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_第1页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_第2页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_第3页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_第4页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一、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及表现教育是一种精神消耗。经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抵抗能力并不一定比学生强。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要比学生更需要心理咨询。面对心理问题,教师比学生更束手无策。很多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如2000年,王有智对陕西局部地区158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评测验,结果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和男性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王有智:《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载《青年研究》,2000(9)o)2000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新勺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载《辽宁教育》,2000(9)o)2002年,研究者对浙江6所中学167名教师进行测试,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56%:山区学校教师和市场经济兴旺地区学校教师心理问题尤其突出,青年教师较中老年教师心理问题突出。(吴樟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载《教育探索》,2002(5)。)2004年,向祖强、邢红采用SCL-90病症自评量表对广州市各区的40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说明,广州市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比较低,与国内正常成年人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向祖强、邢红:《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o)种种迹象说明,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局部教师确实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问题,而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对学生开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应当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综观一些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一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与心理病症。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更为常见的病症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的交叉变动。心理问题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病症,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容易引起一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病等。不良情绪的积累也很容易引起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等。(2)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问题的病症不仅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教师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耍表现在:与同事不能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有的甚至发生纠纷;与学生交往,不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教师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等。由于教师与经常接触的人不能协调关系,久而久之便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紧张的人际关系,多与教师偏狭、多疑、嫉妒等不良个性因素有关,经常生活在紧张关系中,又会强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亦称病态人格,是指因个体人格开展的内在不协调而导致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群,形成极端化的行为模式,在情绪反响、动机和行为活动上发生异常。教师常见的人格障碍有以下几种:①偏执型人格,即强调自我,自命非凡,主观固执,敏感多疑,报复心强;②反社会型人格,对人不真诚坦率,极端自私,无社会责任感,有明显的反社会标准和法纪的倾向;③分裂型人格,即思想保守,行为退缩,为人感情冷漠,爱做白日梦:④自恋型人格,常夸大自我价值,盲目自负,将他人的权势、财富为我所用,却对对方不尽责任义务;⑤依赖型人格,主要是缺乏自信,过多依赖他人;⑥强迫型人格,常伴有不平安感和不完善感而过分自我克制,或紧张烦恼,或谨小慎微,出错总不忘责备自己。(4)职业行为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受益,假设教师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是学生。教师心理问题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①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上课马虎对付,教学形式死板;粗暴惩罚学生,时常小题大做,抓住学生的小错不放,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②在教学过程中拒绝别人的意见,甚至是领导的建议,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③对学生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烂泥糊不上墙〃,从而不再关心学生。④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每天都想着另觅高职,因而自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5)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响,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病症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①生理上,经常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等;②心理上,觉得工作无意义、无价值、枯燥、重复、琐碎,感到自己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常产生厌倦、抑郁、压抑、焦虑、烦恼等负性情绪;③行为上,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不愿钻研。此外,教师的职业倦怠还直接影响其教学品质,使其创造性降低,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开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因此,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和复杂的。我们从个人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两方面来予以分析。(一)个人主观因素.自我概念的开展水平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概念越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自己有较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面对失败的情境也常常能较全面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轻易否认自己,能够很好地调整、控制各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教师则常常疑心自己的能力,特别容易在失败的情境中否认自己、体验自卑,把本来微缺乏道的小事视为是自己失败和无能的结果,从而深陷于焦虑、抑郁、无望和痛苦之中,影响心理健康。可见,教师形成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的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体的需要开展受阻需要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行为动机产生的根底,人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某种需要的根底上。合理需要的满足是个性良好开展的先决条件。正如马斯洛(AHMaslow)所说,低级需要是一种缺失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人的社会性、精神性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满足不充分则会出现动机缺乏、情绪失调、性格怪异等。就教师这个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而言,自我实现的需要显得尤为突出。在教师成长与开展水平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依次关注自我生存、教学内容、学生开展、自我成长与职业开展一一其需要的开展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教师的工作动机也主要来自环境适宜、平安保障、归属与支持、公平、尊重与地位、抱负与目标等。然而在现实中,教师的这些根本需要往往得不到重视并受到限制,或者纯精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和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无视,自我开展的需要受到阻碍,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抑郁、职业倦怠等。.人际适应能力较差,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保证教师顺利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教师在校内与学生打交道的时间多,除工作关系外,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时机较少,但是教师在工作中所经受的压力和山此产生的情绪失调,如果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及时得到宣泄,积攒下来就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另外,由于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较狭,因此其所获得的情感支持就可能使教师得不到满足,当情绪和压力无法宣泄时,教师就会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影响人际关系,造成恶性循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的教师,一旦有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机,很少有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倾诉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打骂学生、体罚学生、对家庭成员发脾气、把家长当出气筒等,或者是表现为交往退缩,对家庭事务缺乏热情,对教学工作也缺乏热情等。.