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在社会经济中的融入路径选择,经济社会学论文_第1页
中国农民工在社会经济中的融入路径选择,经济社会学论文_第2页
中国农民工在社会经济中的融入路径选择,经济社会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民工在社会经济中的融入路径选择,经济社会学论文一、社会排挤和社会融入的理论框架。1、社会排挤〔socialexclusion〕理论。社会排挤理论起源于欧洲,1974年法国拉诺首先提出社会排挤概念,经后人延伸,是指社会公民没有介入到社会活动中〔布查德特,1995〕。社会中不同地位的人都可能会被社会排挤,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可能位于社会排挤的不同向度上,社会排挤具有多种形式,包括经济排挤、政治排挤和社会排挤〔吉登斯,2001〕。当前学术界关心的是处于社会的中心还是社会的边缘,也就是在主流社会的里边还是外面,中心边缘学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社会中心的边缘就是被社会排挤者〔托瑞纳〕。社会排挤的主体能够是身体素质、资源分配上的弱势群体,例如残疾、漂泊者、精神病患者等,可以能是由于社会活动介入缺乏,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普通公民,在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收入等方面遭到排挤,这些都属于社会排挤的主体。按成因社会排挤分为功能性和构造性排挤,功能性社会排挤是由于本身身体缺陷而处于被排挤状态;构造性社会排挤是由于制度设计、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原因带来的构造分层,我们国家主要受构造性社会排挤影响,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导向性作用,农民工一方面由于教育程度有限承受功能性社会排挤,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原因承受构造性社会排挤。社会排挤理论框架是研究弱势群体的有力工具,它对弱势群体进行的多重边缘化进行解释,揭示社会排挤的机制和经过。当前,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仍处于城市边缘,社会融入有利于解决这种窘境。2、社会融入〔socialinclusion〕理论。社会融入是独立于社会排挤的领域,社会融入是世界范围概念,学术界对社会融入的意识基于下面理论:基于社会排挤理论的社会融入理论、基于社会公平社交的社会融合论以及基于市民化视角的移民融入论.社会融入伴随社会排挤概念引起学界关注,基于社会介入的社会融入是通过社会的气力帮助资源困乏、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体,帮助他们消除社会歧视。Rodgers〔1995〕以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途径和制度设计影响着社会排挤形式,RachelMerton等以为社会融入对社会成员心理层面有重要影响,会影响个人工作的发挥。社会融入最终要实现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角色认同。社会融入概念为社会研究提供新的考虑,社会融入对社会排挤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社会政策的保卫伞。二、中国农民工社会排挤研究范式。城市农民工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事务工、做生意等生产生活活动的非城市户口人群。农民工作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化出来的特殊群体,遭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状况,不仅影响着农村建设,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人口转向城市,成为中国当代化建设的重要气力,一方面农民工是当代社会的缔造者,另一方面农民工经受着社会排挤,无法介入到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没有产生对城市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成社会边缘化问题。中国农民工社会排挤理论包含下面特点。1、户籍排挤现实存在。大量研究将社会排挤归结于户籍制度。Rodgers〔1995〕以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途径和制度设计影响着社会排挤形式,我们国家的户籍制度让进入城市发展的农民工刻上农民身份。苏昕以为农民工公民权利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例如户籍制度,户口是身份的象征,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住房、社会保证、教育等资源,当农民工权益遭到损害时,没有相关制度给予支持,不可否认户籍制度带来了身份歧视,不利于我们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农民工工作积极性发挥。2、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李斌〔2002〕以为社会排挤主要是无法享受应有的权利,孤立无援而又无法改变现在状况。随着农民工代际更替,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父辈面临更多项选择择,他们远离土地,初高中毕业以后来到城市,对城市生活愈加认同,留在城市的意愿更强,对城市的了解增加,使他们对社会排挤的敏感度增加。王春光〔2018〕以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经过存在三种张力:一是政策的逐级化调整与他们对渴望城市生活的张力;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向往与他们本身城市化的张力;三是城市化政策与地方落实城市化措施落实之间的张力。3、消除政治排挤动机较低。西方社会融入理论主要对移民融入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描绘叙述移民进入新国度后的融入经过。西方国家公民对政治诉求高,尤其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将投票权视为不可剥夺的权利,消除政治排挤遭到国家重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欧盟社会发展联合会提出首先知足个体的政治利益和政治诉求;其次发挥志愿者作用,全面知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再次提供培训教育时机,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对社会融合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在我们国家,农民仍处于政治边缘的地位,农民工群体总体政治介入意愿不强。