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版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yz757699@126.com主讲教师邹老师
讨论一:为什么学习《教育知识与能力》可能的答案安身立命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讨论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什么?《教育知识与能力》
课堂上学什么?成功管理者的管理经验?聪明脑袋的管理思想?每人都知道的常识?教条化的说教?科学?教师的风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机遇脚踏实地人际网络++=成功用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引导行动才能战无不胜!豪华的办公楼,严密的组织结构,清晰明确的报告线,霓裳幻影般的职场达人,强势雷厉的职业经理人,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一切所呈现的一切不仅是外企大公司的万千气象,更是一种类似上流社会的浮华与诱惑。这分明昭示着,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奢侈的目标?1)将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避免割裂,学习、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2)兼顾“做”与“看”。我自己该怎么去做?怎样让别人去做?他们是怎么做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讨论三:如何学习《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建议——听课课前认真阅读资料和案例多结合实际思考交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最低纲领1.在很短的时间里突击这门课——最现实的目的.2.采取什么方法实现这个目的?
——“围绕考纲考点进行精读”
——“重复是最好的记忆方式”态度决定高度,知识决定深度,技巧决定速度教师资格认定相关知识1、怎样成为一名教师?(1)具备条件----(2)参加课程考试---(3)认证教师资格--(4)参加教师岗位招考--(5)见习----(6)转正2、取得教师资格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良好的德行(2)合格的学历条件幼师:幼师学校毕业小学:师范学校(中专)以上初中:大专以上高中:本科以上大学:本科以上(3)良好的教学能力(4)健康的身体3、取得教师资格须参加哪些课程考试?(1)教育学(2)教育心理学(3)普通话(4)专业课不同层次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注1:“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注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主要结合面试进行考查,必要时进行笔试。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导向:命题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教材。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块比例题型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68%单项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32%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合计100%单项选择题:30%非选择题:70%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30×1'=30分2、辨析题:4×5'=20分3、简答题:5×6'=30分4、材料分析题:2×10'=20分《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中外教育思想概述2、教育概述3、学制与义务教育4、教育目的5、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中学课程1、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2、课程类型及其特征3、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三章:中学教学1、教学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3、教学实施4、教学改革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1、感觉与知觉的特性2、注意与记忆3、思维与问题解决4、学习动机5、学习迁移6、学习策略7、学习理论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2、中学生的情绪发展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4、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第七章:中学德育1、品德2、中学德育内容3、中学德育过程4、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5、其他相关教育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1、班集体2、课堂管理3、课堂纪律管理4、班主任工作5、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6、各教育因素的协调7、教师心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一词由此而来。这一教育思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他还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实用技术的传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在教育上,墨子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运用富有逻辑的语言去说服别人。他认为人的言行正确与否,有三个衡量标准,第一,历史的知识和经验;第二,民众的经历;第三,实践的检验。
在教学方法上,他重实践,这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认为只有对生活实际有用的才值得学,此外,他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要求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局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而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主张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死心,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要循序渐进。《学记》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朱熹的教育思想:一是关于:小学、大学的论述(阶段)二是提出了: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中国近代教育思想一、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容二、严复1、培养德智体兼备的真国民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针对中国所面临的愚贫弱三方面问题,提出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2、指摘八股考试,比较中西学风3、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一)蔡元培教育思想P4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军国民教育
2、实利主义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
4、世界观教育
5、美感教育
(二)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三)晏阳初四大教育:文艺、生机、卫生、公民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四)陶行知生活教学理论,教学做合一(五)陈鹤琴:活教育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61、苏格拉底及其问答法2、柏拉图及其《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昆体良D.夸美纽斯西方近代教育思想P71、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独立学科的萌芽。2、卢梭:儿童是教育主体。《爱弥儿》。其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其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5、洛克的白板论,《教育漫话》6、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民主主义教育》现代教育思想1、智能教育思想2、终身教育思想3、未来教育思想4、开放教育思想5、通才教育思想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一)P12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二)教育的要素P12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措施)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一)教育的起源p14
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评价:1、非科学的
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1831-1902)(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代表作:《人民的教育》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评价:(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主要观点:(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评价:(1)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2)没有解释人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离生物起源说并不远。桑代克4、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米丁斯基(苏联)《世界教育史》主要观点:(1)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制造、使用工具及生产劳动经验、技能技巧生存与发展传授给下一代(教育)评价:
