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4章第2节2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4章第2节2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4章第2节2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4章第2节2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4章第2节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局部的完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做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诞生了。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这部小说从起草到定稿发表,前后用了十年时间,仅对主人公玛丝洛娃的肖像描写,作者就修改了20次之多。第一稿把玛丝洛娃写成一个“丑陋的黑发女人。她之所以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鼻子”,定稿时改成“她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仍旧放光……跟那惨白的脸恰好形成了有力的对照”,这样就把女主人公美好而饱受摧残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修改文章,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笔,局部完善,才能让作品更加精妙。1.阅读“话题探究”中的《北京火车站》,说说如何修改?【答案】(1)使用定点写景法(在固定地点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遵循空间顺序。(2)找到车站大楼各部位的名称,还要注意代词、关联词。(3)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和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的描写顺序。2.局部性失误常见有哪些情况?【答案】3.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是什么?【答案】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典型性、新颖性和现实感。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新颖性要求我们选择能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的材料。现实感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4.局部性紊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纠正这些问题?【答案】局部性紊乱的主要特征纠正方法句与句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调整句序、适当分解、条理化有些内容前后重叠同类归纳技法一避免中心模糊或偏离[技法·点拨]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个段落以至一个自然段也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对我们的构思和表达起着导航的作用。这中心可以写出来,也可以隐含在文中,但不管怎样,中心必须明确。如果中心模糊不清,文章主题就难以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匆匆动笔必然会出现一些游离中心的句子或段落。这样写成的文章就会思路混乱,如一盘散沙。有时甚至偏题或跑题。由此可见,中心模糊危害极大。造成中心模糊或偏离的主要原因:(1)写前思考不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急于动笔,目的不明自然主题难以集中。(2)对材料十分喜爱,难以割舍。正如白居易所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材料堆积过多,必然会导致文章主题不集中。针对中心模糊或偏题的失误,增设明确表述文章主旨的语句或语段是补救的方法。增加点题内容可在以下几个地方:文章的开头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第二段一定要有表达中心的内容,这样下面的行文才能紧扣主旨。文章的结尾有些同学写文章,到了最后该点题的时候,他反而故弄玄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话,认为不应该明白地说出来,总要朦胧一些才显得有水平,这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写文章不管前面用了怎样的技巧和铺垫,但九九归一,在文章的结尾总要把主旨揭示出来。写文章,卒彰显志是对付中心模糊的有效方法。段落的首尾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主旨,每一段也应该有其表述的中心,把每一段的中心点展示出来,整篇的思路清晰明了,才不至于偏题、跑题。在每个段落的首尾加上点题性质的引领句或总结句,既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点明了题旨,一举两得。请看下例:【原稿】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民族之魂”鲁迅先生用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他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方圆之道,心在方寸之间。【修改稿】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先生用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他的方,是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圆,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思方行圆,方圆并济,成就了鲁迅的大爱与至善。“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言语。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的方,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圆,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思方行圆,方圆相济,成就了巴金的奉献与至善。