教师的压力及其应对方式许多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感反响,这种反响对教师的良好身心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易导致一系列心理一生理病症。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角度来看,教师所体验到的压力比其他职业的人高很多,其主要来源有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的工作条件、时间的紧迫感、经济压力、缺乏教育支持等。此外,当压力和紧张产生后,教师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压力,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职业的态度,这些态度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状态。一般来讲,对压力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教师易产生心理问题,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教师就不易引发心理问题。(二)外部客观因素.社会因素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在教师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压力。同时,面对外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教师可能缺少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去适应。他们一方面想要了解社会的变化,一方面又受到墨守成规的困扰,这就形成心理矛盾。尤其是,当今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锋利的矛盾,这就有可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心理问题。此外,在社会公众方面,一般把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等都归罪于教师,这就直接或间接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威望,减少了社会对教师的支持,这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同样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此外,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也会使教师感到心理不平衡。.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由于学校管理不当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如教师角色模糊、工作量负荷增大、自己的时间被占用、缺乏自主权、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时机等,都易于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另外,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密切相关。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被教师关注,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易为教师所控制,这也对教师构成心理威胁。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中小学教师每Fl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常使教师有可能产生厌倦感,导致心理问题产生。.教育职业的客观因素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着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首先,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往往给予教师过高的职业期待,认为教师应当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担负着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才的重任:传递并创造着社会的精神文化。这种期待无形之中给了教师一种莫大的精神压力。其次,教师担负着多种角色一一角色过度负荷。教师是一个角色过多的忙碌者!扮演多种角色,因其要求和期望各不相同,容易导致角色混乱和冲突,产生角色压力。最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与教学强度和难度的增加,使教师紧张、焦虑不堪。教育教学领域积淀下来的许多弊端、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开展,扼杀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使教师长期处于变化和不确定的挑战之中,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超负荷的工作与相对偏低的工资福利待遇导致教师心态失衡。三、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对切实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裨益。(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尚无明确、统一的说法。许多学者根据不同依据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有的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对教师的角色认同,有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能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有的则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热爱教师职业、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坚韧与自制、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好学与创新。(孙铭钟:《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对策》,载《应用心理学》,2003(1)。)有人通过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内隐观研究,认为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当具有下面的六个特征。(1)与道德品质有关的特征:奉献精神、良好道德品质、老实守信、有爱心。(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特征:开朗乐观、宽容随和的良好人际关系。(3)与责任感有关的特征:有责任心、待人处事公平。(4)与自我效能和情绪有关的特征:良好的适应性、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自信心、自我评价客观正确、冷静理智、坚毅有恒心、情绪稳定有耐心。(5)与创造性有关的特征:富有想象力、敢于创新、幽默幽默、兴趣爱好广泛。(6)与工作态度和素质有关的特征:积极进取、敬业爱岗、工作认真踏实、文化素质良好。[边玉芳、藤春燕:《教师心理健康内隐观研究》,载《心理科学》,2003(3)。)综合上述众多学者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角色认同,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3)融洽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6)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7)有健全的人格。(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在方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是一种社会支持系统,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条根本之路。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法律的公布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要合理,从而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工作有价值,从而建立起职业自豪感。这可以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学校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校的物质条件、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工作职责、人际关系等都应多从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切实的心理感受。学校管理者既应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住房、工资、福利待遇等,更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及管理的自主权,提供更多的晋升时机,建立客观公正、正面鼓励的教师评价制度以满足成就动机。同时注意教师角色的专业性,严格限制时空上存在别离性的教师兼职,恰当分配角色任务,缓解或消除教师的角色冲突。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开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则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抚慰,由此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内在方法.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也有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是否到达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决,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对自己也就更自信。.强化自我维护意识,掌握自我调节策略首先教师应当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教师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响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二是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情绪。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冲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其次,进行合理宣泄。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适宜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