这种观点是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非所有活动的最充分条件。5、生活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钱亦石主要观点:(1)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教育只能起源于人于环境互相作用的需要。
评价: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现在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二)教育的形态1、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三)教育的发展(一)我国教育的发展p161、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2、近代教育: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中国近代由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3、建国后的教育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二)西方教育的发展p171、古代教育古希腊教育(开端);古罗马教育:两种教育系统;古代埃及教育(学为文士)2、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学校3、近代教育:人文主义现代教育的特征p18-19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4)多元化(5)现代化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
育人功能p20(一)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知识与技能,社会文化,行为习惯,社会观念,社会角色。(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个体意识、能力,个体差异,个体价值(三)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养人才;影响舆论;促进民主)3、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p25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传递、传播、选择、创造)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3、两者想到依存、相互制约教育与人口的关系1、教育对人口的影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2、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增长率、质量、结构)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27(一)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二)教育促进人的发展p281、规范方向2、加速发展3、即时延时4、开发特长(三)充分利用教育因素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1、课堂教育和班集体的影响2、师生关系的影响3、同伴关系的影响4、劳动的作用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生产力的发展D.科学技术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1)幼儿教育:招收3-6岁(2)初等教育:招收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年(有的地区为6年)(3)中等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4)高等教育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1)西欧双轨制,英国为典型代表,法国,德国一轨属学术性,一轨属生产性(2)美国的单轨制,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性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3)苏联型学制一、学制概述p31(一)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二)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趋势1、重视学前教育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化、多样化5、普及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二)我国近代学制的沿革(清末)1、壬寅学制(1902)(第一个,中央政府制定)2、癸卯学制(1904)(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3、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民国第一个)4、壬戌学制(1922)(青少年身心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两种教育制度,三类学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务),多种形式办学我国现行学制(1)幼儿教育:招收3-6岁(2)初等教育:招收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年(有的地区为6年)(3)中等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6年)(4)高等教育四、义务教育p351、概念2、特征(公益、统一、义务)3、意义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一、教育目的的理论1、概念p372、意义教育目的决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定向作用。3、作用导向,激励、评价教育目的层次结构p38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二、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p401957: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85:四有,两爱(社会主义祖国,社会主义事业),两精神(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1993: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培养。基本内涵基本精神:一,确立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知名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二,确定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年。A.1951B.1957C.1945D.1949二、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p40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1978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两个必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观察法含义: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惊醒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详尽的信息记录,以便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一般步骤:做好准备,制定计划,完成了解确定观察目的,内容和重点,制定整个观察计划。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及时记录。及时整理材料。
调查法含义:研究者有计划的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指导教育实践。一般步骤:限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基本情况;研究有关资料和理论,拟定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省小学数学教师赛课一等奖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连加、连减 》课件
- 2024年安徽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14-2018年传感器市场趋势报告
-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6月-2027年6月)
- 2024至2030年中国广告照明节能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小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子弹型慢回弹耳塞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壁挂普通型燃气报警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结新
- 2024至2030年中国单音电子警报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毕业研究生登记表(适用于江苏省)
- 会诊制度培训总结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细则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
- 院感会议制度管理制度
- 2024至2030年中国储能变流器(PCS)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 污水处理厂周边传动刮泥机技术规格书
- 2024年4月自考12656毛中特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买车垫付合同协议书
- 2025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单词表(六-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1-Unit 6全册6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