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蒸播填空题.溶液被加热到鼓起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称为 泡点温度。.气相混合物被冷却到有第一滴液滴析出时的温度称为 露点温度。.最小回流比是指(在达到一定分离要求的前提下)塔板数为无穷多时的回流比的极限值.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 过热蒸气进料的q值最小,此时分离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多.对于二元理想溶液,若轻组分含量越高,则泡点温度越低.对于二元理想溶液,相对挥发度a大,说明该物系容易分离.对于二元理想溶液,x-y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说明该物系不容易分离.完成一个精微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 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精储操作中,再沸器相当于一块 理论板板。.用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层数时, 用一次相平衡方程和操作线方程就计算出一层理论板。.精储操作中,当q=0.6时,表示进料中的 液相含量为60%(摩尔分率)。*13.某精储塔操作时,若保持进料流率及组成、进料热状况和塔顶蒸气量不变,增加回流比,则此时塔顶产品组成xD增加,塔底产品组成XW增加,塔顶产品流率减少,精储段液气比增加。.某精微塔的设计任务是:原料为F、XF,分离要求为XD、XW。设计时若选定回流比R不变,加料状况由原来的气液混合改为过冷液体加料,则所需的理论板数 NT减少,精储段和提储段的气液相流量的变化趋势V不变,L不变,V'增加,L'增加。若加料热状况不变,将回流比增大,理论塔板数NT减少。.用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时,在u、XF、XD、XW、q、R、F和操作压力p诸参数中,进料流量F与解无关。.当增大操作压强时,精微过程中物系的相对挥发度 减少,塔顶温度增加,塔釜温度增加。*17.精微塔结构不变,操作时若保持进料的组成 、流率、热状况及塔顶产品流率一定,只减少塔釜的热负荷,则塔顶XD减少,塔底XW增大,提微段操作线斜率增大。.精储塔设计时,若工艺要求一定,减少需要的理论板数,回流比应 增大,蒸储釜中所需的加热蒸气消耗量应增大,所需塔径应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投资将是急速下降至一最低点后又上升的变化过程。.蒸储是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其分离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性差昙L,分离的条件是造成气液两相系统。20在t-x-y图中的气液共存区内,气液两相温度相等,但气相组成 大于液相组成,而两相的量可根据 杠杆规则来确定。21当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则气相露点温度大于液相泡点温度。22双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a是溶液中 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对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若a=1表示不能用普通蒸储方法分离。物系的a值愈大,在X-y图中的平衡曲线愈 远离对角线。23工业生产中在精储塔内将 多次部分气化过程和多次部分冷凝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而实现操作的。而 是精储与普通精储的本质区别。24在连续精储塔内,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 精储段,其作用是提浓上升蒸汽中易挥发组分;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提储段,其作用是提浓下降液体中难挥发组分。25离开理论板时,气液两相达到 平衡状态,即两相温度相等,组成互成平衡。26精微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 其原因有(1)塔顶易挥发组分含量高 和(2)塔底压力高于塔顶。27精微过程回流RR的定义式为R=L/D;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来说,当 R¥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少,此种操作称为 全回流;而R=Rmin时,所需理论板数为厂28精储塔有五种进料热状况,其中以总液体进料q值最大,进料温度小于泡点温度。29某连续精微塔中,若精微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 则回流比等于三微出液流量等于_0,操作线方程为 yn+1=Xnq —30对于不同的进料热状况, Xq、yq与XF的关系为(1)冷液进料:Xq>XF,yq> XF;⑵饱和液体进料:Xq=xf,yq> XF;(3)气液混合物进料:Xq<XF,yq>XFf;(4)饱和蒸汽进料:Xq<XF,yq= XF;⑸过热蒸汽进料:Xq<XF,yq< XF选择题1.蒸储是利用各组分(C)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A溶解度;B等规度;C挥发度;D调和度。.在二元混合液中,沸点低的组分称为(C)组分。A 可挥发;B不挥发;C易挥发;D难挥发。.(A)是保证精储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A 液相回流;B进料;C侧线抽出;D产品提纯。.在(C)中溶液部分气化而产生上升蒸气,是精储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条件。A 冷凝器;B蒸发器;C再沸器;D换热器。.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D)流。A 上升物料;B上升组分;C上升产品;D上升蒸气。.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B)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液相回流。A 塔顶气相;B塔顶液相;C塔底气相;D塔底液相。.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B)回流。A气相;B液相;C固相;D混合相。.在精储塔中,原料液进入的那层板称为( C)。A浮阀板;B喷射板;C加料板;D分离板。.在精储塔中,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 B)。A 精储段;B提储段;C进料段;D混合段。.精微分离某二元混合物(理想物系),规定分离要求为xD、Xwo如果a、F、q不变,进料分别为XF1、冷2时,其相应的最小回流比分别为 Rmin1、Rmin2。当XF1>XF2时,则(A)。A . Rmin1<Rmin2; B . Rmin1=Rmin2;C . Rmin1>Rmin2; D . Rmin的大小无法确定
