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河北省百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考古发现汶口文化时期在制和器物层面已能见到礼制因素的山文化、良渚文化也发现有与礼制相关的遗存。这说明()C.

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礼乐制度日趋成熟

B.D.

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早期社会初具规范性

春秋时期社变化之一就是在治上出现了“公室”与“私家”的争斗国度出现“公室卑,三恒强”“四分公室”的现象,再有齐国的“田氏代齐”、晋国的“三家分晋”等。这主要是由于()C.

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B.D.

民族交融逐步加快思想文化日益繁荣

东汉在选官上出现“公卿尤以辟士相高”的现象通儒”之称的卓茂习被征召为丞相府吏;博学好词章的蔡邕“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又有“五府俱辟如黄琼者,四府并命如陈纪者”。这一现象()C.

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加速了地方势力膨胀

B.D.

加强了中央选官用人权抑制了豪强大族的势力

南朝刘宋时期的占山护泽令规定“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贵贱占田”“若先已占山得占占阙少限足”之后又下诏“先占不足者的普通百姓,可依法占足山泽”。据此可知,该措施()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破坏了九品中正制

B.D.

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加速了经济结构转变

宋朝人观察到,他们身处的时代,跟往昔很不一样,宋代之前是一个静态社会,人们基本上都待在家乡老老实实种田们所处的宋朝却是一个动态社会多人都成了游食于城市的浮客。这反映了宋代()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D.

重农抑商遭到摒弃阶层流动不受限制

洪武年间,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宣讲“圣谕六条”,强调以里甲为基础在基层推广教化;永乐年间,明成祖将《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令第1页,共页

人诵行;正德以后,一些硕儒乡绅倡行乡约,视乡约为维持地方秩序之妙方。这说明()C.

官方意识形态推广缓慢基层管理出现根本变革

B.D.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强化儒学教化功能发生异化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使有议置造船械,师夷长技者,则曰‘糜费’,苟有议翻夷书,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这从侧面反映了()C.

近代社会变革步履维艰师夷长技成为国人共识

B.D.

中国近代化已经起步实业救国阻力重重

有学者把城市的主要功能由政治军事转向经济称为“都市革命”汉是“都市革命”的典型产物。能论证这一说法的是()C.

地处江汉之会汉阳铁厂的兴办

B.D.

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武昌首义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异常活跃,有激进和保守二派之分。各种政党分化组合,党派林立,国民党力量强大,曾一度在国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受执政者打压,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由此可知()C.

共和制度丧失生命力专制政体扩大影响力

B.D.

民主政治不合时宜政治革新道路曲折如是1920-1936年国重工业发展情况表,根据表判断()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万千瓦14.2百公吨吨300001724百千瓦26.2百公吨958683吨增长率119%1754%C.

民族工业增速缓慢经济结构日益合理

B.D.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已经扭转工业落后局面重谈判后,国民党对与其意见相左的进步媒体进行无情打击,仅年就以逮捕所谓“共党嫌疑分子”为名先后查封进步报刊265家反战独裁的民主党派人士屡屡施以威胁和殴打间异己声音进行暗杀和遏制做旨)C.

坚持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走向

B.D.

满足专制独裁的现实需求抵制共产主义的思想渗透图1、图2是代中国两次战役形势图。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第2页,共页

C.

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建设国共双方和谈彻底破裂

B.D.

国统区政治腐败和经济崩溃国共双方实力对比发生逆转年,有名学归国人员历经坎坷挫折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回到祖国,其中多数从欧美回来50年末回国人员增至名。这主要是由()C.

建设国家的国家情怀外交孤立局面被打破

B.D.

社会制度文化差异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毛泽东说:“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年他接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第3页,共页

时说:“如何搞社会主义还要积累经验,苏联、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的经验,我们都愿意接受。”这反映了()C.

意识形态对抗不复存在国家建设需要全球视野

B.D.

