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了解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情感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二节了解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情感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二节了解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情感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二节了解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情感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二节了解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情感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了解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情感一、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题材阐释】(1)题材特征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2)内容情感内容借怀古叹国家形势和个人命运的坎坷情感①古盛今衰的感慨;②对前贤的缅怀仰慕;③壮志难酬的悲叹;④借古讽今,抨击时弊;⑤对历史的理性思考(3)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4)方法突破【典题例证】【例1】(2015·内蒙古兴安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清代王士祯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其意蕴丰富,请简析。(6分)【思维导图】审要求释含义描景象析作用鉴赏关键字及理解诗歌内容“空”的本义和语境义展开联想,把“空”放入诗歌描写的景象中,体会妙处“空”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空:白白地,徒然。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名声大著。而自己空负袁宏之才,谢尚却不复可遇。“空”字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5分)【思维导图】审·要求→要求鉴赏尾联的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点·手法→根据尾联点明使用的手法描·景象→诗歌的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悟·感情→抒发了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寓情于景和以景结情的手法。,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自己挂帆远去的情景,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学而思用】1.(2016·东北师大五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荆卿里[清]袁枚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狼。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荆轲山(其二)[清]尹礼豪气无论剑不疏,祗缘生劫一筹迂。图穷即断秦王首,千载应传好丈夫。(1)袁诗尾联“刺”字用得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5分)答案:“刺”字形象地表现了“乱山”山势的陡峭、高耸;赋予“乱山”以人性,仿佛它也替荆轲抱憾,如利剑般刺向秦都;呼应了“荆轲刺秦”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荆轲的深切同情。

(2)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两首诗都赞美了荆轲精神和壮举;袁诗赞美中有同情,将刺秦失败归因为“匕首无灵”;尹诗赞美中重批评,认为荆轲“生劫”秦王的想法是“迂腐”的。2.(2016·鄂豫晋冀陕五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五)刘子翚①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②经营授宋休。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唯见断冰流。【注】①刘子翚(huī):历经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的诗人,其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②梁主:梁太祖朱温。朱温定都汴京后,大兴土木,苦心经营,使汴京日趋繁华。(1)第二句中的“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休”字写出了朱温苦心经营的汴京传留给宋朝后好景不再的状况,(2分)流露出作者的感伤情绪,(1分)蕴含了作者对断送祖宗基业的统治者的愤慨和对金国的憎恨。(2分)(2)全诗是怎样表现汴河景象的?诗人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全诗通过昔日汴河船只联翩而来的繁华(1分)与今日汴河春水裹挟着断冰无语流过的破败(1分)形成对比(1分),融情于景,(1分)写出了北宋由盛而亡的历史,揭示了国事沧桑的主题。(2分)二、新松恨不高千尺——咏物言志诗【题材阐释】(1)题材特征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标志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2)内容情感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寓理、托物讽世情感①高尚情操的表白;②理想抱负的寄托;③怀才不遇的悲叹;④命途多舛的伤感;⑤年华易逝的哀愁;⑥理想破灭的感慨;⑦悠闲舒适的心境;⑧托物讽世的针砭(3)常用技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4)方法突破

步骤一:析意象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步骤二:借技巧

借助咏物诗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步骤三:悟感情把握领悟“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典题例证】【例2】(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驳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学而思用】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杜甫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松成彦雄大夫①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注】①相传秦始皇登泰山避雨于这株松树下,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1)这两首诗都以“松树”为吟咏对象,简析两首诗中的“松树”有何不同。(6分)答案:杜诗中的松树是一棵青翠挺拔、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松树苗;(3分)成诗中的松树是一棵枝虬干曲、孤傲坚贞、声名显赫的古松。(3分)(2)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5分)答案:杜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以及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的人生感悟。(2分)成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表达了诗人不为虚浮的名利所累,清闲自在,保持本真自我的人格理想。(1分)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孤雁崔涂①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缴②,孤飞自可疑。【注】①崔涂,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②(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1)请简要赏析“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一联。(5分)【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诗句内容,辨析手法,品味字词,并考虑该句在表情达意和结构方面的作用。“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紧承颔联,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答案:颈联写孤雁在逼近洲渚的暗淡的乌云之间飞行,伴随着它的还有关塞凄凉的月亮,(2分)虚实结合,(1分)烘托了一种压抑凄冷的氛围,表现了孤雁的孤独无依、凄凉寂寞。(2分)(答拟人手法亦可)(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解析】这首诗写只有大雁独自飞翔,与“离群”切题。诗人漂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答案:诗人托物言志,(1分)以孤雁自喻,(1分)表达了他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对于世路险峻的忧虑(疑惧、担心)。(1分)首联上句用“几行”与下句中“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尾联写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易使人生疑惧。(3分)(答表现了作者对孤雁的同情亦可给分)三、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题材阐释】(1)题材特征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标志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等(2)内容情感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②望尽天涯怀人愁;③羁旅他乡幽怨情(年华易逝的苦闷;独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3)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③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4)方法突破【典题例证】【例3】(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学而思用】5.(2015·哈尔滨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1分)蝶恋花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探夫途中夜宿昌乐县驿馆时怀念家乡姊妹而作的。(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先审题,明确赏析方向;再审句子,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再看此字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最后形成答案。