……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方圆之道,尽在方寸之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思方行圆,止于至善》)【评析】原稿列举了鲁迅和巴金两个典型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由于角度或视角的转移,由于文段的关键处没有适时恰当地点题,削弱了材料的作用,也使文段的主题较为模糊。修改稿,通过举例后的及时点拨和总结,使文段的主题鲜明、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论证效果。[真题·验证]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7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篇话题讨论类材料作文。讨论的话题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三个方面时或多或少都碰到过烦恼。如果写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学习中表现的害怕或喜欢的经历,当然是非常扣题。问题的关键是,材料中涉及学习的三个方面:英文,无疑意;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奥数,能代表数学吗?周树人,能代表语文吗?如果写“思考”,也就是说写成议论文,该怎么审题呢?我认为,要想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审好“周树人”。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对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反思。如果我们单就“周树人”来反思语文学习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奥数反思数学学习难度过大,实用性不强,应该不算太扣题。这样,我们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怕,为什么怕;不怕,又是为什么不怕。“怕”,是大多数学生的体验,但真的思考起来却很难。是努力不够,方法不对还是老师教得不好?如果稍不注意,会扯得太远而导致偏题。写“不怕”,可能是只有少数学生的真实体验,思考起来也简单得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勤能补拙;勤奋加方法加自信等于成绩;等等。如此,跑到了老套路上去了。因此,写这篇文章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别想着去套范文。另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文体的界定,不能乱写。立意角度写作点拨不怕·勇气提出问题:从怕奥数,感受懦弱,进而明白有勇气才能不怕奥数。分析问题:勇气对学习奥数的重要作用。不怕·方法不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学习方法得当。接着正面论述,故不怕之;然后反面论证,故怕之。最后呼应观点,总结全文。喜欢·兴趣喜欢奥数、英语或周树人,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往往能引领人走向成功。分论点论述:(1)兴趣能让人兴趣集中;(2)兴趣能让人坚持不懈;(3)兴趣能让人产生许多灵感。最后呼应结尾。看清自我,找准目标从材料中引出观点。先正面论述,再反面论述。最后照应观点,总结全文。由“怕”到“不怕”现在喜欢周树人——倒叙:小时候父亲逼我读周树人,畏而生厌——长大后独自喜欢周树人——回到眼前情景。二、三管齐下病文示例在怕的背后①“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这种胆怯,原因是多方面的。②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今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着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③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④“怕”的背后,有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⑤“怕”的背后,有国家的原因。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⑥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⑦这样看来,一切困难都不足惧,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考场得分:内容17+表达16+创新6=39病文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原因是多方面的”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较透彻。最后加以总结,结束全文。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缺点是中心论点的提出不够明确,有些地方中心不集中,甚至有偏离。诊断与修改①从总体上指出了害怕“奥数、英文、周树人”的原因,但“原因”不具体,结合材料也不紧密。②第一段只是笼统地分析了其原因,不具体。本段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③在运用了古人“抛却惰性”的事例后,没有进一步分析,导致中心不明。④“教学方法不当”显然不能涵盖下面一段论述的内容,还有其他方面。⑤“国家原因”说得太笼统,没有扣住下文论述的中心。⑥将我国与德国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在教育体制上存在着缺陷。⑦本段总结全文,但偏离论述的中心,材料与上文脱节。升级处方:1.第一段可以从材料入手,紧扣材料得出中心论点,论点结合下文内容,指出原因的三个方面。2.在第一段的后面加入一句话,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分论点,要扣住“惰性思维”,句式上与其他两个分论点一致。3.第二段末尾应该结合原材料扣住“惰性思维”进一步分析,使中心更明确,扣题更紧密。4.第三段是第二个分论点,应将“教学方法”改成“引导”。5.第三个分论点中的“国家原因”太笼统,应是“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6.最后一段,偏离中心,泛泛而谈,应扣住材料分析,再加以扩展。注意首尾呼应。