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底,全国80%的社员参加农村供销合作社,吸收农民直接参与供销社的管理。到1984年,全国已有62000名农民当选为供销社正、副主任。供销社恢复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联营。出现这一现象得益于()C.

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

B.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6小,共75.0)阅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表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劳动力占时间

农村劳动力人

农村劳动力人

全口农村劳动力比户数

户数

率太平兴国五

16367125

5.40%年元丰元年崇宁元年

28568443227693

6.70%6.90%——摘编自武建国、张锦鹏《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材料二宋代人均耕地为亩,在南方却不足这个平均数,苏州地区亩产可达四石但江南其他地方的亩产在二石左右随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求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于是开发梯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相继加速。“烧畲山于山岗”“教民焚燎而种”,但山林破坏后,雨则山洪暴发,早则无水灌溉。……入宋以后,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以致江南谷贵民贫。漕运的发展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中央王朝不能不仰赖江南经济上的支持。——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内容反映的问题及其影响。根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第4页,共页

17.阅读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洋时期的关税收数,海关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2年3997万两,为万两一战期间收数减少,每年只为三千七八百万两年余两);一战结束后1919年到4600万两;此后逐年递增年达到7812万余两,约比年加倍——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材料二如表1912-1936年国钢铁业人均占有量情况表(单位:公斤)年份煤

钢生注:年在进口总值中,我国钢铁占9.8%,石油、染料、机器、车辆、船舶等的自给率低,需大量进口。——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初期税收变化的基本趋势,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民国前期中国工业的发展。第5页,共页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恢复发展国内贸易的同时,国家也积极开展了对外贸易,促进内外交流。国家实行了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国家贸易部统一管理外贸业务美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的情况下政府一方面把对外贸易的重点转向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并极开展同亚非国家的贸易活动另一方面利用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在“封锁”“禁运”问题上的矛盾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展贸易活动。到1952年,我国先后同苏联、印度、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或发展了贸易关系。该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64.6亿元。而且从年,我国就扭转了长期入超的局面,实现了对外贸易的顺差。在进口货物中,奢侈品几乎绝迹,国家建设所急需的生产资料得到大幅度增加。——摘编自陈国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简史1949-1994)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九五七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一百零四点五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六十四点六亿元)增长了百分之六十二。在贸易构成上,一九五七年我国出口贸易额构成:生产资料占百分之九十二点七,消费资料占百分之七点三这情况表我国充分利用对外贸易来进口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加快经济的发展。在出口贸易额构成上,工矿产品的比重逐渐增加。一九五二年工矿产品出口额在全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百分之十七点九,一九五七年则提高为百分之二十八点四产品在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提高说明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材料三“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毛泽东为我国社会主经济建设确定的一个重要方针行经济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只要有可能,尽量争取同一切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发展国外市场。……早在年他就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摘编自《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力更生和对外交流关系的构想》根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第6页,共页

根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19.

材料鉴于宋代财政上的入不敷出期规模的长途军需供给以及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政府对私营工商业应因势利导,达到官民共利;从直接全面垄断到间接部分垄断从而出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种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利双赢的关系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博弈均衡在经济上从政府一元化多元化的转变在治理中尽可能地克服官办特有的低效率带来的财力、物力巨大浪费,降低政府管制成本,同时提高生产者积极性和产品质量,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障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和简单再生产能力免社会与政府的对立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增进共同利益,对封建商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摘编自方宝略论宋代政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基于市场性政策工具的视角》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政府经济管理政策调整的原因与特点。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政府经济管理政策的调整。20.

材料在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努力下,1945年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日中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在受降仪式上郑重宣告:“从即日起,台湾和澎湖第7页,共页

列岛正式归入中国版图,该区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归中国主权之下。”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说:“五十年的皇民化运动,只不过一天就给一笔勾销了。”——摘编自刘中威、齐雪《台湾同胞抗日五十年简述》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光复的原因。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光复历史意义。21.

