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1页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2页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3页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4页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学科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名称《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材分析本框是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本课承接消费主题,阐述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从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入手,分析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途径。主要介绍生产决定消费的表现、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表现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措施。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措施。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及措施。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学生学习能力分析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已作了铺垫,学生已经对消费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而需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本课主要阐述了生产的相关知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重要,学生要重点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通过新闻、报刊等途径了解了生产与消费,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学生对本框内容的学习并不困难。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自主学习:课前学生完成教师印发的《导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学结论,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与学生讨论研究,引导得出结论。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视频、图片、典型案例分析、情景分析、音乐、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列举、讲授等方法。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第14至17分钟的片段,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小品里一个手电筒曾让“大叔”当年引以为豪,现如今各种家用电器、各种电子产品、各种档次的小汽车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也就是这几十年的光景,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设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景,走进课堂。)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个课题。学生看视频思考问题,教师书写板书(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解疑答惑。(过渡)教师:通过PPT展示乾隆皇帝和当下普通百姓生活的图片,并设问:乾隆是当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却没有汽车、手机、电影这些东西消费,而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高于过去的最高统治者,为什么?(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板书: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点拨。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劳务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生产决定消费,并板书((一)、生产决定消费)(过渡)教师:那么生产决定消费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一:分组合作完成,代表展示成果。1、请列举今天生活中常见的或给自己生活带来方便的一种产品。(如汽车、电脑、飞机、高铁、智能手机、照相机等)2、说明这种产品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3、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你愿意购买新产品吗?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并展示成果。(3-5名学生展示,5分钟)教师:总结点拨。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结论:生产决定消费表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我们应如何理解呢?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一一两代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代人消费的东西从无到有,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教师板书: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必须首先生产出来,否则无从消费也谈不上消费。请尝试着举例。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教师:让我们将视线转移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教师:通过PPT展示人们出行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教师板书: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网络、电子产品等进入家庭,深刻改变了人们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还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请尝试举例。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马云创造的淘宝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马化腾创造的QQ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师:通过PPT展示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板书: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质量如何、够不够档次、有没有水平,主要取决于生产的发展水平。请尝试举例。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教师:通过PPT展示苹果手机图片。苹果1至7代的更新,使人们有了使用最新手机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教师板书: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这个物件就没有这个念想,没有手机的推陈出新人们也不会频繁地更换手机。生产越发展,越进步,越能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请尝试举例。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过渡)教师:既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那么是否意味就应该重视生产,而忽视消费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一二十年前,为满足人们对彩电、冰箱、电脑的需求,彩电业、冰箱业、计算机也迅猛发展。近几年,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休闲、二孩教育的需求,美容、健康、娱乐、培训、月嫂、旅游业日益兴旺发达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也受到消费的影响。我们把消费对生产的作用称为反作用。(教师板书:((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过渡)教师:那么,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并大声读出来。教师:通过PP展示中秋月饼销量与SUV汽车销量图片,食品企业生产月饼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通过销售实现价值(利润)。汽车企业生产汽车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通过销售实现价值(利润)。(延伸)国家发展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教师板书: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过渡)教师:刚才我们学了消费是生产的目的,那么,实际上消费还能调节生产,对生产起调节和导向作用。教师:通过PPT展示手机更新换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面对iphone的强烈冲击,各大手机品牌应如何应对?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手机企业必须更新、换代、升级,二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率,提高手机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教师板书:2、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过渡)教师:据调查,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上网、看电视、参加培训、旅游等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日常消费,文化消费正在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000亿到4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有望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专家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举出类似例子吗?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教师:点评。人们对二孩抚养教育的需求,促进了很多婴幼儿产业的发展,如婴幼儿玩具、月嫂等。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教师板书: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过渡)教师: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还对生产起着调整和导向作用,除此之外,消费还能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教师:学生探究活动二:同学们是如何理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这一反作用的。同桌合作完成,展示成果。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并展示成果。教师:点评。教师:通过PPT展示2015“双十一”购物狂欢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购物狂欢对生产者、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者和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积极性,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消费不断为生产创造出新的更高水平的劳动力。(教师板书: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总结,前面学了生产决定消费,现在又认识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总体来说,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社会再生产。教师:那么,什么是社会再生产呢?学生:课本上找到并勾划。(教师板书:(三)社会再生产)教师:点拨总结。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丰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过渡)教师:生产决定消费,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教师:探究活动三:完成课本30页第一个探究活动,并展示观点。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并展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师板书: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到并勾划。(教师板书: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并勾划。教师:总结点拨。(过渡)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怎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教师:探究活动四:完成课本30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展示观点。(教师板书: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并展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部分,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并勾划。第三环节:课堂训练1、面对当前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许多企业通过“私人定制”经营模式,以企获取新的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了()①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②创新推动企业发展③消费引导企业生产④消费结构更新升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学生:派代表展示观点。教师:点评观点并总结点拨。解析:选C,面对当前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许多企业通过“私人定制”经营模式,这体现了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消费引导企业生产,②③正确;①④材料未体现。2、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特别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靠进口。这启示我们必须()①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③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大力实施人才强国、科技兴国战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学生:派代表展示观点。教师:点评观点并总结点拨。此题考查发展生产力的措施。材料主要反映了在经济发展中我国科技贡献率低,科技对外依存度高的现实,要想克服这一弊病,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②③脱离了科技发展这一主题,故排除。第四环节: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明确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深刻理解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含义。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努力读书,认真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完成本节课的笔记整理;2、完成本节课的课后训练题目。3、预习下一框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音乐《清晨》中结束教学。课例研究综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是通过实施“以学生为主体,述 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我在课前作了认真的准备,设计了课前自学案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写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身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整课堂都体现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教师只需做相应的点评、点拨和必要的归纳总结。为了课堂效果,我还专门挑了上午的一节课进行授课,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我还给学生准备了小礼物作为奖励。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我就开始了教学实践,从上课起立,到导人都很顺利,也很顺畅,因为导入是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而且学生课前也认真完成了自学案,对知识相对熟悉,所以效果跟我预测的差不多。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到了学生独立发言、小组讨论和上台授课环节时却状况百出。首先出现了冷场的情况,学生都不愿意上台发言,也没有团队合作意识,有的小组根本选不出发言人;其次出现了课堂乱哄哄的情况,因为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所以当学生代表在台上发言时,下面坐者的同学根本不听发言的同学的发言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台上发言的同学紧张声音太小根本听不清,另一方面是因为台上发言的同学没有管理台下学生的意识,甚至根本都不会简单的提醒,这时老师就必须要进行干预,但是效果很差;再次出现了课堂效果相当差的情况,同学讲解发言结束,我就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懂;最后是出现了小组讨论过程中的部分学生不参与,甚至有的学生还乘机讲话,导致学习效率和效果差的结果。在教学设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