俞可平把农民工称为新移民,以为新移民促进社会制度变迁和构造优化,和无论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都要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推动民主政治。陈旭峰〔2018〕等通过对山东泗水县的73个村庄1314名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对农民工政治介入意愿进行讨论,结果表示清楚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政治介入意愿受经济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政治介入意愿影响最小。三、中国农民工在社会经济中融入途径选择。社会排挤是多维度交互作用的结果,不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会构成一个问题怪圈,引发更多社会问题,例如制度缺陷,得不到应有的培训教育,会导致就业无保障,影响经济收益,缺乏话语权,无法享受社会福利。唐钧〔2002〕以为社会排挤是社会规则造成的,社会政策能够通过修改规则,促进社会公平。1、从管制型治理到整治性治理转变。固然我们国家施行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但二元户籍制度仍未破除。户籍制度废除不是一时之需,长期治理才是关键。不能盲目将城乡二元构造转为一元构造,农民工既拥有自个的土地,又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险,同样会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对地方而言,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市场准入,变通城市户籍制度〔陈邓海,2020〕。我们国家出台相应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社会排挤问题以及城乡二元构造带来的社会问题,提高农民工政治介入的积极性,对于加强我们国家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有宏大作用。农民工社会融入是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系统整合的的结果,需要同步提升各方面因素,才能促成社会发展。2、通过全面社会政策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体系。刘建娥〔2018〕从欧盟社会融入政策视角,分析我们国家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利用欧盟社会融入指标、原则开展农民工社会融入行动。我们国家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与欧盟移民融入问题有很大差异,当前我们国家社区定义、发展不完善,不能以社区为主导气力解决社会排挤问题,我们国家农民工社会排挤仍需采取自上而下的解决方式,确立社会融入政策,促进决策经过中的市民介入,从宏观上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周林刚〔2004〕以为,社会排挤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在城市和农村中,农民工身份定位不同,在城市生活中出于社会底层,承受社会排挤,但在农村他们是有见识的人,在同乡的羡慕中获取优越感。长时间制度隔膜,制约农民工心理发展,与城市产生隔膜,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丧失自尊心和自自信心。3、以社区和学校为平台,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社区参与和社会工作,社会排挤和贫困问题应注意预防为主,而不是事后治疗,预防的重要措施就是社会参与,建立伙伴关系。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服务在社会融入经过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社会服务信息,与弱势群体进行沟通,提供资源,能够改变那些被排挤人们的生活状况。媒体是引导公民认知的直接渠道,也是构建融入性社会的根据〔钱文荣,2006〕。李培林〔2007〕通过实证研究表示清楚:农民工并没有由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产生消极社会态度,反而具有积极社会态度,主要原因是农民工以农民为参照系,对当前生活呈现满意趋势。因而,加强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群体沟通,打破思想壁垒,在社区建友好协作关系是社会融入的重要部分。四、总结。回首有关农民工社会排挤和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能够发现,农民工社会融入既受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又受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在理论研究上,我们国家学者呈现多层次多视角理论成果,既有微观,又有宏观,牵涉诸多领域,经济层面包括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和寓居情况等,从物质基础出发;社会层面包括农民工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心理层面包括对城市的预期和现实态度,这些理论有助于社会排挤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推进社会融入。当前研究还存在一些缺乏:其一,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宏观政策、制度层面,缺乏对社会排挤前因机制研究,忽略因果之间的整体联络。例如忽略对融入外的其他进度,农民工社会融入不仅仅仅是社会排挤的瓦解,更是社会构造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向,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互动经过,城市的接纳和农民工意愿结合。其二,农民工内在差异性影响社会融入进度。农民工跨年龄、跨时代的变化,差异性越来越显着,要深切进入群体,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今后的研究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