12.精储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D)。理论板假定; C. 理想物系;塔顶泡点回流; D.恒摩尔流假定13.某二元理想物系,其中A13.某二元理想物系,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5时相应的泡点为t1,气相组成yA=。3时相应的露点为t2,则(B)C.tiAt2;D,无法判断.某二元理想物系,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5时泡点为t1,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A=075时,相应的露点为t2,则(A)。A.t1=t2; B,t1<t2;C.t1>t2;D,不能判断.操作中连续精储塔,当V/和其它条件不变,如采用的回流比小于原回流比,则(B)。A.xd、xW均增加; B.xD减小,xW减小;C.Xd、xW均不变;D.不能正常操作*17.精储操作时,若在F、xF、q、R不变的条件下,将塔顶产品量 D增加,其结果是(C)。A.XD下降,XW上升;B.XD下降,xW不变;C.xD下降,xW亦下降; D.无法判断;18精储操作时,增大回流比R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储段液气比 -(A),微出液组成Xd(A),釜残液组成xW(D).A增加B不变C不确定D减小19精微塔的设计中,若进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气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 回流比及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所需的理论塔板数 NT(A),提储段下降液体流量 L/(C)。A减小B不变C增加D不确定20对于饱和蒸汽进料,则有L‘(A)L,V,(B)V。A等于B小于C大于D不确定21 精微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 n-1,n,n+1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C)Ayn+1>yn>yn-1 By n+产yn=yn-1Cyn+1<yn<yn-1 D 不确定22 某两组分混合物,其中 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 Xa=0.4,相应的泡点温度为t1,气相组成yA=0.4,相应的露点温度为t2,则(A)At1<t1Bt产t1Ct1>t1D不能判断24若进料量、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都不变,要提高xd,可采用(C)A减小回流比B 、增加提储段理论板数C增加精微段理论板数 D、塔釜保温良好25在精储操作中,若进料位置过高,会造成(C)A、釜残液中易挥发组分含量增高B实际板数减少C液出液中难挥发组分含量增高D各组分含量没有变化26精储塔采用全回流时,其两操作线(A)A与对角线重合日距平衡线最近C斜率为零D在y轴上的截距为128当xf、xd、x丽q一定时,若减小回流比R,其他条件不变,则(B)A精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小,两操作线远离平衡线B精微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小,两操作线靠近平衡线C精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大,两操作线远离平衡线DX精微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大,两操作线靠近平衡线吸收一、填空题1、用气相浓度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Na=ky(y-yi)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 _Na=Ky(y-ye)。2、吸收速度取决于 双膜的扩散速率,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减少气膜、液膜厚度来增大吸收速率。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一大于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上方。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白^斜率增大,则操作线向远离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e)增大。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减少,操作线将靠近平衡线。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相平衡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 液气比表示。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 7G将不变,N3G将—增加。8、吸收剂用量增加,则操作线斜率 增大一吸收推动力增大。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TOC\o"1-5"\h\z11、填料选择的原则是表面积大、空隙大、机械强度高、价廉、耐磨并耐温。 .12、在选择吸收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用的吸收剂必须有 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又^惰性组分不溶解 」13、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 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14、填料塔内提供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的是 填料的表面。