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第三章_第1页
行政法第三章_第2页
行政法第三章_第3页
行政法第三章_第4页
行政法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3.1基本原则的发展3.2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2.1行政合法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保留与法律优先原则行政应急原则

3.2.2行政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行政适度原则(比例原则)3.1基本原则的发展3.1.1早期之“行政管理原则论”1983年王珉灿主编《行政法概要》(张尚鷟教材中亦是)1、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党政分工和党企分工的原则;2、广泛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行政管理的原则;3、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4、实行精简的原则;(简政、便民原则)5、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6、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的原则;7、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3.1.2晚近之“行政法治原则论”(一)罗豪才《行政法学》: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行政法治原则,并将其具体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自此,我国行政法著作几乎都采用此说。

罗豪才全国政协副主席。

男,汉族,1934年3月生,福建安溪人,致公党成员、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大学学历,教授。

(二)二十世纪90年代末,这种状态开始被打破。1、应松年《行政法学新论》:依法行政原则2、马怀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依法行政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法律优越与法律保留)(2)信赖保护原则(3)比例原则3、张树义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1)责任行政原则

(2)行政合法性原则

(3)行政合理性原则4、胡建淼《行政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行政法定原则(2)行政均衡原则(3)行政正当原则5、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实体性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程序性基本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平原则

3.2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3.2.1行政合法原则(一)含义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制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主体的设立、行政权力的运用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活动只能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这是行政活动和公民活动最重大的区别。

公民活动:只要法律无明文禁止即可以为。行政活动: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才可以为。

(二)该原则的具体内容或要求1、职权法定原则(1)行政职权来源于法律,行政活动只能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进行。(2)越权无效。行政权力既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也存在空间上的限制;既有权力运用程度上的限制,也有行使权力所采取的方式、手段上的限制。超越权限的行政行为无效。(3)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2、法律保留与法律优先原则(1)法律保留原则(《立法法》第8条)是指在国家法律秩序范围内,某些事项必须专属于立法者规范,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防止行政立法权自我膨胀,保护公民合法权益。(2)法律优先原则(《立法法》第9、11条)第一,行政立法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第二,行政立法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法规、规章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凡有抵触,应以法律为准;第三,法律尚无规定,根据特别授权,行政法规、规章作了规定时,一旦法律就该事项作了规定,法律优先,行政法规、规章都必须服从法律。

(三)行政合法原则的例外——行政应急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为保障重大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根本利益,维护经济与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可实施行政应急措施,其中既包括具有行政行为法上的具体规定的行为,也可包括一些没有具体法律规范甚至停止某些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中断某些宪法和法律条款实施的行为(当然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定授权和法律救济机制作为保障)。

1.行政应急原则的含义2.行政应急原则的特征:(1)权力优先性。这是指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它国家权力相比,与法定的公民权利相比,行政紧急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例如可以限制或暂停某些宪定或法定公民权利的行使;(2)紧急处置性。这是指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3)程序特殊性。这是指在非常规状态下,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过程中遵循一些特殊的(要求更高或更低的)行为程序,例如可通过简易程序紧急出台某些政令和措施,或者对某些政令和措施的出台设置更高的事中或事后审查门坎;(4)社会配合性。这是指在非常规状态下,有关组织和个人有义务配合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幷提供各种必要帮助;(5)救济有限性。这是指在非常规状态下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后,如果损害是普遍而巨大的,政府可只提供有限的救济,如适当补偿(但不得违背公平负担的原则)。3.行政应急原则的内容要求:(1)现实性。如严重的自然灾害、流行病爆发、战争、政变、分裂活动、动乱、恐怖活动、甚至严重暴力犯罪成风等。(2)科学性。即现实紧急情况达到何种状态、何种程度才应采取应急措施,采取何种应急措施等应具有科学性。(3)专属性。因紧急程序的启动,会影响到公民的权利,甚至宪法性权利,因此,该权力的行使应具有专属性,只属于特定的行政机关。(4)程序性。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也需遵循一定的程序。行政应急行为必须有应急法律规范作为依据,必须在行政法治的约束下展开。3.2.2行政合理原则

(一)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行政合理原则是指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用不确定的概念为合理性表述,表明了立法的一种无奈与科学性,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二)该原则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平等对待原则。是《宪法》平等原则的具体化(1)同等对待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同时面对多个相对人时应当一视同仁,反对歧视;在先后面对多个相对人时应当前后一致,反对反复无常。(2)区别对待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当认真区别各相对人的具体情况。2、行政适度原则(也称比例原则)该原则始创于大陆法系的德国。——曾被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托•麦耶尔誉为行政法学中的“皇冠原则”——被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陈新民教授称为行政法学中的“帝王条款”。比例原则中还包含有三个次级原则

(1)适当性原则。即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及方法应有助于行政目的之实现,否则即违反适当性原则。如某公司长期假冒他人专利产品,当地工商部门只定期收取罚款,而不禁止假冒专利产品的行为,工商部门采取的罚款方式实已沦为变相收费,无助于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目的之实现。

(2)必要性原则。又称最少侵害原则、不可替代性原则,或最温和方式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应尽可能使相对人的损害保持在最小范围内。也就是说,当行政机关面对多种手段可供选择时,应选择对相对人利益限制或侵害最少的手段。如税务部门有权扣押欠税者财产,若其可在扣押产品与扣押设备之间选择,则一般应选择前者,因为这对欠税者的损害相对较小。——杀鸡焉用宰牛刀(3)合比例原则。又称为相称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权益的干预不得超过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的价值,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