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中日甲午战争ppt_第1页
战争与和平-中日甲午战争ppt_第2页
战争与和平-中日甲午战争ppt_第3页
战争与和平-中日甲午战争ppt_第4页
战争与和平-中日甲午战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制作人:龚启烨——战争与和平战争简介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战争的起因

明治维新之后,随着国力的逐渐增强,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急剧膨胀,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导火线)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清政府派兵入朝,“代平内乱”——对朝鲜觊觎已久的日本,借口保护使馆和侨民,趁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兵,日本拒不接受(爆发)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并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起攻击,挑起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战争的经过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铭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9月16日北洋舰队抵达鸭绿江口大东沟外。运兵船和鱼雷艇等小型舰只进入大东港内,再由帆船舢板将士兵辎重从大东港转运经大东沟登陆朝鲜义州一带,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处下锚。9月17日8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催促运兵船卸载。9时,北洋水师舰队开始“巳时操”。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10时30分,北洋舰队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跟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13时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超勇、扬威两舰。13时20分,北洋水师超勇、扬威起火。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为北洋舰队的打击目标。比睿、赤城受重伤。第一游击队左转,回救两舰。本队右转,形成夹击阵势。14时20分,日舰西京丸中弹起火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扬威重伤驶离战场搁浅(有记载被济远撞沉于浅海)。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命中日舰松岛,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15时04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中弹起火。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致远沉没。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后,迳直驶回旅顺(广甲在途中触礁搁浅,两天后被日舰击毁)。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15时30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

16时10分,北洋水师靖远、来远受伤,退向大鹿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发出了“各舰随意运动”的信号。

17时左右,北洋水师靖远、来远经抢修恢复战斗力。靖远代替旗舰升起队旗,收拢各舰。

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脱离战斗。(海战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以及触礁后被毁的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六百余人;日本舰队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4舰受重伤,死伤官兵300余人。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致远沉没。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后,迳直驶回旅顺(广甲在途中触礁搁浅,两天后被日舰击毁)。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15时30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

16时10分,北洋水师靖远、来远受伤,退向大鹿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发出了“各舰随意运动”的信号。

17时左右,北洋水师靖远、来远经抢修恢复战斗力。靖远代替旗舰升起队旗,收拢各舰。

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脱离战斗。(海战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以及触礁后被毁的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六百余人;日本舰队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4舰受重伤,死伤官兵300余人。黄海海战以后,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退回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也即采取了存在舰队策略,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影响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北洋海军的两艘铁甲舰显示了防御能力的优势,厚装甲无一处被击穿。战列舰依然是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舰。安装重型火炮的相对小型战舰在海战中效用不高。北洋海军在大口径火炮方面占优势,但射速较低。联合舰队各主力舰均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通过速射炮的密集炮火弥补了其大口径火炮的不足。对19世纪末海军的武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此役后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均重视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并强化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海战双方都针对性选择了不同的阵型。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有良好协调性。北洋海军依据19世纪后半流行一时的冲角战术,队形为战数各舰舰首向敌,因对准不同的军舰,出现阵形紊乱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合发扬火力。

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机动性占有优势,第一游击队编队航速达到15海里,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着选择进攻目标与时机的主动权。

关于黄海海战的胜负,由于北洋海军损失较重且于海战中盘后呈瓦解之势,因此常久以来的主流见解为此役为北洋海军大败;然而近年亦有军事学者纽先钟等主张:北洋海军此次出航的原始目的(为兵轮护航)获得了成功,而日本联合舰队原本寄望以一役消灭北洋海军主力的企图却并未达成,再加上日军在旗舰松岛中弹受创后主动退出战场(北洋海军甚至进行了短暂的追击),因此视此役的结果为两军打平甚至是中方获得战略层次上的胜利亦不为过。但由于北洋海军缺乏修复船舰的后勤能力,北洋海军总督丁汝昌也在斯役后令舰队以存在舰队形式停泊威海卫不出,终使中方丧失甲午战争之制海权,最终导致北洋海军之覆灭。战争的结果

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联合舰队舰艇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长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长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长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长少佐上村彦之丞)

本队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海军中将旗舰,舰长大佐梶本知道)、严岛(舰长大佐横尾道昱)、桥立(舰长大佐日高壮之丞)、比睿(舰长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千代田(舰长大佐内田正敏)