升格作文在怕的背后“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今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着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模拟得分:内容20+表达20+创新10=50升级感言:一篇文章,甚至一个段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如果写出的文章,中心模糊不清,甚至偏离中心,这篇文章就失败了。原文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修改时主要注意了中心是否明确,是否紧紧围绕中心进行分析,是否偏离了中心。修改后,文章克服了这些毛病,成为一篇满分作文。技法二避免材料失当或不足[技法·点拨]材料是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失当或不足的材料,要么不能充分地对中心或主题进行阐述,要么脱离现实;材料陈旧,表达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即典型性、新颖性、现实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佳作华章也须用素材来构建。素材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精选素材,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具体说来,对在选材、用材方面有问题的文章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请看下例:【原稿】……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中的你我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每个人都点燃心中善的火焰,顺手的小事,平常的爱心,便能拯救整个社会的明天。……顺手的小事,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秦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拾鞋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一个大雨瞬间倾泻而下的午后,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妇,步履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看着她那狼狈的姿态和简朴的衣裙,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视而不见。这时走出一位小伙子走进里间,搬出一把椅子。“夫人,不必为难,坐在椅子上休息就是了。”这个年轻人叫菲利,老妇人就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后来菲利来到卡内基公司,以他一贯的诚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的左膀右臂。菲利的举手之劳,成就了他的“扫天下”的伟业。但你我更要知道,这种魅力并不是你我力所不能及,只要我们愿意将顺手的小事用心做好,将平常之爱心播撒在身边,我们的世界便不再是孤岛一样的荒凉暗淡。平常的爱心只是苏州撑伞女孩的一把伞,它虽然只能遮挡一平方米左右的地盘,但却将冷雨挡在了另一个世界,将温暖带给了雨中的老人,也温暖了被冷漠和猜疑冻得坚硬的心灵。却可以撑起爱,撑起阳光,撑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顺手的小事与平常的爱心便是善的桥梁。【修改稿】……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中的你我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每个人都点燃心中善的火焰,顺手的小事,平常的爱心,便能拯救整个社会的明天。……顺手的小事,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被“彭宇案”“许云鹤案”吓怕了的十几位路人,竟忍心看着可怜的小悦悦遭受两次车轮碾轧之苦,却不敢顺手地将她拉到一边。冰冷的雨滴拍打的不仅仅是小悦悦摔倒下的那块土地,更是十几亿国人的冷漠之心。还好,还好有人愿意伸手,还好有人愿意做这样一件顺手的小事,还好有善良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愿意拉小悦悦一把,她这一拉,将我们这些旁观者拉出道德滑坡的冷漠世界。一个拾荒者,有的却是超越众人的至善至美。她的善,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足以使冷漠的灵魂为之震颤;她的美,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足以让每个人都为她的魅力所折服。但你我更要知道,这种魅力并不是你我力所不能及,只要我们愿意将顺手的小事用心做好,将平常之爱心播撒在身边,我们的世界便不再是孤岛一样的荒凉暗淡。也许,平常的爱心只是苏州撑伞女孩的一把伞,它却可以撑起爱,撑起阳光,撑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许,平常的爱心只是那位白衣少女的一次人工呼吸,这却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人心道德,挽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顺手的小事与平常的爱心便是善的桥梁。【评析】原稿围绕“顺手的小事,平常的爱心,便能拯救整个社会的明天”这个论点,然后从“顺手的小事”“平常的爱心”两个角度分层论证。文章中心明确,论述层次清晰,材料丰富,语言生动,显示出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但张良和菲利两个素材过于陈旧,没有新鲜感。“平常的爱心”角度素材太少,有些单薄。修改稿选择了陈贤妹救小悦悦事例作为主例,用“彭宇案”“许云鹤案”作为对比,辅之以撑伞女孩、白衣少女两个事例,既增添了文章的新颖性,又使文章具有了现实感,中心明确,论说有力。撑伞女孩、白衣少女两个事例,在前面详例的基础上,只需稍加点染即可。[真题·验证]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是关于慈善捐助这个热点话题,所以本则作文材料与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能引发深入的思考,考生应该能够在相关日常生活的体验中,从捐助与接受两个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立意的角度进行述说,从而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就审题来说,角度可以多种多样。立意时,既可以对整个故事发表意见,进行评论,也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角度进行思考。