材料欧文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一切价值的基础过在新拉纳克工厂的经营与计算欧文发现了资本主生产的秘密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这在社会主义史上是第一次。欧文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产品价值比他们消费的价值要大得多生产的剩余产品被资本家占有,变成了利润,这样的结果是不合理的,工人有权享有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在欧文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公社实行消费品按需分配的原则。由于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们不会产生贪欲,这样便克服了18世空想社会主义中禁欲主义的倾向提出从现存社会向新社会的过渡时期按分配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将过渡时期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形式区分开来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孟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纪念《乌托邦》发表五百周年》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文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第8页,共页

第9页,共页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原始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存中都有礼制的遗存,这体现了早期社会治理已具备一定规范性,故D项确;“南北文化相互交流”、“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制的起源,而礼乐制度成熟是在西周时期,故C项误。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中以看出原始社会治理初具规范性。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政治特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公室”与私家”的争斗”“田氏代齐”国“三家分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出现和发展,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公室“与“私家”的争斗,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公室卑,三恒强”“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体现分封制度遭到破坏,与民族交融、思想繁荣没有多大关联,BD两排除;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步瓦解,而不是不断强化项排除。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春秋战国时代的特点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3.【答案】C【解析材料“公卿尤以辟士相”大意是“公卿”的任务主要是选拔人才势导致公卿与地方势力勾结,加速地方势力膨胀,故正;西汉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已经确立,故排除A;第10页,共19页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D题不能体现,排除。故选:。本题考查东汉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公卿尤以辟士相高”。本题考查汉代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4.【答案】B【解析材料中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势必会助长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少,依限占足”,就是已经占了规定份额的就不能再占,而没有占足规定数量的则可继续占,和“先占不足者的普通百姓,可依法占足山泽”又给予了百的“侵占”权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确;材料中刘宋占山令的实行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涉及促进国家统一的内容,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材料叙述的是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土地分配的有关变化,未涉及经济结构转变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影响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从“静态社”到“动态社会”的变化和“游食于城市的浮客”,可以看出宋代人员的流动性强和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故C项确;从材料信息中仅能得出宋代城乡之间人口流动较为活跃,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故A项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抑商是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朝并没有摒弃故B项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层动受限制”中的“不受限制”表述绝对化D项误。第11页,共19页

故选:。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宋代之前是一个静态社会,人们基本上都待在家乡老老实实种田们所处的宋朝却是一个动态社会很多人都成了游食于城市的浮客”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6.【答案】B【解析本材料体现的是官长期倡导官方意识形态推广缓慢”不符合材料内容,A项除;根材料可知,朱元璋时期的社会教化措施合编的《教民榜文》、永乐年间的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和正德以后用乡约维持秩序,可看出儒家的教化功能,这有利于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B正确;C.用乡约维持地方秩序不能说明层管理出现根本变革C项除;儒教化功能没有发生异化项排除。故选:。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关键是理解材料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查了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7.【答案】A【解析依材料“使有议置造船械,师夷长技者,则曰‘糜费’,苟有议翻夷书,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可以看出当时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阻力很大,魏源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知识分子对此不满,说明近代社会变革步腹维艰,故A项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魏源等的思想,不能说明“师夷长技成为国人共识”,故C项误;实业救国兴起于19世末,而且材料没有体现实业救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第12页,共19页

误。故选:A。本题考查魏源海图志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使有议置造船械长者,则曰‘糜费’,苟有议翻夷书,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的主旨,结合魏源思想的背景分析。本题考查魏源思想的背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是“都市革命”的典型产物说明武汉工商业发达、经济职能增强汉阳铁厂是近代企的兴办有利于推动武汉成为一个工商业主导的城市,项正确;地处江汉之会是地理位置,不能说明其功能由政治军事转向经济,排除A项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上海,排除B项武昌首义属于政治运动,排除D项故选:。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生结合材料“有学者把城市的主要功能由政治军事转向经济称为‘都市革命’”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重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9.【答案】D【解析材“政党政治异常活跃党力量强大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政治从异常活跃走向最终失败,说明近代政治革新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曲折D正确;共和制度只是暂时遭遇挫折,并未丧失生命力A项除;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民主政治顺应历史潮流B项除;专制改体不得人心,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及复辟活动引起民众声讨,最终以失败告终项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维护共和的斗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政党政治异常活跃,国民党力量强大,第13页,共19页

