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消化道的运动第二节: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三节:吸收第四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胰液、胆汁、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吸收的部位。熟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胃的运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了解:咀嚼与吞咽;小肠的运动形式;大肠的运动形式。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概述
消化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水和电解质,以保证新陈代谢的需要。消化: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方式: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即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吸收的概念: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第一节消化道的运动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
2.富有伸展性
3.兴奋性较低
4.具有紧张性
5.对某些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
平滑肌RP波动较大(-50~-60mV),主要由K+外流形成的。2.慢波电位概念:指在平滑肌细胞上记录到的一种缓慢的、节律性的电变化,也称基本电节律。
3.动作电位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每个慢波电位上的AP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和张力就越大。产生机制:刺激→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P。
二、咀嚼和吞咽咀嚼是随意运动,是咀嚼肌群按一定顺序收缩而完成。作用:①将食物磨碎;②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③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而产生化学性消化作用。④反射性引起胃、胰、肝、胆囊等的消化活动及胰岛素分泌,为后续消化过程准备条件。
吞咽是把口腔内的食团经咽和食管送入胃的过程,由一系列高度协调的反射活动组成。三、胃的运动(一)胃的运动形式1.容受性舒张:概念:指进食时反射性引起胃平滑肌的舒张。
作用:容纳和贮存食物。
2.紧张性收缩:
概念:指胃平滑肌处于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
作用: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增强胃内压;是胃其它运动的基础。3.蠕动:
概念:指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收缩环。
作用:磨碎、混合和推送。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1.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动力:胃的运动。2.胃排空的控制: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促胃液素。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肠抑胃素。
(三)呕吐
概念:指将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反射性动作。
意义:防御性反射活动,可把胃内有害物质排出。
过程:
四、小肠的运动(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2.蠕动
3.分节运动:
概念:指小肠环形肌收缩与舒张为主的节律性运动。
作用: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消化;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并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有助于吸收。
分节运动:
(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显著加厚,称为回盲括约肌。回盲括约肌平时保持轻微的收缩状态。作用:①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排入大肠;②阻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入回肠。当食物入胃,可引起胃-回肠反射,使回肠蠕动增强。当蠕动波快到回肠末端时,回盲括约肌便舒张,约4ml食糜推送入结肠。
五、大肠的运动(一)大肠的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蠕动。集团蠕动:通常始于横结肠,快速蠕动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产生便意。多在早餐或进食后发生,每日发生3~4次。可能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
(二)排便反射粪便进入直肠直肠壁内机械感受器传入冲动↑初级排便中枢大脑皮层盆神经和腹下神经盆神经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肛门外括约肌舒张粪便排出腹肌和膈肌收缩阴部神经
(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大肠内有许多细菌,据估计,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占粪干重的20%~30%。种类: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总称为“肠道常居菌种”。作用: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残渣。(一般将细菌对糖和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细菌利用食物残渣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它们经肠壁吸收后被人体利用。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内菌群紊乱和维生素缺乏。
第二节消化液及其作用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是三对大唾液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腮腺)和口腔粘膜中许多散在的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为无色无味、近中性(pH6.7~7.l)、低渗的粘稠液体。
生理作用:①唾液可湿润食物,便于吞咽;溶解食物以产生味觉。②化学性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可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③对口腔起清洁和保护作用:唾液可清洁口腔;可稀释并中和有害物质;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有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二、胃液及其作用(一)胃液的性质、成分
性质:无色,pH0.9~1.5,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HCO3-
等无机物。(二)胃液的作用1.盐酸的生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②抑制和杀死细菌;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的生理作用:
3.粘液的生理作用:润滑作用:能保护胃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不被胃蛋白酶消化,免受化学性侵蚀。4.内因子的生理作用: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对维生素B12具有保护和促进吸收的作用。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物质:(1)促进分泌的物质:名称释放部位作用机制分泌乙酰胆碱迷走神经壁内神经丛与壁细胞上的M3受体结合+胃泌素G细胞激活壁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促进肠嗜铬样(ECL)细胞分泌组胺+组胺肠嗜铬样细胞与壁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
名称释放部位作用机制分泌生长抑素D细胞抑制壁细胞内的cAMP的生成;抑制G细胞及ECL细胞释放胃泌素和组胺_盐酸直接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直接促进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和球抑胃素_脂肪刺激小肠黏膜分泌肠抑胃素,抑制胃腺分泌_高张溶液刺激小肠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及刺激小肠黏膜释放肠抑胃素_(2)抑制分泌的物质:
2.消化期胃液分泌:
空腹时的胃液分泌称为基础胃液分泌或非消化期胃液分泌。进食将刺激胃液大量分泌,这种进食后的胃液分泌称为消化期胃液分泌。分期:根据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不同,消化期胃液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1)头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刺激头面部的感受器所引起的胃液分泌。机制: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特点:分泌量较大,占进食后分泌量的30%;酸度很高,胃蛋白酶原含量很高。
(2)胃期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后,可进一步刺激胃液分泌。机制:①食物的机械扩张刺激,兴奋胃体和胃底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直接或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②食物的机械扩张刺激作用于胃窦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促使G细胞释放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③蛋白分解产物直接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特点:分泌量大,占进食后总分泌量的60%;酸度高,但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较头期少,消化力比头期弱。