既可以选取其中的任一人物进行立意,也可以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对比立意。立意角度写作点拨从捐助者的角度立意赞扬他的行善之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达则兼济天下。可立意为:常怀行善之心,慈善是一种美德。倡导帮助别人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三个家庭对捐助的不同反应说明捐助者与捐助对象缺乏沟通。可立意为:行善还需讲究方式,行善还要尊重别人等。从受助者的角度来立意第一家心存感激并接受了捐助,在困难的时候学会接受帮助和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我,这是一种成熟理性的处事态度。可立意为:心存感恩回报社会,凭借帮助成就自己等。第二家以偿还这一方式来接受捐款,体现古人所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修身准则,这是一种严守本分、不贪便宜、追求平等的人生态度,也可能是多数人的选择。可立意为:理性接受帮助,尊严是接受的前提等。第三家认为捐助含有施舍的性质,因此明确拒绝。虽然故事本身看不出捐助者有这方面的主观意图,但“不食嗟来之食”,自古就鼓励人们要有尊严,人穷志不短,困难的时候要自食其力。可立意为: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尊严,虽然贫困但不受嗟来之食,要有骨气等。二、三管齐下病文示例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①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②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③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④屠格涅夫在一次外出散步时碰到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他在衣袋里摸了半天,然后抱歉地说:“兄弟啊,实在对不起,我没带吃的东西,钱包也丢在家里了。”乞丐突然紧紧地抓住屠格涅夫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你,谢谢你,太谢谢你了!”屠格涅夫奇怪地说:“你谢我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给你啊。”乞丐激动地说:“我本想找点东西吃然后去自杀,没想到您竟然称我为兄弟!还向我表示歉意,您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⑤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座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当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⑥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⑦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中漠视受赠者的尊严。⑧中国首善陈光标,就喜欢用其“粗暴”的方式行善,每个受到他捐助的人都拿着钱露着笑容与其合照,而谁也不知道,如春风般的笑容下埋藏着一颗多么冰冷的心。接受资助的人本来就有一种难以弥补的自卑感,而那闪光灯下的何尝不是赤裸裸的施舍?这种施舍只会让那些接受资助的人寒心,甚至打心底里抗拒,慈善只会在这场施舍般的宴会上悄然退场,留下满足的施助者和心寒的受助者。⑨真正的慈善并不是这样的!它应该是温暖心扉的一缕阳光,让人高兴接受帮助的同时,产生报效社会和回馈恩人的心。它应该如“阳春面”式的温暖而不是陈光标“暴走”般的施舍,它应该是善心与方法的结合,既有行善的能力和善心,也有“春风又绿江南岸”般的轻柔温暖。⑩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慈善,请您温暖些,莫成为鲁迅笔下沦落为悲剧式的、有价值的东西。考场得分:内容16+表达16+发展14=46病文点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缺点是对材料的运用上存在着失当或不足。诊断与修改①第一段结合材料,摆出了三个贫困家庭面对捐助的不同态度,为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依据。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但是对材料的运用不充分。③仅仅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就得出相关结论,明显不够有力量,应补充论据材料。④屠格涅夫给了穷人活下去的勇气,但是对“尊严”表现不够,应该撤换。⑤列举美国公立大学平等对待学生的例子,恰到好处地论证了论点。⑥举例后接着进行分析,紧扣中心论点,分析非常到位,语言有文采。⑦“然而”表示转折,显然论述由正面转入反面。⑧陈光标的事例新颖,有现实意义。但是表述啰唆,重点不突出。⑨此段紧承上文,进一步阐释了真正的慈善应该是怎样的。但是,材料运用及分析没有扣住中心论点。⑩最后一段引用鲁迅的名言,指出了慈善应该让人觉得温暖。但是偏离了中心论点。升级处方:1.第二段可以从第三个家庭的表现入手,评价其做法的可贵之处,自然得出中心论点。2.第三段开头可加入孟子的名言,并结合论点进行分析。3.第四段屠格涅夫的事例换成“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的事例,注意分析要到位。4.对陈光标的例子删繁就简,突出中心。5.倒数第二段可以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增强论证的力度。6.最后一段可以从发出号召的角度进行修改,语气要亲切,要紧扣中心。升格作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也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座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当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中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认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模拟得分:内容20+表达20+发展20=60升级感言: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在作文中,材料的选取与使用,都要围绕主题和中心进行。但是在实际写作中,有时不管是否对主题及中心有无用处,就一味堆砌材料,或者对材料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工,旁逸斜出,貌合神离。这些都削弱了对中心的支撑与表达。修改后主要对运用的材料进行了修改,注意了材料失当或不足的问题。