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7.电子商务与EDI技术_第1页
chap7.电子商务与EDI技术_第2页
chap7.电子商务与EDI技术_第3页
chap7.电子商务与EDI技术_第4页
chap7.电子商务与EDI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7电子商务与EDI技术7.1EDI概述7.1.1EDI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产生背景:贸易全球化商业无纸化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首先在航运淋浴使用EDI20世纪70年代:银行业开始使用EDI,随之很多专业性行业也开始关注EDI,集中在银行业、运输业、零售业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EDI的国际标准——EDIFACT20世纪90年代:EDI应用从专业网络扩展到因特网,出现了INTERNETEDI,满足了中小企业的EDI需求,使用EDI的行业涉及到化工、电子、汽车等领域7.1.2EDI的定义手工条件下,贸易单证的传递方式EDI条件下贸易单证的传递方式电子数据交换的优势在于快速传输、节约劳动、减少错误,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7.1.2EDI的定义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互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工具,将商业文件如订单、发票、货运单、报关单、许可证等按统一的标准编制成计算机能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格式,在计算机之间传输——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无纸贸易”EDI包括三方面计算机应用:EDI的条件通信:EDI应用的基础网络和数据标准化:EDI的特征EDI模型EDI服务器EDI服务器EDI网络7.1.3EDI的工作流程EDI系统有三个基本组成要素通信网络:可以是任何的网络形式专用软件应用系统:由映射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等构成。映射软件:将计算机文件转换为翻译软件能理解的中间文件,或将中间文件翻译为计算机文件翻译软件:实现中间文件和EDI标准格式之间的互译通信软件:在EDI标准格式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送到EDI交换中心信箱,或从信箱将文件取回EDI标准化目前常用的EDI业务格式标准为UN/EDIFACT标准,除了业务格式外还要符合计算机网络传输标准转换软件翻译软件7.1.4EDI的工作流程EDI简单工作流程制作订单:买方生成电子订单发送订单:通过EDI系统将买方订单传送给卖方(通常是发送到卖方的电子邮箱),订单存放在EDI交换中心,等待卖方提取。接收订单:卖方利用邮箱接收指令,从EDI交换中心提取电子订单。签发回执:卖方利用自己的订单处理系统对订单进行处理,并同时自动生成一份订单回执。回执经卖方确定后,发送到网络,经由EDI交换中心存放到买方的电子邮箱中。接收回执:买方利用邮箱接收指令,从EDI交换中心收取订单回执。7.1.4EDI的工作流程EDI过程的步骤1、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提出,转换为平面文件(也称为中间文件)2、将平面文件翻译为标准EDI报文,并组成EDI信件。接收方从EDI信箱收取信件。3、将EDI信件拆开并转换为平面文件4、将平面文件转换并送到接收方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B公司格式单证A公司格式单证平面文件EDI标准报文EDI标准报文平面文件网

络7.1.5EDI系统的基本特征两个或多个计算机应用进程间的通信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与国际标准数据自动处理的和传输处理,不需要人工介入,由应用程序对它自动响应,实现事务处理和贸易自动化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容错性,贸易伙伴之间数据不间断交换,主数据库中资料和设备不受损害扩充性,随EDI处理信息的增加而使得系统方便扩充7.2EDIFACT标准EDI标准的发展过程(1)专业标准阶段(2)行业标准阶段(3)国家标准阶段(4)国际标准阶段亚太地区EDI标准使用情况国家或地区使用标准运营公司

澳大利亚EDIFACTPaxus

新西兰EDIFACTGEIS,Netway

新加坡EDIFACTSNS

香港EDIFACTHKT-CSL,INET

日本N/ANTTData,NEC,IBM韩国ANSIX.12Dacom,KT-Net

台湾N/ADGT,TTNEDI标准的构成要素贸易数据元段目录数据段:段标识、段名、段功能、组成段的数据项控制段:对整个报文的控制、标识与描述EDI标准报文格式报文控制部分:由控制段组成,至少包括报文头和报文尾报文内容部分:由数据段构成EDIFACT标准构成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EDIFACT报文设计指南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实施指南EDIFACT数据元目录EDIFACT代码目录EDIFACT复合数据元目录EDIFACT段目录EDIFACT标准报文目录EDIFACT的未来发展为了在国际贸易中更快、更省、更好地使用EDI,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强烈要求统一EDI国际标准。即“讲一种语言,用一种标准(InspeakingoftheapplicationofEDI,wemustspeakonelanguageanduseonestandard)。

