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公开课教案】_第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公开课教案】_第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公开课教案】_第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公开课教案】_第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史实: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认识到它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利用图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社会现状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国共双方对比的史实分析和现场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国共两个政党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同时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国民大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从而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通过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风雷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是什么?

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根据以前我们学的,巴黎和会是为什么召开的呢?生:是一战后,商议对战败国的安排的会议。

师:很好。而且从引言得知中国为一战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生: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并派出了大约50万劳工奔赴欧洲战场,担负军工等繁重的战勤任务,为一战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师:是的。大家可以看看这幅照片(多媒体展示劳工图),这是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上艰苦工作着。而他们当中有20万左右最后没有能够回国。一战结束后,中国发现自己成了战胜国一方,这也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于是在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派出使团,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巨大希望来到巴黎。在和会上,中国使团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要求,有谁知道是哪些要求吗?

生: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21条,收回山东主权。

师:是的(展示多媒体巴黎和会),但是结果呢?

生:遭到了列强的拒绝!

师:是的!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想收回主权,而且当时中国还是战胜国一方。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失败呢?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列强分赃的大会,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而且不同战胜国之前,得到的利益也不同,是由各国的实力所决定的。而巴黎和会被英、法、美、日、意操纵,而中国力量弱小,所以虽然我们的要求是正义的,但却遭到拒绝。

师:很好!而且当时日本又接手了原本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中国被侵略的性质没有丝毫改变。只能感叹,弱国无外交啊!这条消息传到中国后,人民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

生:群情激奋,爆发了五四运动!师:是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多媒体展示五四爆发)。

咱们先不忙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多媒体问题展示),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就没有五四运动,是这样吗?

生:(有的说是,有的说否,意见不一)师:既然没有一致的结论,咱们就通过几组史实来回答问题吧。

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师: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剥削严重。材料二: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人民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师:好,再来看下一段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60万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

材料二: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师: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指的是什么?

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师: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这说明了什么?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师: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迅速发展?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①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②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的热潮。

师: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阶级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师:那么,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在不断壮大。

师:很好,再看:

材料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照片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中国通史》

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生:民主、科学。

师:它对五四运动起了怎样的作用?

生: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很好,再来看最后一段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和列宁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

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白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白银。

师: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走不通,中国到底路在何方?有识之士迷茫了,在十字路口徘徊,而恰在这个时候,俄国出现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有什么影响?

生:俄国十月革命为五四运动指明道路。

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有哪些?

(与学生共同总结,展示多媒体列表)

一战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民族矛盾+阶

级矛盾)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想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接下来我们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

师:从书上我们得知,巴黎和会直接导致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最先开始行动。他们都有哪些措施?(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经过)

生:集会、游行、烧楼、罢课。

师:烧楼是北大学生游行时路过当时著名的亲日派曹汝霖的住宅时,由于诸多原因,放火烧了曹的住宅。而军阀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生:武力镇压学生。

师:是的,试想,如果你是军阀,面对学生罢课,你会害怕吗?

生:不会!因为没有威胁。

师:是的,学生的举动威胁不了军阀。学生不上课损害的是自己的学业,对军阀有什么影响呢?而且军阀还大肆抓捕学生,进行武力镇压。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影响,也是由于学生号召后,人们被学生所感染,再加上学生被捕后出于同情和愤怒,到了6月,在上海,广大人民举行三罢斗争。有谁知道是哪“三罢”吗?

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师:是的,并且从这以后,五四运动开始在各地响应。发展到100多个城市,

20多个省。这时军阀又是什么态度呢?

生:他们害怕了!

师:是的!因为工商业都不运转了,经济会受到很大威胁。于是,在人民群众压力下,军阀放了学生,罢免了曹、陆、章的职位,消息传到巴黎,中国的使团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结果)师:那么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呢?从前面我们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可以总结出评价一场革命的基本方法,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性质、特点、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师:彻底性表现在哪儿?生:义和团运动目标是反帝,辛亥革命是反封建,而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师:五四运动的先锋?主力军?领导者?生: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师:卷入的人有哪些?生:社会各个阶层。

师:那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

2、特点:①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②彻底的不妥协性;③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师:那五四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①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师: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在领导阶级、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思想基础: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实现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师:所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他们任务一样,都是反封建,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但他们不同在领导阶级,和革命方向,前途的不同。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我们说过,工人阶级至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示出其巨大力量。而五四运

动虽然胜利了,还要接着往下走。此时,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方向。我们好像可以通过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道路来挽救中国。正如那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是陈独秀,李就是李大钊。这也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也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建党。在各地,也陆续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展示多媒体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在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展示多媒体图片)大会最后一天,由于发现有行踪可疑的人,决定转移地点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请大家阅读课本总结中共一大的基本概况。

生: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奋斗目标:(最高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师:奋斗目标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为什么?