技法三避免思路紊乱或重叠[技法·点拨]写作时思路不够条理,头绪太多,结果纷杂交错,造成局部的紊乱和重叠。具体如下:具体来说,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做:一、条分缕析避凌乱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句与句之间如何衔接,既要考虑表达的需要。又要考虑句间的逻辑关系和文章的章法。一般地,从语言表达的习惯上看,把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讲明白后,才能再讲其他的事件或道理;事与事、道理与道理之间应有必要的过渡或衔接;巧妙地设计总领或总结句,就会达到条分缕析的表达效果。请看下例:【原稿】鲸粪变成香料和药物原料的“龙涎香”须经几道工序,特别是把它当作香料使用时,不拿火点燃是不会放出奇异香味的。失足青年要变成有为青年,改造、教育比起“龙涎香”来,自然更费力。因为人是有生命的,会跑会跳,有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和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思维方式,即使有错能改,往往也有反复。不经几番磨炼,不对症下药,失足青年也绝不会成为“龙涎香”的。但是,失足青年是可以改造为有为青年的,这也是事实。郑州市有个诨称“拉兹师傅”的青年,从12岁开始偷窃,浪迹全国,被许多人看作不可救药,然而现在却变成了金不换的回头浪子。开始,邵玉华上门谈心,总是吃闭门羹,遭冷遇。但她从不灰心,抱定了“就是一座冰山也要把他暖化”的决心,把这位青年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视他的错误为自己的耻辱,视他的进步为自己的光荣。这中间,街道干部邵玉华的确下了“铁杵磨成针”的苦功夫。终于使这位“胆大而愚昧”的违法者,从内心感觉到社会的关怀,一步步走上痛改前非的道路……【修改稿】鲸粪变成香料和药物原料的“龙涎香”须经几道工序,特别是把它当作香料使用时,不拿火点燃是不会放出奇异香味的。失足青年要变成有为青年,改造、教育比起“龙涎香”来,自然更费力。因为人是有生命的,会跑会跳,有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和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思维方式,即使有错能改,往往也有反复。不经几番磨炼,不对症下药,失足青年也绝不会成为“龙涎香”的。但是,失足青年是可以改造成为有为青年的,这也是事实。郑州市有个诨称“拉兹师傅”的青年,从12岁开始偷窃,浪迹全国,被许多人看作不可救药的社会垃圾。然而现在却变成了金不换的回头浪子。开始,邵玉华上门找他谈心,总是吃闭门羹,遭冷遇。但她从不灰心,抱定了“就是一座冰山也要把他暖化”的决心,把这位青年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视他的错误为自己的耻辱,视他的进步为自己的光荣。终于使这位“胆大而愚昧”的违法者,从内心感觉到社会的关怀,一步步走上痛改前非的道路。而在这感化过程中,街道干部邵玉华花了多少心血,用了多少时间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的确是下了“铁杵磨成针”的苦功夫的。【评析】原稿的论点是“失足青年要变成有为青年,在对其教育、改造的过程中,要下些功夫”。开头以“鲸粪”变成“龙涎香”进行比喻说理,后面以邵玉华改造“拉兹师傅”的事实进行举例说理。前者条理清楚,写得分明;后面举例时就显得条理不清了。从字面上看,每层语意都有时间标志。邵玉华做这个青年的思想工作是用“开始”“终于”二词连接起来表述的。然而“这中间,街道干部邵玉华的确下了‘铁杵磨成针’的苦功夫”一句却写在“开始”一层之后,“这中间”当然只能指代“开始”时的思想工作,并不包括以后所有的工作进程。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思路不明,条理不清。修改稿将其放在最后,文段就变得条理分明、逻辑严密了。二、同类合并归齐整不论是讲道理还是举例子,都是为了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但如果缺少分析,就会比较容易出现视角或角度性的重复,给人一种重复啰唆、论说或阐述不力的感觉。写作或修改时要注意对写作内容的分析,根据视角或角度的差异,整合素材或内容,使之简洁而有力。请看下例:【原稿】屈原拒绝平庸,才有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才有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李娜有一颗拒绝平庸的心,敢于和国家体制叫板,走上了职业化道路继续奋斗,2023年法网夺冠后世界排名第四,她的目标是世界第一;李白拒绝平庸,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才有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陶渊明拒绝平庸,归隐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畅快,才有了桃花源的神秘与期待;不甘平庸的俞敏洪不想种一辈子田,于是以惊人的毅力,考入了北大,创建了新东方,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奇迹。《超级女声》《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这些大众喜爱的节目迎合着普通追梦者,源于他们想过一种不平凡的生活,寻找梦想,张扬个性,追求卓越,创造辉煌,而在这条道上执着、坚持。【修改稿】且看古人,屈原拒绝平庸,才有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才有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陶渊明拒绝平庸,归隐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畅快,才有了桃花源的神秘与期待;李白拒绝平庸,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才有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再看今人,不甘平庸的俞敏洪不想种一辈子田,于是以惊人的毅力,考入了北大,创建了新东方,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李娜有一颗拒绝平庸的心,敢于和国家体制叫板,走上了职业化道路继续奋斗,2023年法网夺冠后世界排名第四,她的目标是世界第一。《超级女声》《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这些大众喜爱的节目迎合着普通追梦者,源于他们想过一种不平凡的生活,寻找梦想,张扬个性,追求卓越,创造辉煌,而在这条道上执着、坚持。【评析】原稿着重论证怎样拒绝平庸,选材新颖。但用材部分思维混乱,缺乏整合,毫无章法,削弱了论证的力量。修改稿以古今为序,将三个虽遭挫折但不甘平庸的古代文人整合到一段之中,用排比句呈现;将另外三组富有时代气息的事例放到另一段中,分别从教育名人、体育明星、草根“英雄”三个角度支撑论点。