在EDIFACT被ISO接受为国际标准之后,国际EDI标准就逐渐向EDIFACT靠拢。ANSIX.12和EDIFACT两家已一致同意全力发展EDIFACT,使之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能接受的EDI标准。EDIFACT的未来发展1992年11月美国ANSIX.12鉴定委员会又投票决定,1997年美国将全部采用EDIFACT来代替现有的X.12标准。ANSI官员说:“1997年之后,现在所有的X.12标准仍将保留,但新上项目将全部采用EDIFACT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欧共体事务主席JohnRusell先生指出:“X.12向EDIFACT转变意味着美国的公司今后可在欧洲的市场上加快资金流动、改善用户服务。同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今后面对的将是唯一的国际标准。总之,EDIFACT成为统一的EDI国际标准已是大势所趋。ISO预计,到90年代中期,EDIFACT将有1000多种信息类别,并覆盖国际贸易的80%。我国有关部门和专家也一致认为,我国EDI标准应积极向国际标准靠拢,采用EDIFACT标准.7.3基于Internet的EDI传统EDI的困惑固定的事务集合、商业规则实现技术难度大、高额的费用Internet为EDI带来了新的生机Internet是开放性的全球网络,连接费用少Internet上的EDI系统容易实现Internet具有多媒体能力,可进行交互式EDI通信7.3基于Internet的EDI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与传统的封闭式EDI相比有其优势,它们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传统封闭式EDI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比在增值网络上运行的EDI要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增值网络服务商是按照每一笔生意或每千字节来收取费用,而国际互联网的联接一般则只需每月付固定的费用。例如,位于美国阿里巴马州的AvexElectronics公司将应用PremenosTemplar公司的软件推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EDI。据该公司估算,如果使用增值网络服务商提供的传统的EDI,每月的费用要2500美元,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EDI大约只是其一半的开支。节省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是多数企业转向互联网为基础的EDI的主要原因。由于投资和运营成本相对减少,相对进人的障碍减少,因此以互联网为基础的EDI吸引了不少小企业准备实施EDI。这样EDI交易伙伴的范围就相应扩大了。7.3基于Internet的EDI2使电子商务的参与形式多样化传统的EDI相对缺乏灵活性,因为电脑本身更擅长于高效率地处理标准化、程序化和重复性的事务。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使企业可以在开放性的平台上实施,这样就会使电子商务的参与形式多样化。例如,企业可以与新的贸易伙伴通过使用电子邮件进行谈判交流。随着国际互联网信息传输速度的提高,可视会议、网上同步谈话等会逐步代替国际00长途电话,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代替面对面的谈判。7.3基于Internet的EDI3比传统EDI的接入灵活方便且速度快传统EDI的网络接人需要特殊的传输协议和接人方式,缺乏灵活性。而由于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是用国际互联网传输交易信息,所以网络接人方便,可以通过专用网,也可以通过电话线直接拨入。另外,传统的EDI在传输时有长达12-14小时的时滞。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EDI比传统EDI的传输速度要快得多。加密解密和压缩的时间也不过几分钟。7.3基于Internet的EDI使用E-mail进行的EDI应用系统使用Web页面进行的EDI应用系统使用FTP进行的EDI应用系统7.3基于Internet的EDI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的优势是完全令人信服的,但是,它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要考虑到。第一安全问题由于国际互联网是开放性的信息传输网络,因此,企业交易信息虽然被加密,但安全问题仍然是要考虑的重要实际问题。对于许多大公司来讲,一般解决的方案之一是在接入国际互联网时设立网络安全屏障,也就是俗你的"防火墙"。另外,公司还要有一套网络接人的权限限制。对于中小企业,仅需要EDI,而不需联接国际互联网,就要考虑投资的大小了,或许传统的EDI投资更合算。7.3基于Internet的EDI第二网络运营的可靠性国际互联网属于公共网络,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其使用者与日俱增。网络运营中传输出现故障或信息丢失的可能性不时会发生。相对于专用网络,公共网络不会提供完善的服务保证。因此,企业在利用国际互联网时往往考虑与第二个国际互联网服务商,建立接人国际互联网的第二通道,以防第一通道出现问题。7.3基于Internet的EDI第三第三方认证问题电子商务要求交易的所有参与者有效保留传递的交易信息,在必要时要求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证实信息传递者的身份、传递的内容、传输方式和传输时间。目前提供EDI服务的专营网络商往往都相应提供第三方认证的服务,即以第三方(公正方)的名义证实信息传递者的身份及其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然而,目前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