旧式铁甲舰:扶桑(舰长大佐新井有贯)

炮舰:赤城

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

北洋水师舰艇铁甲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

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圭)、济远舰(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

炮舰:镇南、镇中

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其它相关信息相关的影视作品——电影《甲午大海战》战争赢家——日本这场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是的,因为日本一直以来想侵略中国,清政府当时懦弱无能,日本的野心很大人类社会发展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战争?国力的不平衡,国家的侵略性所有的人都热爱和平吗?为什么?不是,当时的日本侵略野心很大,他们看到邻国资源丰富,但政府无能。人类可以远离战争吗?为什么?不可以,没有战争也就没有和平,人类一直是在分分和和中取得平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远离战争?签订协议,共同遵守。一、导火线[1]朝鲜

1894年1月朝鲜全罗道古阜郡“东学党”领导农民起义,口号为“尽灭权贵,逐灭夷倭”。朝鲜政府在进行镇压的同时,请求清政府派兵。[2]日本的反应

1894年5月27日日本政府派玄洋社浪人组成“天佑侠团”赴朝鲜,放火,扩大事端。

6月2日日本驻朝鲜使馆临时代办杉村向中国驻朝鲜通商大臣袁世凯说,“盼华速代戡”。朝鲜政府也正式行文袁世凯:“请烦贵总理迅即电恳北洋大臣,酌遣数队,速来代剿。”6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为保护侨民和使馆而出兵。[3]中国的反应

6月5日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1500人,赴朝鲜,驻牙山。7日,告知日本中国出兵朝鲜。这是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会议专约》的规定行事。日本也立刻通知清政府将派兵赴朝鲜。[4]日本不宣而战1894年6月5日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以护送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和保护侨民为由,派兵赴朝,陆续达1万人,驻扎在仁川至汉城一线。日本报纸《自由新闻》发表社论《朝鲜不是朝鲜的朝鲜》。7月12日日本陆奥外相给大鸟训令:“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7月22日,在大鸟等的策划下,日本军队突然攻入朝鲜王宫。23日另组傀儡政权。25日朝鲜宣布与中国断交,并请日本将中国军队驱逐出境。同一天,日本在牙山和丰岛海面向中国陆军和海军发起进攻。中国被迫对日宣战(一)清政府对于日本侵略行为的态度与方策[1]帝党与后党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载淳)病死。4岁的载湉继位,次年改元光绪。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6年(光绪十二年)光绪帝十六岁,亲政。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帝十九岁,慈禧太后归政。围绕皇帝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为帝党。倾向于太后的,为后党。[2]帝党主战,以帝师翁同龢为首。后党主和,以李鸿章为首。这年阴历十月初十日是太后六十岁寿辰,太后很不愿意打仗。[3]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活动。请西方列强调解。日本向俄国表示不占领朝鲜,向英国表示不占领上海。向朝鲜派兵。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绅阿率军驻平壤。派军舰护送2000人到牙山。二、前哨战:

丰岛海战和牙山之战[1]丰岛海战1894年7月21日,清政府租用两艘英国人的小型商用轮船爱仁号和飞鲸号,载清军一营前往牙山,由北洋水师济远、扬威和南洋水师的广乙号护送。23日又租用英商的高升号商轮,载清军二营继往,又有运输舰操江号载军械物资同行。消息为埋伏在天津军械局的日本间谍侦知。日本战时大本营于22日命令日本联合舰队前往截击。当济远号和广乙号从军港威海卫出发后,丁汝昌曾电请李鸿章要求率领北洋舰队继发接应,7月24日舰队已经升火起锚待发,李鸿章突然复电制止,遂未成行。25日拂晓,济远、广乙从牙山返航(操江号另行绕大同江回国),7时半在丰岛海面与日舰相遇。日舰发起攻击。广乙号中弹起火。济远管带方伯谦令竖白旗西逃。此时恰好高升号和操江号驶来。方伯谦发信号令其退回,但为时已晚,两舰被日本浪速号、秋津洲号围住。操江号被俘。高升号官兵拒绝投降,被击沉。官兵1200人,仅有300人遇救。丰岛战败后,李鸿章有几分高兴,以为可以引起英国的干涉。但日本以向英国商船赔偿了结。[2]牙山之战驻牙山的直隶提督叶志超提出上中下三策:增兵、撤军、依旧驻守。李鸿章取下策。7月25日日军向牙山进军。29日在距牙山7里远的成欢交战。当时聂士成率军千人驻成欢。叶志超驻公州为后援。清军战败,撤往朝鲜北部。叶志超谎报战功。李鸿章之为上奏请功:“连日苦战,毙倭无算,实属奋勇出力,不顾身命”,“血战五昼夜,弹尽粮绝”。结果升任叶志超为平壤各路清军总指挥。各军大哗。8月1日,中国对日本宣战。同日,日本向中国宣战。三、平壤之战与黄海海战(一)平壤之战[1]平壤守军的状况共20000余人。军队腐败:药不配弹,子不对枪。各军之间,派系倾轧。叶任统帅,各将不服。军纪败坏,人民逃避。[2]布防:李鸿章有训令:“可守则守,不可则退。”困守城中,坐以待毙。左宝贵守城北玄武门,卫汝贵守西南门,马玉昆守东门及大同江左岸,叶志超部队守西门,叶志超居城中调度策应。9月15日日军分四路攻打平壤。马玉昆、卫汝贵坚守,左宝贵牺牲,叶志超下令撤退。当夜乘暴雨溃逃,“一日狂奔二百里”,一直越过鸭绿江。叶志超谎报战功,免于处分。(二)黄海海战[1]战斗经过9月16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10余艘护航舰护送援朝兵员至大东沟。17日上午返航,回旅顺口,11时55分在海面发现悬挂美国旗的日本舰队,后又改悬日本旗。丁汝昌、刘步蟾、汉纳根(德国人,军事顾问)三人商量对策,先布“犄角鱼贯阵”,看见日舰以“一字竖阵来扑”,又改“犄角雁行阵”,但布阵未完成,即于12时55分开战,实际为“人”字阵。北洋水师奋勇战斗战斗从12:55开始,至下午5点半,日舰先行退出。丁汝昌受伤,由刘步蟾代为指挥。广甲管带吴敬荣,搁浅,被日舰炸沉。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超勇管带黄建勋阵亡。济远管带方伯谦先行退出,撞裂已经受伤的扬威号,后被军前斩首。(事有争议)福龙号等四艘鱼雷艇赶来参战。北洋水师被击沉5艘,日本无击沉,但有5艘遭重创。北洋水师此战后失去制海权。黄海海战失败原因[1]海军力量不如日本中国方面:从1868年创立福州船政局至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公文称北洋海军)在编舰艇25艘,其中两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6艘炮舰、6艘鱼雷艇、4艘练习舰、一艘运输舰。1888年后,仅添平远号巡洋舰、福龙号鱼雷艇。1891年后未添弹药。据说1884至1894年移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颐和园基本建成在1888年。日本方面:1883年制订8年的造船计划,发行海军公债。1890年天皇睦仁谕拨内帑30万元。1891年制订5年造船计划。1893年天皇再谕节省内廷经费6年,每年30万元,文武官员此间缴1/10薪俸,用来造船。到90年代初日本有军舰31艘、鱼雷艇37艘,超过北洋水师。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舰队比较中国10艘舰,另有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鱼雷艇,共31000吨。日本12艘,38000吨(一说40000吨)。中国舰只较旧,主要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舰龄已达12年。日本舰只较新,大多在甲午战前下水,式样新,速度快。日舰最快的吉野号,时速23海里(1海里为1852米),其余各舰多在19海里。中国最快的致远号、靖远号为时速18海里,其他多为14、15海里。日舰装备有速射炮97门。比睿舰5分钟发射1500余发炮弹。中国无速射炮。中国的主力舰为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吨位各7000吨,装配重炮8门,射程5000多米。日本有重炮3门。[2]吏治腐败,贪污中饱。天津机械局总办张士珩是个贪污分子。各舰弹药奇缺,有些是药量不足的演习弹。[3]海军缺乏训练,提督丁汝昌是个外行。[4]清廷号令无威,各派自保,无法形成战略优势。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兵,恃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5]由于李鸿章主和,致使战略思想保守,“保船制敌”,“不许出洋浪战”。