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测试题_第1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测试题_第2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测试题_第3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测试题_第4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5/55/5第6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l—35.5Zn—65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中除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微溶可溶易溶易溶A.水B.苯C.汽油D.酒精2.[2019·娄底]以下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参加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3.[2019·聊城]以下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参加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4.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5.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海水分解产生食盐B.升温,使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C.利用风吹日晒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晶体析出D.温度升高,使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增大6.如图1-Z-1所示,翻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假设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那么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B.水和生石灰C.水和氢氧化钠D.水和硝酸铵图1-Z-17.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选项是()图1-Z-28.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9.把400g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A.100gB.200gC.400gD.800g1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参加KNO3固体,图1-Z-3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图1-Z-311.图1-Z-4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假设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假设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图1-Z-412.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13.有一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KCl溶液,当蒸发掉12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4%,那么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2gB.14.4gC.24gD.28.8g二、填空题(共46分)14.(2分)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取用固体氯化钠________kg。(2)用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可稀释成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kg。15.(4分)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量取浓硫酸需要的量筒为________(填“50〞“100〞或“250〞)mL,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结果保存至小数点后一位)。16.(6分)2019·南充请根据图1-Z-5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答复以下问题。图1-Z-5(1)T3℃时,在各加有甲、乙、丙30g固体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当温度降低至T1℃时,此三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2)在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②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③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17.(4分)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参加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1-Z-6所示,据此答复以下问题(填烧杯编号)。(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图1-Z-618.(6分)2019·南充根据图1-Z-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答复以下问题。(1)温度为__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3)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序号)。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C.溶液的质量:甲>丙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图1-Z-719.(10分)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局部溶解度数据分析,答复以下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0(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与硝酸钾相比拟,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3)20℃时,在100g水中参加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0.(14分)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1)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实验室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1-Z-8所示)。图1-Z-8B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__________。①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②t℃时,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__。③t℃时,将25g硒酸镉参加________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Z-9(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1-Z-10中图(Ⅰ)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图1-Z-10(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5)假设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Ⅱ)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那么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四、计算题(共5分)22.[2019·黄石]向133.4g稀盐酸中参加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1-Z-11所示。求:(1)此过程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图1-Z-11

教师详解详析1.C2.D[解析]汽油难溶于水,将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参加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3.D4.D[解析]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两边的平衡螺母,不可移动游码;NaOH固体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5.C[解析]盐场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6.D[解析]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根本原因是试管②中的压强增大了,而压强增大可能是生成了气体,也可能是温度升高。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响可生成氧气;生石灰与水反响释放热量,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也释放热量,使温度升高;而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试管中的压强会减小。7.C[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8.B[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在不断地运动着;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不一定能形成溶液,如植物油难溶于水,分散到水里不能形成溶液。9.C[解析]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所需参加的水的质量为400g×20%÷10%-400g=400g。10.C11.B[解析]未指明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拟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12.B[解析]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热后,氢氧化钙会从溶液中析出,导致溶液浑浊,溶质质量分数减小。13.D[解析]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溶液通过蒸发水变成24%,溶质的质量在蒸发前后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扩大一倍,溶液的质量就变为原来的一半,即需要蒸发掉原溶液一半质量的水,所以剩余溶液的质量就等于蒸发掉的水的质量,即120g,因此溶质的质量就可以利用剩余溶液进行计算:120g×24%=28.8g。14.(1)24(2)100[解析](1)根据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取用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120kg×20%=24kg。(2)设稀释成12%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那么60kg×20%=x×12%,解得x=100kg。15.10055.5[解析]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500g×20%÷98%÷1.84g/cm3=55.5cm3=55.5mL。16.(1)乙和丙(2)乙=丙>甲(3)②④17.(1)C(2)A≥B>C[解析]由图可知,A烧杯中残留固体物质,说明该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溶解的质量比B烧杯中的少,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假设B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那么A、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假设B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那么A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综合分析可知,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C。18.(1)t2(2)乙(3)D19.(1)35.8(2)增大较小(3)不饱和溶液(4)36.0~36.3g20.(1)AC、D(2)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