15、填料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增大塔内传质面积。16、吸收塔内填装一定高度的料层,其作用是为气液两相提供足够的 传质面积。17吸收操作的依据是—各组分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于溶剂中的组分称为— 吸收质或溶质。18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难乱—气体。在吸收操作中一皇加—压力和—降低__湿度可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有利于吸收。19对接近常压的溶质浓度低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 E一不变」,相平衡常数m一减小一,溶解度系数H一不变「。20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溶质分压总是—大于.溶质的平衡分压,因此吸收操作线总在平衡线的一上方。
21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少用量时, 吸收过程的推动力为—零_,则所需填料层高度将为—无限[Wj °22 双膜理论是将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 —经由气、液两膜层的分子扩散过程23用水吸收氨-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氨,它是属于— 气膜—控制的吸收过程,对于该过程来说,要提高吸收速率,则应该设法减小— 气膜阻力_。24若总吸收系数和分吸收系数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1/Kl=1/Kl+H/Kg,其中1/Kl表示—液膜阻力一当_h/kg_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25在吸收过程中,由于吸收质不断进入液相, 所以混合气体量由塔底至塔顶— 逐渐减少在计算塔径时一般应以—塔底—的气量为依据。26求传质单元数时,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当平衡线为直线可用—解析法—法,当平衡线为弯曲程度不大的曲线时可用—梯形图解—法,当平衡线为任意形状曲线时可用—图解积分—法。二、选择题1、吸收速率主要决定于通过双膜的扩散速度,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的相对运动,提高吸收效果,则要。B增加气膜厚度和减少液膜厚度减少气膜和液膜厚度增加气膜和液膜厚度2、当吸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甚大时,吸收过程主要受控制,此时,总吸收系数改近似等于。A、DA.气膜;B.kx;C.气液膜同时;D.ky;E.液膜;F.Kx3、双膜理论认为吸收过程的阻力集中在。AA. 两膜层中; B. 界面上;液膜之中;D.液膜之中;D.气膜之中;4、升温会使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A.有利;B.变大;C.不利;E.不变;F.5、,对吸收操作有利。AA.温度低,气体分压大时;B.C.温度高,气体分压大时;C.,对吸收操作。C、D变小;无影响;温度低,气体分压小时;温度高,气体分压小时;6、对处理易溶气体的吸收,为较显著地提高吸收速率,应增大的流速。AA.气相;B.液相;C.气液两相;7、若享利系数E值很大,依据双膜理论,则可判断过程的吸收速率为控制。BA.气膜;B.液膜;C.双膜9、通常所讨论的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完成一定的分离任务,oDA. 回收率趋向最高; B.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A. 回收率趋向最高; B.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C.操作最为经济;D.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11、在常压下用水逆流吸空气中的CO,若将用水量增加则出口气体中的 CO11、在常压下用水逆流吸空气中的总传质系数Ky将,出塔液体中CO浓度将。B.A.B.A.增加、B.减少、C.不变12、选择吸收设备时,综合考虑吸收率大,阻力小,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造价小, 一般应选_A_。A.填料吸收塔 B. 板式吸收塔C.喷淋吸收塔
13、为使脱吸操作易于进行,通常可采用或。ACA.升温;B.加压;C.减压;D.降温;14、对于脱吸操作,其溶质在液体中的实际浓度与气相平衡的浓度。 BA.小于;B.大于;C.等于;15、填料吸收塔空塔的速度应于液泛速度。BA.大;B.小;C.等16、对吸收操作影响较大的填料特性是。AB. 机械强度;(A)(B)温度上升,总压下降B. 机械强度;(A)(B)温度上升,总压下降(D)温度、总压均上升C.对气体阻力要小;17有利于吸收操作的条件(A)温度下降,总压上升(C)温度、总压均下降18对于一定的物系,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系数 H与相平衡常数m的变化为(D)“液膜控制”吸收过程的条件是(B)(A)易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忽略。 (B)难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忽略。(C)易溶气体,液膜阻力可忽略。 (D)难溶气体,液膜阻力可忽略。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A(A)气体混合物。(B)液体均相混合物。(C)气液混合物。(D)部分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当Y,Y1,丫2及X2一定时,减少吸收剂用量,则所需填料层高度 Z与液相出口浓度X1的变化为(A)(A)Z,X1均增加。(B)Z,*均减小。(C)Z减少,X1增加。(D)Z增加,X1减小。21在一符合亨利定律的气液平衡系统中, 溶液在气相中的摩尔浓度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的差值为(D)(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22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以液相组成差表示)为( A)(A)X*-X。(B)X-X*。