四、辽东之战和威海卫之战(一)辽东之战(第一阶段)日军兵分两路侵略辽东[1]一路由司令官山县有朋率领30000多人,于1894年10月24日由朝鲜义州出发,越过鸭绿江,侵入中国境内。清军40000多人防守,溃败。日军占领九连城、安东、凤凰城。然后分东西两路,接连占领宽甸、岫岩、海城,逼近辽阳。[2]另一路由大山岩率领40000多人,于10月24日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目标是大连、旅顺。11月7日攻陷大连。大连有120门大炮。21日攻陷旅顺。事先,北洋海军舰队已撤离旅顺,集中至威海卫。日军在占领旅顺后屠杀了两万多人。英国商人艾伦写下他亲眼所见:“在我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日军很快地便布满了各街,击毙所有遇见的人。在街道上走,脚下到处踩着死尸,而且遇见成群的杀人凶手的危险的可能性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我一再目击日本兵的残杀行径,并屡次看见他们用排枪向胡同里扫射。……天已经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枪声、呼喊声、尖厉的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美国《纽约世界》的记者克里曼从旅顺发回国内的报导:“我亲眼看见旅顺难民并无抗拒犯军。日人谓枪弹由窗及门放出,尽是虚语。日兵并不欲生擒。我见一人跪于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上,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二)威海卫之战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东靠荣成县的成山,西接烟台。港湾作半圆形,犹如两臂伸张,环抱大海。有刘公岛、日岛横列湾内,形同封锁海湾的两扇大门,形势险要异常。港湾的南北两岸以及刘公岛和日岛共有炮台十数座,而且火力交错,防御巩固。日军进攻前,北洋舰队所有舰艇全部集中于此。计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和靖远、来远、济远、平远、广丙五艘巡洋舰,以及炮艇六艘,鱼雷艇十二艘。1895年1月,日军近两万人在联合舰队的25艘军舰、16艘鱼雷艇的掩护下,开始进攻山东半岛。为了包抄威海卫的后路,日军先攻东路成山。1月20日,成山和荣成县城陷落,日军从陆上向西挺进。山东巡抚李秉衡派戴宗骞、孙万令两部往援。从21至29日双方军队辗转交战于枫岭、桥头等地,清军屡败,威海卫后防诸要塞尽失。30日,日军进攻南帮诸炮台。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亦从海上发动进攻。从1895年1月30日至2月11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伊东祐亨指挥下,对威海卫发动八次进攻。1月30日、2月2日南北帮炮台分别被日本陆军占领,北洋舰队陷入日本陆海军的夹击之中。在此危急时刻,丁汝昌拒绝了伊东的诱降,表示“惟有船没人尽”。2月5日晨,日军鱼雷偷袭,定远舰中雷搁浅。6日,来远舰中鱼雷倾覆,练习舰威远号也中雷沉没。7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总攻。其旗舰松岛受重伤。北洋舰队鱼雷艇12艘擅自逃跑,有的被击沉,有的被生俘。8日,日舰再次发动进攻,靖远受重伤。此日,总教习英国人马格禄、美国人浩威策动舰队上的外国人以及威海卫营务处提调牛炳昶等,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严词拒绝。9日,日舰再来进攻时,靖远舰又中炮搁浅,其他舰只亦“弹药将罄”。马格禄等趁此机会再次向丁劝降,井挑动一些士兵手执武器进行威逼。丁汝昌见大势已去,遂派人炸沉搁浅的靖远舰。定远管带刘步蟾也派人将定远舰炸沉,然后用手枪自杀。11日,丁汝昌仰药自尽。浩威当即以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降书。12日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乘镇北炮艇向日本舰队投递降书,将镇远、济远、平远、广丙四舰和六艘炮艇,以及刘公岛上的全部军用物资交给日本。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卫。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仅给留下一艘练习舰,运送丁汝昌遗体。(三)辽东之战(第二阶段)起用湘军。1895年1月,刘坤一率领60000人驻扎在山海关一带,并派部队出关作战,均失败。3月上旬,日军从海城出发,6天时间,连陷牛庄、营口、田台庄。湘、淮军溃败。当日军冲进牛庄时,守将李光久、魏光焘尚在吸食鸦片。闻警后,两人弃军逃跑。广大官兵自发展开巷战,牺牲2000多人,“肝脑涂地,惨死万状”。日军进攻田台庄时,宋庆率军进行激战,后弃城而逃,未及逃走的清军2000多人被杀。日军又纵火烧城,“火焰冲天,终夜不息,田台庄一市,全归乌有”。