生:不符合,当时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师:对,所以这一目标被称为最高纲领,得以解决是在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被称为最低纲领。

师:中共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生:是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师:为什么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与同盟会比较分析)

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三民主义)新的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态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阶级利益: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资产阶级)性质:是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师: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艰难前行。带领中国工农阶级开展了很多工人运动。而就工人运动而言,其最初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工人运动都遭到了军阀的镇压而失败。比如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年轻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自身力量十分弱小,想要继续往前走,完成革命任务,就必须与其他力量合作。而当时的国民党,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是比较革命的政党,而孙中山在二次护法失败后,也对未来的革命道路有些迷茫。此时,革命的共产党和革命的国民党,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大家想想是谁?

生:北洋军阀。

师:是的,但两党又无法通过自己单独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有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这样一来,请你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

生:国共合作!

师:是的!国共双方一拍即合,于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而共产党员则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向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

国共合作之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也迅速到来。大家看看69页第一自然段,总结一下国民革命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生:(根据书本总结归纳)1.广东国民政府成立;2.国民革命军整编,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3.北伐消灭吴、孙;4.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师:这几项成果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国共合作,想推翻军阀统治,就必须以革命的武装推翻反革命的武装,而当时被列强承认的北洋政府在北京,要实现革命,就要从南往北推翻军阀统治。于是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军很快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然后,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师:于是在1927年4月,革命军到达上海,接收了由周恩来领导的第三次工人武装革命后解放的上海。而此时,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右派与共产党矛盾重重。而当时,帝国主义也选中了他们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蒋介石。而今的国民党已今非昔比。试想,在双方代表阶级不同,所争取的利益也不同的情况下,国共合作能够成功吗?

生:不能,而且当时共产党是新生的政党,国民当必然要实施反革命政变镇压共产党。

师:是的,在国民党接收上海后,就发动了针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4.12反革命政变。他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这样的危急时刻,陈独秀却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希望通过妥协来挽救合作。但此后,在武汉的武汉国民政府领导人汪精卫也发动了针对共产党的7.15反革命政变。在反共的共同基础上,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最后合并为一个南京国民政府。而这个政府,在东北异质后,实际上统一了中国。

大家能否从之前的学习中,概括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呢?首先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失败了?

引导学生总结:1.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2.陈独秀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师:那从外部原因来看,又有哪些导致失败呢?生:1.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师:是的。而此时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共产党,在遭受屠杀和失败后,心情无疑是低落的(展示多媒体毛泽东诗词)。正如毛泽东的这首词所说,烟雨苍茫,看见龟山和蛇山锁住大江后的迷茫。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员毕竟是不屈的。他们在把酒酹滔滔,祭祀完因革命死去的英烈后,又心潮逐浪高,开始了1927年到1937年的国共十年对峙。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节课就上到这里。

课堂小结:

本课的内容比较多,课程较紧,在讲述的过程应该找到重点来讲,其他的内容点即止即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漫长经过没有细致的讲解,国共合作导致失败的原因分析也不到位。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本课概述

罗马共和国在建立后的数百年间,不断扩张,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罗马国家的强大除了其非凡的军事实力外,罗马法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到最终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完成,勾勒出一条罗马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巩固和维系了帝国统治,同时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对资产阶级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路设计

本课的重点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罗马法的影响;本课的难点是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等一步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规律,并运用网络知识结构图等清晰直观地展示罗马法起源与发展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各种材料的展示,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表象深入到本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国家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罗马法的内容和作用,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地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的展示、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究罗马法的本质。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近现代西方人,似乎对古希腊罗马怀着一份永远无法释怀的感念,奉他们为西方文明之根。在中国也有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条条大道通罗马”之说,可见罗马在东方国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持久的征服。”罗马法律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呢?