文章因而变得眉目清晰,气势恢宏,论辩也有力了。[真题·验证]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是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中讲述了探险者和蝴蝶的故事。探险者是善良的,他们发现了美丽的蝴蝶,没有想着去占有,而是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这是多么善良,多么理智,多么细心的举动啊。如果说探险者的举动让人感动,那么蝴蝶的举动则更让人值得反思:蝴蝶为什么要离开,要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审题时,要抓住两个对象:探险者和蝴蝶。要抓住关键词句:不想惊动打扰,到更深更黑,影响了。从故事本身看,这是一个关注自然环境的故事。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就可以看出故事中显示的人文关怀不单单是自然环境,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逆向思考,可以想到很多反面的事例——破坏自然,伤害弱势群体等。我们在审题时要放宽思维的范围,不能局限在蝴蝶本身,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环境上,而应该联想到更多的家庭、学校、社会等问题。立意角度写作点拨从探险者的角度立意探险者发现蝴蝶,便主动离开,不去惊扰蝴蝶,据此可以有“学会尊重和体谅别人”“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等写作角度。从蝴蝶的角度立意蝴蝶的迁徙其实是对人类的躲避,这足以说明,在强势的人类面前,生态已经很脆弱,生物已经被逼到了生存的绝境,据此可以有“人与自然须和谐相处”“停止向自然进军”“维护生态秩序”等写作角度。从蜡烛的角度立意蜡烛是探险者向自然进军的工具,它给探险者带来光明,却对蝴蝶造成惊扰,据此可以有“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遵循科学发展观”等写作角度。蜡烛之光是微弱的,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据此可以有“小节不小,细微处同样不容忽视”“小细节会决定大变化”等写作角度。二、三管齐下病文示例①不深不浅种荷花②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③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唯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④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⑤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⑥又有多少因为刻意模仿别人,而陷入失败的泥潭?那个邯郸学步的燕国少年,最后落了个爬着回去的结局;那个效颦的东施,也给后人留下了笑柄。齐白石先生曾对学生说过:“似我者死,学我者生。”意思是模仿他的画风,却没有了自己的个性,那只会是一条死路;而学习他如何作画,能体会到自己创新的意义,才能取得成功。⑦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⑧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晴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⑨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无须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存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更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⑩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考场得分:内容20+表达20+发展15=55病文点评:作者立足于材料,由蝴蝶躲避烛光,在幽暗中自由生活,引出立意:要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立意较为深刻。先由事例引入,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再分层论述,最后总结。前后照应,题文照应,结构严谨。句式整散结合,富节奏感;善用问句引领,自然且引人思考;多处引用诗句,增强作品文化底蕴。缺点是有些地方思路不畅,有些地方论证重复。诊断与修改①直接引用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中的诗句,不仅扣题紧密,而且含蓄,文化气息浓厚。②开头由川端康成的《雪国》引入买樱花种植,愿望不得实现,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③花死了,我顿悟,有些突然,缺乏必要的铺垫。④老农的话,放在这里与上下文缺乏联系,思路不畅。⑤这一段与上一段思路上出现断层,需要衔接。另外,本段的事例与分析次序安排不当。⑥此段论述“刻意模仿别人”的危害性,与上一个层次在角度上基本重复。⑦这一段先写在喧哗的时代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接着通过蝶的做法引出人生,最后引用古语阐释道理。猛一看思路似乎合理,但几部分的逻辑关系却值得推敲。⑧指出了人生的两种境界,并分别进行分析,指向明确。⑨列举蒲松龄、徐霞客的事例,证明人生的意义并不是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只是这两个事例按照时间先后排列不当。⑩结尾以“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一句总结,用形象化的语言,深化论点。升级处方:1.将第三段放在第二段“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的后面。2.第四段塞辛格、歌德的例子应放在“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的前面。3.删除第五段。4.将第六段“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岂不快哉?”部分放在本段最后。5.将第八段蒲松龄、徐霞客的事例颠倒次序。升格作文不深不浅种荷花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唯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晴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须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存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模拟得分:内容20+表达20+发展19=59升级感言:写文章,一定要注意写作思路的组织。