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本题为中档题考维护共和的争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B【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年间中国重工业有所发展,且个别行业增速较快,在应对即将到来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主产业及产品增速较快没涉及轻、重工业结构问题AC排除;已经扭转工业落后局面与史实不符项除。故选:。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年中国重工业发展情况表”。本题为中档题考中国近代民工业的发展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B【解析据料“国民党对与意见相左的进步媒体进行无情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撕《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封先进报刊打民主人士消除“异端”言论,加强思想控制,这些做法旨在满足专制独裁的现实需求,维护反动统治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背离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A项排除;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走向、抵制共产主义的思想渗透是直接目的CD两排除。故选:。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可结合材料“对反内战独裁的民主党派人士屡屡施以威胁和殴打,对民间异己声音进行暗杀和遏制”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第14页,共19页

【案【解析依两幅图示信息可知,图1是放战争时期的重进攻示意图,图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大江解放南京示意图幅图示反映了中共由防御到进攻合学可知,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共双方实力对比发生逆转,故D项确;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建设是解放战争的形势变化的原因之一要因A项错误;国统区政治腐败和经济崩溃持续的时间较长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误;国共双方和谈彻底破裂不是解放战争形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项误。故选:D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的关键解读两幅图示信息合解放战争中共由防御到进攻的原因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进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外留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归国从事新政权的建设依据材料时间和人增长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国家的国家情怀,故A项确社会制度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与归国建设无关,故项误;外交孤立局面开始被打破的标志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故C项误;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是年故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新中国初期的人才政策以及留学生的爱国情怀角度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科技发展及其原因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案【解析题干中毛泽东的话主要强调需要向外国学习有益的东西国家建设广泛汲取经验,说明国家建设需要具备全球视野,故项正确;材料所述时期,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对抗长期存在,排除A项;第15页,共19页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中未涉及经济改革,排除B项开展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故选:。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关键信息是“如何搞社会主义还要积累经验、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的经验,我们都愿意接受”。本题为中档题考新中国初期外交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知农村供销合作社吸收广大农民参与管理大经营自主权,发展了集体经济,体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B项确;材料所述信息涉及到供销社经济领域层众自治是政治制度料关,排除A项;国企改革是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排除项。故选:。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年底,全国80%的社员参农村供销合作社,吸收农民直接参与供销社的管理。到年底,全国已有62000多农民当选为供销社正、副主任。供销社恢复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联营”。本题为中档题考农村经济体改革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小题1问题:宋代江南地区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且比重不断上升。影响:促进宋代江南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小题】简评: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与民族交融;南北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矛激化开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地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人民负担持续加重;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表格分析;第二问结合“伴随着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要求的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总结。第16页,共19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17.【答案题1势期间呈现下降趋势年开始大幅上升。下降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减少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倡导使用国货。上升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小题2】由于民国政府政策的调整、群众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民国前期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以钢铁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增速明显,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体基础仍比较薄弱落后占有量少外差距大重业的发展大量依靠进口,中国工业的布局和结构尚不合理。【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的关税与个人所税制度,需结合“海关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年3997余两年4396万两一期间收数减少,每年只为三千七八百万两1915年万余两);一战结束后1919年到万余两;此后逐年递增,年到万余两,约比年增加1倍来解答。(2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需合1912-1936年国钢铁业人均占量情况表”来解答。本题偏难,考查中国的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小题1特点: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并行,内外交流;政府统制:贸易对象灵活多样,有所侧重;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成效显著;以国家建设所需的生产资料为主。【小题】评价: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于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结合“在恢复发展国内贸易的同时,国家也积极开展了对外贸易”“家实行了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由国家贸易部统一管第17页,共19页

理外贸业务”“方面把对外易的重点转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