导入

多媒体显示:

古罗马斗兽场、罗马的Forum广场、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神庙、古罗马凯旋

是什么造就了古罗马如此的辉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导入,使学生了解罗马的强大辉煌,究其原因,除了罗马强大的军事力量外,罗马法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广义的罗马法:是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万民法)。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公民法。

在这一千多年的漫长历程中,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阶段,但都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因此罗马法实际上就是奴隶制社会的法。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问题情境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

公元前8世纪,罗马建城。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在共和国中,贵族垄断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大权。在政治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政官来自贵族;为执政官提供咨询的元老院成员来自贵族;公民大会中,大多数的票都操纵在贵族手中。经济上,贵族大量侵占由国家征服而得来的公有地,平民却得不到公有地的分配,大多数平民缺地少地,生活困苦。连年不断的战争也加重了平民的兵役和赋税负担,致使许多平民负债破产,沦为奴隶。罗马共和国的实质就是贵族共和国。这种平民与贵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与权利等方面的不平等必然导致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冲突。

师生互动师: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来解决冲突呢?如果处于现今社会,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或手段去解决冲突纠纷呢?

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师:对。在当时的罗马共和国有法律,但只有习惯法,并且存在很大局限性。多媒体显示:习惯法是未经政府明确承认却为一般人接受并默认的社会法则。习惯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法律本身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法官又多为贵族所担任,他们利用职权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平民也受不到公正的待遇。虽然有法,但实际上人治大于法治。

问题探究:如果你是生活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平民,为了维护和争取自身的权利,你会怎么做呢?

合作学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习惯法的局限性为切入点考虑,为了避免贵族滥用职权和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应该制定书面形式的法律取代原来的习惯法。

过程评价:制定成文法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做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共和国早期的平民也的确多次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编纂成文法。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得出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多媒体显示: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问题探究:如何认识《十二铜表法》?多媒体显示: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在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第八表: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十表(宗教):出丧时,妇女不得抓破面容,也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第十一表(婚姻):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合作学习:请同学们阅读以上几则材料,分组讨论:从这些条文中,反映出当时罗马国家怎样的社会性质和状况?《十二铜表法》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根据五段材料把同学分成五组,每组讨论一个条款的内容,派代表总结观点。

思路引领:(1)对第一段材料,教师可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个条款是针对哪类人提出的?在平民与贵族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对应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从此对应关系可看出这个条款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根据第三表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针对平民提出的。在贵族与平民、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中,绝大多数情况他们的对应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贵族——债权人,平民——债务人。表中规定债权人可以把债务人拘留在家中,用皮带或脚镣拴住,实际上是保护了贵族的权利。进步的地方体现在,表中规定了脚镣的具体重量,使量刑有法可依,避免了贵族滥用职权。

(2)第八表的内容,主要是保障和尊重了罗马社会公民的人身权利,有利于罗马社会的稳定。

(3)第三段材料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材料中体现的打断平民与奴隶的骨头所需罚金的不同使学生体会平民与奴隶地位的不同,从而分析古罗马的社会性质。明确的罚金数额又有哪些积极意义?

从材料中可以判断出当时罗马的社会性质是奴隶制社会。表中明文规定奴隶主贵族可以用私刑惩罚自由人和奴隶,而仅仅只要付出几百阿司的代价,说明这个条款还是保障了贵族的权利。但也明文规定了偿付的具体数额,对贵族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表中还规定对打断骨头的自由人和奴隶,偿付的数额是不一样的,说明奴隶的权益很少得到保障,更说明了罗马社会的奴隶制性质。

(4)根据第十表的内容,可以看出在自由民中,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

(5)根据第十一表的内容,贵族与平民是不平等的。

过程评价:同学们通过讨论与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内容广泛,法律条文清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但根本上还是代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且不说《十二铜表法》的制定者是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而且在条文内容中也处处体现了贵族意志。

规律总结:

问题情境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

罗马早在共和国时期就开始对外扩张,首先吞并了周边一些城市,此后势力日益强大,不断向南扩张,打败了南方的萨莫奈人,征服了中部意大利。接着继续南扩,打败了希腊殖民城邦,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在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后,罗马的势力向地中海西部扩张。公元前3世纪中期,打败迦太基,占领西西里以及与意大利之间的岛屿,并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省。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彻底打败了迦太基,完全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罗马在战胜西地中海的强国迦太基后,便向东地中海地区扩张。在此期间罗马运用外交和军事力量,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便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达到了称霸地中海的目的。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偌大的地中海俨然成了罗马帝国的内陆湖。

版图的扩大也带来了新问题。

多媒体显示:

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的众多,管理事物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问题探究:庞大的罗马帝国面临着哪些问题?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相关内容,请学生总结。

(1)不同民族的矛盾。

(2)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

(3)商品贸易发展中,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矛盾。

问题探究:导致这些矛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显示:

罗马原有的公民法难易适应新形势,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但大量被征服地区的居民无法享有公民权,使得矛盾变得空前尖锐。

思路引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公民法的含义可以看出公民法存在哪些局限性?

从含义中可以看出,公民法仅限于保护拥有罗马公民权的人,但是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那些在罗马版图扩大过程中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因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因此,公民法的局限性导致了前两个矛盾的产生。

第三个矛盾,同样是由于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带来的。罗马在统一意大利后并未组成统一的国家,而是根据被征服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与罗马关系较好的拉丁城市可以获得全部或者部分的自治权;而在罗马征服过程中强烈抵抗过罗马的城市则在被征服后降为降民,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在罗马帝国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民因其地位不同享受的权利也不同,同时政治上的不同权利也扩大到经济领域,随着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政治经济纠纷层出不穷。可见,这些矛盾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随着罗马帝国版图地不断扩大,公民法越来越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

问题探究:如果你是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面对这些问题你将如何解决?

合作学习:请学生讨论。

思路引领: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上面分析的罗马帝国面临的困境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扩大罗马公民权,使更多的人拥有罗马公民权。

在法律条文中加入一些新的条款来调解政治特别是经济方面的纠纷。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相关内容。在教材中找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到底是怎样来解决帝国面临的困境的。

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随着这种区别的消失,公民法逐渐发展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一一万民法。并且内容方面也的确增加了一些调解经济纠纷的条款,它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规律总结:

厂公民法的狭隘性

原因罗马扩张和统一的需要

民万公到-翟熙发法发法民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万民法主要内容: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

形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完成。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最后一段。思考哪些人在罗马法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多媒体显示:

哈德良皇帝:把以前行政长官的一切法令汇编成册,批准其为永久敕令。作为帝国的法律基础,只有皇帝才有权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罗马的立法权完全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在哈德良时期还形成一种规范,即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

查士丁尼:设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律。

过程评价:罗马帝国前期是罗马法发展的鼎盛时期,皇帝们都十分重视立法工作。除了罗马皇帝外,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解释和充实罗马法。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

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规律总结:

厂罗马皇帝高度重视立法

原国T

形成

法学家们积极立法,解释和充实罗马法

《十二铜表袪》

11

1—►-

公民法

发展

—Ifc-

1

1

万民法

特点;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维系统治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

特点: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影响后世

标志罗马袪体系的完成

标志: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完成

过程评价: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出罗马法的大致发展脉络:首先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成文法的发展过程中,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接下来是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最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完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用网络结构图可以表示如下:

特点:第一部罗马成文法典

问题情境3: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显示:

罗马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罗马法是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

教师可联系中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使学生明确:中国现行的法律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广义的罗马法也是由一系列法律制度共同构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罗马法的形式、整体结构、核心内容方面引导学生思考罗马

法内容的其他组成部分。

多媒体显示:

(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一一恩格斯问题探究:从以上材料中可看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可以看出罗马法是保护私有财产和商品生产者利益的,其核心内容是承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首先,罗马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次,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第三,从整体结构上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第四,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规律总结:

厂广义的罗马法是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

内容H形式上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

从整体结构上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

核心内容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问题情境4:罗马法的作用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8页相关内容,请学生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罗马法对当时罗马帝国的统治和对后世的影响两方面来思考。

(1)对当时而言,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过程评价: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它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它还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公民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以笼络上层阶级。难怪恩格斯说“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的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帝国还建立了大量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政治和经济基础。

(2)罗马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三条: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