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_第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_第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_第3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_第4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学习目标定位]1.利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说出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成因,并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横波(S),实线N:纵波(P)。(2)分层名称特征界面A层地壳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a莫霍界面B层地幔厚度约2800千米,上部存在c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b古登堡界面C+D层地核分C外核、D内核2.岩石圈: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图中字母E。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思考1.岩石圈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A岩浆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玄武岩B沉积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石灰岩、砂岩、页岩C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地质作用eq\b\lc\{\rc\(\a\vs4\al\co1(a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c表示外力作用,d表示变质作用,e表示重熔再生))3.循环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思考2.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答案不可以。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也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必须先转化成岩浆后再形成岩浆岩。探究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2)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在地球内部传播时表现出哪些特点?(3)岩浆来自于地球的哪一层?岩石圈和地壳有什么关系?答案(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分界面由表到里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变化较大。界面地下深度(千米)波速变化莫霍界面17(平均)该面以下,纵、横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该面以下,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来自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反思归纳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9005150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外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内核(2)地壳和岩石圈的联系和区别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很容易混淆,具体差别如下表所示: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平均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探究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探究活动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什么差别?(2)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3)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在哪里容易发现变质岩?(4)概述岩石圈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答案(1)其差别如下表:形成条件分布位置侵入岩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成最初的分布位置较深,在地壳之中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最初分布在地表之上(2)物质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有可能存在化石。(3)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活动过程中会提供变质岩形成所需要的高温、高压作用,所以通常在岩浆岩附近容易发现变质岩。(4)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反思归纳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对比分析三大类岩石: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玄武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层理构造(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变化,岩石原有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片理构造(大理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a.图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转化的,这种转化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也称为地壳物质循环),可用下图表示:b.表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依据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可总结基本规律如下表: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拓展延伸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1)一般情况下,岩石是上覆为新。就沉积岩而言,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年龄越老;越向表层形成越晚,年龄越新。如下图中岩层①位于岩层③之上,则岩层①比岩层③后形成。(2)侵入在后。侵入型的岩石一定形成于其他岩石之后。如图中岩层②和岩层⑤都为侵入型岩石,且都在岩层①中有分布,所以形成都晚于岩层①。岩层③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岩层④,故岩层④形成晚于岩层②。对点训练一地震波的传播特点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答案A解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对点训练二地球内部圈层2.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破裂过程和发生机制,寻求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经过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讨论,建议在龙门山断裂系实施科学钻探工程。在其主破裂区、余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区布设三口2000~3000米主孔科学钻,以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据此分析此次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答案B解析此次科学钻井的深度为2000~3000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B项正确。对点训练三三大类岩石的特点3.如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岩浆岩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答案C解析由图中看出甲处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乙处附近有岩浆侵入,会使其岩性发生变化。对点训练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4~5题。4.2023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5.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Ⅰ——⑥答案解析第4题,昆仑玉和大理岩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属于变质岩类。第5题,在外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古生物容易进入,最后形成沉积岩中的各类化石。综合提升6.读“某地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沉积岩。(3)用图中数码填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地质作用: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____________;b.大理岩的形成____________;c.含煤岩层的形成____________;d.海底火山喷发____________。答案(1)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2)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3)③⑤④①解析第(1)题,C类岩石由岩浆形成,因此为岩浆岩;A类岩石是由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应为沉积岩,则B为变质岩。第(2)题,考查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即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第(3)题,a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外力的侵蚀环节,应为③;b大理岩为变质岩,因此对应⑤;c含煤的岩层属沉积岩,因此为④;d海底火山喷发属岩浆活动,应为①。教材P26问题图中展示了山地、平原、沙丘、河谷等地貌类型。山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因地壳岩层抬升而形成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水流平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平原。在干旱地区,沙粒等物质,经风力搬运、沉积等作用,形成沙丘。河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地貌。教材P29活动1.如图所示。2.岩石圈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活动场所;岩石圈表层的土壤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建筑、修路所用的石料来自于岩石圈,烧制水泥、石灰的石料也来自岩石圈。多姿多彩的岩石圈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

[基础过关]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处,传播速度减为零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项中应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减为零。第2题,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它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厚度不一,是一个连续的圈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3~4题。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艾青)3.艾青描述的地理事物存在于()A.沉积岩 B.岩浆岩C.变质岩 D.岩浆4.上题中选择的地理事物()A.具有层理构造B.一定含有化石C.自然界中硬度最大D.与其“前身”相比,结构和矿物成分没有变化答案解析第3题,艾青描述的是鱼化石,它存在于沉积岩中。第4题,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但不一定含有化石。甲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乙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中含有化石。读图,回答5~6题。5.翡翠属于()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6.在乙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解析由图中各物质的相互关系且D中含有化石可知: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D为沉积岩,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重熔再生、④为冷却凝固。第5题,由题意可知,翡翠形成于低温、高压条件下,且岩石经过重新结晶,成分发生改变,属于变质岩。第6题,翡翠的形成需要的是②变质作用。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7.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② B.④⑤⑧C.②④ D.③⑦⑨8.含有金属矿的岩石的形成过程是()A.①② B.⑩C.③⑥ D.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变质作用表示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代号为③⑦⑨。第8题,大多数金属矿存在于岩浆岩中,选项中⑩表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9.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____________,B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_____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________为不连续面。(3)描述在2900千米处,A波和B波发生的变化。A波____________________,B波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发现了D______________为不连续面。(4)C面以上为________,C面和D面之间为________,D面以下为________。(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答案(1)横波纵波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2)33莫霍界面(3)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速度突然下降古登堡界面(4)地壳地幔地核(5)E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为固态。解析左图反映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右图是地球内部结构,C、D为分界面。读左图先分析纵、横坐标。纵坐标表示深度,横坐标表示地震波波速。再分析图中曲线。曲线表示地震波,其中速度快的为纵波,速度慢的为横波。地震波在33千米处(大陆部分)和2900千米处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的分界面。C为莫霍界面。与D对应的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D为古登堡界面。E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处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处纵波速度增加,物质为固态。[能力提升]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一侧去看看,它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10~11题。10.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11.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 B.②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