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金属都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B.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C.金属都能导电D.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H之后的金属不与盐酸反应。答案:A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CuO B.Al2O3C.Fe2O3 D.SiO2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原因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反应B.铝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C.镁表面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解析:B项,因为铝表面有氧化膜,所以不能燃烧;C项,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内部金属;D项,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答案:A4.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图中的()解析:Na的密度比煤油大,但比水小,故Na处于水与煤油的界面上跳动,且Na与H2O反应能产生H2。答案:A5.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具有下列性质中的()①钠密度比水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①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钠投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熔点低且钠与水反应放热;反应后溶液变红说明生成碱性物质。答案:D6.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A.盐酸 B.饱和氢氧化钠溶液C.FeCl3溶液 D.CuSO4溶液解析:钠与水溶液反应均放出氢气;A项,发生反应为2Na+2HCl=2NaCl+H2↑,只有气体无沉淀;B项,NaOH溶液是饱和溶液,投入钠后,消耗水,析出氢氧化钠晶体;C项,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还能进一步与FeCl3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D项,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还能进一步与CuSO4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答案:A7.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但是不能剧烈燃烧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解析:在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O、Si、Al、Fe,Al属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Al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由于Al2O3熔点很高,故在空气中熔化的Al不滴落。答案:A8.铁在一定条件下与O2、水蒸气反应的共同产物是()A.FeO B.Fe2O3C.Fe3O4 D.Fe(OH)2解析: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Fe3O4,与H2O(g)在高温下反应也生成Fe3O4。答案:C9.把下列金属投入mol/L盐酸中,能发生反应且反应最剧烈的是()A.Cu B.FeC.Mg D.Al解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Al>Fe>Cu,故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Mg,C正确。答案:C10.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可能是()A.2g B.14gC.8g D.10g解析:标准状况下,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eq\fL,L/mol)=mol,设要生成molH2需要锌的质量为x,则:Zn+H2SO4=ZnSO4+H2↑65g1molxmol解得x=eq\f(65g×mol,1mol)=g同理可求得Mg、Al的质量分别为:g和g。所以混合物的质量介于~g,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11.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其中A是用带孔的铝箔包着的小钠块。(1)从大钠块上切下小钠块,所体现的金属钠的性质是________。对取下的小钠块要用滤纸吸(或擦)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包裹钠块的铝箔上要预先穿上足够多的小孔,若孔数不足,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假如在实验刚开始以后就将镊子松开并拿出水面,“A”表现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预测,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一种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这种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证明反应生成的氢气,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硬度小除去金属钠表面上的煤油(2)发生爆炸浮到水面上并四处游动金属钠比水的密度小,与水反应生成氢气(3)2Na+2H2O=2Na++2OH-+H2↑酚酞溶液将集满气体的试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点燃12.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两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为点燃上述两个反应生成的H2,他们设计了图示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N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实验①获得成功,实验②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与H2O的反应速率太快,Na的用量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老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小组查阅钠、煤油、水的密度分别为g/cm3、g/cm3、g/cm3,并据此对实验进行改进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的生成速率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Na与H2O反应产物是NaOH和H2,反应很快,并放出大量的热,Na的用量多容易发生爆炸。由于ρ(煤油)<ρ(钠)<ρ(水),故钠块放入后将落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钠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氢气推动钠块上浮,当氢气逸出后,钠块又下沉到煤油与水的界面上与H2O发生反应,重复发生上述现象,减慢了Na与H2O的反应速率。答案:(1)2Na+2H2O=2NaOH+H2↑(2)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试管内H2与O2的混合气体点燃而爆炸(3)钠比水轻,比煤油重,落在煤油与水的交界处,钠与H2O反应产生的H2使钠浮起,脱离水面,反应停止;当钠表面的H2逸出,钠又回落,与水反应,如此反复,减慢了Na与H2O的反应速率13.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A和C是否可以反应________,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此空不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C是淡黄色固体,C为Na2O2,则B为Na2O、A为Na,A→C的反应为:2Na+O2eq\o(=,\s\up7(△))Na2O2。(2)C是主要的温室气体,C为CO2,A为C,B为CO,B→C的反应为:2CO+O2eq\o(=,\s\up7(点燃))2CO2,A和C可以反应生成B,化学方程式为:C+CO2eq\o(=,\s\up7(高温))2CO。答案:(1)Na2O2Na+O2eq\o(=,\s\up7(△))Na2O2(2)CO22CO+O2eq\o(=,\s\up7(点燃))2CO2能C+CO2eq\o(=,\s\up7(高温))2CO14.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完成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已知B中放入的是铁粉与石棉绒的混合物,C中放的是干燥剂,E为酒精喷灯,G为带有铁丝网罩的酒精灯。对比两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装置中湿沙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同学认为欲在乙装置的导管口处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H必不可少,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比甲、乙两装置的B和K,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微热法”,应该先将装置中气体密封起来,本题即先向H中加入水没过导管口,再微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变更离婚协议书样本
- 2023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模板七篇
- 2025变更离婚协议书范本
- 蝶骨脑膜瘤的眼眶病变病因介绍
- (2024)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
- 2023年电子浆料金浆、银浆、银铂浆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制药用水设备项目融资计划书
- 热工基础习题库含答案
- 《膝关节幻灯》课件
- 养老院老人生日庆祝活动制度
- GB/T 30146-2023安全与韧性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
- 职业价值观量表附带评分标准
- 高中体育与健康-篮球长传快攻战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延续文化血脉 说课 课件
-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牵引管管道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
- 志愿服务证明-模板
- 羽毛球基本功的学与练-教学实施报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背诵版)
- GB/T 30234-2013文物展品标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