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六晚清的近代化转身_第1页
单元六晚清的近代化转身_第2页
单元六晚清的近代化转身_第3页
单元六晚清的近代化转身_第4页
单元六晚清的近代化转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单元六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

“过去中国15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历史里一种极大规模的重新组织与重新构造,这当中很多事迹不能用平常的尺度衡量。”

——[美]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年开始世界近代史1640——1918

世界现代史1918年开始从14世纪开始,欧洲经历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时期)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三个时期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近代化”:1、概念: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2、内容: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自由化(理性化、科学化)

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西方工业文明中国农耕文明冲击工业文明过渡中国社会近代化经济领域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民主化法制化思想领域理性化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化中国近代化的特征一、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古代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的工业化:(1)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2)生产方式(模式):由小农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模式)的变化;2、政治的民主化:政治体制由专制集权向民主共和的变化。3、思想的自由化4、社会生活的西方化5、教育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特征: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即开展民族民主革命)

;二是实现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即进行近代化)。1、近代化过程中两大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①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③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2、中国近代史上制约中国近代化因素有哪些?(1)经济因素的阻碍:国内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官僚资本的压制;西方列强的掠夺。(2)缺乏政治前提:国家的独立和先进社会制度的确立。(3)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4)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保守等观念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5)历史原因: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近代技术和科技人才。(6)决策失误和经济畸形发展。一、阶段特征

政治: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伴随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积极抗争,农民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别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形成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经济:西方列强加紧经济侵略,在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同时,不断强化资本输出。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与此同时,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化大生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中国开始了近代化。

思想文化:随着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新式学堂的相继建立,西方科技和民主启蒙思想陆续传入中国。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始发生巨变。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史观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史观解读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文明史观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近代化的角度讲,又有所上升。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完全是一个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东来,它们既是“强盗”也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的资本主经济形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电讯。自洋务运动开始,中国的军队开始使用新式枪炮,并建立了自己的海军。……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经历了近代化的革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至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上述材料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总体概述,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谈谈这段表述中具体包含了哪些史观?(09江苏卷)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链接高考1.关注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反侵略,求独立反专制,求民主创实业,求富强学西学,求进步政治:经济:思想:视角2.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几个值得关注的要点:1.中国近代经济多元结构2.重要事件与近代化的关系:洋务运动与近代化3.近代化中西道路的不同4.聚焦辛亥革命与孙中山复习建议:(1)将探索史与思想史相结合,探寻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的关系。(2)关注“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冲突,理解文明演进的特点。(3)归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地位。(4)把握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掌握分析社会生活变迁原因的方法。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赔款割地通商关税司法从主权独立走向半殖地从封闭贸易到卷入世界市场开眼看世界学习新技术二、基本线索(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2)表现:①小农的“织”与“耕”分离。②丝、茶等农产品日趋商品化并大量出口。2.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3)代表性企业:①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②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其他活动: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4)作用: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③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先进的人们之所以为先进,就因为他们深浅不同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一历史趋势,所以,力求用自觉的改革来实现中国的自强,并以此阻止来自外国的进逼;顽固的人们之所以为顽固,就因为他们抱残守缺,一厢情愿地指望用封建主义来打败资本主义。这种改革和反改革曾经形成争论冲突,并贯穿于近代史的每一个环节而构成百年历史的主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以李鸿章为例:如何不带偏见的历史人物的研究例题3李鸿章的评价“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曾国藩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李鸿章的评价“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孙中山李鸿章的自评“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甲午战争后,列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二)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鸦片战争(1)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3)开眼看世界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和1860年,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进一步加深。3.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1)过程:①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②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③1853年定都南京,正式建立政权。④1856年进入全盛时期。⑤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⑥1864年失败。(2)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②《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强盗们(在圆明园)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为此,大清国士大夫A.开始投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开展了洋务运动C.支持义和团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的高潮高考模拟4.甲午中日战争(1)日本挑起战争和黄海大战。(2)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3)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考模拟5.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2)八国联军侵华。(3)《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三)晚清政治民主化历程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梦想(1)概祝: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依靠皇帝的维新变法运动。(2)意义: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戊戌变法运动失败,证明了君主立宪制在近代中国是行不通的。2.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民国的尝试(1)概况: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创立民国”的纲领,并将其概括为“民权主义,其主要内容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此,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2)意义: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封建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实践,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伟大丰碑。但辛亥革命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只是保留了一个“民主共和”的躯壳。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能相继发生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矛盾日益加深B.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维护其统治利益C.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D.人民群众革命斗争不断高涨的推动高考模拟【例题1】(07广东历史)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⑵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还可以从社会史角度思考)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启示:关注角度与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态度(辩证)参考答案:(四)晚清的思想解放潮流

派别实践代表人物内容学习层次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技术(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技术(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以传播西学为主要途径,以学习西方科技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体现出强烈地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4)从中西文化关系上看,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洋务运动——政治革命——新文化运动

B.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高考模拟(五)晚清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生活习俗的变化(1)服饰:“洋布”“洋装”渐渐进人中国城市百姓生活。(2)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居住: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西式住宅不断增加,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的豪宅开始出现。(4)习俗: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头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3.交通工具的进步(1)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报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垄断。(2)铁路:①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4.通讯工具的进步(1)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3)20世纪初,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5.大众传媒的发展(1)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创办的报刊。(2)戌戌变法前后,中国人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影响较大是《时务报》。6.文艺事业的发展(1)电影: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三、重难点解析

1.对晚清中国近代化的认识(1)背景:产生于半殖民地社会,具有被动性。(2)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曲折性。(4)表现:经济上,近代工业发展畸形;政治上,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5)作用: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的进步;但并未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近代化举步维艰。(6)认识: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三座大山),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例题2:“尽管清王朝在逐渐衰落,但在中国跨入19世纪的时候,中国人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传统的国家政治体制会在几十年内从根本上动摇,而且从此一蹶不振。经过2000多年的王朝历史,中国的政治体制日趋完善,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政治制度之一。……这种制度的成功和经济的自给自足使中国人自鸣得意,而中国的闭关自守又强化了中国人(心里上)的自满感。(1)1840年,中国的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发生了碰撞。但直到60年代中国才开始早期工业化进程。根据材料概括1840—1860年间近代中国对近代工业文明反应“迟缓”的原因。中国政治体制的空前强化、经济的自给自足、思想的盲目自大(自豪感)、外交的闭关自守。(2)1840—1860年是近代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交流时期,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工业文明作了一些“回应”。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回应”的表现有哪些?(4分)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开启近代中国思想界思想解放的潮流;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条件;中国逐渐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辛亥革命与近代化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现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些文件之中?2根据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现代化方案。

例题4方案:一是“平均地权”,是要求通过“核定地价”的方式,改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资本主义土地制度。这实际是追求土地的资本化、市场化;二是发展实业,南京临时政府颁布若干法令,奖励发展实业,成立实业部。

近代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封建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1911年约2%约90%1920年4.9%84.5%材料一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