(3)肠期胃液分泌:食糜进入小肠后,对肠壁的机械扩张和肠黏膜的化学刺激直接作用于十二指肠,引起胃液分泌。机制: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十二指肠黏膜通过分泌胃泌素和肠泌酸素,促进胃液分泌。特点:分泌量较少,约占进餐后胃液分泌总量的10%,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较少。
三、胰液及其作用胰液由胰腺外分泌部(主要由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组成)分泌。正常成年人每天分泌量为1~2L。(一)胰液的性质和成分性质:无色透明、无味的碱性液体,pH7.8~8.4。成分:胰液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无机成分主要有水、碳酸氢盐和多种离子;有机成分主要有多种消化酶。
1.碳酸氢盐: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②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pH。2.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极相似,能分解蛋白质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当两种酶同时作用时,可消化蛋白质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
3.胰淀粉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效率很高,与淀粉接触10分钟,即可把淀粉完全水解为双糖和少量的三糖。胰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为6.7-7.0。4.胰脂肪酶:胰脂肪酶在辅脂酶的帮助下,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四、胆汁及其作用胆汁由肝细胞持续分泌,称为肝胆汁。在非消化期间流入胆囊贮存,由胆囊排出的胆汁称为胆囊胆汁。(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性质:胆汁味苦有色,肝胆汁呈金黄色,透明清亮、偏碱性(pH7.4),成年人每天分泌量约1L。胆囊胆汁因浓缩,颜色变深为黄绿色,pH6.8。成分:胆汁中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含消化酶。与消化功能有关的是胆盐。
(二)胆汁的作用胆盐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①乳化脂肪:胆盐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从而增加胰脂肪酶与脂肪作用的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②促进脂肪吸收:胆盐与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吸收;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④利胆作用。
五、小肠液及其作用(一)性质和成分性质:小肠液为一种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成分:小肠液中除大量水分外,无机成分有Na+、K+、Ca2+、Cl-
等。有机成分有粘蛋白、IgA和肠致活酶等。(二)主要作用:①保护作用②消化作用③稀释作用。六、大肠液及其作用大肠粘膜分泌少量粘稠的碱性(pH8.3~8.4)大肠液,其主要成分是粘液和碳酸氢盐。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
第三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及机制(一)部位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及能力并不相同小肠是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二)机制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①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200m2)②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③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④有足够的吸收时间。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途径:血液、淋巴液(二)过程:
脂肪分解产物血液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甘油一脂淋巴液
1.糖的吸收途径:血液形式:单糖,主要是葡萄糖,约占总量的80%,其余的是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吸收的转运特点:①钠和钠泵对葡萄糖吸收是必需的,抑制钠泵的转运能抑制其吸收;②葡萄糖的转运需消耗能量,但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来自钠泵转运所产生的势能。
2.蛋白质的吸收途径:血液形式:氨基酸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3.脂类的吸收途径:血液和淋巴两种,以淋巴为主。形式: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胆固醇、溶血卵磷脂。
吸收过程:脂类消化产物与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经微绒毛,释放出脂类消化产物→顺浓度差扩散入胞内→在肠上皮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脂类消化产物发生酯化,形成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及卵磷脂,与肠上皮细胞合成的载脂蛋白结合形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在高尔基体包装成分泌颗粒,从基底侧膜通过出胞形式进入绒毛内的乳糜管,通过淋巴途径吸收。
脂类的吸收过程:
第四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器官的神经调节比较复杂,它通过自主神经和胃肠壁内神经丛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1.自主神经及其作用
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消化道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及肛门外括约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外,其余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其中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
(1)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到唾液腺、胃、小肠、结肠、肝、胆囊和胰腺。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常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抑制作用,但对胃肠括约肌则引起它们收缩。(2)副交感神经
①迷走神经:支配食管下段、胃、小肠、结肠的右2/3,以及肝、胆囊和胰腺;②盆神经:支配远端结肠和直肠;③第VII、IX对脑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唾液腺。
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大多释放ACh,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兴奋作用,但对胃肠括约肌则起抑制作用。
2.壁内神经丛及其作用:
组成:位于纵行肌与环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和位于环行肌与粘膜层之间的粘膜下神经丛。
作用:独立完成局部反射活动,引起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但在整体情况下,壁内神经丛的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壁内神经丛
(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消化器官反射性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调节
主要由机械或化学刺激直接作用于消化道壁的感受器引起。
2.条件反射性调节
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的环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美陈艺术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软件开发廉政监督协议
- 04版建筑工程合同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合同广告形式
- 广西桂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医疗科研鉴定
- 2024年度化妆品广告拍摄与发布合同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Module3过关训练课件
- 《天线与电波传播》第8章
- 2024年度采购合同标的商品的详细描述及采购数量
- 2024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168题)
- 2024年“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 2024年广西普法云平台考试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2024年动迁房购买合同范本
- 2024年军事理论知识全册复习题库及答案
- 铁路设备售后服务方案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
- 公务员2022年国考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 (培训体系)2020年普通话测试培训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