从整篇而言,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从段落内部而言,要做到条理清楚,逻辑合理。还要注意内容不要重复。病文在思路上存在着以上问题。修改后,思路更加清晰了,结构更加严谨了,表达更加条理了。作文也会得到理想的分数。1.“冰书挑战”呼唤独立阅读“冰桶挑战”余热未消,“冰书挑战”又悄然走红。二者规则类似,都是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不同的是,在“冰书挑战”中,被挑战的人需要列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十本书,然后再点名十人,传递下去。“冰桶挑战”让无数人认识了罕见的“渐冻人症”,“冰书挑战”则让我们窥见了国民在阅读危机背景下的文化尴尬。现在的国民阅读范围逼仄,缺乏广度,欠缺深度,读书很盲从。比如,很多网友列出的书单,都是重复的畅销书。最糟糕的是,很多人绞尽脑汁也凑不够十本书。于是,四大名著成了无处不在的“熟脸”,甚至课本也成了凑上来充数的“常客”。何以至此?最大的归因,还是在于没有独立阅读。有人会说,“冰书挑战”只是个游戏,不要上纲上线,不必煞有介事,非要由此给国民列书单。的确,给人开书单,规定什么“必读”,实在有些无聊无趣。但是,当一个人连书单都开不出,且开得很没营养,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遗憾的是,翻看“冰书挑战”的书单,很多流于俗套。谈及阅读言必称“四大名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阅读的视野偏窄。更何况,即便是“四大名著”,很多人也是只知其名不懂其实。【应用角度】“挑战”“独立阅读”“修养”“视野”等。2.“布鞋院士”缘何受追捧最近,一张“院士光脚穿布鞋做报告”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图片中那位其貌不扬的老人蓄着胡子,黑衣黑布鞋的装束,俨然乡下老农模样,却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他其实是我国遥感学界泰斗、如假包换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教授!有人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意思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的天分和盖世神功。一方面,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他衣着简朴、光脚穿布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台前,竟像是做脱贫报告的老人。学术上的“领先”与衣着打扮上的“落伍”,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正是这样的对比,让这位“布鞋院士”迅速走红,受到众人的称赞和追捧。这个光脚穿布鞋的院士,面对记者采访表现得也有些“另类”:比如他说自己念书时并不用功,考试交了卷就去玩;比如他说自己“一直学不会说假话,后来发现真话也不能随便说”;比如他说“当上院士是走运,很多没评上院士的人也比我有水平”。相比我们常见的专家教授面对镜头时的“豪言壮语”,李院士这些平凡质朴的话,让人觉得他格外率真。【应用角度】“另类”“朴实”“名与实”“谦虚”等。[片段·练习]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将这两段文字进行有机整合,达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其实,“回报”,就如诚实守信一样,应该是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应该是可以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的。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回报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回报,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据统计,过去数十年来,霍英东的慈善捐款超过150亿元,其中2023年4月他把自己在“澳门旅游娱乐公司”退出的约值六十亿到七十亿元的股份全数捐给他在澳门成立的基金会,用于建设澳门,成为香港历年来一次性捐献的最大笔捐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在1977年成立后,一直以捐献和非营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尤其是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学与文化艺术、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了难以胜数的工作。晚年的霍英东情系桑梓,投入巨资支持家乡建设,要把位于番禺的南沙建设成香港式的海滨城市,预计总投资超百亿元。【写作提示】第一段材料只有论述,论述的是“回报”问题,但欠缺实例的分析,显得论证不充分;第二段详细地记叙了霍英东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慈善捐款超过了150亿元,其实正是“先富者”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可以利用这个事例来论述“回报”问题,使内容丰富,条理更清晰。【参考例文】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霍英东先生用行动为“回报”这个词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全港捐献最多的慈善家,他捐出的善款超过150亿元。他并不认为财富与生俱来,也不认为财富是专供富人挥霍享受的东西,而是认为富人有回报社会的责任。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造就了一批率先致富者,富了不忘回报社会应当成为先富者的共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精要点评】整合后的文段实现了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巧妙地利用霍英东慈善捐款这一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回报”这一话题,独辟蹊径,指出“回报社会应当成为先富者的共识”,赋予了“回报”更深刻的内涵。构思严密,论证有力。[整体·训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