(C)Xi-X。(D)X-Xi。23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 Ky为4*10—4Kmol/(m>.s),液膜吸收系数Kx为8*104Kmol/(m2.s),由此可判断该过程(C)(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判断依据不足。(D)双膜控制。24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但用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Oga(A)(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确定。十、干燥一.填空题.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干燥这一单元操作,既属于传热过程,又属 —传质过程_。.相对湿度。值可以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能力的大小, 当。值大时,表示该湿空气的吸收水汽的能力—小_;当。=0时。表示该空气为—绝干空气_。.干燥速率曲线是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测定的,其恒定干燥条件是指: _干燥介质(热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以及与物料接触的方式 均恒定。.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 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自由水分_;首先除去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 平衡水分。.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其预热的目的_降低相对湿度(增大吸湿的能力)和提高温度(增加其热焰)_。.当空气的湿含量一定时,其温度愈高,则相对温度愈 _低_,表明空气的吸湿能力愈_强_,所以湿空气在进入干燥器之 前都要经预热器预热。.在等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最大(恒定)__,物料表面始终保持被润湿,物料表面的温度等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一而在干燥的降速阶段物料的温度_上升(接近空气的温度)_。.固体物料的干燥是属于—传热和传质_过程,干燥过程得以进行的条件是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汽(或其它蒸汽)压力—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 __。.固体物料的干燥,一般分为―恒速和降速—两个阶段。.在对流干燥器中最常用的干燥介质是 _不饱和的热空气_,它既是一载热体—又是—载湿体」.等给干燥过程的条件是_干燥器内无补充热,无热损失,且被干燥的物料带进、 带出干燥器的热量之差可以忽略不计。.在干燥系统中,预热器加入的热量用于 —蒸发水份,加热空气与物料以及干燥系统中的热损失。.若将湿空气的温度降至其露点以下,则湿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汽 _冷凝析出_。.对于不饱和空气,表示该空气的三个温度,即:干球温度 t,湿球温度tw和露点td间的关系是t>tw>td。.由干燥速率曲线可知恒速干燥阶段所除去的水分是 一非结合水分__,降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是非结合水和结合水 。.等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的温度等于—干燥介质(热空气)的湿球温度_。.恒速干燥与降速干燥阶段的分界点, 称为临界点;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临界含水量—。.物料的临界含水量的大小与 物料的性质,厚度和干燥介质的流速 等因素有关。22.1kg绝干空气及其所带的Hkg水汽—所具有的始,称为湿空气的烙。23.用不饱和的湿空气来干燥物料时,要使干燥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是 不断供给热能和将汽化的水汽带走。24.在一定干燥条件下,物料厚度增加,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会 —增加__,而干燥所需的时间会延长。25测定空气中水汽分压的实验方法是测量 露点。26在一定的温度和总压强下,以湿空气做干燥介质,当所用空气的湿度减少时,则湿物料的平衡水分相应 减少,其自由水分相应 增大。27恒定的干燥条彳^是指空气—温度_,_湿度__流速—均不变的过程。28恒速干燥阶段又称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干燥介质的状况、流速及其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降速干燥阶段又称内部迁移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物料结构尺寸及其与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物料本身的温度 。29在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表面的温度近似等于 热空气的湿球温度。30固体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经历 加速运动和恒速运动两个运动阶段,其中加速运动段是最有效的干燥区域。二、选择题.已知湿空气的如下两个参数,便可确定其他参数 (C)A.H,pB.H,tdC.H,tD.I,tas.当空气的相对湿度3=60%时,则其三个温度t(干球温度),tw(湿球温度),td(露点)之间的关系为(B)
