节董仲舒与两汉经学一、秦始皇一统天下与“焚书坑儒”秦始皇利用法家,逐渐强大,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开始了政治和文化上的一统改革。(一)“要在中央”:1、称皇帝
2、设三公九卿
3、废止世卿世禄制,实行朝廷任命的、非世袭的官僚制
4、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二)文化一统: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罚同律(三)儒法斗争与“焚书坑儒”:①儒法斗争: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却非一帆风顺,前后至少有两次儒法大论战。第一次是变法前,儒家人物甘龙、杜挚与商鞅御前辩论,因为秦孝公的支持,商鞅获胜。第二次是变法初步成功后,儒家代表人物赵良联合宗室贵戚反对商鞅,秦孝公一死,商鞅遭到“车裂”的极刑。儒法斗争趋于缓和,法家继续前进。秦王赢政依靠法家人物,上台25年,就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法家在秦国取得了非凡的胜利。②“焚书坑儒”:博士淳于越反对秦始皇的郡县制,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话激怒了秦始皇,他把此事交给李斯。李斯上奏曰:“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辨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此为“焚书”。秦始皇的暴行遭到了侯生、卢生等儒生的不满和批评,一些方士也逃亡而去。秦始皇严令追辑,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此为“坑儒”秦朝儒法斗争以法家大获全胜而告终。
二、从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武帝采取独尊儒术的背景及原因:汉初统治者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后,文、惠、景三朝都奉行黄老之术,采取“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黄老之术已经不再适应中央集权制的要求了。需要更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学地位迅速提升的契机。(1)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的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要求汉武帝进步加强中央集权。(2)强大的西汉需要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专制统治。(3)董仲舒改造后的新的儒学体系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三、独尊儒术(一)董仲舒董仲舒,西汉经学家,今文经学创始者,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其学说见于《春秋繁露》,另有《董子文集》传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向武帝呈现了自己的儒学观念。“《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也,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三)独尊儒术的主要措施:1、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2、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设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后备人选。儒家经学独尊的标志:一是,儒家经学由于官学的地位而得到广泛的传承发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专门的学者队伍;二是,儒家经学的实质精神开始进入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皇族教养、官员选任、礼法建设上都开始发挥着指导作用。(二)董仲舒的思想体系1、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董仲舒不仅把上天看做自然之天,也看作是最高权威,具有道德的人格神。同时提出天人相类的观点,认为万物由天所造,那么人也不例外,把人当作天的副本,人和天比附在一起,即形成“天人合一”理论。认为上天的意志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来体现。“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勉强而已矣。”
天人感应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君主是代表天意的,所以人们要服从君王;另一方面,君王应该尊天爱民,否则将受到上天的惩罚。
(二)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2.君权神授思想
给君权披上神圣的外衣,使百姓由对上天的敬畏,而顺从于君主的统治。同时认为,君主的权利不仅是天赐予的,同时也受到上天的制约。因此天子必须顺天行事,这为臣下约束、劝谏天子提供了理由。“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二)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3.阴阳合分与王道三纲:用阴阳的思想来论证伦理关系,将社会关系分为三纲: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用五行相生来说明父子关系:
“天佑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
并将阴阳学说运用在政治统治上,认为阳为德,阴为刑,要德刑并举。(二)董仲舒的思想体系4、大一统与罢黜百家大:尊崇之意大一统即为推崇统一之意。政治上表现为: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制思想上:独尊儒术。四、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1、经与经学:“经”:本义为经营;后来代指典籍。经学的研究对象:《诗》、《书》、《礼》、《易》、《乐》、《春秋》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斗争
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学说在秦国确立后,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并由此确立了今文经学的主导地位。西汉汉宣帝时,一次重要会议在未央宫召开,即石渠阁会议。由此开启了中国政教合一的道路。经学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之后,地位虽然空前提高但是学术价值迅速下滑。西汉汉成帝时,刘向奉命大范围整理图书,刘歆宣称发现了篆书所写的经书,即古文经。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斗争古文经一露面,两学就开始争论,西汉时今文经学占据上风。西汉末年,刘歆利用古文经学(托古《周礼》为本)帮助王莽登上皇帝宝座,东汉时古文经学占据上风,大师辈出,1)、许慎(约58—约147)、马融(79—166)、郑玄(127—200)是也。由此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斗争成为两种政治势力的战斗。东汉建立后,东汉初由于争论激烈,只好由皇帝主持召开会议来定夺。白虎观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会后今文经学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古文经学流入私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斗争重新成为政治附庸的今文经学日益僵化,失去学术价值,反而流向民间的古文经学日益壮大,发展迅速。政府为之震动,于是派遣官学弟子到民间学习古文经学。后来东汉出现了兼学古文经和今文经的大师郑玄,遍注五经,博彩古今之说,由此古今之争结束。
3.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用汉代隶书写成)、古文经学(用先秦篆文写成)经书文本的不同:古文经学尊崇《周礼》和《春秋左氏传》,而今文经学尊崇《仪礼》和《春秋公羊传》;研究方法不同:今文经学注重经书中的微言大义和言外之意
,今文经学是政治的,注重探讨经义,强调经世致用。合时自由但空疏荒诞。古文经学重视对经书中的文字、音韵、史料和制度的研究;古文经学是历史的,注重考据、训诂,主复古。朴实认真但失之烦琐。学术思想不同:今文经学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而古文经学提倡回归三代的王官之学;推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盆景行业发展趋势规划分析报告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城乡规划原理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体育学院《有机化学I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交换原理与NGN》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领导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含遗传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英语高级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西方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建1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文档
- 《销售人员的培训》课件
- 国防动员课件教学课件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 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制度
- 自行车被盗案汇报课件
- 律师事务所案件管理手册
- 《节水评价技术导则》
- 简单酒店装修合同书范本(30篇)
- 2024-2030年中国核桃油行业消费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