答案:乱,即心绪纷乱。(2分)“乱”字在这里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词人与家乡姊妹离别之际,(1分)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2分)(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6分)【解析】回答本题一定要立足全词,理解词人的情感;要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理解;分析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词句,不能泛泛而谈,要指明此词主要的抒情方法。答案: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姊妹离别情。“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关,既描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有流露出对姊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姊妹间绵绵的深情。(三点中任两点6分,一点3分,方法1分,分析2分)6.(2016·安庆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解析】解答作者思想情感方面的题,要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此诗写于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由前两句中的“哭”“悲”可得出作者对百姓经受灾难的同情;“微”表现出了作者对百姓的忧虑;由“病眼不眠”可得出诗人因病而感伤;由“无伴”可得出诗人的孤寂;由“苦思归”可得出思归的痛苦;由“发稀”可得出诗人年老无奈之情。答案: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一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5分)【解析】诗人将残灯人格化,故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由“多谢”一词,可得出诗人对残灯的感激之情;运用联想,可以体会出诗人在残灯相伴的夜里所感受到的温暖与安慰;“不嫌”也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答案:“嫌”,嫌弃,(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的感谢之情,(1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分)【讲评建议】解答炼字的题,可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嫌”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嫌”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嫌”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可采用“本题运用……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的答题模式。四、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怀人诗【题材阐释】(1)题材特征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2)内容情感内容送别诗涉及的内容有官场赠别、朋友相别、亲人情人送别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坦陈心志的自我告白(3)常用技法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象(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4)方法突破【典题例证】【例4】(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①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写了一幅春天江水迷蒙,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直至被树梢遮蔽、浮云沉如愁绪无穷无尽,而友人的扁舟之帆渐渐成点的凄清缠绵悱恻的送别场景。(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望远,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而“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伤溢于言表。【学而思用】7.(2016·黄山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11分)江夏别宋之悌①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②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注】①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之。②谷鸟:山中或水边的鸟。(1)“兴在一杯中”的“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对友人被贬千里之外的遭遇的同情与担忧之情。(2分)②以江海可相通和千里共杯酒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之情。(2分)③在分别之际的泪雨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极度难舍之情。(2分)(2)请简要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5分)答案:借景抒情或反面衬托(乐景衬哀情)、正面烘托。(2分)颈联前一句通过描写谷鸟在晴朗的日子里啼鸣的略显欢快的自然场景,反衬作者与友人离别的忧伤;后一句以江猿在晚风中吟啸的凄清,正面烘托离别场景的凄凉。一喜一悲,借景抒情,暗示、渲染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复杂情绪。(3分)8.(2015·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1)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4分,三种情感给5分)(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答案: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向西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了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分)五、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题材阐释】(1)题材特征内涵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标志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2)内容情感内容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⑥沉痛的反战思考;⑦对和平安宁边疆生活的向往(3)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4)方法突破【典题例证】【例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学而思用】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①碛:沙漠。(1)两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解析】这是一道意象选取和情感探究的题目,相同的意象有“横笛”“琵琶”“月中看”“秋月”概括后可知是“乐曲”“月光”,结合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回首”“旧别情”“边愁”等可以看出相同情感是戍卒的思乡之情。答案:两首诗均以乐曲、月光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两首诗都表达了征戍士卒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分)(2)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分析两首诗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6分)【解析】这是一道手法题目,诗歌的尾句应和主旨有关,手法应该首先想到抒情方式,李诗是即时感怀(细节),借“回首”“看”这一细节表达思乡之情,王诗是借景抒情中的以景结情,借助景物描写创设一种悲壮苍凉的意境表达思乡之情。答案:尾联李诗以细节描写作结,而王诗以景物描写作结,各具匠心。(2分)李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细节,寓情于细节描写之中。(2分)王诗前三句就乐声抒情,到第四句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之景收束,融情入景,把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2分)10.(2016·南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1分)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意境和分析手法的题目,概括意境先简要描述,然后概括特征,此题的设问有些含糊,应为写景时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的角度有顺序、着眼点和手法,着眼点是视听结合,手法是动静结合,答题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塞角高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冻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解析】这是一道情感的赏析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词语有“异乡”“独上”“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贫官”“客”“离恨”。答案:“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六、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题材阐释】(1)题材特征内涵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标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2)内容情感内容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情感①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③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自由的向往;④表达闲适淡泊之情,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3)常用技法①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②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③常用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4)方法突破【典题例证】【例6】(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学而思用】11.(2015·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游月陂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题目,这类题目一般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等入手分析。本诗的颈联没有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和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作答时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答案:颈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3分)诗人用淙淙的泉声凸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2分)(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解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能在佳节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本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答案: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2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2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12.(2015·云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1分)送春朱弁①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②。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注】①朱弁(biàn):曾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冬天出使金国,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国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此诗即为他被拘时所作。②褚衣:棉衣。(1)诗歌中北方的“春天”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诗歌中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去得快。(1分)第一、三联通过代表春天的自然景物稀落,人们还依恋着过冬的“褚衣”,桃花刚刚开放,柳絮尚未飘飞,来表现北方春天姗姗来迟。(3分)最后一联写诗人端起酒杯送春,可见春去也匆匆。(1分)(2)在尾联中,诗人为何“无别语”“羡君”?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送春无别语”表现诗人眼看着一年春又归去,而自身仍被拘金国的痛苦;(2分)“羡君”表现诗人对塞外春天刚到即归的羡慕,流露出长期被拘的辛酸和无奈。(2分)表达了诗人被拘塞外欲归不得的痛苦无奈和对故国的忠贞与眷念之情。(2分)七、一寸相思一寸灰——爱情闺怨诗【题材阐释】(1)题材特征内涵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标志①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②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劳燕分飞”“临笺泪长”等(2)内容情感内涵①体现诗人对妻子真挚感情的作品,分赠内和悼亡诗。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情感①夫妻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③思妇空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惆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3)常用技法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②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③先扬后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曾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4)方法突破

抓住细腻的心理描写—分析情景交融的比衬关系—结合“浅而能深”的艺术特征—把握情感主旨。【典题例证】【例7】(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