五、签订《马关条约》[1]清政府的求和活动在大连、旅顺失守后,清政府内部的主和与主战之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后党进一步加强了求和活动。此前,重新被起用的奕主持总理衙门,曾请美国调停,并且请英、美、法、俄、德公使干涉,但无结果。李鸿章向奕建议,由中国直接派人去日本谈判,并且推荐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担任这一角色。1894年11月18日即日军开始进攻旅顺的时候,德璀琳携带李鸿章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信件启程赴日。但是当他抵达日本后,日本政府却拒绝接待,理由是德璀琳没有资格当使者。日本要求由美国进行调停。于是中日的和谈就由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和驻日公使谭恩在中间牵线。[2]派张荫桓、邵友濂赴日本谈判旅顺失守后,田贝建议总理衙门按照日本的要求派出全权代表赴日求和。12月20日,清政府通知日本,将派侍郎张荫桓、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求和的举动遭到主战派的怀疑和抨击。在旅顺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光绪帝令将李鸿章“革留摘顶”,并且计划以湘军接替淮军出关作战。而慈禧太后于11月26日以“祈请干预”的罪名,把光绪帝的珍妃和瑾妃降为贵人。28日下令处死珍妃位下的太监高万枝。又将帝党的中坚志锐外放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撤掉满汉书房,以减少光绪皇帝与其师傅单独接触的机会。11月30日御史高燮曾上书,“指斥前日懿旨,谓枢臣不应唯阿取容,无所匡救”。御史安维峻于12月28日上书,斥责李鸿章“不但误国,而且卖国”,说有谓“议和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指问太后“既归政皇上,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慈禧太后大怒,以“肆口妄言,毫无忌惮”的罪名,将安维峻发往军台效力赎罪。但慈禧太后也同意起用湘军,令出关作战。张荫桓、邵友濂于1895年1月30日到达广岛,但日本政府已改变主意,其“详细观察目前国内外形势,不能不说媾和的时机尚未成熟”,同时又认为张、邵名位太低,无实权,所以以中国代表“全权不足”为借口,令二人离境。[3]派李鸿章议和日军在攻陷威海卫后,认为军事打击的目的基本达到;在占领辽东半岛后,感到兵力财力不足,不得不停止进攻关内;又担心列强干涉,“恐有不能长久维持之虞”。因此同意与中国进行谈判。但是为了达到在谈判中获取割占台湾的目的,又派兵进攻澎湖列岛。此时,清政府中的主战派也不敢言战了。光绪帝“时事如此,战和皆无可恃,言及宗社,声泪并发”。翁同龢“流汗战栗,罔知所措”。决定按照日本要求派出有全权割地之代表李鸿章赴日本谈判。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带领顾问科士达,其子李经方,随员马建忠、伍廷芳等从天津乘船赴日。[4]春帆楼谈判1895年3月20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上举行谈判。李鸿章开场白:“贵我两国乃东洋之两大国,同种同文,利害攸关。贵国近年进步极速,侪身泰西各邦之列,实令人钦羡不止。然如贵大臣所深知,我国虽待革除之弊甚多,然实行之中不如意事常居八九。……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之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此实贵国促成发奋图强,帮助其将来之进步。”李鸿章提出先订立停战协定。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在内的四项停战协定。李鸿章拒绝。当天会议结束后,李鸿章在返回寓所的路上,被日本暴徒小山丰六郎用手枪击伤左眼下部。此后谈判暂停。日方一度恐慌,陆奥担心:“若李鸿章以负伤作借口,中途归国……至少不难博得欧洲二三强国的同情”,“若某一强国想乘机干涉,固可以李氏负伤为最好的借口”。因此陆奥赶紧于28日通知李鸿章,说日本政府已同意暂时停战。李鸿章接到通知后,“绷带外仅露一眼,露出十分高兴的神情”。30日双方签订了不包括澎湖和台湾在内的为期三周的停战协定。4月17日草签《马关条约》。5月2日光绪帝批准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共十一款[1]确认朝鲜独立。[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分八次在七年内还清。在交清第一笔赔款后,馀款按年加五厘利息。[4]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5]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1日日本向李鸿章提出具体的媾和条件之后,双方都把条件的主要内容通知给列强。英国认为“辽东的割让将威胁俄国的利益”,而不威胁英国,因此它采取不干涉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