A.t=tw=tdB.t>tw>tdC.tvtwvtdD.t>tw=td.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化的参数是 (D)A.烙B.相对湿度C.湿球温度 D.露点.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A)A.结合水分B.非结合水分C.临界水分D.自由水分.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加快 则该项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 (C)A.不变B.减少C.增大D.不一定.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 0.18(干基,下同),现将该项物料从初始含水量 0.45干燥至0.12,则干燥终了时物料表面温度 。为(A)A.0>twB.0=tw C.0=tdD.0=t8.利用空气作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有效措施是8.利用空气作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有效措施是(B)。A.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 BC.降低干燥介质相对湿度 D增大干燥面积,减薄物料厚度10.同一种物料在一定干燥速率下A10.同一种物料在一定干燥速率下A低B.不变C.高,物料愈厚,则其临界含水量(C)D.不定.在恒定条件下干燥某种湿物料,则(1)临界含水量是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的分界点。(2)平衡水分是区分可除去水分与不可除去水分的分界点。正确的结论是:(D)。A.两种提法是都对 B .两种提法都不对C.(1)对,(2)不对 D .(2)对,(1)不对.在等速干燥阶段,用同一种热空气以相同的流速吹过不同种类的物料表面, 则对干燥速率的正确的判断是(C)。A.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极大差别A.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极大差别B.随物料种类不同可能会有差别C.各种不同种类物料的干燥速率是相同 D.不好判断.物料的平衡水分随其本身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为(B)。不确定A.增大B.减少C.不变 D不确定.在下列条件下可以接近恒定干燥条件(C)。(1)大量的空气干燥少量的湿物料。(2)工业上连续操作的干燥过程。(2)不对(2)不对D.(2)对,(1)不对B)。A.都正确B. 都不正确 C.(1)对,.在一定温度下,物料的结合水的多少,取决于(A.空气的状态 A.空气的状态 BC.由空气状态和物料特性共同决定18.干燥是(C)过程。.物料的性质D.影响因素复杂,难以判定A.传质;B.传热;C. 传热和传质。.在一定的总压下,空气的湿含量一定时,其温度愈高,则它的相对温度( A)。A.愈低、B.愈高;C.不变.当空气的t=tw=td时,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 。(A)。A.=100% ;B.>100%;C.<100%.作为干燥介质的热空气,一般应是(B)的空气。A.饱和;B. 不饱和; C.过饱和.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用对流干燥方法干燥湿物料时,能除去的水分为( D),不能除去水分为(C)。去水分为(C)。A. 结合水分;B.非结合水分;C. 平衡水分; D. 自由水分。.恒速干燥阶段,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B)。A. 干球温度; B. 湿球温度; C.露点.影响恒速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A.物料的性质;B. 物料的含水量;C.空气的状态.影响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A.空气的状态;B. 空气的流速和流向;C. 物料性质与形状。.将不饱和的空气在总压和湿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湿空气的(C)。A.湿球温度;B. 绝热饱和温度; C.露点.在干燥流程中,湿空气经预热器预热后,其温度(A),相对湿度(B)。A.升高;B.降低;C.不变.物料中非结合水分的特点之一是其产生的水蒸汽压 (C)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A.大于;B.小于;C.等于.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空气一水蒸汽系统,当空气流速较大时,其绝热饱和温度( D)湿球温度。A.大于;B.等于;C.小于;D.近似等于.对不饱和的湿空气,其露点(C)湿球温度(C)干球温度。A.大于;B.等于;C.小于.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物料厚度增加,物料的临界含水量 Xc(A),而干燥所需的时间(A)。A.增加;B.减少;C.不变.若离开干燥器的空气温度(t)降低而湿度(H)提高,则干燥器的热效率会(C),而空气消耗量会(A)。A.减少;B.不变;C.增加萃取一、单选题TOC\o"1-5"\h\z.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运动的快慢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专题02 燃料的燃烧(课件)-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
- 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
- 上海海关学院《普通生物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海关学院《城市环境导视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师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 2024年中国平柴后桥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年产20000吨溶剂型压敏胶溶剂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操作系统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9.3 整理与复习-多边形面积丨苏教版 (共10张PPT)
- 感染性休克用药指南
- 手机音腔设计指南
- 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参考(电气工程课程设计)
- 钢结构基本原理试习题及答案
-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 公安局辅警人员登记表
- (完整word版)网络优化测试报告
- 《金字塔原理》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 第《6》章层压成型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